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高[2006]16号文件规定: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校外延伸,也是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对接的最有效的手段,加强顶岗实习过程控制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一、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院校的校外顶岗实习普遍存在“断线风筝”现象,具体表现为实习单位积极性不高、岗位过于分散、顶岗实习过程管理难度大,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不足:
1.校企合作没有落到实处。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生存根基。企业、学校有各自的发展空间,建立双方共赢的合作机制就成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前提。如果没有这样的合作机制,企业就不愿意接收学生顶岗实习,更谈不上参与管理、认真培训,承担责任,最后使顶岗实习浮于形式。
2.实践教学体系不够系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在要求。但受到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认为最后一个学期学生主要是搞毕业设计、找工作,而忽视了最后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使“课程实验、校内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系统化不够,影响了顶岗实习质量。
3.顶岗实习管理针对性不强。绝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都出台了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但对顶岗实习的过程控制管理很少有突破,使顶岗实习成为“鸡肋”。
二、顶岗实习需解决的问题
1.实施“点对面订单式”教育是顶岗实习管理的前提。一方面,应搭建“校企联盟”。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以“校企联盟”为校企合作平台,“校企联盟”是指本着校企双方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原则,以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依托吉林省计算机行业商会、用户协会等,由50余家规范IT企业共同组成的工学结合的合作机构,是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利益联合体。学校为企业提供必要资源,使学校成为联盟企业的人才培养、员工培训、技术研发基地,联盟企业全面参与课程、实训基地、师资、教材等专业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校企联盟”为实施订单教育提供了选择空间。另一方面建立“点对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点对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点”是指软件技术专业,“面”是指“校企联盟”企业,订单把“点”和“面”有机地结合起来。订单主要内容是“六个共同”:校企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组织实训、实习教学,共同组织招生、考核、就业,共同技术服务社会。“点对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在“校企联盟”基础上的,与“点对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大区别是订单合作企业的数量、质量都有保障,避免订单教育受企业经营风险等因素影响。“订单”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小订单,即新生入学前就和企业签订订单;一种是大订单,即学生入学后再和企业签订订单。在订单协议中必须明确企业接收顶岗实习和就业人数,建立企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的长效机制。
2.构建“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一体化教学体系是顶岗实习的内在要求。根据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点对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课程体系的宏观结构由四个模块构成:软件技术课程模块、订单企业需求课程模块、校内顶岗实习课程模块、校外对口顶岗实习课程模块。顶岗实习是一门必修课程,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成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根据教学需要与企业实际条件,采用集中的顶岗实习形式,与企业携手创建工学结合教学体系,实现实训、顶岗实习与就业实习一体化。
3.建立校企双方积极参与机制是顶岗实习的管理保障。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与订单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明确企业、学校、学生、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企业师傅等各方的责、权、利,明确实习过程、实习质量等。学校的教学活动必须以顶岗实习为中心,随时根据用人单位需求调整教学计划,学校统一安排顶岗实习;订单企业为了从实习学生中选拔优秀毕业生就业,必须严格执行“顶岗实习协议”;学生有了就业竞争的压力,必然全力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形成多方积极参与、共同受益的运行机制。
三、突出过程控制,实施“1113”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从2005年开始,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1113”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是建立一个技术咨询中心,一个专门实施顶岗实习的管理部门。一个系建一个中心,地点设在学校,一个专业建设一个分中心,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技术方面的、社会沟通方面的、生活方面的等,每个分中心至少配备一名教学骨干,利用在线辅导网站、QQ群、Email、电话等方式及时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技术指导,必要时利用休息日进行集中技术辅导,弥补企业师傅由于忙而不能及时指导的不足。
