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cy1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桂花雨”。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作者小时候为什么最喜爱桂花呢?(朴素淡雅,香味迷人,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板书:爱花香)
  2 如果说那浓浓的桂花香让作者非常喜欢,那么童年“摇挂花”的乐,更让她难以忘怀。(板书:摇花乐)
  3 在这桂子飘香的季节里,让我们循着桂花的香气,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她的童年生活。
  二、感受作者的摇花乐
  1 自读第3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作者“摇挂花”的快乐?用“——”画出。
  2 (课件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这句话中,哪里让你感受到了我“摇挂花”的快乐?(两个“帮着”:体会到小作者非常喜欢“摇挂花”,忙得不亦乐乎。“铺竹席”:怕花脏了,突出了对桂花的喜爱;“使劲”:想多摇些桂花,那份高兴劲。)
  3 指名朗读,读出我的兴奋。
  4 (课件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读读这个句子,此时,你也想喊出你心中的快乐吗?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5 请你来喊一喊!(请三位学生喊)
  6 听着你们的喊声,我感觉到满头满身都是桂花,连我的心里也是满满的,装满了——快乐。
  7 “摇挂花”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情啊!想不想看看桂花落下的情景?(播放课件)你们看,桂花纷纷落下,多像下了一场雨呀!站在桂花树下的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又有些什么感受呢?
  8 “摇挂花”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难怪作者一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让我们一齐来喊一次,喊出作者心中的狂喜吧!(可以全体起立齐喊)
  9 桂花雨的美,桂花雨的香,“摇挂花”的乐成了作者一年一度的期盼,所以说——(课件出示:“摇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挂花”嘛!”)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从“大事”一词,可以看出意义非同一般,非常看重“摇挂花”这件事。因为小孩子眼睛里有大事必定是自己所最爱做的事。从“老是缠着”体会“我”的急迫心情,母亲到哪里“我”早跟到哪里问。)
  10 当“我”缠着母亲问的时候“我”是怎样的心情?谁愿意做做小琦君,来缠缠老师。
  11 从问句最后的感叹号你能发现什么吗?(这是小作者的一种急切心情的体现,表面是在问妈妈,其实是急切地希望妈妈马上就去“摇挂花”。)
  12 当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挂花”。摇着桂花的我能不兴奋得狂喜吗?让我们一起乐滋滋地齐读——(这下我可乐了……“好香的雨呀!”)
  13 沐浴着这场纷纷扬扬的桂花雨,呼吸着那阵阵飘逸的桂子芬芳,感受着这份快乐的又何止是作者一个人呢?还有谁也在这场桂花雨中感受到快乐呢?
  三、感受桂花给父母、村庄带来的快乐
  1 感受母亲
  (课件出示: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挂花”。……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从这些句子中你能读出什么呢?(母亲对“摇挂花”很慎重,对待摇下来的桂花更是倍加珍惜。从“没开足,摇不下来”“赶紧”“洗净双手”“撮”“水晶盘”可以感觉到。)
  2 感受父亲
  人在高兴时都会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父亲高兴了就吟诗作对。(出示父亲的诗: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请同学们品读父亲的大作,哪些词可以体会到父亲心中掩饰不住的喜悦?(庆丰年摇花乐入梦甜)
  从父亲的诗中可以看出,我们一家人,摇落了桂花都有了各自的收获。“摇挂花”是作者童年里最欢乐的事情,孩子们做梦都梦到它,连梦都被熏得又香又甜。最后让我们甜甜地、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
  3 整个村庄
  (课件出示: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为什么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呢?自由读一下第4自然段,体会体会。
  4 桂花真是香,我不禁又想起了作者在树下的赞叹。出示:好香的雨呀,它香了________。(香了母亲洗净的双手、那水晶盘子、父亲的诗意、整个老宅院、整个村庄、作者琦君的童年记忆、我们手中的课本、我们的心扉……)
  四、品读感悟乡情
  1 作者12岁那年,全家离开了家乡,也离开了这魂牵梦萦的桂花树,虽奔波在外,但仍无法洗去那尘封已久的桂花情结。以后每次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课件出示: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外地的桂花真的不如家乡的桂花香吗?那为什么比不得家乡老宅院子里的金桂呢?(故乡的桂花香是母亲所珍爱的,对家乡的金桂有感情,对家乡的思念)
  2 是的,假如这时候我们来到作者母亲的身边,对她母亲说:外地的水可甜了。母亲会说:
  外地的人可亲了。母亲会说:
  3 母亲已不仅仅是用嗅觉区别桂花香,而是用情感体验它们,用整个身心来感受它们。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泡成的清茶……桂花,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因此母亲常常说:再读——(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4 母亲这句话常摇撼着我心灵的那棵桂花树,摇落我思绪中的桂花雨。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此时,我们再读题目,应包涵着深深的思乡情。(板书:思乡情)
  五、回归课题,拓展导读
  1 同学们,桂花雨是美的,是香的,小时候,作者爱那桂花香味儿迷人,因“摇挂花”而狂喜,而如今作者远离故乡,它带给作者的是难忘的童年,是对故乡的思念。此时同学们再读课题,让我们一起体味那桂花的香,“摇挂花”的乐和作者的思乡之情吧。大声齐读——桂花雨。(香、乐、情)
