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桂花雨”。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作者小时候为什么最喜爱桂花呢?(朴素淡雅,香味迷人,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板书:爱花香)
2 如果说那浓浓的桂花香让作者非常喜欢,那么童年“摇挂花”的乐,更让她难以忘怀。(板书:摇花乐)
3 在这桂子飘香的季节里,让我们循着桂花的香气,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她的童年生活。
二、感受作者的摇花乐
1 自读第3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作者“摇挂花”的快乐?用“——”画出。
2 (课件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这句话中,哪里让你感受到了我“摇挂花”的快乐?(两个“帮着”:体会到小作者非常喜欢“摇挂花”,忙得不亦乐乎。“铺竹席”:怕花脏了,突出了对桂花的喜爱;“使劲”:想多摇些桂花,那份高兴劲。)
3 指名朗读,读出我的兴奋。
4 (课件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读读这个句子,此时,你也想喊出你心中的快乐吗?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5 请你来喊一喊!(请三位学生喊)
6 听着你们的喊声,我感觉到满头满身都是桂花,连我的心里也是满满的,装满了——快乐。
7 “摇挂花”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情啊!想不想看看桂花落下的情景?(播放课件)你们看,桂花纷纷落下,多像下了一场雨呀!站在桂花树下的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又有些什么感受呢?
8 “摇挂花”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难怪作者一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让我们一齐来喊一次,喊出作者心中的狂喜吧!(可以全体起立齐喊)
9 桂花雨的美,桂花雨的香,“摇挂花”的乐成了作者一年一度的期盼,所以说——(课件出示:“摇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挂花”嘛!”)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从“大事”一词,可以看出意义非同一般,非常看重“摇挂花”这件事。因为小孩子眼睛里有大事必定是自己所最爱做的事。从“老是缠着”体会“我”的急迫心情,母亲到哪里“我”早跟到哪里问。)
10 当“我”缠着母亲问的时候“我”是怎样的心情?谁愿意做做小琦君,来缠缠老师。
11 从问句最后的感叹号你能发现什么吗?(这是小作者的一种急切心情的体现,表面是在问妈妈,其实是急切地希望妈妈马上就去“摇挂花”。)
12 当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挂花”。摇着桂花的我能不兴奋得狂喜吗?让我们一起乐滋滋地齐读——(这下我可乐了……“好香的雨呀!”)
13 沐浴着这场纷纷扬扬的桂花雨,呼吸着那阵阵飘逸的桂子芬芳,感受着这份快乐的又何止是作者一个人呢?还有谁也在这场桂花雨中感受到快乐呢?
三、感受桂花给父母、村庄带来的快乐
1 感受母亲
(课件出示: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挂花”。……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从这些句子中你能读出什么呢?(母亲对“摇挂花”很慎重,对待摇下来的桂花更是倍加珍惜。从“没开足,摇不下来”“赶紧”“洗净双手”“撮”“水晶盘”可以感觉到。)
2 感受父亲
人在高兴时都会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父亲高兴了就吟诗作对。(出示父亲的诗: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请同学们品读父亲的大作,哪些词可以体会到父亲心中掩饰不住的喜悦?(庆丰年摇花乐入梦甜)
从父亲的诗中可以看出,我们一家人,摇落了桂花都有了各自的收获。“摇挂花”是作者童年里最欢乐的事情,孩子们做梦都梦到它,连梦都被熏得又香又甜。最后让我们甜甜地、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
3 整个村庄
(课件出示: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为什么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呢?自由读一下第4自然段,体会体会。
4 桂花真是香,我不禁又想起了作者在树下的赞叹。出示:好香的雨呀,它香了________。(香了母亲洗净的双手、那水晶盘子、父亲的诗意、整个老宅院、整个村庄、作者琦君的童年记忆、我们手中的课本、我们的心扉……)
四、品读感悟乡情
1 作者12岁那年,全家离开了家乡,也离开了这魂牵梦萦的桂花树,虽奔波在外,但仍无法洗去那尘封已久的桂花情结。以后每次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课件出示: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外地的桂花真的不如家乡的桂花香吗?那为什么比不得家乡老宅院子里的金桂呢?(故乡的桂花香是母亲所珍爱的,对家乡的金桂有感情,对家乡的思念)
2 是的,假如这时候我们来到作者母亲的身边,对她母亲说:外地的水可甜了。母亲会说:
外地的人可亲了。母亲会说:
3 母亲已不仅仅是用嗅觉区别桂花香,而是用情感体验它们,用整个身心来感受它们。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泡成的清茶……桂花,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因此母亲常常说:再读——(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4 母亲这句话常摇撼着我心灵的那棵桂花树,摇落我思绪中的桂花雨。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此时,我们再读题目,应包涵着深深的思乡情。(板书:思乡情)
五、回归课题,拓展导读
1 同学们,桂花雨是美的,是香的,小时候,作者爱那桂花香味儿迷人,因“摇挂花”而狂喜,而如今作者远离故乡,它带给作者的是难忘的童年,是对故乡的思念。此时同学们再读课题,让我们一起体味那桂花的香,“摇挂花”的乐和作者的思乡之情吧。大声齐读——桂花雨。(香、乐、情)
2 作者在她许多的作品中都写了童年的人和事,在她的一部作品《烟愁》里有这样一段后记——(师深情朗读)
“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像树木花草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永生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让我们带着琦君这浓浓的思乡之情,课后去阅读她的散文集《桂花雨》吧。
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桂花雨”。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作者小时候为什么最喜爱桂花呢?(朴素淡雅,香味迷人,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板书:爱花香)
2 如果说那浓浓的桂花香让作者非常喜欢,那么童年“摇挂花”的乐,更让她难以忘怀。(板书:摇花乐)
3 在这桂子飘香的季节里,让我们循着桂花的香气,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她的童年生活。
二、感受作者的摇花乐
1 自读第3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作者“摇挂花”的快乐?用“——”画出。
2 (课件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这句话中,哪里让你感受到了我“摇挂花”的快乐?(两个“帮着”:体会到小作者非常喜欢“摇挂花”,忙得不亦乐乎。“铺竹席”:怕花脏了,突出了对桂花的喜爱;“使劲”:想多摇些桂花,那份高兴劲。)
3 指名朗读,读出我的兴奋。
4 (课件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读读这个句子,此时,你也想喊出你心中的快乐吗?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5 请你来喊一喊!(请三位学生喊)
6 听着你们的喊声,我感觉到满头满身都是桂花,连我的心里也是满满的,装满了——快乐。
7 “摇挂花”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情啊!想不想看看桂花落下的情景?(播放课件)你们看,桂花纷纷落下,多像下了一场雨呀!站在桂花树下的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又有些什么感受呢?
