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舞蹈以人体为表现手段,舞蹈表演者用自己的身体来表达情感和塑造人物。舞蹈的技术难度高,运动幅度大,它需要全身各部位的关节、韧带都达到最大程度的舒展,需要极强的爆发力,这一点对于小学生初学者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而芭蕾舞基训则能够有效的开发学生的舞蹈潜能。芭蕾舞基训不仅能保证动作的质量,提高效率,还可以扩大表演的范围,丰富动作的表现力和表现手段,进而激发学生们的舞蹈潜能,使其爱上舞蹈,喜欢舞蹈。本文就芭蕾基训课在其训练中对于开发学生舞蹈潜能的积极作用进行分析,旨在探究更好、更符合专业特性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芭蕾基训;舞蹈潜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54
一、芭蕾舞基训相关综述
芭蕾基训在舞蹈训练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不但能塑造形体,提高演员的身体机能,为表演者的舞蹈表现力增色,而且其训练价值远远不只是在舞蹈上,在其他许多领域也发挥着特有的作用。一个人的身材容貌与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锻炼、健康状态密切相关。通过芭蕾基训的学习,可以增长体力,促进肌肉、呼吸、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生理机能,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如芭蕾基训中的压腿踢腿等。长期训练可以有效提高人的耐力和灵敏度,增强身体的柔韧性。所以利用芭蕾的科学性以及独特的审美形态,作为形体训练的基础练习,可以为形体美的塑造开辟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芭蕾舞基训对开发学生舞蹈潜能的积极作用体现
(一)科学性
芭蕾的科学性在于它具有完备的训练体系,高度程式化,使它具有国际性。因而成为一种跨国界的艺术形式。芭蕾作为一种国际语言,也就可能成为舞蹈表演艺术的基础训练手段。芭蕾的训练方法是为了发展演员的全身肌肉,各个部位的动作灵巧、形体优美,全面提高演员的舞蹈能力而建立起来的。芭蕾训练和人体关系密切,如体态的训练。它要求人在站立时和一般人 (普通型 )有显著的不同。其特征是两眼平视,脖子放松,肩自然下垂往下塌,胸部挺拨,腰背伸直,耽关节外开。芭蕾的训练核心为开 、绷、直、立。它贯穿芭曹基本训练的始终。芭蕾训练是一个很严密的,一环扣一环的,循序漸进的过程,可以令学生的自然形体状态更好,更加接近完美。
(二)规范性
芭蕾舞训练体系是建立在一套较为系统完备的规则基础之上的,其规范性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如果不按照要求完成动作不但会影响身材变形、影响动作的美感,甚至会导致伤病的产生。例如,向旁做battement tendu (擦地)时,胯根要摆放正确,双腿主动转开,主力腿不能坐胯,动力腿不能出胯。不仅要外开要强调下肢的外开性,上肢也要注意外开、直立,动力脚脚背也要主动转开,主力脚要注意全脚用力踩向地面。如果在自然的状态下向旁擦出,就只能抠胯或者倒脚。对于学生来说,正确的完成基础动作,就能为把上和中间其他训练动作和组合打下良好的基础和开端。
(三)系统性
虽然在世界各国的芭蕾训练中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但又可从中清晰地找到其共通之处,甚至规定的动作和规范的教材。这一特征亦决定了芭蕾基训的最重要的教学要求,即十分注重教学的循序渐进的、由易到难的过程。所以一般而言,正是因为芭蕾基训这一显而易见的教学系统优势使其无论是在国外和还是国内,都成为缺乏舞蹈动作的规范性和动作的“力度、软度、稳定性、协调性”等能力的初学者进入舞蹈殿堂的门槛。而且,芭蕾基训是经过上百年的实践证明,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提高学生基础性技术能力并满足其需要能力要求的。
三、借助芭蕾舞基训提高学生舞蹈潜能的几点建议
(一)对于芭蕾舞基训理念的借鉴
芭蕾基训训练方法主要以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为其显著特点。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来看,芭蕾基训的课程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其训练方法的循序渐进性,它是由扶把训练开始,逐渐过渡到中间训练,由小幅度的动作过渡到大幅度的动作练习,无论是扶把训练还是中间训练,每个组合都不是随意安排的,它们是建立在一整套系统、完整的动作训练基础之上的,本着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原则,通过对芭蕾基本动作科学、合理、有机的结合来完成。
