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是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训练项目之一。观察有序,运笔行文才有条理。只有着力抓好观察能力的培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作文条理不清、内容贫乏的问题。
一、学习安排合理的观察顺序
观察的顺序有一定的规律。安排顺序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揭示事物的特征。如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田园诗情》,开头为读者展现了一幅草原奶牛生活的美好画面:“极目远眺,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是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毯,正在低头吃草;有的站立不动,好像在思考什么。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在这里,作者就是凭借由远及近的观察方法,使读者如见其状,如历其境。又如,习作《我的同桌》。“他,圆圆的脑袋,圆圆的脸,椭圆形的鼻上还架着一副圆圆的眼镜。他的显著特点,可以用一个字概括:胖。他胖得可爱,因此昵称他为‘盼盼’。”这里,小作者写出了人物的外形特点,所以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在学生掌握了一般顺序后,可以着手进行有关特殊顺序的训练。例如,校园里幸存一棵参天大榕树。这时,是先观察它露出地面苍老的根须,还是先观察他葱绿的树冠?这要根据客观实际而定。此类练习,使学生明确最符合客观实际、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顺序才是最合理的顺序的道理。从而,帮助学生灵活驾驭“由远及近”“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观察方法,使观察的条理性与思维的灵活性有机结合。
二、通过观察把握事物的特点
观察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观察对象,了解它有别于其他事物的地方。所以对事物的细部,特别是最能表现其特点的细部要作过细的观察,并通过分析、比较,用一两个词语将特点概括出来。为了唤起学生的兴趣,我曾在班上组织一次“给三位老师画像”的小作文练习,要求学生分别用150字描述语、数、英三位老师的形象。在许多学生笔下这些形象却成了“孪生姐妹”。我抽了几个学生的习作读给大家听,谁也分辨不出哪一段写的是哪一位老师。于是,学生产生了再次观察的动机,教师对如何观察又作了示范引导。经过重新指导,学生的描写片段大多能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老师的特点,或“和蔼可亲”,或“严肃认真”,或“说一不二”...…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初步懂得:事物的特点是“比”出来的,是借助恰当的词语表达出来的;同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往往可以归纳出不同的特点。
三、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小学生作文的一大通病是只见表象,不见本质,为记事而记事。正因为此,所以更要重视在观察中加强比较分析筛选以及归纳等抽象思维的训练。为了培养学生洞察事物的“眼力”,笔者注意结合平时的口语交际课让学生讨论表象材料中所蕴含的本质。比如:从学洗衣服归纳出“自己的事自己做”;从某同学又进游戏机房归纳出“磨练意志,要管住自己”;从妈妈精细地加工了购物袋,归纳出“关心环保,从我做起”……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初步明确,观察不仅仅是为了了解事物的表象,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观察表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因此,要边观察边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了坚持这样的训练,每次作文练习,在拟提纲时就要求学生把事情的意义明确地总结出来,让学生在每次训练中都能迈出可喜的一步。
四、在观察中展开合理的想象
边观察、边联想,是对小学生观察能力培养提出的高标准、高要求。因为它是以上述三个层次的训练为基础的。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将联想的思维活动分为两步;一是把观察对象当成倾诉对象,跟它说一两句“悄悄话”;二是联系已有的知识,结合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例如,观察蜜蜂,从观察的繁忙想到它的辛勤,从蜂蜜的甘甜想到它的奉献品质,于是不由得称赞:蜜蜂,你真是勤劳、无私的小精灵啊!联想时,还必须掌握方法,常用的联想方法有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相似联想、象征联想。蜜蜂辛勤采蜜不正如我们平时勤奋读书吗?从而,学生悟出了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吸取到知识丰富的道理,当然,合理的想象总是与认识水平联系在一起的。如,由自然界的“桥”进而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桥”;由受伤的蝴蝶重新起飞联想到人对生命的执著追求;由落花在水中溅起的涟漪,联想到对故乡的情思……总之,在观察中开展丰富的联想,要找准事物的对应点,就是眼下看到或想到的事物与进而想到的事物的关系,也就是某种相同性、类似性、关联性。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观察是千变万化的。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司空见惯中发现美丽,从一般常识中悟出真谛,用生花的妙笔描写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责任编辑王波
