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虚假繁荣”需警惕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这是教师最关心的问题。由于教学效果检测方式存在问题,而且教师往往会被课堂上的一些“繁荣”现象所蒙蔽,致使错失一些补救的机会。因此,我们要深入到学生中,切实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这样才能有针对性采取应对措施。
  一、固化教法被学生所熟识
  语文教学的每一节课都要设定若干学习目标,而且是从不同的维度对学生学习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特别是达成既定的目标,这应该是底线。采用什么样的检测手段才能获取学生学习的真实效果呢?这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可在实际操作时,很多教师都注重课文的讲解,对课堂教学环节的落实,而在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检测问题上,却常常出现严重的疏忽。不仅检测方式固化,而且不知道反省,面对较低的成绩,还一味埋怨学生不给力。其实,由于教师检验方式单一,早已被学生所熟识,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加以利用,结果反馈给教师的信息就充满水分。而教师对这些反馈信息不做进一步的验证,欣然接受并自我感觉良好。当考试结束时,有些教师还不能让自省,假象还会继续上演,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有一次去听课,教师教的是《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一文。教师对课文的挖掘的确很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也能够主动回答。但是,在教师提出问题时,我发现后面很多学生并没有思考,有的竟然在玩手中的笔或其他文具。教师提问针对的也只是举手的几个学生。在课堂训练时,教师布置了三道题目:(1)背诵课文片段;(2)画出喜欢的诗句,揣摩一下其中的含义;(3)植树造林给荒山带来了什么变化?很多学生都在准备,可也有一些不认真准备的学生。当教师问完成了没有,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完成了。”可我明明看到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完成。教师找几个学生进行检验,结果是“百分之百”地完成了。教师很满意,学生也很高兴。教师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检验早已被学生所掌握,很多学生已经养成习惯了,只要不举手,教师就不会提问。教师只是检查会的学生而忽视不会的学生,这样的验证方法不是有点掩耳盗铃的嫌疑吗?几个学生会了怎么能够代表大家都会了呢?我们不能要求学生百分百地完成学习任务,但也不能让几个尖子生来代表所有的学生。
  二、应付思维成学生潜意识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要转化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仅凭学生高喊“会了”就算实现教学目标。每一个班级中都有不喜欢学习的群体。如果教师长期不注重平时检验方式的改变,这个群体就会迅速扩大。学生都不傻,包括那些不喜欢学习的学生,其智商都是挺高的。他们会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以便找到教师的“软肋”,然后采取应对措施来应付教师。像作业,不管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如果教师对抄袭作业的行为不严加查处,甚至对一些明显雷同的作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些学生会很快被“传染”上,继而形成一些潜意识,认为这是聪明之举。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风气,要一下子纠正就很难了。
  教学《月光启蒙》一文,我检查预习情况时,指名让一个学生正音,我出示了“蒙”“荆”“帐”三个字。这个学生显然没有做好准备,神情很茫然,可很快他就正确拼读出来了。我觉得纳闷,就走过去一看究竟,结果发现,他的桌子上有别人递过来的小纸条。这说明什么呢?有些学生早已准备好应付教师的“绝招”。我把周围几个学生全部都请到黑板前,让他们逐一完成正音,结果真相大白了。看到他们几个沮丧的样子,我心里其实更难受。这不都是教师失察造成的吗?
  三、评价方式存在明显漏洞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不仅要提高重视程度,还要注意选择科学的评价方式,真实地反映教学效果,为教学提供参考,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下一步教学方案。在实际操作时,教师在评价方式的选择上,往往会出现图省事的情况,让学生抓到了漏洞。像提问,如果教师只提问举手的学生,那些不准备回答的学生还会积极思考吗?
  在一次批改作文中,我发现了雷同的作文。当我把抄袭者找来时,他好像很纳闷:“老师,你真的每篇都看吗?”得到我肯定的回答后,他笑一笑,说:“我以为你和我以前的老师一样呢……”这个学生是刚转来的,他的老师怎么样,从他的话语中能够听出一二来。让我感到不安的是,有些学生会千方百计地找教师的薄弱环节,找评价制度的“漏洞”,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课堂教学中,教师最看重的是教学效果,但最容易忽视的还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方式方法。因此,我们都应该做好教学反思,与其考试后怨天尤人,还不如平时多做好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补救,以真正提高教学实效。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盛世修志,自古皆然。中国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之际,修志之风蔚然兴起。历史上,把修志功能概括为存史、资治、教化。江泽民同志认为:“编纂社会主义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教师都重视“三分钟”的精彩,即在导入新课时变着花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却忽略了在初读后他们是否还具有强烈的阅读期待。学生一旦了解课文内容后,“期待”就消失了,渐渐失去了预习、初读时的兴趣,阅读就如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所以,教师要在不同的环节中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给他们新的“期待”。有了这种“期待”,阅读才会是一壶好茶,越品越有味。那教师该如何
何谓理想的语文教学?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偶然读到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句,感慨颇多。这不正道出了语文课的真谛吗?它朴素得像那刚出清水的芙蓉花,质朴明媚,毫无雕琢装饰。如若教师、学生、文本能够有机地统一,不矫揉造作,那课堂不就顺畅自然,令人回味无穷吗?  一、删繁就简三秋树——质朴的“求实”  语文姓“语”,语文教学应时刻体现语文的本色。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具有浓厚的“语文味”。那什
语文积累是形成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劝学》中说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是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积累是阅读理解和写作的基础。积累越丰富,阅读理解就越透彻,写作就越得心应手。引导学生潜心积累语文知识,这样就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激发学生语文积累的兴趣  1.为学生进行积累做好表率  语文教师要注意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不断汲取新的信息,与时俱进。学生早读课
1.1临麦6号临麦6号为临沧市农技推广中心麦类课题组于1995年用86鉴22作母本,84-346作父本经人工杂交选育而成。1996年进入综合性状鉴定(选种圃,育种编号96鉴21),1997年进入预备试验
对于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尖锐地指出:“十年时间(现在是十二年),二千七百多课时(现在按《国家课程计划》,小学六年总授课1734课时,初中三年总授课568课时,普通高中368课时,共计2670课时,再加上用于总复习的时间,实际上课时间已经超过三千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用“不容乐观”来指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不足,
课堂,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主要场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和创造力,挖掘蕴含其中的无限生机与活力,把课堂营造成生动活泼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实践体验,获得能力与生命的全面提升。那如何让课堂绽放生命的异彩呢?  一、更新知识结构——生命课堂的首要前提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教师应树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
通过在乌头不同生长阶段(3,5,7,9片叶)进行一次打顶和二次打顶(植株10cm时进行一次打顶后,在其分枝具有3~4片叶时进行二次打顶)的打顶方式,研究了打顶方式对乌头植株开花性状的影响。结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特征。语文教育属于一项奠基性系统工程,对人的一生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就不可避免地与语文打上了交道。语文伴随着孩子一生的成长。因此,任何人离开了语文是万万不能的。从学校的课程设置来看,语文属于必修科目;从考试制度来看,语文是高考必考科目;从学科的价值地位看,语文是学好其他科目的根本。因此,语文教育对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具有重要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脑半球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6例小脑半球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脑半球出血76例,(50~80)岁为高发年龄段占80%。保守治疗5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