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导读课是一种新型的课外阅读课课型。现如今,社会各界关注阅读、推广阅读,但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堪忧,敲响了课外阅读导读的警钟。如何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孩子们该读什么,怎样读,阅读教学导读课又该怎样设计、推进都是教师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阅读现状;导读策略;导读模式
导读,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孩子如何进行阅读,它产生在深入阅读文本之前,当教师向孩子们细致介绍一本书时,也就是阅读指导的一个开始。因此,导读课是指以老师的引领、指导、推荐为前提,老师与孩子们对阅读进行交流和分享,导读课是诸多阅读课中的一种课型。
一、阅读现状堪忧,敲响导读警钟
1.结合孩子身心特点,了解课外阅读现状
在社会各界推广阅读的当下,中年段孩子的真实阅读状况又是如何呢?当我们走进孩子身边会发现,中年段小学生的阅读量令人堪憂,这些问题对提高中年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
这些问题主要有:首先,缺乏阅读兴趣是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对阅读缺乏积极主动的心态,阅读时比较浮躁,没有耐心,静不下心来阅读,只挑有兴趣的看并且只是浅尝辄止。其次,阅读内容太随意,在进行课外读物的选择时,虽然是按照学生的个人兴趣而定,但是要杜绝盲目性和随意性。一般情况下,笑话、脑筋急转弯、简单的拼音图画读物甚至一些情节刺激的卡通书是大多学生的选择,而对于中年段的学生来说,文字为主的读物应该是首选。最后,欠缺一定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时,不思考以及不做阅读笔记是很多学生的通病,往往会一边读一边忘,导致没有良好的阅读效果。
2.紧贴课标内容,关注课外阅读指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与此同时,课标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仅仅有质量上的要求,“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也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因此,语文老师应该承担起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责任,而语文老师在履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责任时最重要的场所就是课堂。
3.紧随全息脚步,推进课外阅读导读
我校“全息阅读”是在“全时空”状态下,“全人员”共同参与的“全领域”阅读,以追求提升儿童的“全素养”、以引导儿童生活学习新方式为目的的一种阅读理念。只有更好地推进课外阅读导读课,才能为孩子们后续的深入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依据学习目的,明确导读策略
导读课的目的是把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对学生的阅读内容进行关注,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基于此,我们对导读课的策略进行一定探索,希望教会学生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启迪智慧,能够更有效地开启阅读之旅。
(一)激发兴趣,生发欲望——“我想读”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孩子探求真理的欲望。”导趣是导读课的目的之一,也就是把学生的阅读欲望激发出来。老师应该对各种资源加以利用,指导学生进行读书,把孩子对读书的兴趣激发出来。
1.精挑细选,游戏导入
优秀的作品中潜藏着无限的魅力,精挑细选出优秀作品推荐给学生,从而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只有把孩子们的阅读欲望激发出来,让孩子们进行深入阅读才能顺理成章。
2.媒体介入,图画效应
受到生理、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孩子们尤其对图画感到敏感,生动的、直观的多媒体更容易让孩子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夏洛的网》,可由电影导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可爱的人物形象塑造会让孩子们兴趣倍增;吴承恩的《西游记》千古传诵,翻拍的电视剧也是家喻户晓。除了孙悟空以外书中还有哪些精彩绝伦的故事与人物呢?教师可推荐给孩子少儿版的《西游记》。
3.阅读分享,榜样引领
《假话国历险记》这本书,老师已经读过很多遍,但是每读一遍感受都是不同的,教师在跟孩子们进行阅读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就起到了榜样示范引领的作用,也会激发孩子们的读书欲望。
(二)巧妙切入,引发思考——“读什么”
以作品的特点为依据,可以从以下几个点切入:
1.以“情节内容”为切入点
