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高中各学科教学主要还是各自为政,并且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融合也不够深入。文章以一节英语阅读课教学为例,尝试有机融合乡土资源和跨学科教学,探索高中学科教学有效途径。
【关键词】乡土资源;学科教学;融合
【作者简介】周尚清(1974.02-),男,汉族,福建尤溪人,尤溪第一中学,中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高中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7年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朱子故里乡土资源与高中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实践探索》(立项批准文号FJJKXB17-289)的阶段性成果。
高中英语教材话题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它鼓励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和策略,运用观察、发现、推测、理解、分析、联想、内化等策略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教材内容的这种灵活性、开放性和拓展性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利用好这个空间呢?
人教版Module5 Unit1单元话题是Great Scientists,其中Reading Task:Finding the Solution讲述数学家欧拉发现著名的欧拉路径的故事。文本体裁以记叙为主,但是内容却涉及到自然科学的很多方面,还有很多专业的数学术语,十分抽象的一笔画问题,以及欧拉路径抽象概念等。
为此,我巧妙利用学校面前美丽的紫阳公园,对本节课教学做如下几个步骤设计:读前“从生活中来”—读中“到文本中去”—读后“回生活中来”。
1.Pre-reading.读前布置学生思考和讨论一个来自身边的问题:Since you are all familiar with our beautiful Zi Yang Park, can you cross all the bridges without going over any of them twice?学生们积极热烈地参与讨论活动中。接着我抛出进一步的问题:What if one bridge is broken? And another?
正当学生们忙于讨论不同的“断桥”情况时,我适时引入本课阅读主题:A famous mathematician also met such a problem of crossing bridges but he found a general rule. Let’s find the his solution in today’s reading!
2.While-reading.有了以上与教材内容相似度极高的活动作为热身铺垫,学生打开课本阅读Finding the Solution这篇文章时就容易入戏了。当然,本文材料涉及数学专业领域,阅读难度还是不小的。于是我突破两个重点:第一,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推断出odd为“奇数”而even为“偶数”之意,解决了本文理解的关键障碍;第二,对于文本中欧拉一笔画的过程性细节描写,我带领学生们拿着笔在课文插图中一边逐步走线一边大声朗读相对应的语句:“Using this new diagram Euler started at point A, went along the straight line to B and then to C…”这样,亲自动手一笔画实践之后,学生们很自然地认同了欧拉发现的general rule。
3.Post-Reading.学生对欧拉发现和解决“七桥问题”的过程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整体理解也基本到位,同时,学生们也感受和学习了数学建模思维和化归思想,有的学生们巧妙地把紫阳公园同周围的水东、城东、水南等区域的关系简化成点与线的抽象示意图。在这个直观明了的图上,运用欧拉路径原理,学生们几乎一眼就看出能否一次性不重复走完所有连接紫阳公园的桥。这时候利用这幅点线图来讨论之前提出的“假设不同桥损毁不通情况下一次性不重复走完所有桥的可能性”这个问题就容易多了。
在读完欧拉的故事之后,我还引导学生思考:What can you find in the stories of scientists’ finding solutions?通过对比,学生也发现了伟大科学家们身上都共有的一些特性和精神,比如所有的科学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科学严谨的态度等。
本课通过挖掘和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作为教学辅助资源,创设真实有趣的问题情境,用以导入到晦涩难懂的有关科学问题的阅读文本,化生为熟,化难为易,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助力阅读课目标的达成。在这种“亲身经历”、“亲手实验”,以及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也深深体味到了攻克难关、开拓思维带来的那种愉悦感。
教材只是服务于教学的材料和工具,教师才是主要的课程实施者,是选择和使用教材的主人。在呆板的教材面前,我们教师还要主动发挥作用,成为课程设置的参与者与建设者,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使之更生活化,更校本化,更接“学生气”。在当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中,我们教师要学会在学科教学中适当融合不同学科知识、努力挖掘学生熟悉的本土课程资源,并加以整合利用,引导学生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力求做到学思结合、学用并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课程标准(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7-11.
[2]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11-12.