2.“1”是建立一个“准员工”考核档案。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在企业就是一名“准员工”,按企业正式员工管理方式管理,并由人力资源部门为每名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自上而下管理,档案记录学生的思想、劳动纪律、安全工作等方面的表现,为企业择优录用提供主要依据。
3.“1”完成一个指定的顶岗实习项目。顶岗实习前,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与相关的企业师傅进行沟通,双方共同确定顶岗实习项目,并按学校的要求制定计划、实施方案、实习导引、考核答辩标准等,在实习中学生按指定计划分阶段进行,使实习易于控制。顶岗实习项目也是学生毕业设计的内容,将顶岗实习任务与毕业设计任务统一。
4.“3”是三个顶岗实习阶段。集中培训、分组工作、考核答辩阶段,顶岗实习时间从12月初开始到次年的6月初结束。第一阶段是“集中培训”,每个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进行为期两周的集中培训,由企业技术人员向学生介绍企业背景、企业规范、企业管理、技术衔接等,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实习企业要求;第二阶段是“分组工作”,学生分配到各开发项目小组,按规定的任务和计划参与岗位工作,主要经过师傅指导、团队合作、独立承担小模块开发任务等几个过程;第三阶段是“考核答辩”,在订单协议中明确规定企业择优录用顶岗实习学生的标准:顶岗实习成绩×60%+校内实训成绩×40%+技能证。顶岗实习成绩:员工职业道德成绩×30%+考核答辩成绩×70%,员工职业道德成绩源于“准员工”考核档案;考核答辩成绩是顶岗实习结束后由学校和“校企联盟”企业专家共同组成考核答辩小组统一评定,合格的学生发给“企业工作经历证”,并修满顶岗实习课程的学分,按订单规定企业择优录用。“企业工作经历证”在“校企联盟”企业中得到广泛认可,没有到订单企业就业的学生凭“企业工作经历证”可以优先到其他“校企联盟”企业竞聘就业。
四、实施“1113”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效果
由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集中实施“1113”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有效地解决了顶岗实习中的过程难于控制、难于管理的难题,效果显著,实施前后效果对比情况见表1。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是建立在“校企联盟”基础上,夯实了校企合作平台,实施了“点对面订单式”人才培养,构建“1113”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把顶岗实习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来抓,使顶岗实习“校中有企、企中有校、多方参与、校企共管”,实现顶岗实习过程控制管理,为顶岗实习质量提供保障,为学生对口就业铺平绿色通道。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教学在软件技术专业中的探索与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2007]397),课题主持人:陈显刚
(作者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一、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院校的校外顶岗实习普遍存在“断线风筝”现象,具体表现为实习单位积极性不高、岗位过于分散、顶岗实习过程管理难度大,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不足:
1.校企合作没有落到实处。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生存根基。企业、学校有各自的发展空间,建立双方共赢的合作机制就成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前提。如果没有这样的合作机制,企业就不愿意接收学生顶岗实习,更谈不上参与管理、认真培训,承担责任,最后使顶岗实习浮于形式。
2.实践教学体系不够系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在要求。但受到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认为最后一个学期学生主要是搞毕业设计、找工作,而忽视了最后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使“课程实验、校内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系统化不够,影响了顶岗实习质量。
3.顶岗实习管理针对性不强。绝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都出台了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但对顶岗实习的过程控制管理很少有突破,使顶岗实习成为“鸡肋”。
二、顶岗实习需解决的问题
1.实施“点对面订单式”教育是顶岗实习管理的前提。一方面,应搭建“校企联盟”。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以“校企联盟”为校企合作平台,“校企联盟”是指本着校企双方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原则,以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依托吉林省计算机行业商会、用户协会等,由50余家规范IT企业共同组成的工学结合的合作机构,是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利益联合体。学校为企业提供必要资源,使学校成为联盟企业的人才培养、员工培训、技术研发基地,联盟企业全面参与课程、实训基地、师资、教材等专业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校企联盟”为实施订单教育提供了选择空间。另一方面建立“点对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点对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点”是指软件技术专业,“面”是指“校企联盟”企业,订单把“点”和“面”有机地结合起来。订单主要内容是“六个共同”:校企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组织实训、实习教学,共同组织招生、考核、就业,共同技术服务社会。“点对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在“校企联盟”基础上的,与“点对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大区别是订单合作企业的数量、质量都有保障,避免订单教育受企业经营风险等因素影响。“订单”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小订单,即新生入学前就和企业签订订单;一种是大订单,即学生入学后再和企业签订订单。在订单协议中必须明确企业接收顶岗实习和就业人数,建立企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的长效机制。