吸引孩子的基本要素是故事情节,在讲课时可以选择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串讲,把“情节分享”贯穿其中。在《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全篇是由射击、铁锹挖掘机、竞赛、1号鸡舍、挖进仓库、苹果酒窖、盛大宴会这几个小故事串联而成的,这一个个小故事就像一颗颗小珍珠一样,这一颗颗小珍珠就串联起了我们整本书的故事情节链。这其中每一个故事都在夸赞狐狸爸爸的了不起。一个个小故事激动人心,这样的情感基调调动孩子兴趣盎然地去阅读整本书。
2.以“人物形象”为切入点
人物形象鲜明的作品,我们可以以人物形象为切入点,在《假话国历险记》一书中,在导入课堂时说到主人公,你能说说他给你的第一印象吗?不同版本的主人公也是不一样的。【放封面】他是个看上去很有趣的小男孩,事实上他的名字也很有趣,叫小茉莉。听上去怎么样?就是这个名字像女生而实际是男孩子的小朋友,将带领我们一起去假话国探险。探险家需要的不仅是勇气,还有本领。仔细看看这幅画,猜猜看,小茉莉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嗓门大,唱歌好听。由典型的人物形象导入,其他人物都在书中等着你们。
3.以“作品语言”为切入点
“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通过思想和语言,进入作品的途径被孩子们找到了。而不同的作品承载着作者不同的语言风格。在进行导读时,从作品语言的特色及精彩的言语着手,让孩子们在精彩的语言中徜徉。
(三)方法指导,明确方法——“怎样读”
导读课仅仅把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整本书的阅读方法应该渗透进去,指导孩子如何去阅读一本书,把阅读的方法传授给孩子。在导读时可以将读讲结合起来,导读是一种引导,例如在对《了不起的护理爸爸》进行导读时,老师可以以“自主阅读—了解主要内容—猜想目录”为思路更好地指导孩子进行本书的阅读。 三、立足实践探索,摸索基本模式
那么,我们的导读课有哪些基本的模式呢?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做了如下的梳理。
(一)导趣——适度渲染,制造神秘的色彩
引发学生对阅读充满期待的催化剂是教师充满情趣的导入。而导入的方式有多种,可以从语言特色、精彩片段、情节、人物、目录、作者、书名、封底、封面等多方面进行导入。一般导入的时间不要太长,控制在5分钟左右较为合适。
在《假话国历险记》导读中,教师先让孩子玩課堂游戏“手口不一”:我们来做个游戏,做与老师说的相反的动作。在一个国家,那儿的人们就是说相反的话,做相反的事情。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有趣的——《假话国历险记》。从游戏活动导入,趣味横生。
(二)导疑——师生共读,感受奇妙的情节
对于一整本书,怎样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对书本的信息进行了解,怎样让学生品尝到阅读带来的无限乐趣,让学生对阅读充满欲望呢?尤其重要的就是对书的取舍。以书的特点为依据,老师应该选择一些经典的片段让学生进行阅读。在《假话国历险记》中,老师引导孩子聚焦第十章“闻声大逃亡”,先读一读,然后聚焦“海报”,最后请小朋友演一演,由奇妙情节进行导入。
(三)导法——画面定格,品味个性的语言
在不同作家的作品中,截然不同的言语风格闪耀其中。老师在进行导读时应该从作品的言语特色和精彩片段着手,让孩子徜徉在语言的世界中。比如《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大量幽默智慧的语言描写、诙谐有趣的场景、刻画得栩栩如生的人物,都是以方便儿童理解为前提的短句子,正因为独具风格才能让他的作品经久不衰。
(四)留悬——戛然而止,产生强烈的期待
要进一步让孩子产生对阅读的向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在创编童话故事、小说、绘本时,情节往往都是一波三折,教师可以从作品的情节转折点、故事的推进着力点、人物的矛盾冲突点入手,让学生对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进行猜测。此时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对学生的大胆想象进行鼓励,让学生各抒己见,而此时千万不要否定学生的回答。通过一些悬念的制造,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深入到阅读中去寻找答案,享受阅读的快乐时光。
在《假话国历险记》导读课的最后环节,这一章节正是因为有了正话反说的海报,因为有了夸张的宣传,甚至是观众的喝倒彩,才让故事变得越来越有意思。那么小茉莉的嗓音仅仅震垮了歌剧院吗?如果你关注了书的侧页,就会发现,这里早已经告诉你整个故事的结局,自己读一读。一首歌居然毁灭了一个国家,听上去多么不可思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相信你读完这本书之后,就能揭晓谜底。
导读的过程不仅具有具体性,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通过巧妙的设计,如果能指导孩子对阅读更加感兴趣,不仅可以厚实学生的文化底蕴,而且还可以为孩子的阅读之路铺设一个更高的起点,这对孩子以后的语文学习必定有益,对孩子以后的个人修养也有积极影响。阅读不仅仅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的学习状态也有很大的改善,让孩子们向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方向发展。我们坚信,从导读开始,一定能够将孩子的有效阅读之旅开启。
参考文献:
[1]金英华.导读:有效课外阅读的前奏曲[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5.
