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提倡学生全面发展,儿童美术教育正是其发展手段之一。目前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水平迅猛发展,各种电子类产品逐渐渗透人们生活,儿童可以接触到大量的图形,无形中促使着儿童对美术的认识,提升儿童形象思维能力,而形象思维能力对于绘画来说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文通过对美术教学的分析,探索其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以及如何训练,为今后的美术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儿童 美术 思维 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75
1 为什么要进行儿童美术教育
就为何进行儿童美术教育这个问题,长期以来禁锢这项事业发展的是众多家长的思想。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清楚一点,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把他们培养成画家,最重要的是为了对他们进行全方面的人格培养,例如心理、情感。思想等;是基于素质为目的的教育,而非单纯的授技。通过儿童参与美术活动,全面培养的他们的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在不受任何约束的前提下,尽情让他们释放自己的天性,把所有脑海中激烈的情感通过图画表达于纸上。这些看似无生命的画面,是他们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精神形象,包含着对世界的思考、生命的好奇、未来的期盼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修改图画其实正是修改人格[1]。
2 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现状
2.1教育理念僵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儿童思维开拓,普遍有压抑个性的成分所在,这和老师所受的教育有关;一般而言,老师自身被压抑,他就会压抑自己的学生,这是一种很难改变的恶性循环。这也就直接导致,目前我国的教育大环境下,很多人都能认识到教育体制的落后与僵化,但是做反思的人很少;提问题的人很多,但是真正着手解决的人却很少。
2.2教学模式落后
创造力是儿童的天性,是人类与生俱来拥有的思维能力。在当前的儿童美术课堂中,老师在教学时对学生的要求过分统一,比如对于太阳和星星等绘画方式都是固定的,要求儿童在作画时,星星必须按照五个角来;太阳必须是红颜色的。这对于儿童个性的压抑十分残忍。另外在教学模式上,几乎统一都是临摹,导致课堂太单一,而且临摹的物体主要来自于教材课本,缺少与生活的结合。在临摹完成后,老师的评价标准只是停留在像与不像的层面。还有更严重的一点,就是各种包含功利性质的儿童美术大赛,不但对儿童的美术学习没有帮助,而且对他们人格的发展有极其恶劣的影响。
2.3认知偏差
另外,在当前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孩子全面发展的意义,但是家长所认识的全面发展流于表面,曲解了全面的意义。美术不应该只是一个追求技法的学问,而是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形成极高的审美价值,这种审美价值,首先通过对色彩的选用上,对需要作画的颜料精挑细选,然后由作画延伸到人生,从美术的思考延伸到对人性的思考,这才是美术的含义,这才是美术能够帮助孩子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目前的大环境下,从家长到学校,对于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远远不够[2]。
3儿童美术教育对培养成长优势
3.1丰富儿童想象能力
儿童想象力的提升对他们未来发展具有很大帮助,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会更善于发散思考,打破线性思维模式的限制。比如,在课堂上准备好纸和笔,老师不设定范围和要求,让儿童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随意画出自己想画的作品,一定要强调清楚,不受任何限制。等作画完成后,老师要教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面对全班同学讲解他所画的内容以及他所要表达的东西。也许儿童的表达能力不足,所以老师就要专心认真倾听他们所描述的内容,然后予以正确的指导和指引,并加以肯定和鼓励。这种教学方法就可以很有效地拓宽儿童的想象力,并且可以极为有效的培养出儿童在公众场合的应答能力。在这个案例中,不设范围让儿童进行作画,其实不单纯是出于绘画的目的,对他们想象力的提升尤为关键。
3.2培养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让儿童能够亲身体会各种绘画材料的属性以及特点,通过入门的图形临摹,产生原始的图像,在此图像上引发儿童的兴趣与思考,然后培养出他们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准备一些常见的生活用具,可以是刀叉,杯子,水果等。在绘画之前,先向儿童提问这些常见的物品的用途和特征,然后把物品相对应的分发下去,让儿童参考实物作画,希望他们对这些物品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官体验通过画画表达出来。作画完毕后,老师统一收集画作,作品按照所画实物为基础,对应分组;分组后的同类型画作与实物对比,如将实物杯子放置于讲桌,儿童参照杯子所画的作品贴在黑板,让全体儿童从中找差异。这样的课堂一定充满趣味,并且让学生参照实物作画,在很大程度上能培养他们实践动手能力。通过活动,产生对美术学习浓厚的兴趣。