8 “摇挂花”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难怪作者一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让我们一齐来喊一次,喊出作者心中的狂喜吧!(可以全体起立齐喊)
9 桂花雨的美,桂花雨的香,“摇挂花”的乐成了作者一年一度的期盼,所以说——(课件出示:“摇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挂花”嘛!”)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从“大事”一词,可以看出意义非同一般,非常看重“摇挂花”这件事。因为小孩子眼睛里有大事必定是自己所最爱做的事。从“老是缠着”体会“我”的急迫心情,母亲到哪里“我”早跟到哪里问。)
10 当“我”缠着母亲问的时候“我”是怎样的心情?谁愿意做做小琦君,来缠缠老师。
11 从问句最后的感叹号你能发现什么吗?(这是小作者的一种急切心情的体现,表面是在问妈妈,其实是急切地希望妈妈马上就去“摇挂花”。)
12 当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挂花”。摇着桂花的我能不兴奋得狂喜吗?让我们一起乐滋滋地齐读——(这下我可乐了……“好香的雨呀!”)
13 沐浴着这场纷纷扬扬的桂花雨,呼吸着那阵阵飘逸的桂子芬芳,感受着这份快乐的又何止是作者一个人呢?还有谁也在这场桂花雨中感受到快乐呢?
三、感受桂花给父母、村庄带来的快乐
1 感受母亲
(课件出示: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挂花”。……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从这些句子中你能读出什么呢?(母亲对“摇挂花”很慎重,对待摇下来的桂花更是倍加珍惜。从“没开足,摇不下来”“赶紧”“洗净双手”“撮”“水晶盘”可以感觉到。)
2 感受父亲
人在高兴时都会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父亲高兴了就吟诗作对。(出示父亲的诗: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请同学们品读父亲的大作,哪些词可以体会到父亲心中掩饰不住的喜悦?(庆丰年摇花乐入梦甜)
从父亲的诗中可以看出,我们一家人,摇落了桂花都有了各自的收获。“摇挂花”是作者童年里最欢乐的事情,孩子们做梦都梦到它,连梦都被熏得又香又甜。最后让我们甜甜地、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
3 整个村庄
(课件出示: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为什么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呢?自由读一下第4自然段,体会体会。
4 桂花真是香,我不禁又想起了作者在树下的赞叹。出示:好香的雨呀,它香了________。(香了母亲洗净的双手、那水晶盘子、父亲的诗意、整个老宅院、整个村庄、作者琦君的童年记忆、我们手中的课本、我们的心扉……)
四、品读感悟乡情
1 作者12岁那年,全家离开了家乡,也离开了这魂牵梦萦的桂花树,虽奔波在外,但仍无法洗去那尘封已久的桂花情结。以后每次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课件出示: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外地的桂花真的不如家乡的桂花香吗?那为什么比不得家乡老宅院子里的金桂呢?(故乡的桂花香是母亲所珍爱的,对家乡的金桂有感情,对家乡的思念)
2 是的,假如这时候我们来到作者母亲的身边,对她母亲说:外地的水可甜了。母亲会说:
外地的人可亲了。母亲会说:
3 母亲已不仅仅是用嗅觉区别桂花香,而是用情感体验它们,用整个身心来感受它们。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泡成的清茶……桂花,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因此母亲常常说:再读——(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4 母亲这句话常摇撼着我心灵的那棵桂花树,摇落我思绪中的桂花雨。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此时,我们再读题目,应包涵着深深的思乡情。(板书:思乡情)
五、回归课题,拓展导读
1 同学们,桂花雨是美的,是香的,小时候,作者爱那桂花香味儿迷人,因“摇挂花”而狂喜,而如今作者远离故乡,它带给作者的是难忘的童年,是对故乡的思念。此时同学们再读课题,让我们一起体味那桂花的香,“摇挂花”的乐和作者的思乡之情吧。大声齐读——桂花雨。(香、乐、情)
2 作者在她许多的作品中都写了童年的人和事,在她的一部作品《烟愁》里有这样一段后记——(师深情朗读)
“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像树木花草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永生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让我们带着琦君这浓浓的思乡之情,课后去阅读她的散文集《桂花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