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笔者在《苏珊•安东尼》教学中如何找准课文的切入点,设计好主问题,巧设情境,合作探究,迁移拓展,自我评价等教学体会。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语文 教学反思
《苏珊•安东尼》是一篇外国文学,通过美国妇女苏珊•安东尼在争取妇女权利过程中的一件事,表现了现在妇女所享有的所有权利都是经过众多妇女自由斗士们的不懈努力获得的。如何既体现语文课改的精神实质,又不能背离语文学习的特点,尤其是要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心灵感受、体悟,去感知课文,与课文中的人物形成共鸣,执教者真得下一番功夫不可。在执教过程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找准课文的切入点
切入点找得好,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研究的欲望、思维的火花,正确地引导学生流畅地欣赏课文、学习课文、研究课文,上起课来简洁明快,学生也容易听懂。《苏珊•安东尼》是语文出版社初中八年级第一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属于自读课文,但它具有较强的人文性。为此,在课型的选择上,应以引导学生如何感悟课文中的思想精髓为主,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下功夫。
二、设计好主问题
执教者首先要设计好一个主问题,以此作为进入课文的“门”;再设计几个从属于“主问题”的“分问题”,作为看清“门”内事物的“灯”,至于怎样看清并分辨“门”内事物,则是学生活动的内容。这个主问题应是有深度的且贯穿课文,涉及到知识技能,涉及到课文,涉及到学生心理。
在执教过程中,主要围绕着“如何争取做人的应有权利?”的主问题,设计了“课文中有哪些场面是让你最受震撼的?为什么?” “在叙述投票斗争时,男人们认为女人应该_______,而不应该_______?但苏珊却认为女人不仅可以______,而且还应该_______?理由分别是什么?” “在法庭斗争这一场面中,你最欣赏苏珊的哪一点?为什么?”“据你所知,在你的身边或社会上还有哪些人在为争取做人应有的权利而进行着不懈的艰苦的努力?谈谈你的感想。”等问题,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了解人物,感悟课文中的人文性。
三、巧设情境,以读促感悟
如何调动学生的心灵感受、体悟,把课文中的人文性张扬出来,是语文课改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在执教过程中,由学生的年龄、阅历、认知能力出发,相应的设置情景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捷径。《苏珊•安东尼》这课中,由班委选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此,在执教过程中,设计了自由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主人公的抗争精神,我让他们反复朗读主人公铿锵有力、义正词严的辩论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辩论兴趣。让学生在书声朗朗中走进课文,贴近人物,为进一步感悟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合作探究,加强师生互动
语文课改教学要求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言堂”,教师由前台的主讲者变为幕后的导演者。
在上《苏珊•安东尼》这课时,主要从探究课文语言、朗读以及相关知识迁移等几个方面设计合作探究,主要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表演等形式,以期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并敢于在众人面前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的目的。
教师要鼓励肯定学生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因为往往与众不同的观点愈能显现出学生思想的闪光。在执教过程中,每位学生对苏珊这一人物美德的体验,由于思考的角度不同,观点也各不一样,有的说喜欢她的勇气,有的更欣赏她的坚毅,还有的说她有责任感,不一而足,此时,教师就不能只肯定其中的某一个方面,只要言之成理就应表扬,这对激发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有帮助的。
五、迁移拓展,增强实效性
一堂语文课只有有限的45分钟,而在这短暂的时间里,要实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更应体现出开放性、实践性、应用性的特点。因此,语文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
在执教《苏珊•安东尼》这课时,语文教师应恰当的进行必要的迁移、拓展,由课内到课外,由课文到生活,引导学生做更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为此,我设计了 “男女不平等的根源是什么”,“在当今社会中,男女权利不对等的现象仍然存在,在这种形势下,男生和女生应如何自处”等题目,就是希望学生能在学习感悟人物身上的美德的同时,还能进行一个自我反思,这样既能紧扣课文内容,又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学习,进一步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外延。
六、自我评价及改进办法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方面比较明确,能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思想动态,阅读能力等学情实际,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层次性,重难点突出。但对学习者的分析不够深入、透彻,还缺少板书设计。因此,在备课的时候,教师不单要备教材、备教法,更要备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而对板书的重视不足,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改进的。板书应成为该篇课文知识点、要点的浓缩,可帮助学生最集中最快捷的掌握主要内容。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较为合理,能在师生互动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训练设计也有较强的指向性。但在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思考和强化。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有读、有说,但还缺少写的能力训练,在赏析苏珊•安东尼的论辩艺术环节,可以考虑加入“写”的环节,比如设计一个特定的语言情境,要求学生运用上其中的表达方式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表述,这样语文课堂会更有实效性。
总的感觉,语文课堂教学实在是一门带着缺憾的艺术。不管课前设计得多么完美,考虑得多么周密,而到真正上课时,面对时刻变化着的学生,要应对那些不能预设的课堂生成性情况,有时还是会出现一些“疏漏”。这实在需要语文老师具有深厚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而要成为一名智慧型的、受到大多数学生欢迎的老师,我还需加倍努力,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3
[2]孙春成:《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语文出版社,1998
