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晨读也丰富多彩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lan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一天最美好的时光,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的时候,人们感觉到的是新鲜、美丽和轻松。人的大脑经过了一个夜晚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处于十分清醒活跃的状态,思维也十分敏捷,思路也特别清晰。因此,早晨读书,既能帮助学生呼出污浊之气,吸入新鲜空气,又能帮助学生积累、记忆精词妙语,进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然而,在晨读实践中,很多教师却往往认识不到晨读的重要性。早自习时间,人是到了,却没讲半句话。学生的晨读是纯粹的自由安排,在30至40分钟的时间里,学生一直在拼命地大声朗读。乍一看,津津有味,再一听,书声琅琅。其实,在这热闹的背后却发现:教师对学生的放任自流,学生自身的疲劳不堪,晨读效率的极其低下。黄金时间花费了,却收效甚微。那么,该如何进行晨读指导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明确目标,提高效率
  所谓目标明确,就是对学生的晨读提出具体的要求。只有确定目标,明确要求,才能提高阅读效率。比如:要求学生在早自习时间完成对某一课的背诵默写,完成对当天新课文的熟练朗读,完成对当天新课词语的预习等。甚至对某一篇课文的朗读遍数都应有具体的要求。对于有的文章,教师应要求学生读出作者的感情,有的文章,教师又要要求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总之,要有具体的目标、具体的要求。如果太过于自由散漫,就会像一盘散沙,没有明确的目的、目标、方向,导致学生主次不分,漫无目的的朗读,其结果是时间花去了,人也疲劳了,收效却甚微。
  二、内容多样,合理分时
  早自习的朗读,教师应为学生指定不同的朗读内容,并根据内容的不同,作出合理的时间分配。如果内容单一,学生读起来就会感觉枯燥乏味,从而失去阅读兴趣。从时间来看,早自习时间通常为30分钟,教师须根据自己的教学进度去指定不同的晨读内容,并作出时间要求。比如:教师在教学古诗词阶段,朗读背诵古诗词就是一个重点。大多数学生就会整个早自习都用来朗读背诵古诗词,这是非常不妥的。教师就应予以指导,可以考虑用10至15分钟时间去朗读背诵古诗词,5分钟时间用于自查性默写。再用10至15分钟时间去朗读其它经典现代文,教师也可作出具体的篇目指定。
  三、适当补充,开阔视野
  晨读自然应以教材为主,因为教材所选篇目多为经典篇目,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写作技法等各方面看,它们都有其独特的参考学习价值。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仅限于教材篇目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于农村乡镇中学的学生来说,他们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阅读量远远不够。这就需要教师补充适当的课外读物。如:精美的童话、深刻的寓言、有趣的故事、构思巧妙的微型小说以及一些给人启发易于成诵的课外诗词等。又如:新闻、科学小品、笑话、杂感、游记等,凡是思想健康,艺术性强的文章都可以读。通过补充大量的课外读物,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智慧,增长学生的见识,还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新奇感,又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郭沫若曾说:“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只要是良书,都可以补充给学生。
  四、形式多样,减轻疲劳
  晨读既不可放任自流,让学生整个早自习30分钟自由拼命,又不可采用单一的大合唱,全班齐读到底。教师应组织多种朗读形式,适当考虑学生的疲劳度。适时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如齐读、范读、带读、分组读、男女分读、个别朗读、自由组合读、个别抽查读等。形式的多样化,既能减缓学生的疲劳,又能使晨读具有针对性,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提高阅读的效率。也能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的精神和相互照顾、相互宽容的良好品质等。当然,并不是说,每一个早自习都一定要采用众多的形式和补充一定量的课外阅读读物,教师须根据实际做出合理安排。
  五、自检自查,强调落实
  无论选取什么样的内容,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教师一定要重检查重落实,要指导学生作自检自查或相互检测。是否取得预定的效果。比如:古诗词的阅读背诵,教师应先要求学生相互检测,然后进行个别抽查。对课外读物的朗读,教师可采用让学生概述大意、简述情节、点评文章精妙之处等各种方法来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平常的教学也如此,如果不注重检查落实的环节,只知道布置任务给学生,而对学生完成情况却一无所知,这样的布置就等于没布置。很多学生都缺乏一定的自觉性,教师如不注重检查落实,不但收不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久而久之,还会助长学生的惰性。
  总之,我们应认识到:晨读课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延续与补充,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绝佳时间,也是影响学生语文成绩好坏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不论怎么读,读什么,教师都一定要做好指导工作。一定要打破陈规,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好晨读时间,让朗朗的书声真如春雨般滋润学生,争取使晨读取得最佳的效果。如此,才不会浪费清晨美好的时光。
