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评一致性”课题开展以来,围绕着小课题研究,我们进行了理论学习、课例研讨等一系列丰富多彩而有实效的各类教研活动。“教学评一致性”是基于标准的教学改革的前沿问题,也是推进课堂研究与改进教学实践的新视角。在此,我就观察课堂“教学评”是否一致,进而提出如何用评价促进学习。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评价任务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2-338
一、评价任务的类型
(一)评价任务的内涵
评价任务是指为检测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情況而设计的检测项目。它以任务的形式把知识、技能、知识获取的过程中涉及的思想方法、知识间的联系、整合及应用等元素融合于具体情境之中,通过实施评价任务来观察分析,找寻证据,进而根据搜集到的信息判断学生是否达成学习目标,进而确定下一步的教学措施和方向。
(二)从评价任务的功能来分
诊断性评价:用于查明学习问题的成因;总结性评价:用于测量课程的最终效果
;形成性评价:用于监测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进展。
对于教师来说,评价不仅仅是为了证明,更是为了改进。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收集有关学习情况的信息,并据此来做出有效的教学决策。
(三)形成性评价对教学举足轻重
布莱克和威廉的《黑箱内探:通过课堂评价来提高标准》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在进行了长达6年的实验以后,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加强形成性评价的关键在于:改进课堂提问;合理使用反馈;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二、现状分析
(一)后置型评价
以往的课堂评价常常是“马后炮”、“事后诸葛亮”式的评价,这样评价者进入课堂之前,没有与被评者的必要沟通,更缺少基本的共识,上课之前不需要研究教师的教学方案,上课之后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像这样的评价称为“全后置”的评价,是建立在互不理解、互不信任的基础之上的。课堂评价主要发生在上课之后,这无可非议,课堂评价需要也应该欢迎“事后诸葛亮”,但是,不能仅仅做“事后诸葛亮”。
(二)碎片化评价
碎片式评价司空见惯,一节课下来,公说公理,婆说婆理,你说“提问可以设计得更好”,你说“教师讲解时间太长,他说“学生做的时候太少”,他说“教师的点拨可以做得更好”,零零碎碎一箩筐,如果要记录的话,执教老师可以记录密密麻麻的一叠意见。可是,这些意见如果不能纳入一种“结构”进行思考的话,又能对老师的课堂变革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呢?这种碎片式评价,最大的特点是看似热热闹闹,看似忙忙碌碌,但对于课堂质量的影响甚微,所以,年复一年的高成本的教研活动,无助于教学的变革。
(三)概念化评价
“概念化”是课堂评价活动中的两大重症之一,让人飘浮在玄虚的云雾里不知所措。在概念化的课堂评价中,我们居然可以遮蔽生动丰富的现象,而采用似是而非的概念化语言进行评说,甚至,我们有时候很喜欢“贴标签”,比如什么“没有生本意识”啊,什么“缺少儿童立场”啊,什么“没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啊,什么“缺少新课程理念”啊,等等,要说起来,都貌似没错,但是都只是概念化的抽象的言论。你必须得拿出,证据——课堂观察应该是基于证据的课堂评价,而不是一些大的概念。
三、评价设计
(一)对学习目标进行重新的审视,即与目标匹配。
在我们进行评价任务设计时,其实也是对学习目标进行重新审视的过程,审视所设计的学习目标是否可测,可评,在此,我们可以设计“一对一”的评价任务,即一个评价任务只检测一个学习目标。“多对一”的评价任务,即多个评价任务同时检测一个学习目标。“一对多”的评价任务,即一个评价任务同时检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习目标中所句含的知识点、能力点。
(二)让评价简单有效,具有可操作性。
语言明白,究竟让学生做些什么,怎样做,教师要采用学生能懂的语言,确保学生明白。可以借助教师示范、提供样例、利用PPT呈现等方式。评价任务要具体,要给出用怎样的方式去评价学生是否达成目标,比如作业检测、小组交流、举手表示、口头回答、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可说”“可做”“可写”“可表达”。
四、评价实施
(一)交流式评价提升作用
交流式评价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最大,在常用的交流对话中,起主导作用的即是问答,而往往在课堂问答中教师对正确答案的嗜好,有价值问题稀缺,缺乏足够的耐心,都是目前常见的问题。首先,课堂问答的基本结构是叫答,候答,应答,理答。
1,叫答。合理的提出“胖问题”,在数学教学中,问题的准确性与针对性一直是我们所提倡的,但是,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在合适的时候,提出“胖问题”,例如。你怎样认为的?你能确定吗?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2,理答。理答是無法预设的,它最更体现教师的学科素养和和专业智慧,如何合理的采用“迂回战术,踢皮球战术”是教师智慧的体现。 。
