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DV技术的发展,各个大专院校都开展了原创DV活动,安阳工学院借助DV实训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进行素质教育培训的尝试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在实训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本文针对DV实训中的提出解决的策略。中的中导I的暗寓极权统治下人类丧失自由意志的反乌托邦未来世界。“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DV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028-02
DV是Digital Video的缩写,中文的意思就是“数字视频”。随着数码摄像机的普及,全国各大高校影视专业很多学生都在自发地自己制作DV片,这种趋向在学生中与日俱增,可以说已经形成了“学院潮流”。从2001年开始,高校DV逐渐兴起,同时,一些大学生电影节、影像艺术节,各单位组织的DV大赛的相继诞生也让在校生的DV创作热情空前高涨,高校DV的影响和社会关注度都在不断提高。2010年上半年由安阳工学院校团委主办、文法学院承办的“安阳工学院首届校园DV大赛”和08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影视摄影技术课程的考试改革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安阳工学院在2009年开设课程考试改革,以DV短片的方式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进行期末成绩考核,因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型。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得怎么样,最终是要通过制作电视节目的质量来衡量的。从学生自身来说,他们也迫切地需要用实践的手段检验大学的学习成果。实践证明,DV实训对高校大学生的素质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偏离正确轨道的发展方向。
一、选题问题
(一)选题范围狭窄
从这几届的广编专业学生拍摄的DV短片可以看出来,由于学生的视野和交流范围相对狭窄,对社会认识匮乏。大多数DV短片都是以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剧情片为主,纪录片和实验片虽都有涉及但数量甚微,而且这些剧情片大多以校园爱情故事为主。问题是这些爱情故事普遍题材重复、故事繁冗、缺乏新意、脱离生活。我们从网络上可以随便看到这样的表现校园爱情的DV作品。比如09级学生的DV片《告白》,描绘的是学校里一个女孩暗恋一个男孩的故事,没有明确的主题,缺乏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刻画。《你不知道我是谁》讲了一个比较离奇的故事,一个女孩在网络上结识了某帅哥,在该男生的猛烈追求和细心关怀下爱上了这个素未谋面的男孩,最终抛弃了现在的男友。但是当她要求和这个网络情人见面的时候,对方却拒绝了,原来这个所谓的“男孩”是她男友的另一个情人。另外还有很多类似的DV都讲述了同类型的故事,校园爱情是大学生最关心的议题之一,但是绝大多数的DV作品都没有什么创意和内涵。校园爱情纠葛重复在DV作品中上演。
这几部大学生DV作品都还是算相对拍得比较讲究的作品,那些千人一面的人物形象、千篇一律的台词设计、重复雷同的服装搭配、没有任何镜头语言的校园爱情DV作品便可见一斑了。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特别是文学素养,提升她们对影视艺术的鉴赏和鉴别能力,扩展眼界。
(二)喜欢触及敏感题材
很多学生对一些敏感题材格外关注,不少DV作品都表现了同性恋的题材。另外还有表现性欲望、异装癖和暴力倾向的作品学生过早涉及这种题材,显然是不合适的,有可能会造成青少年中行为导向的负面影响,表现色情、暴力的DV作品也不少,如广州某大学在校生自编自导的DV剧《窗口》延续了校园DV剧搞笑和爱情为主线的传统,但是在剧情中却添加了许多敏感镜头和情节。如女主角有一段性感的淋浴镜头,还有与男主角暧昧青涩的吻戏、女主角被绑架、黑社会勒索、打架杀人、强奸等镜头。
对待克服校园DV作品在思想上的颓废,艺术上的庸俗,技术上的粗制滥造、不仅仅需要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用经典文学作品、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视野,而且要通过西方电影史、影视艺术史等专业性课程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艺术观,敏感题材不是不可以使用,而是如何使用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的问题。大学生对这类问题并没有深入的认识,有时候是为了哗众取宠,这是不可取的。
(三)搞笑、无厘头校园DV也频频亮相
