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生命个体,推行个性教育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tu0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性教育就是尊重人的自我个性、自我条件、自我选择、自我兴趣,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的教育。不同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个性的解释略有不同。如,有的把个性解释为性格,侧重于品性;有的认为个性是指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所表现的不同的精神特征,即各个精神作用方面所表现的个人的特异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面对的是独特的生命个体,尊重学生的个性,挖掘并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和优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
  卢梭说:“教育就是生长。”杜威也曾对此进一步阐述说“教育意味着生长本身是目的,在生长的前头并没有另外的目的,比如将来适应社会、做出成就之类”。对于我们的基础教育,也是应该为学生提供环境,顺其生长,发展个性,使之有能力将来获得五彩缤纷的幸福生活。每个学生的生理素质、成长环境各不相同,我们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发现、激发其内在潜能,让学生循着自己的方向,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成长之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把人的智能分为8类: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存在智能。每个人都拥有以上8种智能,但每个人的优势智能不同,智能组合也不同,独特的智能轮廓,造成了人和人之间的差异。不管用任何方法,我们都不可能把任何2个独立的个体教育成相同的人,就犹如再大的森林也不可能生长出一模一样的两棵树木。同样,面对任何2个不同的个体,我们也不可能试图用同一种方法去培养他们。所以,真正为学生负责的教育,就是应该以个体为中心,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针对每个人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个性教育,从而构建其个人强项。
  笔者的一位学生,从小学习艺术体操,曾获省业余组冠军。但是,她在其它学科的学习方面却一直让人感到无能为力。考试时,经常读不懂题目,答非所问。初三年级历次化学考试,分数基本在20-40分。其它学科的情况基本相同。教师和家长一起,想了很多办法,却收效甚微。历次考试的挫折,几乎要挫伤她所有的自信。高中去了一所国际学校,逃离了传统的中学课程,选择了走专业的道路,这让她终于有了展示特长的机会,终于有了自信。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终生幸福。尊重生命个体,激发内在潜能,促进个性成长,是学生获得幸福的原动力。学生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是否可以将其兴趣特长、才智优势等跟工作职业结合,是其是否获得职业幸福感或取得更大成就的关键。人生规划需趁早,我国以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新一轮高考改革和课程改革,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催生生涯规划教育需求。中学生生涯规划,强调让学生认识自己、发展个性,把个人的兴趣爱好,才智优势、社会家庭提供的发展机会相合起来。
  笔者的另一位学生,曾以中学生的视角跟笔者探讨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她认为,一所好学校,首先是一所为每个学生负责的学校。每个学生能力不同,爱好和特点也不同,学校就应该提供很多机会,让不同特点的人都能有机会提高并且获得成功的喜悦,从中找到自我存在的意义。此外,她建议学校应该把学生的时间按7:2:1分配,70%的时间用来发展术科学习,20%的时间通过各类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特人格特质,另外10%也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自由,他们希望用这10%的时间亲身体验社会,体验各类人际关系,学习如何“好好生活”。
  “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是我国培养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其中健康生活素养是应该最重要的一项,这是学生成长的前提,也是他们将来安身立命所需的最基本素质。面对将来,他们需要首先学会生存,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健康生活,身心和谐生长;学会感受幸福,阳光面对生活。这些,都离不开他们自己亲身体验。学会好好生活,也离不开家庭,离不开父母。《人民日报》公众号曾经推文《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为每个生命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创造适合的教育,尊重个性,培养特长,引领学生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促使学校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办学理念和课程体系。笔者所在学校依托中山大学整合成不同的校本课程套餐,供学选择。经过不断探索,初中部现已形成“博济教育”特色课程,分为“博”之系列和“济”之系列两大板块。“博”之系列为干课程,包含英语发展特色课程、“英·日”双外语特色课程、“英·德”双外语特色课程、“品思数学”特色课程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济”之系列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人文素养,如专家教授讲座课程、学生社团活动、逸仙艺术节、博济科技节等综合实践类课程,“济”系列课程支撑主干课程,以达到课程统整之完美效果。在高中部,我们根据高中生的特点开设了“云梯计划”特色课程,目标是培养个性化发展、具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课程涵盖通识型、拓潜型和研究型三大类型、九大学习领域的20多门类,真正做到了以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为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学生的爱心,进而将这种情感延伸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上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成长,有利于学生逐步实现从基础道德修养到崇高的理想信念的飞跃,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关键词】道德教育;培养;爱心  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学会爱、学会感激应该成为儿童最基本
【摘要】粤剧,汉族传统戏曲之一,以其优美动听的声腔旋律、惟妙惟肖的舞台形象、丰富多彩的人物造型、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深受广大观众青睐。大量实践证明,以戏剧方式开展语言教学,能够让我们的英语课堂更加鲜活、生动,且更接近学生生活。本文笔者结合校情、学情,探讨如何将粤剧教育与英语教学融为一体,逐步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能力,为开展跨文化交际做准备,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戏剧教学
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七到九年级的阅读要求是“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对写作的要求是“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教学建议则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是“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开发利
【摘要】英语是世界的通用语言,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地。因此,在课堂中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情境教学讲求“情”和“境”的有效统一。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是学习语言的大环境,课堂上联系学生的家庭生活、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的话题,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课堂上触景生情、融情入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把所学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提高他们的语言综
【摘要】疫情防控走向常态化的背景下,初中德育转疫情之“危”为德育之机,通过讲好疫情过程中的故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来培养其家国情怀、责任担当,通过疫情故事熏陶初中学生的品格修养,促进和谐社会校园的建设,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构建。  【关键词】疫情故事;初中德育;学生熏陶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走向常态化,疫情战役取得了战略性胜利,全国中小学校重启了复学返校的步伐。回顾这次疫情防控,不仅对社会产生了
【摘要】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更应该弘扬高尚师德精神,要有大爱之心,高尚师德,关键是教师从内心深处对学生的仁爱。在教学中,我深深感受到爱在教书育人中的无穷魅力。对于心理发展处于不成熟的小学生,特别需要班主任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尤其是班里的特殊学生,更需要在他们最无助的时候给予关怀和倾注爱。因此,教师就要用爱为这些特殊学生撑起一片美好的蓝天,使他们也像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高尚师德;
【摘要】“积极教育”班会是抓住教育契机,走进学生内心和满足内心的需求,以尊重的态度、合作的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参与,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方案,并形成约定来实现自我管理,从而实现班级的自我管理,进而创建一个相互尊重和支持的班集体。  【关键词】积极教育;班会;尊重;自我管理  班会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是每个班级必不可少的交流课程。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善于利用班会这个主阵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日益显著。本文主要从化学实验生活化的必要性和实施的具体方法两个方面对初中化学实验生活化的教学作了简要探究,让更多的学生能借助生活化的实验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运用化学知识。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生活化;教学  一、化学实验生活化的必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不仅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
【摘要】初中班级德育管理是初中学校管理系统的首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初中班级德育管理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本文从农村初中班级德育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入手,提出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的德育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班级德育;问题对策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的黄金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积累知识的重要时期,是学生品质修炼、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加强农村初中班级德育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摘要】道德与法治虽是两个层面的知识结构体系,但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提升人的道德观念可以增强法治精神的落实与体现,法治的落实能够促进人的道德体系建设。劳动,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除了能够为劳动者提供生活和物质保障以外,更是对于整个社会的建设和获得的成就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作为小学生,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正在逐步建立之中,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对他们渗透正确的劳动意识,培养正确的劳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