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陈兰霞(1988— ),女,湖南常德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慈善史。摘 要:通过对研究现状的介绍凸显出《湖南慈善史》的重要地位——具有开创性。该著作以远古到民国时期湖南慈善事业为研究范围,分为四篇,对中国古代到民国时期的慈善史进行了阐释和总结,在其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不仅对湖南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启示,而且对完善地方社会保障机制、对湖南社会文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区域;慈善史;开创性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1-027-02
中国慈善事业史研究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这一时期研究成果不多,研究领域也较窄。建国后,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慈善事业的研究被迫中断。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社会公益活动,而作为社会公益活动的另一代名词——“慈善”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关注。中国慈善事业史研究由此再次引起国内外史学界的关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研究视角不断拓宽,新的学术成果不断涌现。就目前为止,学界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性研究,如关于中国红十字会的研究、华洋义赈会研究、慈善团体的研究、慈善家人物及群体的研究等。同时关于断代性的慈善史研究也出了一些成果,如明清慈善史研究、民国慈善史研究等等。但是作为《中国慈善通史》基础工作一部分的区域慈善史研究至今还是空白。而周秋光教授的这部《湖南慈善史》作为中国第一部地方慈善通史,恰好开创了这一领域学术的先河,具有开创性的学术意义,并同时为以后的中国慈善史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湖湘文库》大型丛书出版计划的一部分,周秋光教授的《湖南慈善史》以远古到民国时期湖南的慈善事业为研究范围,对湖南慈善事业的千年历程逐一探讨,其时间之长,空间之广,将有史以来湖南的慈善事业分门别类地上下贯通起来,尽可能地覆盖到了湖南全省各市县。全书共列为四篇18章,古代篇4章,晚清篇3章,民国上下篇,上篇6章,下篇5章。四篇的每篇又各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重点探讨该时期湖南慈善救济制度演变的历史脉络,涵括其社会背景、慈善思想、慈善体制,从制度层面厘清慈善救济事业的基本体系;第二部分从实践层面概述该时期湖南慈善事业的全貌,内容涉及赈灾救荒、恤贫济困、慈善教育等;第三部分就该时期湖南慈善事业的特征、社会功能、历史地位等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作者的看法。它以“地方慈善”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了阶段法、组织结构法等方法对中国古代到民国时期的慈善史进行了阐释和总结,不仅对湖南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启示,而且对完善地方社会保障机制、对湖南社会文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该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综合运用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手法,对千年湖南慈善事业进行考察分析,探求规律。该书提出了一些具有前瞻性的看法,总结出有特色的经验和启示,为社会现实服务,体现了“史学贵在致用”的意义。具体而言,该书有以下新观点、新看法:
