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为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景象,也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注重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抓住初中语文自身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努力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逐步提高,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转变“教师问学生答”的简单模式为多种形式地提出并解决问题。
我采用的是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或独立思考或分小组展开讨论,结果是课堂效果时常出人意料,甚至有时令人惊叹,庆幸自己没有过多讲解。例如,学习《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划出并品析自己喜欢的诗句这一开放式问题,一女生就领悟出“那朵流星”的“朵”字用得别具匠心,因为“朵”字会使人联想到那颗流星犹如“花”一样美丽动人。顿时,课堂气氛热烈起来,一男同学说道:“我觉得第一节最后一句中‘抛’字太随便了,表现不出作者对母亲的深情。”同学们争先恐后,有的建议换成“放”字,“放”显得比较庄重,动作也很轻柔,情感韵味很浓……学生这种智慧的火花让我惊叹不已。
二、转变教师“独霸”讲台的传统模式为师生同登讲台的互动式学习。
1.师生共搭展示平台,锻炼学生的口才。每节课前的三、五分钟,我为学生提供了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机会。训练的具体内容是和学生商量决定的,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介绍家庭情况、个人兴趣爱好、描述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等等。讲解时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由神态自然,语言清晰简洁到声情并茂、语言流畅生动等。按顺序轮流往复,每个学期每位学生都能多次地得到登讲台当众讲话的锻炼机会,学生不仅练就了“说”的能力,满足了初中生的表现欲,而且树立了自信心。
2.搜集整理资料,学生走上讲台。对于一些自读课文以及学生特别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走上讲台做一回“小”老师或者主持人,促进学生语言发展和个性发展。这种做法既锻炼了学生分析、综合等语文素养,又满足了他们的好胜心和表现欲,使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一种成就感。
三、转变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权由老师“独揽”为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
以往作业的布置与批改都由老师独自包揽,学生不分层次统统完成同样的作业,结果是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消”,完成的效果可想而知。多与学生商量,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层次布置作业,采取学生批阅和老师批阅、家长检查签字相结合,学生合作交叉批阅和自己批阅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批改查阅形式,当堂或当天反馈出结果。这种学生参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及时反馈的做法深受学生的欢迎,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认真学习态度。
四、转变阅读与写作脱节的惯常作法为读写紧密结合的方式。
1.阅读课与“摘抄与随笔”作业。我每周拿出一节作为阅读课。有目的地在课上进行学生自选与教师推荐读物的阅读和交流,如与教材配套的“自读课本”、“学语文报”、《读者》、课本推荐的名著等都是阅读素材,同时还要求学生随手做一些摘抄笔记,积累语言素材,每周完成不少于两篇的400字随笔,配合定期进行的“摘抄与随笔”交流课,激发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兴趣。
2.课文阅读与仿、续写练习。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文本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如教学课文《我的老师》,我和学生一起谈论生活在老师身边最感人的事例:讨论“雪地捕鸟”片断时,同学们兴致勃勃地仿写了“摸鱼”、“钓虾”等动作描写;师生共同完成《寓言三则》的学习后,在我的指导下,同学们自编自演了小寓言《太阳和小草》、《船与帆》;当同学们正流连忘返于春的美景中时,我相机行事,启发他们动手、动脑,根据春雨、春草的特点,各造一个比喻、拟人句,尝试着写一首七言绝句;同学们正惊叹于《大自然的语言》如此丰富奇特时,我不失时机的让他们回顾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春》、《济南的冬天》;《挖荠菜》的阅读过程中,同学们互相倾诉和父母思想感情上的隔膜,课后,他们访问了自己的长辈,以《某某童年的故事》为题写了篇随笔。
五、转变作文评改课“老师唱主角”为师生共同评改作文
“文从改中来”,可以说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作文评改主要是老师的事,学生只是看看老师的评语和分数了事。关于怎样进行作文的评估,新《语文课程标准》写道:“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新课标提出的非常宽松的评价手段,也就是在告诉我们,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主要靠的是教师的思想水准和文字鉴赏水平、课堂调度能力和循循善诱的艺术,作文的书面批改只占很小的方面。通过互评,学生还能及时发现同学作文中的某些不足或毛病,培养纠错能力,并当堂及时交换意见,共同进步。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粗浅尝试,深入探索研究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愿继续“上下而求索”。