[3]蔡子鸣.要培养学科思维,更要发展科学思维[J].福建教育,2018 (7):26-27.
【关键词】乡土资源;学科教学;融合
【作者简介】周尚清(1974.02-),男,汉族,福建尤溪人,尤溪第一中学,中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高中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7年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朱子故里乡土资源与高中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实践探索》(立项批准文号FJJKXB17-289)的阶段性成果。
高中英语教材话题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它鼓励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和策略,运用观察、发现、推测、理解、分析、联想、内化等策略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教材内容的这种灵活性、开放性和拓展性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利用好这个空间呢?
人教版Module5 Unit1单元话题是Great Scientists,其中Reading Task:Finding the Solution讲述数学家欧拉发现著名的欧拉路径的故事。文本体裁以记叙为主,但是内容却涉及到自然科学的很多方面,还有很多专业的数学术语,十分抽象的一笔画问题,以及欧拉路径抽象概念等。
为此,我巧妙利用学校面前美丽的紫阳公园,对本节课教学做如下几个步骤设计:读前“从生活中来”—读中“到文本中去”—读后“回生活中来”。
一、教学过程
1.Pre-reading.读前布置学生思考和讨论一个来自身边的问题:Since you are all familiar with our beautiful Zi Yang Park, can you cross all the bridges without going over any of them twice?学生们积极热烈地参与讨论活动中。接着我抛出进一步的问题:What if one bridge is broken? And another?
正当学生们忙于讨论不同的“断桥”情况时,我适时引入本课阅读主题:A famous mathematician also met such a problem of crossing bridges but he found a general rule. Let’s find the his solution in today’s reading!
2.While-reading.有了以上与教材内容相似度极高的活动作为热身铺垫,学生打开课本阅读Finding the Solution这篇文章时就容易入戏了。当然,本文材料涉及数学专业领域,阅读难度还是不小的。于是我突破两个重点:第一,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推断出odd为“奇数”而even为“偶数”之意,解决了本文理解的关键障碍;第二,对于文本中欧拉一笔画的过程性细节描写,我带领学生们拿着笔在课文插图中一边逐步走线一边大声朗读相对应的语句:“Using this new diagram Euler started at point A, went along the straight line to B and then to C…”这样,亲自动手一笔画实践之后,学生们很自然地认同了欧拉发现的general rule。
3.Post-Reading.学生对欧拉发现和解决“七桥问题”的过程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整体理解也基本到位,同时,学生们也感受和学习了数学建模思维和化归思想,有的学生们巧妙地把紫阳公园同周围的水东、城东、水南等区域的关系简化成点与线的抽象示意图。在这个直观明了的图上,运用欧拉路径原理,学生们几乎一眼就看出能否一次性不重复走完所有连接紫阳公园的桥。这时候利用这幅点线图来讨论之前提出的“假设不同桥损毁不通情况下一次性不重复走完所有桥的可能性”这个问题就容易多了。
在读完欧拉的故事之后,我还引导学生思考:What can you find in the stories of scientists’ finding solutions?通过对比,学生也发现了伟大科学家们身上都共有的一些特性和精神,比如所有的科学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科学严谨的态度等。
二、课后反思
本课通过挖掘和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作为教学辅助资源,创设真实有趣的问题情境,用以导入到晦涩难懂的有关科学问题的阅读文本,化生为熟,化难为易,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助力阅读课目标的达成。在这种“亲身经历”、“亲手实验”,以及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也深深体味到了攻克难关、开拓思维带来的那种愉悦感。
三、结束语
教材只是服务于教学的材料和工具,教师才是主要的课程实施者,是选择和使用教材的主人。在呆板的教材面前,我们教师还要主动发挥作用,成为课程设置的参与者与建设者,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使之更生活化,更校本化,更接“学生气”。在当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中,我们教师要学会在学科教学中适当融合不同学科知识、努力挖掘学生熟悉的本土课程资源,并加以整合利用,引导学生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力求做到学思结合、学用并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课程标准(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7-11.
[2]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11-12.
[3]蔡子鸣.要培养学科思维,更要发展科学思维[J].福建教育,2018 (7):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