在古代篇中,作者提出了“湖南慈善事业的思想源头一为中国主流文化儒、佛、道的影响,一为湖湘文化的熏染,后者对两宋、明清、民国时期湖南慈善事业发展影响较大。”作者在该书中阐释道:儒家的仁爱思想和民本思想、佛教的慈悲思想和因果报应思想以及道家的“清静无为”的人生哲理和“赏善罚恶,善恶报应思想”等道德观念对传统慈善事业的影响很大。同时作者还提到法家强调的“救济不能一视同仁,懒惰而贫困者不仅不应得到救济还要受到处罚”这一思想,成为后世以工代赈救济方式的思想源流,且为规范慈善活动提供了最早的法理思想。作者从湖湘文化的三大特征以及三大缺陷中总结出湖湘文化在不同时期对慈善事业的不同影响。在宋至明清时期,湖湘文化的爱国经世思想深深地融入到传统慈善思想里,推动了慈善事业的发展。而到了晚清,湖湘文化的保守性大大地阻碍了慈善事业向近代化的转型;甲午战后,湖湘文化具有的爱国主义情节又极大地刺激了湖南有识之士的神经,他们很快地由保守转向激进,迅速地与西方慈善思想融合,使得“具有近代色彩的慈善理念酝酿萌芽和公益性质的慈善事业初步发展”。作者通过对湖湘文化与湖南慈善事业关系的阶段分析,清晰地表现出湖湘文化对慈善事业的巨大影响。
在古代篇中,作者还提出了另一开创性的论断。作者认为:湖南有文字可考的慈善活动始于汉代,湖南有文字可考的传统慈善机构起于宋代,而在汉唐至宋以来,湖南的慈善事业主要是荒政。两宋和之后的明清成为湖南传统慈善事业的两个高峰,两宋为繁荣初始,明清为繁荣盛世。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史实考证出湖南慈善事业的开端以及发展繁荣时期,打破了在此之前湖南慈善事业研究的迷雾状态,理清了湖南慈善事业发展的脉络,且在理清脉络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明清时期湖南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与两宋时期的以荒政为主不同,这个时期呈现出了灾荒救助与社会救济俱达鼎盛的局面。
在晚清篇中,提出了“湖南慈善事业的近代化始于甲午战争,出现了传统、近代、教会三军鼎力的慈善新格局”的论断。作者在搜集和了解大量史实的基础上,通过对甲午战前与战后社会环境、慈善思想、慈善事业发展的表现等方面的对比,顺理成章的得出湖南慈善事业近代化的开端是甲午战争之后,这不仅为一直以来对湖南慈善事业近代化开端问题的争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观点和看法,更是为了湖南慈善事业研究增添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在民国上篇中,最有新意的看法是:作者认为北京政府时期湖南是民办慈善的黄金时期,南京政府前十年湖南则是官办慈善的典型。周秋光教授从民办和官办两个角度对民国时期湖南慈善事业进行剖析,便于读者了解不同时期、不同的背景下,政府和民间对湖南慈善事业所做的贡献,不仅能够反映出当时政府和民间团体及个人对慈善救济的一些事功,体现出政府面对灾难时机制的运转以及民间在面对灾难时的反应,从而揭示出当时社会的状况以及对慈善事业的影响。
民国下篇中,作者提出民国后期慈善事业的两大功能——战时主要救济、战后主要重建,而“工赈”是战后湖南救济和善后的最佳结合形式。作者用“战花怒放”来概括民国后期湖南的慈善事业,体现了在战争情况下慈善事业的特殊繁荣。在对这种特殊繁荣的阐述中,作者将其分为战时和战后两个阶段,通过对这两个阶段慈善事业侧重点的不同阐释表明慈善事业的内容随着形势的变化所作出的不同调整,凸显出慈善事业的时代性和相互合作性。
当然,周秋光教授的这部《湖南慈善史》提出的新观点和新看法不止以上提及的这些。总体而言周秋光教授在这部开创性的著作里提出的这些开创性观点,对于学术界来说是一股新鲜的清泉,对于以后的学术研究起着引导和借鉴的作用。
但同时,由于这是一部开创性著作,而且它的写作范围又非常的广,从上古到民国,从城市到农村,覆盖了湖南全省的各县市,内容繁杂多样,所以不可能做到一一到位。一个是由于时代的久远,一个是由于远古时代的湖南处于“蛮荒之地”,以至于没有详细的资料记载,使得古代部分的写作局限于此而出现论述不全或是论据不够的现象。而近代又由于连年灾祸以及政府的多次更迭,是的很多资料遗失;民间则由于民力困顿,很少有记载,所以对于民间的慈善活动则主要通过一些报纸的报道和一些大家族的族谱来搜寻,也就导致了该书的写作偏向于政府层面的救济,对民间的慈善活动则论述得较少。