  (作者单位:655813云南省罗平县马街镇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更需要在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当前,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加大了职业教育人力和物力的投入,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然而,大部分职业毕业生在就业方面仍不尽人意,主要是由于社会对职业学校存在偏见:没能耐就去读职业学校,有能耐就别去读职业学校。因而职业学校的名誉大损,使职业学校进入招生和就业两难的困境,这两难也
期刊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的各阶段都占很大比重,一般来说,小学约占10%,初中约占20%,高中约占30%—40%。如: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加大了中国古代优秀诗文的篇幅:除七年级每册六篇课文外,八到九年级的教材,每册六个单元,古诗文均占了两个单元(第五、六单元)。此外,每册还增加课外古诗词背诵10首,六册共60首。《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中学生应该能够诵读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和能借助工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浅见:  一、加强词句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来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
期刊
未来教育越来越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托弗勒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因此,教学应该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只教书。实现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角色转化已显得十分重要。我们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就要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全面参与,自主学习,亲自实践。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凭主动意识、不
期刊
风车坪学校座落在繁华的解放南路,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湘潭市河西市区中心。这所老百姓心目中的“重点小学”,有着辉煌的办学业绩,辉耀莲城。这些年来,学校在“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方针指引下,我们沿着实践——研究——实效的科研模式,通过实实在在而又独具特色的教研活动,使学校的教育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勃勃生机。    一、优化理念,全面动员,形成科研氛围    1、营造氛围,提升品位,促进
期刊
一、问题前置,重课前预习  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及适合于本课的方法。通过营造一定的氛围,使学生进入准备阶段。常用的方法:(1)启动原有认知导入法;(2)故事导入法;(3)抓住文题,激趣导入法;(4)设置悬念导入法;(5)巧设圈套导入法等。在导入环节中,可依据情况,从标题中寻找新颖生动的方式。  二、独立思考,重思维品质  “先学后教”课堂教学策略重视学生思维
期刊
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向,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让我们视野开阔,读书能让我们知识厚实,读书能让我们精神丰富,读书能让我们大脑智慧。  中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时期,我们要抓住机会,潜心于对学生的濡染熏陶,努力创设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书香文化氛围,营造书香班级,让学生与书为伴,与知识为友。学会爱书,学会看书,让学生拥有一个书香浸润的少年,让班级“书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笔者在《苏珊安东尼》教学中如何找准课文的切入点,设计好主问题,巧设情境,合作探究,迁移拓展,自我评价等教学体会。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语文 教学反思    《苏珊安东尼》是一篇外国文学,通过美国妇女苏珊安东尼在争取妇女权利过程中的一件事,表现了现在妇女所享有的所有权利都是经过众多妇女自由斗士们的不懈努力获得的。如何既体现语文课改的精神实质,又不能背离语文学习的特点,尤其是要怎
期刊
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语文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不仅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调动学生一切感官去感知和理解信息,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吸收、同化信息,构建崭新的认知结构,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信息的输出、传递活动之中,在与教师和同学相互“倾吐”的活动中,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情意系统,学会创新知识。我认为引导学生学会“倾吐”的主
期刊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教育是语文课的重要使命,而且不仅是局限于亲情、友情、爱情的教育,还有超越于这些情感之上的、基于人间“同情”的大爱教育。可惜很多老师忽略了它,把语文课上成了纯粹的知识课、语言课、说理课,而置学生的情感教育于不顾,看着语文教材上一篇篇形质兼美的文章,我们怎忍心荒芜了学生的心田?老师是架起学生和教材的桥梁,如何触动学生的感情,走进学生的感情世界,从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