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工业革命后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严峻,随着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发展时更加注重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渗透在国家文化中。尤其是针对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教学,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主动将生态环保的教学理念渗透在课堂内容中,让学生们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意识到生态文明与社会发展之间的重要关系,通过将生物知识内化不断改善自身的生态文明的行为,本文主要是分析了如何在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生态环保的理念渗透在内,希望能够为提升高中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生态环境教育;渗透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生物学科的各项基础内容都来源于人民的实践生活,因此,高中生物教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主动将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内容与课本知识相连接,通过让学生将生物知识内化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返还到生活应用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将环境生态的教育观念渗透在内,能够有效地提高高中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核心素养,让学生用书本中的生物知识,真正的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在教学环节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指导学生的行为意识,让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的环保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利用生物课本知识进行环境生态教育
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的生物基础知识,分析国家在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进而加强学生对生物基础知识的实践应用,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高中生物课本教学时,必须要主动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与环境之间平衡发展的意义,明确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的保护,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与此同时,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具体过程中,还应该主动拓宽生态教育内容,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在备课期间,可以在互联网中查询相关的生态环境知识,有效地插入到课件内容中,以此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光合作用的基础概念,光合作用就是植物通过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来释放氧气,而人类的生存活动主要是通过吸收空气中的氧气,经过肺部转化后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通过将人类的呼吸活动与植物光合作用进行对比,我们不难看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而在现代社会中,温室效应的形式愈加严峻,目前全球的植被覆盖率正在急剧降低,如果没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会急剧增加,而二氧化碳的增加致使全球气温升高,南北极冰川加速融化,导致极地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冰川环境。通过光合作用原理的教学,让学生明确温室效应带来的可怕后果,从而将环境保护的观念渗透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环境保护的观念传递给学生。
二、通过环境时事教学,激发学生环保意识
高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周边的一切新鲜事物都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索欲求。针对高中学生这一学习特点,教师可以在生物课堂中向学生实时地传递目前社会关于生物环保知识的动态,将环境时事案例分享给学生。可以通过对环境时事案例的分享,引导班级学生对时事案例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将讨论的结果在班级中进行分享,这样就可以在对环境时事的探讨和评价过程中,让学生明确国家政府对环境的保护措施。除此之外,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方法也会对学生产生潜在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物学科的学习特点,充分地利用互联网中丰富的生物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課前准备时收集社会中人类砍伐森林、塑料白色污染、工业污水排放等一系列的反面教材图片,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污染图片,展示学生能够直观地意识到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对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这样的环境保护渗透教育,能够让学生明确环境污染带来的毁灭性灾难,进而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开展时间环保教学活动
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理论知识,还应该与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认识到自然世界发展的规律,探索更多的环保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将所学的生物理论知识正确的应用到环境保护活动中。除此之外,生物教师还可以开展关于生态环境教育的主题班会,邀请年级中的其他学科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关于环境保护的问题。例如,在新时期,国家提出了碳排放量控制的发展目标,预计在2030年将达到碳中和的目标,在2060年将达到碳达峰的目标,但是目前我国仍然面临着资源开发方式不合理,绿色植被覆盖率大面降低等其他环境问题,教师可以在班级研讨会中提出问题。如何在实践生活中通过自身行为降低碳排放量,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将环境保护的教育观念传递给学生,指导学生生活中的生态文明行为。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将环境保护的观念渗透在教学环节,已经成为了生物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探讨环境保护观念,渗透的教学方法,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找准切入点,利用科学的环保教学知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
参考文献
[1]唐欢.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可行性方式[J]. 知识窗(教师版), 2016(10):25-26.
[2]宋银.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探讨[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12(4):38-39.
[3]郝雪, 龚大洁, 王苑.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STSE教育的思考[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0(4):125-126.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生态环境教育;渗透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生物学科的各项基础内容都来源于人民的实践生活,因此,高中生物教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主动将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内容与课本知识相连接,通过让学生将生物知识内化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返还到生活应用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将环境生态的教育观念渗透在内,能够有效地提高高中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核心素养,让学生用书本中的生物知识,真正的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在教学环节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指导学生的行为意识,让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的环保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利用生物课本知识进行环境生态教育
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的生物基础知识,分析国家在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进而加强学生对生物基础知识的实践应用,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高中生物课本教学时,必须要主动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与环境之间平衡发展的意义,明确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的保护,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与此同时,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具体过程中,还应该主动拓宽生态教育内容,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在备课期间,可以在互联网中查询相关的生态环境知识,有效地插入到课件内容中,以此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光合作用的基础概念,光合作用就是植物通过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来释放氧气,而人类的生存活动主要是通过吸收空气中的氧气,经过肺部转化后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通过将人类的呼吸活动与植物光合作用进行对比,我们不难看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而在现代社会中,温室效应的形式愈加严峻,目前全球的植被覆盖率正在急剧降低,如果没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会急剧增加,而二氧化碳的增加致使全球气温升高,南北极冰川加速融化,导致极地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冰川环境。通过光合作用原理的教学,让学生明确温室效应带来的可怕后果,从而将环境保护的观念渗透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环境保护的观念传递给学生。
二、通过环境时事教学,激发学生环保意识
高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周边的一切新鲜事物都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索欲求。针对高中学生这一学习特点,教师可以在生物课堂中向学生实时地传递目前社会关于生物环保知识的动态,将环境时事案例分享给学生。可以通过对环境时事案例的分享,引导班级学生对时事案例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将讨论的结果在班级中进行分享,这样就可以在对环境时事的探讨和评价过程中,让学生明确国家政府对环境的保护措施。除此之外,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方法也会对学生产生潜在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物学科的学习特点,充分地利用互联网中丰富的生物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課前准备时收集社会中人类砍伐森林、塑料白色污染、工业污水排放等一系列的反面教材图片,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污染图片,展示学生能够直观地意识到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对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这样的环境保护渗透教育,能够让学生明确环境污染带来的毁灭性灾难,进而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开展时间环保教学活动
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理论知识,还应该与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认识到自然世界发展的规律,探索更多的环保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将所学的生物理论知识正确的应用到环境保护活动中。除此之外,生物教师还可以开展关于生态环境教育的主题班会,邀请年级中的其他学科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关于环境保护的问题。例如,在新时期,国家提出了碳排放量控制的发展目标,预计在2030年将达到碳中和的目标,在2060年将达到碳达峰的目标,但是目前我国仍然面临着资源开发方式不合理,绿色植被覆盖率大面降低等其他环境问题,教师可以在班级研讨会中提出问题。如何在实践生活中通过自身行为降低碳排放量,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将环境保护的教育观念传递给学生,指导学生生活中的生态文明行为。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将环境保护的观念渗透在教学环节,已经成为了生物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探讨环境保护观念,渗透的教学方法,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找准切入点,利用科学的环保教学知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
参考文献
[1]唐欢.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可行性方式[J]. 知识窗(教师版), 2016(10):25-26.
[2]宋银.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探讨[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12(4):38-39.
[3]郝雪, 龚大洁, 王苑.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STSE教育的思考[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0(4):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