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sil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堪称中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在独立地、创造性地掌握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创造出有一定价值的新思维成果的能力。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谈谈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若干途径与方法:
  一、创造和谐情境,拓展知识结构
  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活动,教师必须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同时,应让学生的思维有充分发散的时间,使思维活动成为一种积极的探索性的理性认识活动,以形成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热情。如直线参数方程的讲授,在推导出标准的直线参数方程后,可让学生进一步探索。
  ①标准的直线参数方程:
  
  (t为参数)中参数的t的几何意义是什么?已知点(x0,y0),可以是动点吗?α是直线的倾斜角吗?
  ②一般的直线参数方程
  (a,b为常数)中参数t′的几何意义又是什么?t与t′的关系如何?此时直线的倾斜角是什么?
  这些充满困惑的问题经常苦恼着学生,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索欲望,这种师生双边的积极活动,使创造力的培养达到最佳效果。
  二、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民主、宽松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上,注意采用课堂讨论的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导航者和合作者。
  例方程cos2x+2sinx+2a-3=0在[0,2л]内恰有两个实根,求a的取值范围。
  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后。
  学生甲得出解题思路:
  令sinx=t,方程转化为t2-t+1-a=0有两实根利用△≥0即得a的范围。这样解对吗?让学生再思考。
  学生乙发现:t∈(-1,1),因此方程t2-t+1-a=0应在(-1,1)内有两实根,利用根的分布可以求解,得出a的范围,是否正确呢?千金难买回头看,让学生进一步思考。
  学生丙发现:对于t在区间(-1,1)内的每一个值,在[0,2л]内都有两个x值与之对应,因此,方程t2-t+1-a=0应在区间(-1,1)内有且仅有一根,再利用根的分布进行求解。像这样让学生自我探究、相互讨论,形成认识冲突,使思考问题的思维更深刻,也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动手创造能力
  教学直觉是可以经过后天培养的,这种培养表现在教学的领悟能力和洞察能力上。教学中可根据教材里的例题、习题等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力,为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命题,在命题的引入阶段设计“演示”和“观察”两个环节。
  先提出问题:两个相交平面与第三个平面垂直,则它们的交线与第三个平面有什么系?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本书打开放置在桌面上,并让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叙述命题,画出图形,写出符号表示,以上尝试实物直观,模型直观,语言直观,有利于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从尽可能多的方面来考察同一问题,这种思维不局限于一种模式或一个方面,可以使问题获得多种解答或多种结果。强化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发散思维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三种基本形式,即一题多解,一法多用(或多题一法),以及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就是让学生对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探索和思考,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开拓思路,训练思维的变通性和提高解题能力。
  例2已知x>0,y>0,且+ =1,求x+y的最小值。
  解法1基本方法(直接代入法),由题意知y-9>0。
  由+ =1,得x=代入x+y得:
  x+y=+y=10++(y-9)
  ≥10+16=16,
  当且仅当=y-9,即x=4,y=12时,取等号,所以x+y最小值是16。
  解法2由+ =1得xy-9x-y=0,(x-1)(y-9)=9(定值)。
  又由题设知x>1,y>9。
  ∴x+y=10+(x-1)+(y-9)
  ≥10+2=16。
  当且仅当x-1=y-9,即x=4,y=12时,取等号,所以x+y最小值是16。
  解法3设=sin2θ,=cos2θ,则
  x=,y=。
  ∵x+y= +
  =10+9tan2θ+ cos2θ≥16。
  当且仅当=,即x=4,y=12时,取等号,所以x+y最小值是16。
  解法4x>0,y>0,+ =1,
  x+y=(+ )(x+y)
  =+ +10≥6+10=16。
  当且仅当= ,即x=4,y=12时,取等号,所以x+y最小值是16。
  解法4灵活运用了题目的条件(或结论)将其看为一个整体或代入或求值,这是最佳方法,当然此题还可利用判别式法、数形结合法等方法求解,但是,在采用一题“多”解教学时,应注意不要一味追求不同解题方法的数量,而应注意各种方法的比较。
  一题“多”变,即把题目进行加工、引伸、发展提供问题的背景,增加发散的成份,一般可通过隐去结论,增加限制,改变陈述方式,减少问题条件,逆向改编,引伸发展等手段增加问题变幻不定的因素,让学生在好奇、趣味中探究问题的本质,使学生经过联想、探索达到启发学生的思维,加强创造力培养的目的。例如,过抛物线y2=2px的焦点的一条直线和这抛物线相交,两个交点的纵坐标为y1,y2,求证y1y2=-p2,作了如下引伸:
  (1)已知过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的一直线和这抛物线相交于A(x1,y2),B(x2,y2),且|AB|=m,求证:①m=x1+x2+p;②x1x2=p2/4;③(x1-x2)2=m2-2pm;④(y1+y2)2=2pm-4p2,(y1-y2)2=2pm;⑤AB所在直线方程为2px-(y1+y2)y+y1y2=0。
  (2)过抛物线y2=2px(p>0)焦点的弦AB的长为m,求AB垂直平分线方程。
  (3)设AB是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弦,并且|AB|=m,O为抛物线顶点,求S△ABO。
  (4)过抛物线焦点的一条直线与它交于A、B两点,通过点A和抛物线顶点的直线交准线于点M,求证:直线MB平行于抛物线的对称轴。
  (5)过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F,作倾角为θ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则弦AB的长是θ的函数,求出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求|AB|的最小值。