虽然存在着这些不足之处,但是作为开创性的著作,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史实层面,它已经做得相当到位了。它所提出的新理论、新观点以及它所征引的新材料以及它所采用的阶段法、组织结构法等研究方法,无论对学界的区域慈善史研究还是整个中国慈善通史研究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是可供借鉴和参考的。它的出版必将起到推动慈善史向更深更广研究的积极作用。
《湖南慈善史》对于该领域的研究者来说是一本值得精读和研究的好书。
关键词:区域;慈善史;开创性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1-027-02
中国慈善事业史研究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这一时期研究成果不多,研究领域也较窄。建国后,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慈善事业的研究被迫中断。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社会公益活动,而作为社会公益活动的另一代名词——“慈善”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关注。中国慈善事业史研究由此再次引起国内外史学界的关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研究视角不断拓宽,新的学术成果不断涌现。就目前为止,学界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性研究,如关于中国红十字会的研究、华洋义赈会研究、慈善团体的研究、慈善家人物及群体的研究等。同时关于断代性的慈善史研究也出了一些成果,如明清慈善史研究、民国慈善史研究等等。但是作为《中国慈善通史》基础工作一部分的区域慈善史研究至今还是空白。而周秋光教授的这部《湖南慈善史》作为中国第一部地方慈善通史,恰好开创了这一领域学术的先河,具有开创性的学术意义,并同时为以后的中国慈善史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湖湘文库》大型丛书出版计划的一部分,周秋光教授的《湖南慈善史》以远古到民国时期湖南的慈善事业为研究范围,对湖南慈善事业的千年历程逐一探讨,其时间之长,空间之广,将有史以来湖南的慈善事业分门别类地上下贯通起来,尽可能地覆盖到了湖南全省各市县。全书共列为四篇18章,古代篇4章,晚清篇3章,民国上下篇,上篇6章,下篇5章。四篇的每篇又各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重点探讨该时期湖南慈善救济制度演变的历史脉络,涵括其社会背景、慈善思想、慈善体制,从制度层面厘清慈善救济事业的基本体系;第二部分从实践层面概述该时期湖南慈善事业的全貌,内容涉及赈灾救荒、恤贫济困、慈善教育等;第三部分就该时期湖南慈善事业的特征、社会功能、历史地位等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作者的看法。它以“地方慈善”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了阶段法、组织结构法等方法对中国古代到民国时期的慈善史进行了阐释和总结,不仅对湖南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启示,而且对完善地方社会保障机制、对湖南社会文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该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综合运用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手法,对千年湖南慈善事业进行考察分析,探求规律。该书提出了一些具有前瞻性的看法,总结出有特色的经验和启示,为社会现实服务,体现了“史学贵在致用”的意义。具体而言,该书有以下新观点、新看法:
在古代篇中,作者提出了“湖南慈善事业的思想源头一为中国主流文化儒、佛、道的影响,一为湖湘文化的熏染,后者对两宋、明清、民国时期湖南慈善事业发展影响较大。”作者在该书中阐释道:儒家的仁爱思想和民本思想、佛教的慈悲思想和因果报应思想以及道家的“清静无为”的人生哲理和“赏善罚恶,善恶报应思想”等道德观念对传统慈善事业的影响很大。同时作者还提到法家强调的“救济不能一视同仁,懒惰而贫困者不仅不应得到救济还要受到处罚”这一思想,成为后世以工代赈救济方式的思想源流,且为规范慈善活动提供了最早的法理思想。作者从湖湘文化的三大特征以及三大缺陷中总结出湖湘文化在不同时期对慈善事业的不同影响。在宋至明清时期,湖湘文化的爱国经世思想深深地融入到传统慈善思想里,推动了慈善事业的发展。而到了晚清,湖湘文化的保守性大大地阻碍了慈善事业向近代化的转型;甲午战后,湖湘文化具有的爱国主义情节又极大地刺激了湖南有识之士的神经,他们很快地由保守转向激进,迅速地与西方慈善思想融合,使得“具有近代色彩的慈善理念酝酿萌芽和公益性质的慈善事业初步发展”。作者通过对湖湘文化与湖南慈善事业关系的阶段分析,清晰地表现出湖湘文化对慈善事业的巨大影响。
