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都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作为教学的重点,它契合时代特质,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意义
1 创新意识的涵义
“创新”一词在《新华词典》的解释是创造革新,创新就是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资源的再配置,再整合,进而提高现有价值的一种手段。从创新的社会意义而言,创新具有层次性,有相对于社会、所属群体和个人之分。所以人人都可以创新。学生的创新就属于相对他们这个年龄层次的人来讲的。创新意识属于性格结构中的对待现实的态度,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新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进而在活动中表现出的想法、愿望和假设。也可是说是一种不满足当前的状况的意识。就数学这门学科而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和社会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有兴趣,想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能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裴光亚同志认为,创新意识包括三个要素:一是创新品质,属于动力系统,包括好奇心、求知欲和批判精神;二是创新思维,属智能系统,强调独立思考;三是创新方式,属工作系统,关于问题的一个序列:发现一提出一探索一研究。从操作层面讲,创新意识的实质就是打破定势思维。所谓定势思维是心理学一个概念,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时,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某种思维准备状态,对后面的思维活动产生的影响的现象。唯物辩证法认为,不同的事物之问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定势思维所强调的是事物间的相似性。在问题解决中,它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策略。所以,当新问题相对于旧问题,是其相似性的主导作用时,由旧问题的求解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往往有助于新问题的解决。而当新问题相对于旧问题,是其差异性占主导地位时,由旧问题的求解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则会有碍于新问题的解决。
2 小学数学教学与创新意识培养的关系
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首要任务。具体表现在:
2.1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数学是人对现实世界定性了解和定量描述、进而抽象出方法和结论,然后进行实践的过程。数学是思考的艺术。小学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转移到抽象思维,是能力发展和方式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教学中要以直观教学为主,所举例子尽量生活化,要和学生的实际经验相联系,在此基础上,用数学语言进行比较、归纳、猜测、证明、和答疑,使学生养成用数学思考的习惯,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非常有利的。
2.2重视被教育者身心和谐的发展
身心和谐发展是学生完美人格形成的条件。有了完美的人格,学生才有可能形成创新意识,人的思想才有可能在更大的空间内去思考,才会有独立的见解。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一只适应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尽量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心情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教师要重视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思维特点,并根据其自身的规律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2.3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认识是一种以个人原有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的积极地再学习的过程6。数学在表现形式上以数字和符号为主,但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找到模型。学生的年龄虽小,但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个体,他们对事情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作为教育者不能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任意输入。在学习中,学生会利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储备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有分类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在这个过程中,原来的知识网络要不断的被新的知识网络所替代,使认识得到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必须以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作铺垫,否则将是空中楼阁。因此,必须增加学生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3 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意义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伴随着不断地创新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人始终是第一位的,所以各个国家都把发展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看成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把对儿童的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教育具有培养创造精神和压抑创造精神的雙重力量”。合适的教育方式,对儿童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否则也是一种伤害。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从人脑发育看,6—7岁时,脑重达1280克,到12岁时,大脑的重量一般能达到1400克,与成人的平均脑相等,大脑容积也接近成人水平。从思维特点看,按照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心理发展的划分,7—12岁属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转折期,是一个人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对人的一生的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素质教育指用新的教育理念、意识为导向,采用新的教育技术和手段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这种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主要提高学生的求异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引起学生的个性思维和求新想法,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目的。意识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基础,是创新的内在动力。意识不强,好比没有射门意识的足球队员难以有效射门,不想拿冠军的运动员难以取得冠军一样。有了意识,思维就会在任何可能的时间和地点去收集处理信息,通过大脑综合判断而得出新的成果。
数学是其它学科的基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会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智慧,简化思考的程序,加强处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更好的了解社会和自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每个人都有一种基本的需要。想让自己是一位发明者、创新者、思考者。这种心理在小学生的心理中表现的更加强烈,但是必须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否则,就会逐渐失去兴趣和激情而消失。所以对学生进行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教育的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赵永东.教师教育创新及其能力的养成途径.天津市比较教育研究会会员论文选[C].天津市比较教育研究会编,2006.
[2] 刘兼,孙晓天.《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6.