一、转变“教师问学生答”的简单模式为多种形式地提出并解决问题。
我采用的是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或独立思考或分小组展开讨论,结果是课堂效果时常出人意料,甚至有时令人惊叹,庆幸自己没有过多讲解。例如,学习《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划出并品析自己喜欢的诗句这一开放式问题,一女生就领悟出“那朵流星”的“朵”字用得别具匠心,因为“朵”字会使人联想到那颗流星犹如“花”一样美丽动人。顿时,课堂气氛热烈起来,一男同学说道:“我觉得第一节最后一句中‘抛’字太随便了,表现不出作者对母亲的深情。”同学们争先恐后,有的建议换成“放”字,“放”显得比较庄重,动作也很轻柔,情感韵味很浓……学生这种智慧的火花让我惊叹不已。
二、转变教师“独霸”讲台的传统模式为师生同登讲台的互动式学习。
1.师生共搭展示平台,锻炼学生的口才。每节课前的三、五分钟,我为学生提供了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机会。训练的具体内容是和学生商量决定的,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介绍家庭情况、个人兴趣爱好、描述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等等。讲解时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由神态自然,语言清晰简洁到声情并茂、语言流畅生动等。按顺序轮流往复,每个学期每位学生都能多次地得到登讲台当众讲话的锻炼机会,学生不仅练就了“说”的能力,满足了初中生的表现欲,而且树立了自信心。
2.搜集整理资料,学生走上讲台。对于一些自读课文以及学生特别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走上讲台做一回“小”老师或者主持人,促进学生语言发展和个性发展。这种做法既锻炼了学生分析、综合等语文素养,又满足了他们的好胜心和表现欲,使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一种成就感。
三、转变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权由老师“独揽”为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
以往作业的布置与批改都由老师独自包揽,学生不分层次统统完成同样的作业,结果是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消”,完成的效果可想而知。多与学生商量,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层次布置作业,采取学生批阅和老师批阅、家长检查签字相结合,学生合作交叉批阅和自己批阅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批改查阅形式,当堂或当天反馈出结果。这种学生参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及时反馈的做法深受学生的欢迎,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认真学习态度。
四、转变阅读与写作脱节的惯常作法为读写紧密结合的方式。
1.阅读课与“摘抄与随笔”作业。我每周拿出一节作为阅读课。有目的地在课上进行学生自选与教师推荐读物的阅读和交流,如与教材配套的“自读课本”、“学语文报”、《读者》、课本推荐的名著等都是阅读素材,同时还要求学生随手做一些摘抄笔记,积累语言素材,每周完成不少于两篇的400字随笔,配合定期进行的“摘抄与随笔”交流课,激发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兴趣。
2.课文阅读与仿、续写练习。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文本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如教学课文《我的老师》,我和学生一起谈论生活在老师身边最感人的事例:讨论“雪地捕鸟”片断时,同学们兴致勃勃地仿写了“摸鱼”、“钓虾”等动作描写;师生共同完成《寓言三则》的学习后,在我的指导下,同学们自编自演了小寓言《太阳和小草》、《船与帆》;当同学们正流连忘返于春的美景中时,我相机行事,启发他们动手、动脑,根据春雨、春草的特点,各造一个比喻、拟人句,尝试着写一首七言绝句;同学们正惊叹于《大自然的语言》如此丰富奇特时,我不失时机的让他们回顾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春》、《济南的冬天》;《挖荠菜》的阅读过程中,同学们互相倾诉和父母思想感情上的隔膜,课后,他们访问了自己的长辈,以《某某童年的故事》为题写了篇随笔。
五、转变作文评改课“老师唱主角”为师生共同评改作文
“文从改中来”,可以说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作文评改主要是老师的事,学生只是看看老师的评语和分数了事。关于怎样进行作文的评估,新《语文课程标准》写道:“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新课标提出的非常宽松的评价手段,也就是在告诉我们,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主要靠的是教师的思想水准和文字鉴赏水平、课堂调度能力和循循善诱的艺术,作文的书面批改只占很小的方面。通过互评,学生还能及时发现同学作文中的某些不足或毛病,培养纠错能力,并当堂及时交换意见,共同进步。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粗浅尝试,深入探索研究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愿继续“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