[2]范颖琼.爱上阅读从导读开始[J].语文教学通讯,2015(4).
作者简介:张婧(1990—),女,汉族,江苏常州,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编辑 高 琼
关键词:阅读现状;导读策略;导读模式
导读,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孩子如何进行阅读,它产生在深入阅读文本之前,当教师向孩子们细致介绍一本书时,也就是阅读指导的一个开始。因此,导读课是指以老师的引领、指导、推荐为前提,老师与孩子们对阅读进行交流和分享,导读课是诸多阅读课中的一种课型。
一、阅读现状堪忧,敲响导读警钟
1.结合孩子身心特点,了解课外阅读现状
在社会各界推广阅读的当下,中年段孩子的真实阅读状况又是如何呢?当我们走进孩子身边会发现,中年段小学生的阅读量令人堪憂,这些问题对提高中年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
这些问题主要有:首先,缺乏阅读兴趣是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对阅读缺乏积极主动的心态,阅读时比较浮躁,没有耐心,静不下心来阅读,只挑有兴趣的看并且只是浅尝辄止。其次,阅读内容太随意,在进行课外读物的选择时,虽然是按照学生的个人兴趣而定,但是要杜绝盲目性和随意性。一般情况下,笑话、脑筋急转弯、简单的拼音图画读物甚至一些情节刺激的卡通书是大多学生的选择,而对于中年段的学生来说,文字为主的读物应该是首选。最后,欠缺一定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时,不思考以及不做阅读笔记是很多学生的通病,往往会一边读一边忘,导致没有良好的阅读效果。
2.紧贴课标内容,关注课外阅读指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与此同时,课标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仅仅有质量上的要求,“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也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因此,语文老师应该承担起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责任,而语文老师在履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责任时最重要的场所就是课堂。
3.紧随全息脚步,推进课外阅读导读
我校“全息阅读”是在“全时空”状态下,“全人员”共同参与的“全领域”阅读,以追求提升儿童的“全素养”、以引导儿童生活学习新方式为目的的一种阅读理念。只有更好地推进课外阅读导读课,才能为孩子们后续的深入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依据学习目的,明确导读策略
导读课的目的是把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对学生的阅读内容进行关注,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基于此,我们对导读课的策略进行一定探索,希望教会学生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启迪智慧,能够更有效地开启阅读之旅。
(一)激发兴趣,生发欲望——“我想读”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孩子探求真理的欲望。”导趣是导读课的目的之一,也就是把学生的阅读欲望激发出来。老师应该对各种资源加以利用,指导学生进行读书,把孩子对读书的兴趣激发出来。
1.精挑细选,游戏导入
优秀的作品中潜藏着无限的魅力,精挑细选出优秀作品推荐给学生,从而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只有把孩子们的阅读欲望激发出来,让孩子们进行深入阅读才能顺理成章。
2.媒体介入,图画效应
受到生理、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孩子们尤其对图画感到敏感,生动的、直观的多媒体更容易让孩子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夏洛的网》,可由电影导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可爱的人物形象塑造会让孩子们兴趣倍增;吴承恩的《西游记》千古传诵,翻拍的电视剧也是家喻户晓。除了孙悟空以外书中还有哪些精彩绝伦的故事与人物呢?教师可推荐给孩子少儿版的《西游记》。
3.阅读分享,榜样引领
《假话国历险记》这本书,老师已经读过很多遍,但是每读一遍感受都是不同的,教师在跟孩子们进行阅读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就起到了榜样示范引领的作用,也会激发孩子们的读书欲望。
(二)巧妙切入,引发思考——“读什么”
以作品的特点为依据,可以从以下几个点切入:
1.以“情节内容”为切入点
吸引孩子的基本要素是故事情节,在讲课时可以选择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串讲,把“情节分享”贯穿其中。在《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全篇是由射击、铁锹挖掘机、竞赛、1号鸡舍、挖进仓库、苹果酒窖、盛大宴会这几个小故事串联而成的,这一个个小故事就像一颗颗小珍珠一样,这一颗颗小珍珠就串联起了我们整本书的故事情节链。这其中每一个故事都在夸赞狐狸爸爸的了不起。一个个小故事激动人心,这样的情感基调调动孩子兴趣盎然地去阅读整本书。