在古代篇中,作者还提出了另一开创性的论断。作者认为:湖南有文字可考的慈善活动始于汉代,湖南有文字可考的传统慈善机构起于宋代,而在汉唐至宋以来,湖南的慈善事业主要是荒政。两宋和之后的明清成为湖南传统慈善事业的两个高峰,两宋为繁荣初始,明清为繁荣盛世。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史实考证出湖南慈善事业的开端以及发展繁荣时期,打破了在此之前湖南慈善事业研究的迷雾状态,理清了湖南慈善事业发展的脉络,且在理清脉络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明清时期湖南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与两宋时期的以荒政为主不同,这个时期呈现出了灾荒救助与社会救济俱达鼎盛的局面。
在晚清篇中,提出了“湖南慈善事业的近代化始于甲午战争,出现了传统、近代、教会三军鼎力的慈善新格局”的论断。作者在搜集和了解大量史实的基础上,通过对甲午战前与战后社会环境、慈善思想、慈善事业发展的表现等方面的对比,顺理成章的得出湖南慈善事业近代化的开端是甲午战争之后,这不仅为一直以来对湖南慈善事业近代化开端问题的争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观点和看法,更是为了湖南慈善事业研究增添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在民国上篇中,最有新意的看法是:作者认为北京政府时期湖南是民办慈善的黄金时期,南京政府前十年湖南则是官办慈善的典型。周秋光教授从民办和官办两个角度对民国时期湖南慈善事业进行剖析,便于读者了解不同时期、不同的背景下,政府和民间对湖南慈善事业所做的贡献,不仅能够反映出当时政府和民间团体及个人对慈善救济的一些事功,体现出政府面对灾难时机制的运转以及民间在面对灾难时的反应,从而揭示出当时社会的状况以及对慈善事业的影响。
民国下篇中,作者提出民国后期慈善事业的两大功能——战时主要救济、战后主要重建,而“工赈”是战后湖南救济和善后的最佳结合形式。作者用“战花怒放”来概括民国后期湖南的慈善事业,体现了在战争情况下慈善事业的特殊繁荣。在对这种特殊繁荣的阐述中,作者将其分为战时和战后两个阶段,通过对这两个阶段慈善事业侧重点的不同阐释表明慈善事业的内容随着形势的变化所作出的不同调整,凸显出慈善事业的时代性和相互合作性。
当然,周秋光教授的这部《湖南慈善史》提出的新观点和新看法不止以上提及的这些。总体而言周秋光教授在这部开创性的著作里提出的这些开创性观点,对于学术界来说是一股新鲜的清泉,对于以后的学术研究起着引导和借鉴的作用。
但同时,由于这是一部开创性著作,而且它的写作范围又非常的广,从上古到民国,从城市到农村,覆盖了湖南全省的各县市,内容繁杂多样,所以不可能做到一一到位。一个是由于时代的久远,一个是由于远古时代的湖南处于“蛮荒之地”,以至于没有详细的资料记载,使得古代部分的写作局限于此而出现论述不全或是论据不够的现象。而近代又由于连年灾祸以及政府的多次更迭,是的很多资料遗失;民间则由于民力困顿,很少有记载,所以对于民间的慈善活动则主要通过一些报纸的报道和一些大家族的族谱来搜寻,也就导致了该书的写作偏向于政府层面的救济,对民间的慈善活动则论述得较少。
虽然存在着这些不足之处,但是作为开创性的著作,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史实层面,它已经做得相当到位了。它所提出的新理论、新观点以及它所征引的新材料以及它所采用的阶段法、组织结构法等研究方法,无论对学界的区域慈善史研究还是整个中国慈善通史研究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是可供借鉴和参考的。它的出版必将起到推动慈善史向更深更广研究的积极作用。
《湖南慈善史》对于该领域的研究者来说是一本值得精读和研究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