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在盲校开展语文学科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介绍了在语文学科中利用现有课程资源、丰富盲文课外读本、开展朗诵活动等方法渗透生命教育及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盲校;语文教育;生命教育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思想。40年来,生命教育的实践在全球已经得到迅速发展。上海市出台《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生命教育这一教育理念,已经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而如何对视力残疾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仍是生命教育的一大盲区。
盲生由于视力残疾,往往伴随着普遍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依赖性强、性格偏執、敏感多疑、冷漠,过分自尊而又自卑。部分盲生将视力残疾归罪于自己的父母,认为自己活着是负累,未来没有前途,继而漠视自身生命。因此,针对盲生进行生命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的意义。
语文学科因其人文性,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语文课程与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有关生命教育的经典作品,作品中人物用他们健康高尚的心灵世界,去影响和规范学生的心理结构。所以语文学科是先天的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在盲生语文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是语文教育自觉承担的职责。
通过调查与研究,我们了解到盲校语文教师们在日常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了生命教育,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在渗透方式上缺乏多样性。盲生好奇心强,喜欢新异的刺激,生命教育的内容、形式、途径和方式方法应力求丰富多彩,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命特征。但在教学中我们也越来越感到在语文学科渗透生命教育的形式总体上还是比较单调,更多的是教师的空洞说教,效果难以深化和持续。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开展对盲校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经过一年的实践论证,取得了较好的反馈,我们运用得较多的有以下方法:
1、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渗透生命教育。
语文课程资源中,许多课文都对生命有独到的阐述。《触摸春天》描绘了生命的缤纷,《永生的眼睛》抒写了生命的高尚,《花的勇气》表达了生命的勇气,而《生命生命》则讴歌了生命的价值。教师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对文本的阅读、领悟感受生命的价值。例如:在教授《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不仅要引导学生感受童话故事的凄美,还要深入下去,让学生将小女孩的悲惨遭遇与自己当前的幸福生活做一个鲜明的对比,同龄人之间更容易产生共鸣。引导学生思考同样是应该在学校里读书的年龄,小女孩却要承受原本不应该她承受的痛苦。以此教育孩子们更加珍惜自己的眼前的生活,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教授《白蝴蝶之恋》则重在引导学生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激发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信念,乐观、积极的对待人生。特别是对于身有残疾的盲生,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感知生命的道路崎岖坎坷,就像“白蝴蝶遇到的暴风雨”,但是仍然能够像白蝴蝶一样坚强。而《紫藤萝瀑布》重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花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命运,其实是说人也与别的生命一样,总有这样那样的灾祸,但是生命不息,永无休止,而且每一个生命都是重要的,都不能忽略,不然就无法汇集成生命的长河。
2、丰富盲文课外读本,渗透生命教育。
由于视力残疾,可供盲生阅读的盲文课外读本十分稀少,盲生阅读面窄,见识有限。而市面上不乏大量生命教育的经典作品。我们分年龄段筛选整理部分适合盲生阅读的优秀作品,制成盲文读本,推荐给盲生使用,不仅扩大了盲生的课外阅读量,而且潜移默化地对盲生进行了生命教育。
盲文读本的内容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历代名家的优秀作品。古往今来,历代名家有许多作品是生命教育的宝贵资源,陶渊明“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罗曼罗兰 “卓越人士的优点是在失败和艰难的遭遇中百折不挠。”通过引导学生赏读这些美文名篇,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伟大,感受到生命的价值感受到生命意义的升华。二是课文的相关阅读资料。如与课文《翠鸟》的拓展方面,我们推荐了《昆虫记》的部分章节,通过介绍更多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让学生认识动物世界的奥秘,从它们身上受到珍爱生命的启示。学完《永生的眼睛》,我们推荐了一些器官捐献的数据和相关的感人故事,深化学生对生命的意义的认识。三是其他适合盲生阅读的优秀作品。如一些成功的残疾人的成长史奋斗史,盲聋作家海伦凯勒的自强不息、意大利盲人音效大师曼卡西的坚持与勇气、高位截瘫的张海迪的乐观积极……以同是残疾人的成长引起学生的共鸣,正视残疾,在不能避免的挫折和苦难中把握生命的意义,追求有价值的人生。
3、开展朗诵活动,渗透生命教育。
盲生由于视力残疾,可以参与的活动方式十分有限,但也由于视力残疾,他们对歌唱、演讲、朗诵类的活动十分积极踊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12.9”国际残疾人日和“5.12”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分别开展了“歌颂生命”和“追忆逝者、珍惜生命”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学生在比赛中积极参与,或个人参赛,或两三人一组,或全班集体参赛。在比赛中展示了各具特色的表演方式和内容,有的学生还诵读了自己原创的诗歌,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如某一学生自创的《生命的赞歌》表达了对自己残疾生命从怀疑到坦然,从自卑到自信的心路历程,某班学生朗诵了冰心的《别踩了这朵花》,娓娓道来,表达了对弱小生命的尊重,四名男生合作诵读了食指的《热爱生命》,以热烈的情感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学生们在朗诵中表现出了对生命的赞颂、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对其他生命的关怀。通过开展这种盲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生命教育以不同的方式浸润了学生的心田,加深了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
总之,通过实践反馈,我们感受到,在盲校语文学科渗透生命教育,切忌照搬普通学校的成功套路,应针对学生的特殊性,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方法,这样才能让生命教育真正走进残疾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感受语文魅力的同时学会正视残疾,珍爱生命、欣赏生命。
参考文献
[1]李季平编著:《视障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中国盲文出版社 2005年版。