[3]叶澜、白益民:《教师角色与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536000广西北海市中日友谊中学)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语文 教学反思
《苏珊•安东尼》是一篇外国文学,通过美国妇女苏珊•安东尼在争取妇女权利过程中的一件事,表现了现在妇女所享有的所有权利都是经过众多妇女自由斗士们的不懈努力获得的。如何既体现语文课改的精神实质,又不能背离语文学习的特点,尤其是要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心灵感受、体悟,去感知课文,与课文中的人物形成共鸣,执教者真得下一番功夫不可。在执教过程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找准课文的切入点
切入点找得好,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研究的欲望、思维的火花,正确地引导学生流畅地欣赏课文、学习课文、研究课文,上起课来简洁明快,学生也容易听懂。《苏珊•安东尼》是语文出版社初中八年级第一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属于自读课文,但它具有较强的人文性。为此,在课型的选择上,应以引导学生如何感悟课文中的思想精髓为主,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下功夫。
二、设计好主问题
执教者首先要设计好一个主问题,以此作为进入课文的“门”;再设计几个从属于“主问题”的“分问题”,作为看清“门”内事物的“灯”,至于怎样看清并分辨“门”内事物,则是学生活动的内容。这个主问题应是有深度的且贯穿课文,涉及到知识技能,涉及到课文,涉及到学生心理。
在执教过程中,主要围绕着“如何争取做人的应有权利?”的主问题,设计了“课文中有哪些场面是让你最受震撼的?为什么?” “在叙述投票斗争时,男人们认为女人应该_______,而不应该_______?但苏珊却认为女人不仅可以______,而且还应该_______?理由分别是什么?” “在法庭斗争这一场面中,你最欣赏苏珊的哪一点?为什么?”“据你所知,在你的身边或社会上还有哪些人在为争取做人应有的权利而进行着不懈的艰苦的努力?谈谈你的感想。”等问题,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了解人物,感悟课文中的人文性。
三、巧设情境,以读促感悟
如何调动学生的心灵感受、体悟,把课文中的人文性张扬出来,是语文课改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在执教过程中,由学生的年龄、阅历、认知能力出发,相应的设置情景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捷径。《苏珊•安东尼》这课中,由班委选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此,在执教过程中,设计了自由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主人公的抗争精神,我让他们反复朗读主人公铿锵有力、义正词严的辩论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辩论兴趣。让学生在书声朗朗中走进课文,贴近人物,为进一步感悟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合作探究,加强师生互动
语文课改教学要求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言堂”,教师由前台的主讲者变为幕后的导演者。
在上《苏珊•安东尼》这课时,主要从探究课文语言、朗读以及相关知识迁移等几个方面设计合作探究,主要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表演等形式,以期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并敢于在众人面前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的目的。
教师要鼓励肯定学生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因为往往与众不同的观点愈能显现出学生思想的闪光。在执教过程中,每位学生对苏珊这一人物美德的体验,由于思考的角度不同,观点也各不一样,有的说喜欢她的勇气,有的更欣赏她的坚毅,还有的说她有责任感,不一而足,此时,教师就不能只肯定其中的某一个方面,只要言之成理就应表扬,这对激发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有帮助的。
五、迁移拓展,增强实效性
一堂语文课只有有限的45分钟,而在这短暂的时间里,要实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更应体现出开放性、实践性、应用性的特点。因此,语文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
在执教《苏珊•安东尼》这课时,语文教师应恰当的进行必要的迁移、拓展,由课内到课外,由课文到生活,引导学生做更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为此,我设计了 “男女不平等的根源是什么”,“在当今社会中,男女权利不对等的现象仍然存在,在这种形势下,男生和女生应如何自处”等题目,就是希望学生能在学习感悟人物身上的美德的同时,还能进行一个自我反思,这样既能紧扣课文内容,又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学习,进一步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外延。
六、自我评价及改进办法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方面比较明确,能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思想动态,阅读能力等学情实际,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层次性,重难点突出。但对学习者的分析不够深入、透彻,还缺少板书设计。因此,在备课的时候,教师不单要备教材、备教法,更要备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而对板书的重视不足,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改进的。板书应成为该篇课文知识点、要点的浓缩,可帮助学生最集中最快捷的掌握主要内容。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较为合理,能在师生互动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训练设计也有较强的指向性。但在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思考和强化。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有读、有说,但还缺少写的能力训练,在赏析苏珊•安东尼的论辩艺术环节,可以考虑加入“写”的环节,比如设计一个特定的语言情境,要求学生运用上其中的表达方式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表述,这样语文课堂会更有实效性。
总的感觉,语文课堂教学实在是一门带着缺憾的艺术。不管课前设计得多么完美,考虑得多么周密,而到真正上课时,面对时刻变化着的学生,要应对那些不能预设的课堂生成性情况,有时还是会出现一些“疏漏”。这实在需要语文老师具有深厚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而要成为一名智慧型的、受到大多数学生欢迎的老师,我还需加倍努力,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3
[2]孙春成:《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语文出版社,1998
[3]叶澜、白益民:《教师角色与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536000广西北海市中日友谊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