4 儿童美术教学过程中的策略和建议
4.1改变教学思维
兒童都有着独立的思维方式,并不能认为他们年纪小就一口断定他们没有思想,恰恰人类这个物种,往往是越长大越没有思想,这是大多数人的生长轨迹,除了个别努力的人在一生中不断探索创新,大多数人只能接受自己平庸且格式化的现实,并且在此基础上还要强行禁锢儿童的思想。成年人不会禁锢成年人的思想,这是因为大家都没有思想;而禁锢儿童思想是因为儿童有思想。老师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在这一点上,老师必须时刻反省自己,在教学思维中,要努力尝试改进,帮助儿童拓展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3]。
4.2将美术与生活相结合
对于美术教育而言,如果停留在绘画的阶段,只能让儿童学会更多技巧,但是对他们人格发展帮助很小,为了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就必须将美术教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例如,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一次性塑料袋,老师可以利用塑料袋,让儿童完成作画,题材需要老师选择关于环保类型,通过在垃圾袋上作画,首先可以让儿童认识到,绘画不仅仅可以在纸上完成,这对他们的思维开拓来说很有建设性;其次可以让儿童初步了解环保的意义,认识到一次性塑料袋的危害性,在生活中应尽量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频率,可以较多使用纸袋、布袋等环保材质的袋子,这种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益于他们全面发展。
4.3结合传统文化
在儿童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起到促使他们全面发展的作用,先由绘画技法到美学思考,有美学思考再到文化内涵的理解,循序渐进。在儿童美术教育也可以适当地引入传统文化作为教学题材,在学习美术的同时,让儿童完成对文化的传承。例如临近春节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剪纸活动;元宵节时做灯笼。对于儿童完成的作品,可以悬挂在教室,让他们对自己的创意充满成就感,在理解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结语:综上所述,儿童美术教育对学生未来成长有着巨大帮助,对他们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儿童自身特点,引导他们思维,最终培养他们创新意识。通过美术学习,不断提升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还有利于培养他们健全良好的人格,为今后的发展开辟出一条有利道路。
参考文献:
[1]关云.试析儿童美术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01):108-112.
关键词:儿童 美术 思维 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75
1 为什么要进行儿童美术教育
就为何进行儿童美术教育这个问题,长期以来禁锢这项事业发展的是众多家长的思想。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清楚一点,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把他们培养成画家,最重要的是为了对他们进行全方面的人格培养,例如心理、情感。思想等;是基于素质为目的的教育,而非单纯的授技。通过儿童参与美术活动,全面培养的他们的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在不受任何约束的前提下,尽情让他们释放自己的天性,把所有脑海中激烈的情感通过图画表达于纸上。这些看似无生命的画面,是他们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精神形象,包含着对世界的思考、生命的好奇、未来的期盼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修改图画其实正是修改人格[1]。
2 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现状
2.1教育理念僵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儿童思维开拓,普遍有压抑个性的成分所在,这和老师所受的教育有关;一般而言,老师自身被压抑,他就会压抑自己的学生,这是一种很难改变的恶性循环。这也就直接导致,目前我国的教育大环境下,很多人都能认识到教育体制的落后与僵化,但是做反思的人很少;提问题的人很多,但是真正着手解决的人却很少。
2.2教学模式落后
创造力是儿童的天性,是人类与生俱来拥有的思维能力。在当前的儿童美术课堂中,老师在教学时对学生的要求过分统一,比如对于太阳和星星等绘画方式都是固定的,要求儿童在作画时,星星必须按照五个角来;太阳必须是红颜色的。这对于儿童个性的压抑十分残忍。另外在教学模式上,几乎统一都是临摹,导致课堂太单一,而且临摹的物体主要来自于教材课本,缺少与生活的结合。在临摹完成后,老师的评价标准只是停留在像与不像的层面。还有更严重的一点,就是各种包含功利性质的儿童美术大赛,不但对儿童的美术学习没有帮助,而且对他们人格的发展有极其恶劣的影响。
2.3认知偏差