这些作品的特点是淡化思想性,消解理性而过多的强调娱乐性。如08级广编的DV作品《我的女友》就是一种纯粹的娱乐和游戏行为。这样题材的DV创作似乎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迟到、逃课、挂科、恋爱、毕业,似乎除了这些大学生活就没有别的内容了。
如何克服校园DV作品在思想上的颓废,艺术上的庸俗,技术上的粗制滥造、是急待解决的问题。DV创作是学生很个性化的行为,仅仅靠思想教育是不能达到正确引导的目的的,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建立现代视听语言的概念,使他们能够自觉地追求DV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以及明确摄、录、编专业技巧的发展趋势。“专业现代影视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向就是综合性日益增长,蒙太奇镜头显著拉长,移动摄影,景深镜头运用大量增多。长镜头和蒙太奇的兼而运用,相互补充,已成为当代理论修养较好的编导们刻意追求的结构技巧和表现手段”
二、播出平台的局限性
现在DV作品的播出平台十分有限,全国电视台设立播放DV作品窗口的节目寥寥无几,缺乏实现资源共享的平台,缺乏一个让大家都来互相交流的渠道。有些好的DV作品通过个人的渠道直接流失到了国外,个别的DV作品虽然在国外获奖,而国内的大多数DV爱好者对获奖作品还一无所知。现在DV作品主要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审查制度和规范的管理办法,什么DV作品都可以上传,致使DV作品在整体上有难以登上“大雅之堂”的感觉。网上大部分作品的作者是大学生,这些作品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难以形成好的艺术氛围。以我校为例,学生的DV作品大多数选择上传到网络上,或者自己保留,没有在整个安阳工学院大力推广,很多其他院系的学生根本不知道也不了解自己学校的DV作品。 解决以上问题是高校内部独力难支的,必须依靠政府的扶植和社会力量的支持,电视机构应该开辟专门播放DV作品的平台,高校内外也应该成立DV组织协会,改变不规范的DV创作状况;安阳工学院广编专业学生的DV作品比赛应成为长期设置的活动固定下来,规定相关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甚至可以考虑将比赛成绩记入学分。此外,还可以借助网络的优势,大力发展类似中国DV网站和辽宁“三杯水”、上海“激扬网”这样专门的DV作品网站,向外推荐大学生的DV作品。通过这些网站,大家不但可以欣赏到大学生的DV作品,而且所有的DV爱好者可以通过论坛的形式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一方面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也能使大学生通过多方交流、资源共享,使DV作品的整体水平上一个台阶。
三、DV实训指导教师匮乏
由于是近年来才兴起的新鲜事物,所以我校影视教育的师资队伍中有DV制作实践经验的教师还不多,大多数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媒体实际工作经历,DV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新课题。DV实训教师的匮乏难以保证学生作品的水平。由于教学上不但需要专业教师有相当的理论知识水平,同时对他们掌握和传授专业技能也有较高的要求和较强的需求,这就使得我们急切地要建设一支能胜任培养媒体所需人才规格目标的专业教师队伍。
为适应DV实训的需要,我们必须在高校影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充分依托电视行业优势,在较短的时期内初步建立一支兼有高校教师资格和传媒业专业技术职称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加强在职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训,如派送青年教师到媒体实训、请媒体专家来校讲座等。一方面提高“双师型”教师在师资队伍中的比例,在急需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聘请媒体优秀的从业人员专门担任DV实训的指导教师。只有这样才能通过DV实训这个环节,保证学生的职业专门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四、DV设备条件不足问题
目前我校对学生的摄、录、编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重视还很不够,不具备给学生提供DV实训的设备条件,所以想要组织学生进行DV实训就会困难重重。其实比起电视台的专业设备来,DV设备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价格也比较低廉。DV设备具有简单化和个人化的制作的特点。应该说大部分开设影视专业的大专院校都有能力向学生提供DV实训的条件。应该充分认识到DV实训在高校影视教育中的作用,加强对DV实训的资金投入。