[2]王荣生著:《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年版。
[3]刘济良著:《生命教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
【关键词】盲校;语文教育;生命教育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思想。40年来,生命教育的实践在全球已经得到迅速发展。上海市出台《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生命教育这一教育理念,已经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而如何对视力残疾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仍是生命教育的一大盲区。
盲生由于视力残疾,往往伴随着普遍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依赖性强、性格偏執、敏感多疑、冷漠,过分自尊而又自卑。部分盲生将视力残疾归罪于自己的父母,认为自己活着是负累,未来没有前途,继而漠视自身生命。因此,针对盲生进行生命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的意义。
语文学科因其人文性,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语文课程与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有关生命教育的经典作品,作品中人物用他们健康高尚的心灵世界,去影响和规范学生的心理结构。所以语文学科是先天的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在盲生语文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是语文教育自觉承担的职责。
通过调查与研究,我们了解到盲校语文教师们在日常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了生命教育,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在渗透方式上缺乏多样性。盲生好奇心强,喜欢新异的刺激,生命教育的内容、形式、途径和方式方法应力求丰富多彩,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命特征。但在教学中我们也越来越感到在语文学科渗透生命教育的形式总体上还是比较单调,更多的是教师的空洞说教,效果难以深化和持续。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开展对盲校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经过一年的实践论证,取得了较好的反馈,我们运用得较多的有以下方法:
1、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渗透生命教育。
语文课程资源中,许多课文都对生命有独到的阐述。《触摸春天》描绘了生命的缤纷,《永生的眼睛》抒写了生命的高尚,《花的勇气》表达了生命的勇气,而《生命生命》则讴歌了生命的价值。教师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对文本的阅读、领悟感受生命的价值。例如:在教授《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不仅要引导学生感受童话故事的凄美,还要深入下去,让学生将小女孩的悲惨遭遇与自己当前的幸福生活做一个鲜明的对比,同龄人之间更容易产生共鸣。引导学生思考同样是应该在学校里读书的年龄,小女孩却要承受原本不应该她承受的痛苦。以此教育孩子们更加珍惜自己的眼前的生活,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教授《白蝴蝶之恋》则重在引导学生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激发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信念,乐观、积极的对待人生。特别是对于身有残疾的盲生,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感知生命的道路崎岖坎坷,就像“白蝴蝶遇到的暴风雨”,但是仍然能够像白蝴蝶一样坚强。而《紫藤萝瀑布》重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花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命运,其实是说人也与别的生命一样,总有这样那样的灾祸,但是生命不息,永无休止,而且每一个生命都是重要的,都不能忽略,不然就无法汇集成生命的长河。
2、丰富盲文课外读本,渗透生命教育。
由于视力残疾,可供盲生阅读的盲文课外读本十分稀少,盲生阅读面窄,见识有限。而市面上不乏大量生命教育的经典作品。我们分年龄段筛选整理部分适合盲生阅读的优秀作品,制成盲文读本,推荐给盲生使用,不仅扩大了盲生的课外阅读量,而且潜移默化地对盲生进行了生命教育。
盲文读本的内容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历代名家的优秀作品。古往今来,历代名家有许多作品是生命教育的宝贵资源,陶渊明“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罗曼罗兰 “卓越人士的优点是在失败和艰难的遭遇中百折不挠。”通过引导学生赏读这些美文名篇,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伟大,感受到生命的价值感受到生命意义的升华。二是课文的相关阅读资料。如与课文《翠鸟》的拓展方面,我们推荐了《昆虫记》的部分章节,通过介绍更多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让学生认识动物世界的奥秘,从它们身上受到珍爱生命的启示。学完《永生的眼睛》,我们推荐了一些器官捐献的数据和相关的感人故事,深化学生对生命的意义的认识。三是其他适合盲生阅读的优秀作品。如一些成功的残疾人的成长史奋斗史,盲聋作家海伦凯勒的自强不息、意大利盲人音效大师曼卡西的坚持与勇气、高位截瘫的张海迪的乐观积极……以同是残疾人的成长引起学生的共鸣,正视残疾,在不能避免的挫折和苦难中把握生命的意义,追求有价值的人生。
3、开展朗诵活动,渗透生命教育。
盲生由于视力残疾,可以参与的活动方式十分有限,但也由于视力残疾,他们对歌唱、演讲、朗诵类的活动十分积极踊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12.9”国际残疾人日和“5.12”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分别开展了“歌颂生命”和“追忆逝者、珍惜生命”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学生在比赛中积极参与,或个人参赛,或两三人一组,或全班集体参赛。在比赛中展示了各具特色的表演方式和内容,有的学生还诵读了自己原创的诗歌,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如某一学生自创的《生命的赞歌》表达了对自己残疾生命从怀疑到坦然,从自卑到自信的心路历程,某班学生朗诵了冰心的《别踩了这朵花》,娓娓道来,表达了对弱小生命的尊重,四名男生合作诵读了食指的《热爱生命》,以热烈的情感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学生们在朗诵中表现出了对生命的赞颂、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对其他生命的关怀。通过开展这种盲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生命教育以不同的方式浸润了学生的心田,加深了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
总之,通过实践反馈,我们感受到,在盲校语文学科渗透生命教育,切忌照搬普通学校的成功套路,应针对学生的特殊性,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方法,这样才能让生命教育真正走进残疾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感受语文魅力的同时学会正视残疾,珍爱生命、欣赏生命。
参考文献
[1]李季平编著:《视障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中国盲文出版社 2005年版。
[2]王荣生著:《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年版。
[3]刘济良著:《生命教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