2.构建“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一体化教学体系是顶岗实习的内在要求。根据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点对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课程体系的宏观结构由四个模块构成:软件技术课程模块、订单企业需求课程模块、校内顶岗实习课程模块、校外对口顶岗实习课程模块。顶岗实习是一门必修课程,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成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根据教学需要与企业实际条件,采用集中的顶岗实习形式,与企业携手创建工学结合教学体系,实现实训、顶岗实习与就业实习一体化。
3.建立校企双方积极参与机制是顶岗实习的管理保障。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与订单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明确企业、学校、学生、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企业师傅等各方的责、权、利,明确实习过程、实习质量等。学校的教学活动必须以顶岗实习为中心,随时根据用人单位需求调整教学计划,学校统一安排顶岗实习;订单企业为了从实习学生中选拔优秀毕业生就业,必须严格执行“顶岗实习协议”;学生有了就业竞争的压力,必然全力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形成多方积极参与、共同受益的运行机制。
三、突出过程控制,实施“1113”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从2005年开始,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1113”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是建立一个技术咨询中心,一个专门实施顶岗实习的管理部门。一个系建一个中心,地点设在学校,一个专业建设一个分中心,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技术方面的、社会沟通方面的、生活方面的等,每个分中心至少配备一名教学骨干,利用在线辅导网站、QQ群、Email、电话等方式及时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技术指导,必要时利用休息日进行集中技术辅导,弥补企业师傅由于忙而不能及时指导的不足。
2.“1”是建立一个“准员工”考核档案。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在企业就是一名“准员工”,按企业正式员工管理方式管理,并由人力资源部门为每名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自上而下管理,档案记录学生的思想、劳动纪律、安全工作等方面的表现,为企业择优录用提供主要依据。
3.“1”完成一个指定的顶岗实习项目。顶岗实习前,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与相关的企业师傅进行沟通,双方共同确定顶岗实习项目,并按学校的要求制定计划、实施方案、实习导引、考核答辩标准等,在实习中学生按指定计划分阶段进行,使实习易于控制。顶岗实习项目也是学生毕业设计的内容,将顶岗实习任务与毕业设计任务统一。
4.“3”是三个顶岗实习阶段。集中培训、分组工作、考核答辩阶段,顶岗实习时间从12月初开始到次年的6月初结束。第一阶段是“集中培训”,每个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进行为期两周的集中培训,由企业技术人员向学生介绍企业背景、企业规范、企业管理、技术衔接等,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实习企业要求;第二阶段是“分组工作”,学生分配到各开发项目小组,按规定的任务和计划参与岗位工作,主要经过师傅指导、团队合作、独立承担小模块开发任务等几个过程;第三阶段是“考核答辩”,在订单协议中明确规定企业择优录用顶岗实习学生的标准:顶岗实习成绩×60%+校内实训成绩×40%+技能证。顶岗实习成绩:员工职业道德成绩×30%+考核答辩成绩×70%,员工职业道德成绩源于“准员工”考核档案;考核答辩成绩是顶岗实习结束后由学校和“校企联盟”企业专家共同组成考核答辩小组统一评定,合格的学生发给“企业工作经历证”,并修满顶岗实习课程的学分,按订单规定企业择优录用。“企业工作经历证”在“校企联盟”企业中得到广泛认可,没有到订单企业就业的学生凭“企业工作经历证”可以优先到其他“校企联盟”企业竞聘就业。
四、实施“1113”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效果
由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集中实施“1113”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有效地解决了顶岗实习中的过程难于控制、难于管理的难题,效果显著,实施前后效果对比情况见表1。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是建立在“校企联盟”基础上,夯实了校企合作平台,实施了“点对面订单式”人才培养,构建“1113”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把顶岗实习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来抓,使顶岗实习“校中有企、企中有校、多方参与、校企共管”,实现顶岗实习过程控制管理,为顶岗实习质量提供保障,为学生对口就业铺平绿色通道。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教学在软件技术专业中的探索与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2007]397),课题主持人:陈显刚
(作者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