2.以“人物形象”为切入点
人物形象鲜明的作品,我们可以以人物形象为切入点,在《假话国历险记》一书中,在导入课堂时说到主人公,你能说说他给你的第一印象吗?不同版本的主人公也是不一样的。【放封面】他是个看上去很有趣的小男孩,事实上他的名字也很有趣,叫小茉莉。听上去怎么样?就是这个名字像女生而实际是男孩子的小朋友,将带领我们一起去假话国探险。探险家需要的不仅是勇气,还有本领。仔细看看这幅画,猜猜看,小茉莉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嗓门大,唱歌好听。由典型的人物形象导入,其他人物都在书中等着你们。
3.以“作品语言”为切入点
“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通过思想和语言,进入作品的途径被孩子们找到了。而不同的作品承载着作者不同的语言风格。在进行导读时,从作品语言的特色及精彩的言语着手,让孩子们在精彩的语言中徜徉。
(三)方法指导,明确方法——“怎样读”
导读课仅仅把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整本书的阅读方法应该渗透进去,指导孩子如何去阅读一本书,把阅读的方法传授给孩子。在导读时可以将读讲结合起来,导读是一种引导,例如在对《了不起的护理爸爸》进行导读时,老师可以以“自主阅读—了解主要内容—猜想目录”为思路更好地指导孩子进行本书的阅读。 三、立足实践探索,摸索基本模式
那么,我们的导读课有哪些基本的模式呢?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做了如下的梳理。
(一)导趣——适度渲染,制造神秘的色彩
引发学生对阅读充满期待的催化剂是教师充满情趣的导入。而导入的方式有多种,可以从语言特色、精彩片段、情节、人物、目录、作者、书名、封底、封面等多方面进行导入。一般导入的时间不要太长,控制在5分钟左右较为合适。
在《假话国历险记》导读中,教师先让孩子玩課堂游戏“手口不一”:我们来做个游戏,做与老师说的相反的动作。在一个国家,那儿的人们就是说相反的话,做相反的事情。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有趣的——《假话国历险记》。从游戏活动导入,趣味横生。
(二)导疑——师生共读,感受奇妙的情节
对于一整本书,怎样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对书本的信息进行了解,怎样让学生品尝到阅读带来的无限乐趣,让学生对阅读充满欲望呢?尤其重要的就是对书的取舍。以书的特点为依据,老师应该选择一些经典的片段让学生进行阅读。在《假话国历险记》中,老师引导孩子聚焦第十章“闻声大逃亡”,先读一读,然后聚焦“海报”,最后请小朋友演一演,由奇妙情节进行导入。
(三)导法——画面定格,品味个性的语言
在不同作家的作品中,截然不同的言语风格闪耀其中。老师在进行导读时应该从作品的言语特色和精彩片段着手,让孩子徜徉在语言的世界中。比如《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大量幽默智慧的语言描写、诙谐有趣的场景、刻画得栩栩如生的人物,都是以方便儿童理解为前提的短句子,正因为独具风格才能让他的作品经久不衰。
(四)留悬——戛然而止,产生强烈的期待
要进一步让孩子产生对阅读的向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在创编童话故事、小说、绘本时,情节往往都是一波三折,教师可以从作品的情节转折点、故事的推进着力点、人物的矛盾冲突点入手,让学生对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进行猜测。此时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对学生的大胆想象进行鼓励,让学生各抒己见,而此时千万不要否定学生的回答。通过一些悬念的制造,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深入到阅读中去寻找答案,享受阅读的快乐时光。
在《假话国历险记》导读课的最后环节,这一章节正是因为有了正话反说的海报,因为有了夸张的宣传,甚至是观众的喝倒彩,才让故事变得越来越有意思。那么小茉莉的嗓音仅仅震垮了歌剧院吗?如果你关注了书的侧页,就会发现,这里早已经告诉你整个故事的结局,自己读一读。一首歌居然毁灭了一个国家,听上去多么不可思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相信你读完这本书之后,就能揭晓谜底。
导读的过程不仅具有具体性,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通过巧妙的设计,如果能指导孩子对阅读更加感兴趣,不仅可以厚实学生的文化底蕴,而且还可以为孩子的阅读之路铺设一个更高的起点,这对孩子以后的语文学习必定有益,对孩子以后的个人修养也有积极影响。阅读不仅仅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的学习状态也有很大的改善,让孩子们向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方向发展。我们坚信,从导读开始,一定能够将孩子的有效阅读之旅开启。
参考文献:
[1]金英华.导读:有效课外阅读的前奏曲[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5.
[2]范颖琼.爱上阅读从导读开始[J].语文教学通讯,2015(4).
作者简介:张婧(1990—),女,汉族,江苏常州,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