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陶行知;师德教育理论;陶行知;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陶行知师德思想的理论背景
陶行知出生于传统的农村家庭,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学习传统文化,幼时由于聪颖过人而深受私塾先生的喜爱,先生通常教授陶行知的时间要比别的学生更多。幼时进入教会学校接受教育,在金陵大学求学期间研究过王阳明的哲学思想。之后又赴美留学,攻读了政治学和教育学,学习了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由于战争迫害还去过日本、美国等二十多个国家访问和学习。丰富的学习经历和人生经历为陶行知提供了全面而真实的写作素材,为其理论的产生和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陶行知师德思想是在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中产生,丰富的求学经历,特殊的生活环境和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实践赋予了陶行知师德思想独特的内涵,他的师德思想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如儒家经典教育思想“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教学相长”等,又在批判的基础上了发展了西方师德思想,因此陶行知师德思想可以说是融贯中西,兼容并包的理论。
二、陶行知师德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
不管什么思想,其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有一个循序渐进,不断修正、逐渐成熟的过程。陶行知的师德教育思想也是如此,其形成经过了一系列理论探究、实践操作,在陶行知先生对教育事业的伟大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
陶行知于1921年留学回国后于中华教育改进社被推选为主任干事。在不断的教育实践中充分吸取教育弊端教训的他,指出传统教育之大悲哀是“考试”中心的教育,当时盛行“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的教育思想,在如此思想熏陶下的学子大多缺乏生活应用能力与创新精神,由此,陶行知坚定了其教育改革的决心。
1927年,他正式创办了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又名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晓庄师范的培养目标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教师把整个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陶行知要求晓庄师范的教师具有“爱国、爱民之心”、“爱教育、爱儿童之心”,这些都成为陶行知师德思想的重要内容。晓庄师范的創造性探索可以看作是陶行知教育实践的成功示范,是其教育思想理论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师德思想的发展完善时期。
随着“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的爆发,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陶行知积极支持教师和学生参加抗战,而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的奔走在抗战的第一线,为抗战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认为抗战的关键时刻更需要教育,要用好的教育为抗战培养人才、输送人才,坚定地守好教育的阵地。1939年陶行知在重庆为难童创办了育才学校,专门聘请专家、学者、教授为育才学校的师生授课,陶行知认为好教师可以带来好的教育质量。育才学校的学生主要是保育院的难童和流离失所的流浪儿,陶行知听闻到和亲眼看到过许多有特殊才能的难童和流浪儿由于得不到培养而夭折的事,他认为这是民族的损失,是人类的憾事,所以陶行知为这些孩子敞开大门不收任何费用。
三、陶行知师德思想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因此我们必将优先发展教育。二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对于办好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部分。2018年1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其中重点强调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的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
教师是平凡的,不像农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像商人,出卖商品,收获金钱;不像科学家,能创造出惊人的杰作;不像服装师,能设计出新颖的奇装异服……他们只能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地耕耘着自己心中谁也无法理解的希望。师德作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遵循的道德原则和具有的道德品质,区别于一般的社会道德,是包含在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全过程的,这对幼儿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即要把这种师德内化于心,从而才能在实际生活和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做合一”,“为人师表”,这就需要广大幼儿教师认识到提高师德修养的重要性。陶行知讲想要做教师的人不仅要在自己的专业知识上做到“苟日新,日日新”,还要在师德上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因为我们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面的,教师是什么样学生会效仿,只有教师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做到“为人师表”,那么他就是合格的教师。陶行知用他一生的时间在干一件事就是兴教育。在教育探索的过程中,陶行知以兴教育为己任,以爱满天下的伟大胸襟,乐于奉献的伟大情操,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书写了教育史上的传奇。当前幼儿教师队伍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很大原因在于教师自身职业理想淡化、职业情感弱化,对教育事业和教育职业缺少深刻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念,表现为教师的师德水平降低,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将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影响国家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
幼儿教师提高师德修养的自觉性关键在于践行。陶行知讲教师作为从事实践教育活动的人,他的一言一行可以充分体现教师师德修养水平,因此陶行知在其长期的教育活动中,常常以最高的师德标准要求自己,为其他教师树立榜样。幼儿教师具备了高尚的师德修养理论知识,并不是说就成为了完美的教师,师德水平卓越的教师了,而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践行。幼儿教师只有将师德认知、师德情感、师德意志和信念、师德价值观等内在的心理素质转化成为高尚的师德行为,在具体的教育、教学、科研和生活中体现出来,才是“知行合一”, “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这样的教师才能说形成了高尚的师德。幼儿教师如何做到“知行合一”,首先就要对教育事业要忠心。要像陶行知那样深信教育是万年大计,要认识到教育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其次就要对学生有爱心。要像陶行知那样深信教育者的爱力是能打到学生的内心深处的,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和益友。再次就要对工作有热心。要像陶行知那样深信第一流的教育家必须有“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和开辟精神,勇于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做出重要指示[N].新华网,2017-05-25
[2] 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三)[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377
