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文本阅读研究近年来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的比较热门,对此,笔者在九年级古诗文多文本课堂教学操作方面进行了浅浅的尝试。
关键词:多文本课堂;文言文教学;操作;尝试
古诗文教学贯穿初中所有年级段,可见其对于中小学九年级义务教育阶段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经历了七八年级段的学习之后,九年级的学生初步有了学习文言文的基础,能够初步借助注释了解古诗文言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我在九年级上下册的文言文学习当中有选择性的以两篇文言文的对比教学为例,进行多文本的课堂教学,也算是做了一次浅浅的课堂教学操作实践尝试。
一、紧扣背景初步理解作者情感,紧贴文章的内容对比它们的侧重表达及手法
比如,九年级上册统编教材《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篇古文,进行多文本课堂教学,从背景资料中得知:欧阳修因被贬至滁州任知州,可推测他被贬后的心情会是抑郁不平、深沉、郁闷等之类的,文人们一般情况下遭到贬谪要沉闷一段,面连着排遣这些负能量,而排遣的手段都有哪些呢?结合预习可得知:欧阳修非但没有郁闷反而是顺应天命到任,与当地的老百姓同乐,通过寄情山水的方式来消除郁闷,转移人生不顺,其实也是正确面对人生的逆境了。便可知,此文是描写景物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了,因此这个“记”便有游记的成分。游记一般用来寄情于景,融情于景的写法啦。
而《岳阳楼记》背景却是应滕子京之约而写的。而滕子京也是被贬到岳州做知州时重修岳阳楼时,为了纪念自己在任期间而邀请范仲淹写成此文。当时的滕子京也属于文人一个,面对如此的境遇,作为朋友的范仲淹为其写《岳阳楼记》,对于朋友的遭遇是否能感同身受呢?结合预习中得知:题目写得岳阳楼记,而写作本身并未集中于岳阳楼上,而是围绕着迁客骚人随物、或自己的境遇的顺畅、不平而或喜或悲,从而引出自己的看法,追求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一步引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来。既有对朋友滕子京的劝慰之意,又有自己的政治远见,同时也达到了纪念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目的,达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由此可见,此文在描景基础上必是议论、抒情并举。本文也在无形中用了对比的写法,拿迁客骚人对外物的看法不同,突出迁客骚人与古仁人思想境界的不同,表现出自己的追求境界更胜一筹,其实也是无形中暗示朋友滕子京走出被贬的阴霾,学习古仁人之心。
经过这些求同存异的对比,两文的侧重点迥然不同,前文侧重于描景基础上议论和抒情的结合,后者则采用描述表现主题“乐”的片段,来突出表现欧阳修的豁达,为官一方造福当地老百姓,受到当地老百姓爱戴的得意与自豪之情来。
二、对比重要词句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就着第一部分内容的阐述,可以深入挖掘两文的主旨的句子表现,《岳阳楼记》中,前两个自然段交代了此文的写作背景、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后,立即收住,用句子“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承接铺垫下文,就知道下面写的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会随着景物的阴沉、和煦而心情或悲或喜,言外之意就是会随着自己的升迁或贬谪而致使心情的起落、大喜大悲,进一步引出范仲淹自己的政治抱负来。所以才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来。文章表面上写《岳阳楼记》浅层次理解为一般的游记,而实则借物议论人的思想境界追求各异,进而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抱负为目的,文章结构巧妙,内容前后衔接浑然天成。
《醉翁亭记》则不同,文章开头并没有直接提到“醉翁亭”而是先从其周围的景物写起,慢慢解开“醉翁亭”的面纱,避免了平铺直叙之淡,有曲径通幽之美。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拉开了全篇的序幕。为文章定下了“乐”的基调。接着,“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意无穷也。”“宴酣之乐,太守醉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分别描述了欣赏山景之乐,享受与百姓的爬山同行之乐,与众人的宴酣之乐,欣赏禽鸟山林之乐,与民同乐,几个片段,表现出了为官一方,造福于百姓,与民同乐的主题,也突出了歐阳修性格乐观,心胸豁达。同样是被贬,欧阳修却能顺应天命,自得其乐。
三、紧盯题目联系文章布局及主旨作比
这两篇文章题目都是带有“记”字,乍一看,就是游记一篇,游览性质的文章,一步步深入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内容后就觉得不一般了。
首先,《岳阳楼记》中,围绕岳阳楼景物来写放眼远望岳阳楼周围洞庭湖胜景,接着引入迁客骚人们的览物之情,再通过对比,突出自己既不像迁客骚人那样或喜或悲,也不完全像古仁人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是超然于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远政治抱负,文章的立意更具深意。
而《醉翁亭记》则曲径通幽的由其周围景物特点及地理位置入手,一步步的引到醉翁亭中的醉翁身上的,堪称巧妙。看似写醉翁亭,实则写人——醉翁。以下围绕着与醉翁相关的“乐”字来突出太守与民同乐这一主题。
初中时期的多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语文学习素养的发展和进步,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时代的拓荒者,语文教师必须扛起这面旗帜,在摸索中进步,在进步中总结反思,争取多文本阅读教学能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关键词:多文本课堂;文言文教学;操作;尝试