由于DV操作简便、自由度大,而且在高校学生中已经有了广泛的基础,如果通过规范化的DV实训,一定能够奉献出成批的优秀作品,从而涌现出更多的传媒后备人才来。我校大学生DV创作还不够成熟,尤其是我们编导专业的发展仅三年,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不断摸索,不断前进,但是DV创作越来越系统化,大量学生掌握了拍摄的技巧和剪辑方法,并投入大量精力到创作中。据学生反映,不少同学都自发的购买了DV设备,在业余时间自己拍摄DV短片,并且组建了自己的创作工作室。我们有理由相信一批优秀的DV电影和电影人将会相继诞生。
DV创作的数量优势必将转化为质量优势,许多年后,这些现在被认为是粗糙的实验作品会成为学生们最美好的记忆,因为它记载了成长的历程和艺术追求的历程。
五、结语
校园DV活动是带动中国非职业化DV影像运动兴起的原动力,大学生DV是最具活力和文化理念的新生力量,它有力地带动了社会各阶层民间DV活动的开展。而且今后仍将是DV文化的重要构成力量。可见高校DV已成为继文学作品之后流行的原创文艺样式,成为了重要的校园文化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表达思想、提高实践能力的新载体、新阵地。通过对安阳工学院DV实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高校DV尽管发展势头迅猛,却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当下的很多的校园DV作品并没有注入摄制者的思想,仅仅流于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重现,程序性的、符号性的东西相对较多,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表达”在DV拍摄中不时地表现出急躁或稚嫩,造成对现实生活的简单复制。北京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者于丹教授认为:“DV的表现形态是非常感性的,而DV的核心是非常理性的。DV跟现代娱乐不同。DV是捕捉生活中的事实和这些事实的细节,所以,必须要有一种观点,一种正确的认识,一种看待和理解生活的客观观点。如果没有观念的正确传递,而仅仅是作为生活的碎片去呈现,那么,DV就会很快被人抛弃。”因此,必须加强对DV实训的重视,学校、教师起到有益的引导和推动、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曹恺.纪录与实验:DV影像前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于凤静,何长文.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当代传播,2009,(1).
[3]孙宜君.影视艺术鉴赏[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99.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DV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028-02
DV是Digital Video的缩写,中文的意思就是“数字视频”。随着数码摄像机的普及,全国各大高校影视专业很多学生都在自发地自己制作DV片,这种趋向在学生中与日俱增,可以说已经形成了“学院潮流”。从2001年开始,高校DV逐渐兴起,同时,一些大学生电影节、影像艺术节,各单位组织的DV大赛的相继诞生也让在校生的DV创作热情空前高涨,高校DV的影响和社会关注度都在不断提高。2010年上半年由安阳工学院校团委主办、文法学院承办的“安阳工学院首届校园DV大赛”和08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影视摄影技术课程的考试改革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安阳工学院在2009年开设课程考试改革,以DV短片的方式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进行期末成绩考核,因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型。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得怎么样,最终是要通过制作电视节目的质量来衡量的。从学生自身来说,他们也迫切地需要用实践的手段检验大学的学习成果。实践证明,DV实训对高校大学生的素质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偏离正确轨道的发展方向。
一、选题问题
(一)选题范围狭窄