3,应答。上帝为什么给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是为了倾听,作为一名老师,倾听学生的回答是非常重要的。假装地倾听,有选择地听,积极地听,投入的听,不同的听带来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学生的回答往往零散,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倾听者,可以倒计时法,问题呈现法。
4,候答。不要与时间赛跑,研究表明,平均候答时间超过5秒钟,课堂教学就会有个大的提高,可能的收益:更多的学生愿意给出答案,能力稍差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概率增加了,学生们做出了更长的回答,答案更加深思熟虑且有创造性,学生们回答时更自信
(二)让书面评价更为简单有效
在过去的教学中,对于批改作业往往让我们感到枯燥无味和沮丧,这是为何?大量的时间带来的收效甚微,极大的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
1,减少评分和等级。关于打分和评语的一个实验,经常给学生打分或者分等,会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等级或分数上而不是评语上。
2,突出优点,提出改进建议。可以书写分,进步分,等评价标准的多样化,突出孩子的有点,提出改进的建议。
3,让学生参与到评改中。自评与互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更有成就感与参与感。
总之,由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引领课堂教学,在前进的过程中,也许会充满困惑,遇到挫折。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向着“教书育人”这个大目标迈进,教育就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开启智慧,润泽生命。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72
[2]崔允漷,王少菲,夏雪梅.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
[3]王少非. 课堂需要什么样的评价[J].当代教育科学,2015(08).
[4]杜洁.表现性评价在小雪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天下,2019(02)
[5]脱中菲.小雪数学表现性评价的任务设计与开发[A].教育测量与评价[C].2009
[6]剑桥教育(中国)译,史密斯著.分享学习目标(中学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p17.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评价任务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2-338
一、评价任务的类型
(一)评价任务的内涵
评价任务是指为检测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情況而设计的检测项目。它以任务的形式把知识、技能、知识获取的过程中涉及的思想方法、知识间的联系、整合及应用等元素融合于具体情境之中,通过实施评价任务来观察分析,找寻证据,进而根据搜集到的信息判断学生是否达成学习目标,进而确定下一步的教学措施和方向。
(二)从评价任务的功能来分
诊断性评价:用于查明学习问题的成因;总结性评价:用于测量课程的最终效果
;形成性评价:用于监测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进展。
对于教师来说,评价不仅仅是为了证明,更是为了改进。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收集有关学习情况的信息,并据此来做出有效的教学决策。
(三)形成性评价对教学举足轻重
布莱克和威廉的《黑箱内探:通过课堂评价来提高标准》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在进行了长达6年的实验以后,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加强形成性评价的关键在于:改进课堂提问;合理使用反馈;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二、现状分析
(一)后置型评价
以往的课堂评价常常是“马后炮”、“事后诸葛亮”式的评价,这样评价者进入课堂之前,没有与被评者的必要沟通,更缺少基本的共识,上课之前不需要研究教师的教学方案,上课之后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像这样的评价称为“全后置”的评价,是建立在互不理解、互不信任的基础之上的。课堂评价主要发生在上课之后,这无可非议,课堂评价需要也应该欢迎“事后诸葛亮”,但是,不能仅仅做“事后诸葛亮”。
(二)碎片化评价
碎片式评价司空见惯,一节课下来,公说公理,婆说婆理,你说“提问可以设计得更好”,你说“教师讲解时间太长,他说“学生做的时候太少”,他说“教师的点拨可以做得更好”,零零碎碎一箩筐,如果要记录的话,执教老师可以记录密密麻麻的一叠意见。可是,这些意见如果不能纳入一种“结构”进行思考的话,又能对老师的课堂变革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呢?这种碎片式评价,最大的特点是看似热热闹闹,看似忙忙碌碌,但对于课堂质量的影响甚微,所以,年复一年的高成本的教研活动,无助于教学的变革。