  由于问题的引伸,使学生的探索活动有了路标和灯塔,也就增强了驱动力,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训练。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训练无论从内容上还是方法上都能达到固本拓新之用,对开拓学生的创造力是大有裨益的。
  一法“多”用,则是为了求得应用范围的变化,用不变的规律去解千变万化的题目,以不变应万变,为启发思维提供了一个场所,从而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如常见的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参数法等等。
  (作者单位:625000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第一中学)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浅见:  一、加强词句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来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
期刊
未来教育越来越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托弗勒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因此,教学应该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只教书。实现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角色转化已显得十分重要。我们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就要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全面参与,自主学习,亲自实践。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凭主动意识、不
期刊
风车坪学校座落在繁华的解放南路,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湘潭市河西市区中心。这所老百姓心目中的“重点小学”,有着辉煌的办学业绩,辉耀莲城。这些年来,学校在“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方针指引下,我们沿着实践——研究——实效的科研模式,通过实实在在而又独具特色的教研活动,使学校的教育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勃勃生机。    一、优化理念,全面动员,形成科研氛围    1、营造氛围,提升品位,促进
期刊
一、问题前置,重课前预习  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及适合于本课的方法。通过营造一定的氛围,使学生进入准备阶段。常用的方法:(1)启动原有认知导入法;(2)故事导入法;(3)抓住文题,激趣导入法;(4)设置悬念导入法;(5)巧设圈套导入法等。在导入环节中,可依据情况,从标题中寻找新颖生动的方式。  二、独立思考,重思维品质  “先学后教”课堂教学策略重视学生思维
期刊
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向,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让我们视野开阔,读书能让我们知识厚实,读书能让我们精神丰富,读书能让我们大脑智慧。  中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时期,我们要抓住机会,潜心于对学生的濡染熏陶,努力创设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书香文化氛围,营造书香班级,让学生与书为伴,与知识为友。学会爱书,学会看书,让学生拥有一个书香浸润的少年,让班级“书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笔者在《苏珊安东尼》教学中如何找准课文的切入点,设计好主问题,巧设情境,合作探究,迁移拓展,自我评价等教学体会。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语文 教学反思    《苏珊安东尼》是一篇外国文学,通过美国妇女苏珊安东尼在争取妇女权利过程中的一件事,表现了现在妇女所享有的所有权利都是经过众多妇女自由斗士们的不懈努力获得的。如何既体现语文课改的精神实质,又不能背离语文学习的特点,尤其是要怎
期刊
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语文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不仅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调动学生一切感官去感知和理解信息,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吸收、同化信息,构建崭新的认知结构,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信息的输出、传递活动之中,在与教师和同学相互“倾吐”的活动中,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情意系统,学会创新知识。我认为引导学生学会“倾吐”的主
期刊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教育是语文课的重要使命,而且不仅是局限于亲情、友情、爱情的教育,还有超越于这些情感之上的、基于人间“同情”的大爱教育。可惜很多老师忽略了它,把语文课上成了纯粹的知识课、语言课、说理课,而置学生的情感教育于不顾,看着语文教材上一篇篇形质兼美的文章,我们怎忍心荒芜了学生的心田?老师是架起学生和教材的桥梁,如何触动学生的感情,走进学生的感情世界,从而
期刊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一天最美好的时光,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的时候,人们感觉到的是新鲜、美丽和轻松。人的大脑经过了一个夜晚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处于十分清醒活跃的状态,思维也十分敏捷,思路也特别清晰。因此,早晨读书,既能帮助学生呼出污浊之气,吸入新鲜空气,又能帮助学生积累、记忆精词妙语,进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然而,在晨读实践中,很多教师却往往认识不到晨读的重要性。早自习时间,人
期刊
1906年,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说:“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教育之事起。”由此可见,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完全之人物”。王国维同时指出:教育分为智育、德育、美育三个部分,而美育又与德育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美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既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又是德育和美育。作为中华民族母语的汉语教学,应从更大的空间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美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