古诗文教学贯穿初中所有年级段,可见其对于中小学九年级义务教育阶段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经历了七八年级段的学习之后,九年级的学生初步有了学习文言文的基础,能够初步借助注释了解古诗文言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我在九年级上下册的文言文学习当中有选择性的以两篇文言文的对比教学为例,进行多文本的课堂教学,也算是做了一次浅浅的课堂教学操作实践尝试。
一、紧扣背景初步理解作者情感,紧贴文章的内容对比它们的侧重表达及手法
比如,九年级上册统编教材《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篇古文,进行多文本课堂教学,从背景资料中得知:欧阳修因被贬至滁州任知州,可推测他被贬后的心情会是抑郁不平、深沉、郁闷等之类的,文人们一般情况下遭到贬谪要沉闷一段,面连着排遣这些负能量,而排遣的手段都有哪些呢?结合预习可得知:欧阳修非但没有郁闷反而是顺应天命到任,与当地的老百姓同乐,通过寄情山水的方式来消除郁闷,转移人生不顺,其实也是正确面对人生的逆境了。便可知,此文是描写景物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了,因此这个“记”便有游记的成分。游记一般用来寄情于景,融情于景的写法啦。
而《岳阳楼记》背景却是应滕子京之约而写的。而滕子京也是被贬到岳州做知州时重修岳阳楼时,为了纪念自己在任期间而邀请范仲淹写成此文。当时的滕子京也属于文人一个,面对如此的境遇,作为朋友的范仲淹为其写《岳阳楼记》,对于朋友的遭遇是否能感同身受呢?结合预习中得知:题目写得岳阳楼记,而写作本身并未集中于岳阳楼上,而是围绕着迁客骚人随物、或自己的境遇的顺畅、不平而或喜或悲,从而引出自己的看法,追求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一步引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来。既有对朋友滕子京的劝慰之意,又有自己的政治远见,同时也达到了纪念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目的,达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由此可见,此文在描景基础上必是议论、抒情并举。本文也在无形中用了对比的写法,拿迁客骚人对外物的看法不同,突出迁客骚人与古仁人思想境界的不同,表现出自己的追求境界更胜一筹,其实也是无形中暗示朋友滕子京走出被贬的阴霾,学习古仁人之心。
经过这些求同存异的对比,两文的侧重点迥然不同,前文侧重于描景基础上议论和抒情的结合,后者则采用描述表现主题“乐”的片段,来突出表现欧阳修的豁达,为官一方造福当地老百姓,受到当地老百姓爱戴的得意与自豪之情来。
二、对比重要词句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就着第一部分内容的阐述,可以深入挖掘两文的主旨的句子表现,《岳阳楼记》中,前两个自然段交代了此文的写作背景、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后,立即收住,用句子“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承接铺垫下文,就知道下面写的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会随着景物的阴沉、和煦而心情或悲或喜,言外之意就是会随着自己的升迁或贬谪而致使心情的起落、大喜大悲,进一步引出范仲淹自己的政治抱负来。所以才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来。文章表面上写《岳阳楼记》浅层次理解为一般的游记,而实则借物议论人的思想境界追求各异,进而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抱负为目的,文章结构巧妙,内容前后衔接浑然天成。
《醉翁亭记》则不同,文章开头并没有直接提到“醉翁亭”而是先从其周围的景物写起,慢慢解开“醉翁亭”的面纱,避免了平铺直叙之淡,有曲径通幽之美。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拉开了全篇的序幕。为文章定下了“乐”的基调。接着,“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意无穷也。”“宴酣之乐,太守醉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分别描述了欣赏山景之乐,享受与百姓的爬山同行之乐,与众人的宴酣之乐,欣赏禽鸟山林之乐,与民同乐,几个片段,表现出了为官一方,造福于百姓,与民同乐的主题,也突出了歐阳修性格乐观,心胸豁达。同样是被贬,欧阳修却能顺应天命,自得其乐。
三、紧盯题目联系文章布局及主旨作比
这两篇文章题目都是带有“记”字,乍一看,就是游记一篇,游览性质的文章,一步步深入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内容后就觉得不一般了。
首先,《岳阳楼记》中,围绕岳阳楼景物来写放眼远望岳阳楼周围洞庭湖胜景,接着引入迁客骚人们的览物之情,再通过对比,突出自己既不像迁客骚人那样或喜或悲,也不完全像古仁人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是超然于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远政治抱负,文章的立意更具深意。
而《醉翁亭记》则曲径通幽的由其周围景物特点及地理位置入手,一步步的引到醉翁亭中的醉翁身上的,堪称巧妙。看似写醉翁亭,实则写人——醉翁。以下围绕着与醉翁相关的“乐”字来突出太守与民同乐这一主题。
初中时期的多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语文学习素养的发展和进步,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时代的拓荒者,语文教师必须扛起这面旗帜,在摸索中进步,在进步中总结反思,争取多文本阅读教学能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