(三)概念化评价
“概念化”是课堂评价活动中的两大重症之一,让人飘浮在玄虚的云雾里不知所措。在概念化的课堂评价中,我们居然可以遮蔽生动丰富的现象,而采用似是而非的概念化语言进行评说,甚至,我们有时候很喜欢“贴标签”,比如什么“没有生本意识”啊,什么“缺少儿童立场”啊,什么“没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啊,什么“缺少新课程理念”啊,等等,要说起来,都貌似没错,但是都只是概念化的抽象的言论。你必须得拿出,证据——课堂观察应该是基于证据的课堂评价,而不是一些大的概念。
三、评价设计
(一)对学习目标进行重新的审视,即与目标匹配。
在我们进行评价任务设计时,其实也是对学习目标进行重新审视的过程,审视所设计的学习目标是否可测,可评,在此,我们可以设计“一对一”的评价任务,即一个评价任务只检测一个学习目标。“多对一”的评价任务,即多个评价任务同时检测一个学习目标。“一对多”的评价任务,即一个评价任务同时检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习目标中所句含的知识点、能力点。
(二)让评价简单有效,具有可操作性。
语言明白,究竟让学生做些什么,怎样做,教师要采用学生能懂的语言,确保学生明白。可以借助教师示范、提供样例、利用PPT呈现等方式。评价任务要具体,要给出用怎样的方式去评价学生是否达成目标,比如作业检测、小组交流、举手表示、口头回答、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可说”“可做”“可写”“可表达”。
四、评价实施
(一)交流式评价提升作用
交流式评价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最大,在常用的交流对话中,起主导作用的即是问答,而往往在课堂问答中教师对正确答案的嗜好,有价值问题稀缺,缺乏足够的耐心,都是目前常见的问题。首先,课堂问答的基本结构是叫答,候答,应答,理答。
1,叫答。合理的提出“胖问题”,在数学教学中,问题的准确性与针对性一直是我们所提倡的,但是,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在合适的时候,提出“胖问题”,例如。你怎样认为的?你能确定吗?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2,理答。理答是無法预设的,它最更体现教师的学科素养和和专业智慧,如何合理的采用“迂回战术,踢皮球战术”是教师智慧的体现。 。
3,应答。上帝为什么给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是为了倾听,作为一名老师,倾听学生的回答是非常重要的。假装地倾听,有选择地听,积极地听,投入的听,不同的听带来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学生的回答往往零散,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倾听者,可以倒计时法,问题呈现法。
4,候答。不要与时间赛跑,研究表明,平均候答时间超过5秒钟,课堂教学就会有个大的提高,可能的收益:更多的学生愿意给出答案,能力稍差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概率增加了,学生们做出了更长的回答,答案更加深思熟虑且有创造性,学生们回答时更自信
(二)让书面评价更为简单有效
在过去的教学中,对于批改作业往往让我们感到枯燥无味和沮丧,这是为何?大量的时间带来的收效甚微,极大的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
1,减少评分和等级。关于打分和评语的一个实验,经常给学生打分或者分等,会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等级或分数上而不是评语上。
2,突出优点,提出改进建议。可以书写分,进步分,等评价标准的多样化,突出孩子的有点,提出改进的建议。
3,让学生参与到评改中。自评与互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更有成就感与参与感。
总之,由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引领课堂教学,在前进的过程中,也许会充满困惑,遇到挫折。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向着“教书育人”这个大目标迈进,教育就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开启智慧,润泽生命。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72
[2]崔允漷,王少菲,夏雪梅.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
[3]王少非. 课堂需要什么样的评价[J].当代教育科学,2015(08).
[4]杜洁.表现性评价在小雪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天下,2019(02)
[5]脱中菲.小雪数学表现性评价的任务设计与开发[A].教育测量与评价[C].2009
[6]剑桥教育(中国)译,史密斯著.分享学习目标(中学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p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