(二)借助芭蕾舞基训提高学生肢体综合素质
舞蹈艺术与其他姊妹艺术最大的区别在于,舞蹈是以人体作为载体表现情感与生活的艺术形式。舞蹈运用丰富多彩的肢体语言、强弱对比的节奏变化、传神达意的表情展现以及流畅多变的构图调度等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直观的、动态的艺术形象。可见舞者的肢体作为一种身体语言,必须要通过变化不同的节奏以及挑战人体的极限来反映作品的主题。芭蕾基训至今己有几百年的历史,是一套比较科学、系统且对学生肢体训练价值极高的教学体系。通过有效的学习,可以帮助少数舞蹈演员的肢体训练,使其的肢体各种素质能力全面提高,扩大肢体语言的表现能力。
(三)利用芭蕾舞基训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表现性是舞台艺术显著的审美特征。舞蹈艺术表现力的高低取决于舞蹈演员精湛准确的肢体语一言、演员丰富细腻的情感表达以及高深全面的艺术修养,三者的相互融合构成了中国少数舞蹈艺术的独特表现魅力。
从舞蹈演员的肢体语言与其情感的关系来看,二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源于民间的各舞蹈风格各异,情绪热烈,自娱中娱人,娱人中自娱,充分抒发了各人民的喜怒哀乐,展现了不同不同的文化、宗教、劳动生活、生活习俗,充满了勃勃生机和鲜活生命。”不同的情感认知与历史文化从而形成各舞蹈迥异的动律特点及风格韵味。因此,舞蹈演员的培养应将着力点放置在学生对各不同情感表达的准确把握中。只有将肢体开发的越全面,越透彻,舞蹈演员越能够淋漓尽致的表达的情感、编导的情感以及自身的情感。
参考文献
[1]李乔. 芭蕾基训对民间舞演员的影响[J]. 体育博览,2011,07:222.
[2]单磊. 谈多种基本功训练方式对民间舞蹈教学的实用性[J]. 大舞台,2010,04:179-180.
[3]刘中颖. 芭蕾舞训练方法与舞蹈的技术能力培养方法研究[D].中央大学,2011.
[4]伍彦谚. 中国舞基训体系改革初探[J].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04:113-114.
[5]唐云. 芭蕾基训与民间舞演员肢体的表现力[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02:48-49.
关键词:芭蕾基训;舞蹈潜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54
一、芭蕾舞基训相关综述
芭蕾基训在舞蹈训练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不但能塑造形体,提高演员的身体机能,为表演者的舞蹈表现力增色,而且其训练价值远远不只是在舞蹈上,在其他许多领域也发挥着特有的作用。一个人的身材容貌与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锻炼、健康状态密切相关。通过芭蕾基训的学习,可以增长体力,促进肌肉、呼吸、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生理机能,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如芭蕾基训中的压腿踢腿等。长期训练可以有效提高人的耐力和灵敏度,增强身体的柔韧性。所以利用芭蕾的科学性以及独特的审美形态,作为形体训练的基础练习,可以为形体美的塑造开辟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芭蕾舞基训对开发学生舞蹈潜能的积极作用体现
(一)科学性
芭蕾的科学性在于它具有完备的训练体系,高度程式化,使它具有国际性。因而成为一种跨国界的艺术形式。芭蕾作为一种国际语言,也就可能成为舞蹈表演艺术的基础训练手段。芭蕾的训练方法是为了发展演员的全身肌肉,各个部位的动作灵巧、形体优美,全面提高演员的舞蹈能力而建立起来的。芭蕾训练和人体关系密切,如体态的训练。它要求人在站立时和一般人 (普通型 )有显著的不同。其特征是两眼平视,脖子放松,肩自然下垂往下塌,胸部挺拨,腰背伸直,耽关节外开。芭蕾的训练核心为开 、绷、直、立。它贯穿芭曹基本训练的始终。芭蕾训练是一个很严密的,一环扣一环的,循序漸进的过程,可以令学生的自然形体状态更好,更加接近完美。
(二)规范性