[3] 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三)[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593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陶行知师德思想的理论背景
陶行知出生于传统的农村家庭,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学习传统文化,幼时由于聪颖过人而深受私塾先生的喜爱,先生通常教授陶行知的时间要比别的学生更多。幼时进入教会学校接受教育,在金陵大学求学期间研究过王阳明的哲学思想。之后又赴美留学,攻读了政治学和教育学,学习了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由于战争迫害还去过日本、美国等二十多个国家访问和学习。丰富的学习经历和人生经历为陶行知提供了全面而真实的写作素材,为其理论的产生和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陶行知师德思想是在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中产生,丰富的求学经历,特殊的生活环境和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实践赋予了陶行知师德思想独特的内涵,他的师德思想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如儒家经典教育思想“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教学相长”等,又在批判的基础上了发展了西方师德思想,因此陶行知师德思想可以说是融贯中西,兼容并包的理论。
二、陶行知师德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
不管什么思想,其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有一个循序渐进,不断修正、逐渐成熟的过程。陶行知的师德教育思想也是如此,其形成经过了一系列理论探究、实践操作,在陶行知先生对教育事业的伟大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
陶行知于1921年留学回国后于中华教育改进社被推选为主任干事。在不断的教育实践中充分吸取教育弊端教训的他,指出传统教育之大悲哀是“考试”中心的教育,当时盛行“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的教育思想,在如此思想熏陶下的学子大多缺乏生活应用能力与创新精神,由此,陶行知坚定了其教育改革的决心。
1927年,他正式创办了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又名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晓庄师范的培养目标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教师把整个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陶行知要求晓庄师范的教师具有“爱国、爱民之心”、“爱教育、爱儿童之心”,这些都成为陶行知师德思想的重要内容。晓庄师范的創造性探索可以看作是陶行知教育实践的成功示范,是其教育思想理论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师德思想的发展完善时期。
随着“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的爆发,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陶行知积极支持教师和学生参加抗战,而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的奔走在抗战的第一线,为抗战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认为抗战的关键时刻更需要教育,要用好的教育为抗战培养人才、输送人才,坚定地守好教育的阵地。1939年陶行知在重庆为难童创办了育才学校,专门聘请专家、学者、教授为育才学校的师生授课,陶行知认为好教师可以带来好的教育质量。育才学校的学生主要是保育院的难童和流离失所的流浪儿,陶行知听闻到和亲眼看到过许多有特殊才能的难童和流浪儿由于得不到培养而夭折的事,他认为这是民族的损失,是人类的憾事,所以陶行知为这些孩子敞开大门不收任何费用。
三、陶行知师德思想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因此我们必将优先发展教育。二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对于办好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部分。2018年1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其中重点强调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的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
教师是平凡的,不像农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像商人,出卖商品,收获金钱;不像科学家,能创造出惊人的杰作;不像服装师,能设计出新颖的奇装异服……他们只能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地耕耘着自己心中谁也无法理解的希望。师德作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遵循的道德原则和具有的道德品质,区别于一般的社会道德,是包含在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全过程的,这对幼儿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即要把这种师德内化于心,从而才能在实际生活和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做合一”,“为人师表”,这就需要广大幼儿教师认识到提高师德修养的重要性。陶行知讲想要做教师的人不仅要在自己的专业知识上做到“苟日新,日日新”,还要在师德上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因为我们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面的,教师是什么样学生会效仿,只有教师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做到“为人师表”,那么他就是合格的教师。陶行知用他一生的时间在干一件事就是兴教育。在教育探索的过程中,陶行知以兴教育为己任,以爱满天下的伟大胸襟,乐于奉献的伟大情操,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书写了教育史上的传奇。当前幼儿教师队伍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很大原因在于教师自身职业理想淡化、职业情感弱化,对教育事业和教育职业缺少深刻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念,表现为教师的师德水平降低,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将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影响国家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
幼儿教师提高师德修养的自觉性关键在于践行。陶行知讲教师作为从事实践教育活动的人,他的一言一行可以充分体现教师师德修养水平,因此陶行知在其长期的教育活动中,常常以最高的师德标准要求自己,为其他教师树立榜样。幼儿教师具备了高尚的师德修养理论知识,并不是说就成为了完美的教师,师德水平卓越的教师了,而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践行。幼儿教师只有将师德认知、师德情感、师德意志和信念、师德价值观等内在的心理素质转化成为高尚的师德行为,在具体的教育、教学、科研和生活中体现出来,才是“知行合一”, “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这样的教师才能说形成了高尚的师德。幼儿教师如何做到“知行合一”,首先就要对教育事业要忠心。要像陶行知那样深信教育是万年大计,要认识到教育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其次就要对学生有爱心。要像陶行知那样深信教育者的爱力是能打到学生的内心深处的,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和益友。再次就要对工作有热心。要像陶行知那样深信第一流的教育家必须有“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和开辟精神,勇于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做出重要指示[N].新华网,2017-05-25
[2] 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三)[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377
[3] 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三)[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