一、学习安排合理的观察顺序
观察的顺序有一定的规律。安排顺序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揭示事物的特征。如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田园诗情》,开头为读者展现了一幅草原奶牛生活的美好画面:“极目远眺,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是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毯,正在低头吃草;有的站立不动,好像在思考什么。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在这里,作者就是凭借由远及近的观察方法,使读者如见其状,如历其境。又如,习作《我的同桌》。“他,圆圆的脑袋,圆圆的脸,椭圆形的鼻上还架着一副圆圆的眼镜。他的显著特点,可以用一个字概括:胖。他胖得可爱,因此昵称他为‘盼盼’。”这里,小作者写出了人物的外形特点,所以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在学生掌握了一般顺序后,可以着手进行有关特殊顺序的训练。例如,校园里幸存一棵参天大榕树。这时,是先观察它露出地面苍老的根须,还是先观察他葱绿的树冠?这要根据客观实际而定。此类练习,使学生明确最符合客观实际、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顺序才是最合理的顺序的道理。从而,帮助学生灵活驾驭“由远及近”“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观察方法,使观察的条理性与思维的灵活性有机结合。
二、通过观察把握事物的特点
观察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观察对象,了解它有别于其他事物的地方。所以对事物的细部,特别是最能表现其特点的细部要作过细的观察,并通过分析、比较,用一两个词语将特点概括出来。为了唤起学生的兴趣,我曾在班上组织一次“给三位老师画像”的小作文练习,要求学生分别用150字描述语、数、英三位老师的形象。在许多学生笔下这些形象却成了“孪生姐妹”。我抽了几个学生的习作读给大家听,谁也分辨不出哪一段写的是哪一位老师。于是,学生产生了再次观察的动机,教师对如何观察又作了示范引导。经过重新指导,学生的描写片段大多能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老师的特点,或“和蔼可亲”,或“严肃认真”,或“说一不二”...…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初步懂得:事物的特点是“比”出来的,是借助恰当的词语表达出来的;同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往往可以归纳出不同的特点。
三、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小学生作文的一大通病是只见表象,不见本质,为记事而记事。正因为此,所以更要重视在观察中加强比较分析筛选以及归纳等抽象思维的训练。为了培养学生洞察事物的“眼力”,笔者注意结合平时的口语交际课让学生讨论表象材料中所蕴含的本质。比如:从学洗衣服归纳出“自己的事自己做”;从某同学又进游戏机房归纳出“磨练意志,要管住自己”;从妈妈精细地加工了购物袋,归纳出“关心环保,从我做起”……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初步明确,观察不仅仅是为了了解事物的表象,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观察表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因此,要边观察边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了坚持这样的训练,每次作文练习,在拟提纲时就要求学生把事情的意义明确地总结出来,让学生在每次训练中都能迈出可喜的一步。
四、在观察中展开合理的想象
边观察、边联想,是对小学生观察能力培养提出的高标准、高要求。因为它是以上述三个层次的训练为基础的。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将联想的思维活动分为两步;一是把观察对象当成倾诉对象,跟它说一两句“悄悄话”;二是联系已有的知识,结合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例如,观察蜜蜂,从观察的繁忙想到它的辛勤,从蜂蜜的甘甜想到它的奉献品质,于是不由得称赞:蜜蜂,你真是勤劳、无私的小精灵啊!联想时,还必须掌握方法,常用的联想方法有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相似联想、象征联想。蜜蜂辛勤采蜜不正如我们平时勤奋读书吗?从而,学生悟出了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吸取到知识丰富的道理,当然,合理的想象总是与认识水平联系在一起的。如,由自然界的“桥”进而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桥”;由受伤的蝴蝶重新起飞联想到人对生命的执著追求;由落花在水中溅起的涟漪,联想到对故乡的情思……总之,在观察中开展丰富的联想,要找准事物的对应点,就是眼下看到或想到的事物与进而想到的事物的关系,也就是某种相同性、类似性、关联性。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观察是千变万化的。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司空见惯中发现美丽,从一般常识中悟出真谛,用生花的妙笔描写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