另外,在当前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孩子全面发展的意义,但是家长所认识的全面发展流于表面,曲解了全面的意义。美术不应该只是一个追求技法的学问,而是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形成极高的审美价值,这种审美价值,首先通过对色彩的选用上,对需要作画的颜料精挑细选,然后由作画延伸到人生,从美术的思考延伸到对人性的思考,这才是美术的含义,这才是美术能够帮助孩子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目前的大环境下,从家长到学校,对于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远远不够[2]。
3儿童美术教育对培养成长优势
3.1丰富儿童想象能力
儿童想象力的提升对他们未来发展具有很大帮助,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会更善于发散思考,打破线性思维模式的限制。比如,在课堂上准备好纸和笔,老师不设定范围和要求,让儿童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随意画出自己想画的作品,一定要强调清楚,不受任何限制。等作画完成后,老师要教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面对全班同学讲解他所画的内容以及他所要表达的东西。也许儿童的表达能力不足,所以老师就要专心认真倾听他们所描述的内容,然后予以正确的指导和指引,并加以肯定和鼓励。这种教学方法就可以很有效地拓宽儿童的想象力,并且可以极为有效的培养出儿童在公众场合的应答能力。在这个案例中,不设范围让儿童进行作画,其实不单纯是出于绘画的目的,对他们想象力的提升尤为关键。
3.2培养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让儿童能够亲身体会各种绘画材料的属性以及特点,通过入门的图形临摹,产生原始的图像,在此图像上引发儿童的兴趣与思考,然后培养出他们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准备一些常见的生活用具,可以是刀叉,杯子,水果等。在绘画之前,先向儿童提问这些常见的物品的用途和特征,然后把物品相对应的分发下去,让儿童参考实物作画,希望他们对这些物品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官体验通过画画表达出来。作画完毕后,老师统一收集画作,作品按照所画实物为基础,对应分组;分组后的同类型画作与实物对比,如将实物杯子放置于讲桌,儿童参照杯子所画的作品贴在黑板,让全体儿童从中找差异。这样的课堂一定充满趣味,并且让学生参照实物作画,在很大程度上能培养他们实践动手能力。通过活动,产生对美术学习浓厚的兴趣。
4 儿童美术教学过程中的策略和建议
4.1改变教学思维
兒童都有着独立的思维方式,并不能认为他们年纪小就一口断定他们没有思想,恰恰人类这个物种,往往是越长大越没有思想,这是大多数人的生长轨迹,除了个别努力的人在一生中不断探索创新,大多数人只能接受自己平庸且格式化的现实,并且在此基础上还要强行禁锢儿童的思想。成年人不会禁锢成年人的思想,这是因为大家都没有思想;而禁锢儿童思想是因为儿童有思想。老师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在这一点上,老师必须时刻反省自己,在教学思维中,要努力尝试改进,帮助儿童拓展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3]。
4.2将美术与生活相结合
对于美术教育而言,如果停留在绘画的阶段,只能让儿童学会更多技巧,但是对他们人格发展帮助很小,为了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就必须将美术教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例如,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一次性塑料袋,老师可以利用塑料袋,让儿童完成作画,题材需要老师选择关于环保类型,通过在垃圾袋上作画,首先可以让儿童认识到,绘画不仅仅可以在纸上完成,这对他们的思维开拓来说很有建设性;其次可以让儿童初步了解环保的意义,认识到一次性塑料袋的危害性,在生活中应尽量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频率,可以较多使用纸袋、布袋等环保材质的袋子,这种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益于他们全面发展。
4.3结合传统文化
在儿童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起到促使他们全面发展的作用,先由绘画技法到美学思考,有美学思考再到文化内涵的理解,循序渐进。在儿童美术教育也可以适当地引入传统文化作为教学题材,在学习美术的同时,让儿童完成对文化的传承。例如临近春节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剪纸活动;元宵节时做灯笼。对于儿童完成的作品,可以悬挂在教室,让他们对自己的创意充满成就感,在理解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结语:综上所述,儿童美术教育对学生未来成长有着巨大帮助,对他们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儿童自身特点,引导他们思维,最终培养他们创新意识。通过美术学习,不断提升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还有利于培养他们健全良好的人格,为今后的发展开辟出一条有利道路。
参考文献:
[1]关云.试析儿童美术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01):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