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的差生转化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i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在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上有一定的任务,如何既使大多数同学完成学习任务,又使差生克服困难,较好地完成作业,就此本人谈几点做法:
  
  一、在化学用语的教学中,要加强记忆
  
  在课堂上,特别是在自学这一环节,安排时间给学生,进行记忆元素符号,化合价等等,同时编成顺口溜。让学生记得快,记得牢。
  
  二、抓住旧知识复习,温故而知新
  
  新授的知识总是与旧知识有很大的联系,差生学习新知识之所以感到有困难,往往是因为旧知识遗忘或未掌握,只有复习与新知识相关联的旧知识,才能使其较容易理解掌握新知识。一般在授新课前,布置预习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明确与这目标的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做好复习,课堂上花点时间进行复习,以利于促进全体学生尽快学会新知识。
  
  三、利用化学学科的优势,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利用实验教学转变学生学习的态度,使某些学生由“不想学化学”转变“要学化学”,具体做法:选择趣味性的实验。例如:“水引燃,石着火”、“清水变牛奶”、“彩色晴雨表的制作”、“烧不坏的手帕”等,让学生课堂探究或课后探究;选择学生身边的物质,让学生进行探究;例如,探究学校花园的土壤的酸碱性,探究某果园的土壤的酸碱性,利用尿液测定是否患上糖尿病。通过探究获得知识,获得兴趣。
  
  四、组织有梯度的系列问题精讲点拨,帮助差生学会应用知识
  
  组织问题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思维,易于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但是当问题过大,过难,综合性太强,差生就难回答,就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这需要把握难度,要照顾差生,设计问题应该围绕教材的重点,由浅入深,要有梯度。这样,既能使差生答出一些问题,又有部分感到困惑,急于求知答案,也能使多数学生积极思维,把握重点。
  
  五、做适当的课堂练习,能促进差生应用和记忆知识
  
  每节课的知识点反复练习,小组反复检查,组织达标训练,小组检查,对不能达标的或有问题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辅导,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提高每一层次的学生的成绩。
  
  六、经常对比小结,帮助差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经常把有联系的知识进行对比,小结每节每章的知识。这样可以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一些差生尽管花了时间,死记硬背知识,但成绩还是不理想,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学生不能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抓对比小结对全体学生也是必要的。怎样帮助差生学会对比小结的方法呢?我认为,从比较的对象到小结的内容,由少到多,经常进行。教师先示范,后逐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这样做见效快,效果好。
  
  总之,在课堂教学法中,要时刻注意差生动态,及时判断差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经常在他们正确回答问题后,鼓励他们,和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增强差生学习的信心,注意和差生的感情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其他文献
新课标明确指出,初中语文课程“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成为了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一、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必须立足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研究性学习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课题的选定、方案设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和动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疑”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供机会让学生积极思考,参与活动,亲自实践,使他们通过操作形成表象,从而在教师引导下“解惑”。学生直接参与学习全过程,成为课堂的“主演”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保证体育教学的高效性和科学性。    设疑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都应该由易到难、从低到高、由简到繁
摘要: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使学生的手、眼、耳、脑并用,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的心理状态。促进了语文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提高,从而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给语文教育带来了一场革命。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运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到
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师创新能力。”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可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而情境教学就较好地解决并避免了学生在学习时的枯燥无味。让学生置身于创设的情景之中,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近实际,有更多的自我解决问题的机会,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学生创新能力
要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归根到底要落实到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上来。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要帮助差生提高学习成绩,我从学生的“想学→爱学→能学→会学”这条主线进行了谆谆善诱的探索。学生学习成绩不良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的,有主观的。客观因素除学生自身的生理和智力有缺陷外,还有在心理上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没及时解决等方面。    一、分散难点,深入研究教材,适当降低起点    1.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我注意
摘要:通过地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从而提高改造自然的能力。文章主要从学生需要、融洽关系、做好课上准备工作和联系实际等方面论述了如何教好初中地理课。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地理新课程改革要求每一位地理教师更新教育思想,树立现代地理教学基本理念,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以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地理知识、技能和方法为己任,同时要改变教学方式。地理学科是综合性
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研究其它自然科学的工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性,这就决定了数学是各学科中学习难度较高的一门学科,新的教育体制改革下,强迫式的学习早已成为过去,但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浓厚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我们数学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数学,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呢?以下是我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一些薄见,与大
摘要:教师在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必须适应《生物学》课标、教材、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适应学生和课堂教学。只有适应生物学教学过程,才能达到教育教学之目的。    关键词:中学生物学;适应性;教学初探  中学生物学科教学,因新教材所涉及的面广、量大、范围宽,天南海北尽可收入,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与知识点浓缩简化,又因不同教师的教学特点不同,对教材课标的理解钻研程度不同,教学差异性很大。为了搞好该学科的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