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云托月话诗歌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zh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正衬,又叫陪衬,它是同类事物或相类似事物的并举映衬。如以空旷衬孤寂,以萧瑟衬悲凉,以繁华衬繁荣,以新绿衬生机,以勇衬勇,以美衬美等。总之,要么以喜的气氛烘托喜的心情,要么以悲的气氛烘托悲的心情。所谓反衬,就是运用矛盾的一个方面去映衬另一方面。如以敌衬我,以动衬静,以丑衬美,以恶衬善,以乐衬悲,以月小衬山高,这是一种“相反相成”的技巧。写人描景,正反映衬,烘云托月,是诗人的惯用笔法,掌握这一技法是鉴赏诗歌的捷径。
  关键词:诗歌鉴赏;正衬;反衬;烘云托月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突出所要表明的主体,因此,烘托也叫映衬,也叫衬托,是诗歌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从烘托主客体的角度,可以分作三类。
  一是以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一是以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
  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感情。
  从烘托效果的角度,则可分作两类。
  一是正衬。所谓正衬,又叫陪衬,它是同类事物或相类似事物的并举映衬。如以空旷衬孤寂,以萧瑟衬悲凉,以繁华衬繁荣,以新绿衬生机,以勇衬勇,以美衬美等。总之,要么以喜的气氛烘托喜的心情,要么以悲的气氛烘托悲的心情。
  一是反衬。所谓反衬,就是运用矛盾的一个方面去映衬另一方面。如以敌衬我,以动衬静,以丑衬美,以恶衬善,以乐衬悲,以月小衬山高,这是一种“相反相成”的技巧。
  诗歌里面反衬的运用相当多,最常见的反衬有“以乐景衬哀情”“以动衬静、以静衬动”“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以乐景衬哀情。用热闹的场景衬托悲凉的感情。
  李白《越中览古》一诗云:“越王勾践破吴归,将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身着锦衣的将士,到处如花的宫女,这是乐景;殿上飞动的鹧鸪,已然笼罩上一层忧愁悲凉的色彩,今非昔比物是人非的家国之悲顿生心头,这就是以乐景衬哀情。又如,欧阳修《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和静这对矛盾,在诗歌中常表现为相反相成、互相转化、对立统一。诗人往往追求一种“动中有静,寂处有音”的审美境界。
  这种手法在古诗中的运用十分广泛,王维《山居秋暝》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鸟鸣涧》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等诗句,都是典型的例子。
  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无论哪种表现形式,都是为了突出后者,强调后者。
  例如,王昌龄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先写闺中少妇兴冲冲地登上翠楼欣赏春色,用“喜”铺垫;由一“忽”字过渡,转入因看到杨柳嫩绿之色,想起送别丈夫参军,现还未归,自己是孑然一身,不免产生孤寂落寞之感,又“怨”上心头。先扬后抑,情绪急转直下,悲不自胜。
  诗歌中运用衬托需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衬托是以宾衬主,“主”才是作者着力描绘的对象。烘云托月,意不在云而在月,这是衬托手法的实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气势是为了衬托唐军将士英勇,详略主次一目了然。若双方平分笔墨,则喧宾夺主,形成对比,而不再是衬托手法。
  二是从生活出发,注意事物间的联衷。《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先极写湖水浩荡,波涛汹涌,后重写欲出仕盼得援引的不平静的心情,两者在“不平静、激动”上有共同点,即事物的连接点。这样眼前之洞庭湖与孟浩然之“心湖”便流归一处,含蓄而又自然地表达了题旨。
  三是根据表达需要,选择恰当的衬托形式。比如写人,清人毛宗冈云:“写国色者,以丑形之而美,不若以美女形之而觉其更美;写虎将者,以懦夫形之而勇,不若以勇士形之,而觉其更勇。”白居易《长恨歌》写杨贵妃的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便是以美女衬国色的正衬法,它把杨贵妃的“美”和“媚”鲜明突出地展现了出来。
  写人描景,正反映衬,烘云托月,是诗人的惯用笔法,掌握这一技法是鉴赏诗歌的捷径。
  
  参考文献:
  [1] 曹保平.中国古典诗词分类赏析[M].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9.