从这几届的广编专业学生拍摄的DV短片可以看出来,由于学生的视野和交流范围相对狭窄,对社会认识匮乏。大多数DV短片都是以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剧情片为主,纪录片和实验片虽都有涉及但数量甚微,而且这些剧情片大多以校园爱情故事为主。问题是这些爱情故事普遍题材重复、故事繁冗、缺乏新意、脱离生活。我们从网络上可以随便看到这样的表现校园爱情的DV作品。比如09级学生的DV片《告白》,描绘的是学校里一个女孩暗恋一个男孩的故事,没有明确的主题,缺乏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刻画。《你不知道我是谁》讲了一个比较离奇的故事,一个女孩在网络上结识了某帅哥,在该男生的猛烈追求和细心关怀下爱上了这个素未谋面的男孩,最终抛弃了现在的男友。但是当她要求和这个网络情人见面的时候,对方却拒绝了,原来这个所谓的“男孩”是她男友的另一个情人。另外还有很多类似的DV都讲述了同类型的故事,校园爱情是大学生最关心的议题之一,但是绝大多数的DV作品都没有什么创意和内涵。校园爱情纠葛重复在DV作品中上演。
这几部大学生DV作品都还是算相对拍得比较讲究的作品,那些千人一面的人物形象、千篇一律的台词设计、重复雷同的服装搭配、没有任何镜头语言的校园爱情DV作品便可见一斑了。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特别是文学素养,提升她们对影视艺术的鉴赏和鉴别能力,扩展眼界。
(二)喜欢触及敏感题材
很多学生对一些敏感题材格外关注,不少DV作品都表现了同性恋的题材。另外还有表现性欲望、异装癖和暴力倾向的作品学生过早涉及这种题材,显然是不合适的,有可能会造成青少年中行为导向的负面影响,表现色情、暴力的DV作品也不少,如广州某大学在校生自编自导的DV剧《窗口》延续了校园DV剧搞笑和爱情为主线的传统,但是在剧情中却添加了许多敏感镜头和情节。如女主角有一段性感的淋浴镜头,还有与男主角暧昧青涩的吻戏、女主角被绑架、黑社会勒索、打架杀人、强奸等镜头。
对待克服校园DV作品在思想上的颓废,艺术上的庸俗,技术上的粗制滥造、不仅仅需要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用经典文学作品、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视野,而且要通过西方电影史、影视艺术史等专业性课程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艺术观,敏感题材不是不可以使用,而是如何使用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的问题。大学生对这类问题并没有深入的认识,有时候是为了哗众取宠,这是不可取的。
(三)搞笑、无厘头校园DV也频频亮相
这些作品的特点是淡化思想性,消解理性而过多的强调娱乐性。如08级广编的DV作品《我的女友》就是一种纯粹的娱乐和游戏行为。这样题材的DV创作似乎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迟到、逃课、挂科、恋爱、毕业,似乎除了这些大学生活就没有别的内容了。
如何克服校园DV作品在思想上的颓废,艺术上的庸俗,技术上的粗制滥造、是急待解决的问题。DV创作是学生很个性化的行为,仅仅靠思想教育是不能达到正确引导的目的的,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建立现代视听语言的概念,使他们能够自觉地追求DV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以及明确摄、录、编专业技巧的发展趋势。“专业现代影视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向就是综合性日益增长,蒙太奇镜头显著拉长,移动摄影,景深镜头运用大量增多。长镜头和蒙太奇的兼而运用,相互补充,已成为当代理论修养较好的编导们刻意追求的结构技巧和表现手段”
二、播出平台的局限性
现在DV作品的播出平台十分有限,全国电视台设立播放DV作品窗口的节目寥寥无几,缺乏实现资源共享的平台,缺乏一个让大家都来互相交流的渠道。有些好的DV作品通过个人的渠道直接流失到了国外,个别的DV作品虽然在国外获奖,而国内的大多数DV爱好者对获奖作品还一无所知。现在DV作品主要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审查制度和规范的管理办法,什么DV作品都可以上传,致使DV作品在整体上有难以登上“大雅之堂”的感觉。网上大部分作品的作者是大学生,这些作品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难以形成好的艺术氛围。以我校为例,学生的DV作品大多数选择上传到网络上,或者自己保留,没有在整个安阳工学院大力推广,很多其他院系的学生根本不知道也不了解自己学校的DV作品。 解决以上问题是高校内部独力难支的,必须依靠政府的扶植和社会力量的支持,电视机构应该开辟专门播放DV作品的平台,高校内外也应该成立DV组织协会,改变不规范的DV创作状况;安阳工学院广编专业学生的DV作品比赛应成为长期设置的活动固定下来,规定相关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甚至可以考虑将比赛成绩记入学分。此外,还可以借助网络的优势,大力发展类似中国DV网站和辽宁“三杯水”、上海“激扬网”这样专门的DV作品网站,向外推荐大学生的DV作品。通过这些网站,大家不但可以欣赏到大学生的DV作品,而且所有的DV爱好者可以通过论坛的形式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一方面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也能使大学生通过多方交流、资源共享,使DV作品的整体水平上一个台阶。