芭蕾舞训练体系是建立在一套较为系统完备的规则基础之上的,其规范性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如果不按照要求完成动作不但会影响身材变形、影响动作的美感,甚至会导致伤病的产生。例如,向旁做battement tendu (擦地)时,胯根要摆放正确,双腿主动转开,主力腿不能坐胯,动力腿不能出胯。不仅要外开要强调下肢的外开性,上肢也要注意外开、直立,动力脚脚背也要主动转开,主力脚要注意全脚用力踩向地面。如果在自然的状态下向旁擦出,就只能抠胯或者倒脚。对于学生来说,正确的完成基础动作,就能为把上和中间其他训练动作和组合打下良好的基础和开端。
(三)系统性
虽然在世界各国的芭蕾训练中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但又可从中清晰地找到其共通之处,甚至规定的动作和规范的教材。这一特征亦决定了芭蕾基训的最重要的教学要求,即十分注重教学的循序渐进的、由易到难的过程。所以一般而言,正是因为芭蕾基训这一显而易见的教学系统优势使其无论是在国外和还是国内,都成为缺乏舞蹈动作的规范性和动作的“力度、软度、稳定性、协调性”等能力的初学者进入舞蹈殿堂的门槛。而且,芭蕾基训是经过上百年的实践证明,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提高学生基础性技术能力并满足其需要能力要求的。
三、借助芭蕾舞基训提高学生舞蹈潜能的几点建议
(一)对于芭蕾舞基训理念的借鉴
芭蕾基训训练方法主要以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为其显著特点。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来看,芭蕾基训的课程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其训练方法的循序渐进性,它是由扶把训练开始,逐渐过渡到中间训练,由小幅度的动作过渡到大幅度的动作练习,无论是扶把训练还是中间训练,每个组合都不是随意安排的,它们是建立在一整套系统、完整的动作训练基础之上的,本着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原则,通过对芭蕾基本动作科学、合理、有机的结合来完成。
(二)借助芭蕾舞基训提高学生肢体综合素质
舞蹈艺术与其他姊妹艺术最大的区别在于,舞蹈是以人体作为载体表现情感与生活的艺术形式。舞蹈运用丰富多彩的肢体语言、强弱对比的节奏变化、传神达意的表情展现以及流畅多变的构图调度等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直观的、动态的艺术形象。可见舞者的肢体作为一种身体语言,必须要通过变化不同的节奏以及挑战人体的极限来反映作品的主题。芭蕾基训至今己有几百年的历史,是一套比较科学、系统且对学生肢体训练价值极高的教学体系。通过有效的学习,可以帮助少数舞蹈演员的肢体训练,使其的肢体各种素质能力全面提高,扩大肢体语言的表现能力。
(三)利用芭蕾舞基训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表现性是舞台艺术显著的审美特征。舞蹈艺术表现力的高低取决于舞蹈演员精湛准确的肢体语一言、演员丰富细腻的情感表达以及高深全面的艺术修养,三者的相互融合构成了中国少数舞蹈艺术的独特表现魅力。
从舞蹈演员的肢体语言与其情感的关系来看,二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源于民间的各舞蹈风格各异,情绪热烈,自娱中娱人,娱人中自娱,充分抒发了各人民的喜怒哀乐,展现了不同不同的文化、宗教、劳动生活、生活习俗,充满了勃勃生机和鲜活生命。”不同的情感认知与历史文化从而形成各舞蹈迥异的动律特点及风格韵味。因此,舞蹈演员的培养应将着力点放置在学生对各不同情感表达的准确把握中。只有将肢体开发的越全面,越透彻,舞蹈演员越能够淋漓尽致的表达的情感、编导的情感以及自身的情感。
参考文献
[1]李乔. 芭蕾基训对民间舞演员的影响[J]. 体育博览,2011,07:222.
[2]单磊. 谈多种基本功训练方式对民间舞蹈教学的实用性[J]. 大舞台,2010,04:179-180.
[3]刘中颖. 芭蕾舞训练方法与舞蹈的技术能力培养方法研究[D].中央大学,2011.
[4]伍彦谚. 中国舞基训体系改革初探[J].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04:113-114.
[5]唐云. 芭蕾基训与民间舞演员肢体的表现力[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0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