  [2] 于绍卿,马祖熙.宋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3] 萧涤非,程千帆,马茂元,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中学)
其他文献
自2003年8月参加工作至今,本人累计担任了4年班主任工作,目前仍在继续这神圣的工作。对于班主任来说,确实要比一般的任课老师辛苦得多,除了要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还要管理班级。如果说班级学生的综合素质高点,班级小班化,人数控制在36个左右,或者班级的班委组织管理能力强点,那么班主任就相对要轻松得多。但是现在我们学校很多班级的人数都在50个左右,况且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父母、爷爷、奶奶宠着,
摘 要:初中生作文中存在着与年龄段不相符的假、大、空文字,不仅文章质量不高,且很有可能对于习作形成错误的认识,甚至会影响今后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养成,这么小的年龄,为什么会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本文对原因作比较粗浅的分析与归咎。  关键词:初中生;写作;偏离“本真”;探究  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戏言:“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学生的感受往往是教师感受的间接反映,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感同身受,
埃德温·阿林顿·罗宾逊是20世纪美国诗坛上第一批重要的诗人之一,曾获得过三次普利策奖。他也是美国诗歌从19世纪向20世纪过渡的一个重要的承接人。正如露易丝·博根所说,埃德温·阿林顿·罗宾逊的诗正像一根铰链,把美国诗歌从19世纪的多愁善感带向了20世纪的残酷现实和真实内心。埃德温·阿林顿·罗宾逊一生生活在艰难困苦和悲观抑郁中,他个人的经历使得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他的性格因素也促使他更加关注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而音乐教育,更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她对孩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审视我们的音乐课堂,我觉得存在着一些“本末倒置”的现象,教师们往往只注重了音乐教育的一些表面性的东西,而忽视了音乐教育的本质。造成这种问题的因素很多,但更多的在于我们老师自身。下面就几种常见的音乐课堂“本末倒置”现象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注重
摘 要:写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贯彻的重点。如何让学生写好字、好写字,是所有语文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在新课标的理念下,保证学生“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成为了写字教学的首要目标。因此,研究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写字教学,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可谓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写字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作为学生进行日后语文学习的基础,写字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写一手好字,不仅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突厥、回纥、吐蕃等民族悠久的历史,唐和突厥、回纥、棘羯、吐蕃、南诏的密切关系,唐对突厥、袜褐故地的管辖。  (2)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民族关系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加强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确立为祖国社
摘 要:“重”校本课程,“轻”国家课程,主要是从办学特色的角度来强调校本课程的重要性。 “重”和“轻”只是反映对课程的认识层面和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种策略,国家、地方、校本三种课程在学校并存,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开设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样就为学校特色的形成,学生不同兴趣、个性和特长的发挥留下了空间。把握好办学的分寸与尺度,充分认识校本课程的价值并作好校本课程这篇文章,使校本课程成为学校长
摘要:“五严”背景下,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凸显成为了高效课堂教学实现的关键。笔者以为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为实现高效英语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高效。  关键词:凸显主体;高效课堂;英语教学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言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学生个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复实践。英语教师必须摒弃学生是“接收知识的容器”这一错误观念。通过改变课堂组织形式来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
班主任所从事的,是塑造人的工作。处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人,又是千变万化的。尤其是初中毕业班的学生,面对沉重的学习与升学压力,压抑失望、烦躁不安等不良心理因素集于一身时,如若引导不慎,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将有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引导学生逐步培养良好的心理,营造出张弛有度的班级文化氛围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本人根据自己近十年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不断摸索,找到了一条切合工作实际的路子:
摘要:本文结合本人这几年在校内开展的养殖鳉鱼、恐龙“虾”,种植玩具小南瓜、珍珠朝天椒、小番茄等有趣的科学实践活动,从培养观察能力入手,促进学生观察的恒心、观察的细心及对生命的热爱之心,并分析了小学生在养殖和种植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践提出了培养学生“三心”的做法和策略。    关键词:养殖;种植活动;兴趣;“三心”    在科学课程中,关于植物、动物、生命体的课程是一块很大的内容。三年级上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