三、DV实训指导教师匮乏
由于是近年来才兴起的新鲜事物,所以我校影视教育的师资队伍中有DV制作实践经验的教师还不多,大多数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媒体实际工作经历,DV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新课题。DV实训教师的匮乏难以保证学生作品的水平。由于教学上不但需要专业教师有相当的理论知识水平,同时对他们掌握和传授专业技能也有较高的要求和较强的需求,这就使得我们急切地要建设一支能胜任培养媒体所需人才规格目标的专业教师队伍。
为适应DV实训的需要,我们必须在高校影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充分依托电视行业优势,在较短的时期内初步建立一支兼有高校教师资格和传媒业专业技术职称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加强在职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训,如派送青年教师到媒体实训、请媒体专家来校讲座等。一方面提高“双师型”教师在师资队伍中的比例,在急需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聘请媒体优秀的从业人员专门担任DV实训的指导教师。只有这样才能通过DV实训这个环节,保证学生的职业专门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四、DV设备条件不足问题
目前我校对学生的摄、录、编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重视还很不够,不具备给学生提供DV实训的设备条件,所以想要组织学生进行DV实训就会困难重重。其实比起电视台的专业设备来,DV设备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价格也比较低廉。DV设备具有简单化和个人化的制作的特点。应该说大部分开设影视专业的大专院校都有能力向学生提供DV实训的条件。应该充分认识到DV实训在高校影视教育中的作用,加强对DV实训的资金投入。
由于DV操作简便、自由度大,而且在高校学生中已经有了广泛的基础,如果通过规范化的DV实训,一定能够奉献出成批的优秀作品,从而涌现出更多的传媒后备人才来。我校大学生DV创作还不够成熟,尤其是我们编导专业的发展仅三年,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不断摸索,不断前进,但是DV创作越来越系统化,大量学生掌握了拍摄的技巧和剪辑方法,并投入大量精力到创作中。据学生反映,不少同学都自发的购买了DV设备,在业余时间自己拍摄DV短片,并且组建了自己的创作工作室。我们有理由相信一批优秀的DV电影和电影人将会相继诞生。
DV创作的数量优势必将转化为质量优势,许多年后,这些现在被认为是粗糙的实验作品会成为学生们最美好的记忆,因为它记载了成长的历程和艺术追求的历程。
五、结语
校园DV活动是带动中国非职业化DV影像运动兴起的原动力,大学生DV是最具活力和文化理念的新生力量,它有力地带动了社会各阶层民间DV活动的开展。而且今后仍将是DV文化的重要构成力量。可见高校DV已成为继文学作品之后流行的原创文艺样式,成为了重要的校园文化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表达思想、提高实践能力的新载体、新阵地。通过对安阳工学院DV实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高校DV尽管发展势头迅猛,却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当下的很多的校园DV作品并没有注入摄制者的思想,仅仅流于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重现,程序性的、符号性的东西相对较多,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表达”在DV拍摄中不时地表现出急躁或稚嫩,造成对现实生活的简单复制。北京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者于丹教授认为:“DV的表现形态是非常感性的,而DV的核心是非常理性的。DV跟现代娱乐不同。DV是捕捉生活中的事实和这些事实的细节,所以,必须要有一种观点,一种正确的认识,一种看待和理解生活的客观观点。如果没有观念的正确传递,而仅仅是作为生活的碎片去呈现,那么,DV就会很快被人抛弃。”因此,必须加强对DV实训的重视,学校、教师起到有益的引导和推动、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曹恺.纪录与实验:DV影像前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于凤静,何长文.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当代传播,2009,(1).
[3]孙宜君.影视艺术鉴赏[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