  2 作者在她许多的作品中都写了童年的人和事,在她的一部作品《烟愁》里有这样一段后记——(师深情朗读)
  “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像树木花草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永生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让我们带着琦君这浓浓的思乡之情,课后去阅读她的散文集《桂花雨》吧。
其他文献
许多教师认为,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习作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淡化了字词教学。我认为,高年级识字教学不能丢,教师要努力改进识字教学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和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一、明确目标,在预习中培养识字能力  经过低、中年级长期的识字训练,高年级学生已掌握许多有效的识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课文中的许多生字词可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自行解决。  首先,在每篇课
如何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们尝试着运用一种常见的、可行的游戏——编儿歌,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更多的汉字,提高独立识字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一、关注趣味,遵从创编的原则  1 短促,动感十足。识字儿歌不同于纯粹的故事编撰,要短小精炼、直奔主题。可以让学生先编故事,然后再引导其删繁就简将故事“提纯”,让识字故事儿歌变得简洁,具有跳跃性,富有强烈的节奏感。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做到:书声琅琅,畅所欲言,情绪高涨,惊喜不断,体现出“我参与,我快乐;我实践,我进步;我思考,我創新”的和谐局面。  一、我参与,我快乐  1 设计引人入胜的开场白,让学生进入情境。我们写教案往往只写教学过程、步骤、环节,而开场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每一节课前我都要想一下这一课怎样开场。当然,开场白不能一成不变,有时我请学生猜谜语,有时播放一首动听的歌曲
朗读教学中,我们既要强调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又要明确掌握技巧的重要性。如何将朗读技巧巧妙而又不露痕迹地传授给学生,下面几则案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一、钟声不绝,引心弦共荡  对于古诗朗读技巧的指导,我们通常指导学生做到准确地划分语节(节拍),然后读出古诗节奏的整齐、匀称,体味语言的音乐美。然而,古诗诵读,长此以来几乎已成固定的格式,即使不深解诗意,也可以读得有板有眼。于是,具体作品的独特韵味
我教过许多次三年级,曾为学生习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头痛、烦恼。怎样让他们乐意习作,写什么、怎样写,就成了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兴趣——唤醒习作愿望  1 心理暗示,轻松进行。怎样让学生不产生畏难情绪呢?我觉得心理暗示很重要。我经常会用轻松的口吻告诉学生:“同学们,你们看多有意思,把写话再多写几句就叫习作啦”“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就是习作,你们愿意把写话变习作吗?”通过这样轻松的
一、把握口语交际的系统性、综合性、互动性和实践性  系统性——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低、中、高三个阶段的口语交际教学要求是不同的。首先对“听”的要求是这样的:低年级是“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中年级是“把握主要内容”,高年级是“抓住重点”。三个阶段,“了解、把握、抓住”,三个不同的词语,是对不同阶段学生口语交际中“听”的不同要求。表达方面,低年级的要求是“简要讲述”,中年级是“清楚表达”,高
[教例](学生对照活动要求自主默读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教者则在教室内巡视。一段时间后,见各组都讨论得差不多了,教者示意各组学生开始汇报)  生:从“喜欲狂”可以看出诗人一定心情舒畅、十分兴奋,因为杜甫高兴得简直快要发狂了。我们组想读一读第三四句。(小组齐读)  生:我们也从“漫卷诗书”体会到了诗人的欣喜若狂。诗人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又唱又跳,手舞足蹈了,他胡乱地收拾诗书,已经没有心思读书了。我们组
一、欣赏“喜鹊登枝”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姥姥的剪纸”。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姥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神)  2 是啊,姥姥的剪纸可神了。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在这幅“喜鹊登枝”上,(出示图片)好好欣赏。你觉得剪得怎样?  3 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幅“喜鹊登枝”的呢?这幅剪纸又是怎样剪出来的呢?自由读读第4~6自然段,找找答案。  4 (课件出示: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放眼苏教版小语教材和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里面不乏有关“花”的内容,或者整篇写花,或者部分内容涉及到花。“花”的分量或多或少,其美丽芬芳一样怡人。稍稍为之梳理,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以花喻人。《只拣儿童多处行》,冰心笔下颐和园玉澜堂院落内的海棠花,密集艳丽,充满活力,恰似那群活泼可爱的儿童。《三味书屋》的蜡梅花,冰清玉洁,纯净疏淡,一如其品德高洁的主人。  托花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