[3] 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2001.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意义
1 创新意识的涵义
“创新”一词在《新华词典》的解释是创造革新,创新就是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资源的再配置,再整合,进而提高现有价值的一种手段。从创新的社会意义而言,创新具有层次性,有相对于社会、所属群体和个人之分。所以人人都可以创新。学生的创新就属于相对他们这个年龄层次的人来讲的。创新意识属于性格结构中的对待现实的态度,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新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进而在活动中表现出的想法、愿望和假设。也可是说是一种不满足当前的状况的意识。就数学这门学科而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和社会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有兴趣,想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能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裴光亚同志认为,创新意识包括三个要素:一是创新品质,属于动力系统,包括好奇心、求知欲和批判精神;二是创新思维,属智能系统,强调独立思考;三是创新方式,属工作系统,关于问题的一个序列:发现一提出一探索一研究。从操作层面讲,创新意识的实质就是打破定势思维。所谓定势思维是心理学一个概念,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时,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某种思维准备状态,对后面的思维活动产生的影响的现象。唯物辩证法认为,不同的事物之问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定势思维所强调的是事物间的相似性。在问题解决中,它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策略。所以,当新问题相对于旧问题,是其相似性的主导作用时,由旧问题的求解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往往有助于新问题的解决。而当新问题相对于旧问题,是其差异性占主导地位时,由旧问题的求解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则会有碍于新问题的解决。
2 小学数学教学与创新意识培养的关系
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首要任务。具体表现在:
2.1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数学是人对现实世界定性了解和定量描述、进而抽象出方法和结论,然后进行实践的过程。数学是思考的艺术。小学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转移到抽象思维,是能力发展和方式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教学中要以直观教学为主,所举例子尽量生活化,要和学生的实际经验相联系,在此基础上,用数学语言进行比较、归纳、猜测、证明、和答疑,使学生养成用数学思考的习惯,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非常有利的。
2.2重视被教育者身心和谐的发展
身心和谐发展是学生完美人格形成的条件。有了完美的人格,学生才有可能形成创新意识,人的思想才有可能在更大的空间内去思考,才会有独立的见解。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一只适应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尽量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心情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教师要重视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思维特点,并根据其自身的规律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2.3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认识是一种以个人原有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的积极地再学习的过程6。数学在表现形式上以数字和符号为主,但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找到模型。学生的年龄虽小,但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个体,他们对事情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作为教育者不能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任意输入。在学习中,学生会利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储备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有分类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在这个过程中,原来的知识网络要不断的被新的知识网络所替代,使认识得到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必须以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作铺垫,否则将是空中楼阁。因此,必须增加学生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3 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意义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伴随着不断地创新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人始终是第一位的,所以各个国家都把发展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看成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把对儿童的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教育具有培养创造精神和压抑创造精神的雙重力量”。合适的教育方式,对儿童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否则也是一种伤害。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从人脑发育看,6—7岁时,脑重达1280克,到12岁时,大脑的重量一般能达到1400克,与成人的平均脑相等,大脑容积也接近成人水平。从思维特点看,按照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心理发展的划分,7—12岁属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转折期,是一个人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对人的一生的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素质教育指用新的教育理念、意识为导向,采用新的教育技术和手段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这种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主要提高学生的求异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引起学生的个性思维和求新想法,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目的。意识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基础,是创新的内在动力。意识不强,好比没有射门意识的足球队员难以有效射门,不想拿冠军的运动员难以取得冠军一样。有了意识,思维就会在任何可能的时间和地点去收集处理信息,通过大脑综合判断而得出新的成果。
数学是其它学科的基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会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智慧,简化思考的程序,加强处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更好的了解社会和自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每个人都有一种基本的需要。想让自己是一位发明者、创新者、思考者。这种心理在小学生的心理中表现的更加强烈,但是必须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否则,就会逐渐失去兴趣和激情而消失。所以对学生进行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教育的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赵永东.教师教育创新及其能力的养成途径.天津市比较教育研究会会员论文选[C].天津市比较教育研究会编,2006.
[2] 刘兼,孙晓天.《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6.
[3] 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