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集团化扩张容易犯的四大错误

来源 :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479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团化扩张是名校发展的一大趋势,但其品牌规划也要符合市场规律。
  集团化扩张是名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目前很多教育机构和一些具备实力的学校已经开始朝集团化规模办学方向进行探索实践。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集团内部不同子品牌之间的发展难以同步壮大。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教育品牌也是企业品牌的一种。因此,科学分析用户需求、科学规划母品牌和子品牌的定位,对于集团品牌价值的实现、市场布局的完成尤为关键。
  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品牌已经到了需要针对目标客户推出不同产品、不同业务的时候,就会使用一个或者几个子品牌来加以区分和隔离,母品牌及多元子品牌阵营便形成了。业内常说的“母品牌是根基,子品牌是补充”,其含义是指母品牌是识别企业的一个载体,子品牌则是展示企业开拓能力的一个符号。
  从一个母品牌发展到多元子品牌,过程中面对的最大挑战在于主品牌已经被目标用户很好地认知和记忆,但子品牌的认知度却远远不够。尤其是子品牌相对于母品牌来说独立性更强,在市场垂直化划分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很难得到已成功的母品牌的“庇护”。要解决这个矛盾,关键要素是确保子品牌不断在细分市场当中的成长度,这是子品牌被用户认知、定位、记忆的根基。当然,这是需要时间的。
  在集团化扩张路上,科学规划母品牌旗下的各子品牌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有四个问题容易被管理层所忽略而造成决策错误,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是核心业务还未能真正支撑起企业的发展。核心业务应该是即使天塌下来都依然能维持企业运作的一项业务。所以,任何集团化扩张的前提是核心业务是可持续发展的,并且本身已具备相当大的市场影响力了。否则,盲目扩张品牌阵营,带来的后果不仅是核心业务无法健康持续发展,延展业务更是“欲速不达”。
  二是扩张中对品牌建设的重视不够。因为忽略了品牌建设,造成到最后才发现对用户市场没有实现细分,用户定位也不够清楚。一旦用户无法与品牌产生共鸣,品牌的信任感、美誉度等就是空谈。
  三是集团扩张的表象是子公司规模的发展,或者是业务增多,又或者是品牌增加,但背后却是人才的扩张。任何一个品牌最后都是拟人化的,拟人化的背后靠的就是人才。所以,任何一个业务本身、任何一个品牌本身,其背后都要有人才的支撑。
  四是要防止各自作战。有句话叫做“各自作战带来的是不成气候”,集团化扩张需要形成统一协调的整体。所以,各个子品牌要统一到整体品牌策略中去,统一到服务于目标用户中去。
  (作者系跟谁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其他文献
广州市南国学校自2010年8月由民办转归公办以来,确定办学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办高水平的九年一贯制教育,共铸师生与自然共和谐、与学校同发展的核心价值观,打造一个师生家校共生共荣的生命能量场”。为此,南国学校注重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创建特色学校为支点,积极创建生态文化教育特色,实施校园文化育人、课堂教学育人、特色课程育人,营造师生生命智慧律动的生态苑囿。  所谓“文化”
期刊
《教育的十字路口(修订版)》  张文质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RMB39.8元  内容简介  作者系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慢教育思想的提出者,一直专注于教育研究与人的心灵状况研究,相信“新的教育创生于十字路口。没有彷徨,就无须选择,无须决断,甚至无须随时承担责任的勇气。十字路口,意味着多元、多样,意味着选择的自由。”本书选取了作者50余篇教育随笔,为我们打开的正是作者细腻的教育观察视野——他从
期刊
对比京沪江浙等地名师的星光熠熠,广东名师却寥寥可数。  谈及名师,我们的目光总是投向京沪与江浙一带。这些地区也因为名师涌现,带动、成就了当地教育品牌,全国各地众多的学习者涌向这些地区去学习名师教学经验、考察先进教育模式等。  相对于这种热闹,广东则显得有些冷清。针对京沪等地名师星光灼灼而广东名师黯然失色的现状,有人诘问:广东为什么没有影响全国的名师?是广东教育落后,还是广东缺少真正的人才?广东名师
期刊
女教师的着装可选性更多,更需谨慎。  女性的服装,无论在款式、颜色、面料方面,都比男性服装更有特色,更有可选性。作为女教师,通过着装,提升自己的形象气质,展示着装品位,呈现良好的职业素养,向学生潜移默化地传递审美情操,需要遵循职场着装礼仪。选择服饰既要有保暖避寒遮羞的实用功能,又要根据场合、个性特点进行搭配,使自己的服饰具有审美和设计感,庄重大方,体现教师的职业权威感。  场合意识  各级各类仪式
期刊
重庆市谢家湾小学: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  没有上下课铃声,没有统一的课间活动,老师跨学科教学,十几门课程融合成6门“小梅花”课……提起这些,教育界人士甚至部分非教育界人士,会马上联想到谢家湾小学——一所被央视《新闻联播》等诸多媒体关注和报道的课改名校。  在校长刘希娅提出的“六年影响一生”办学理念的引领下,该校确立“做改良世界的中国人”的培养目标,形成了“一切有积极影响的元素都是课程”的课程视野
期刊
提到医患关系,我们本应想的是关怀与被关怀、感谢与被感谢,现实却不是如此,反而因各种矛盾的激发而蒙上了血色阴影。更唏嘘的是,面对日益复杂的家长群体与学生情况,也开始有人拿家校关系对比医患关系,认为老师在家校冲突中常处于弱势群体,与被患者伤害的医护人员处境相同,家校关系可能会演化为医患关系。于是,本刊决定抛出这一话题,看看老师、家长、医生的想法是否一样,以及他们可以为此做出哪些改变?
期刊
11月23日  又近寒假,少数学校又在张罗组织学生出国游学。虽说是学生、家长自愿,但学生在同侪群体中,会受到群体压力。出国游学,少则几千元,多则两三万。对于少数殷实的家庭来说,没有问题。但对不太富裕的家庭来说,却是个不小的负担。如果我们不能更多地帮助我们这个社会中贫困人群,至少我们可以更多地体恤他们。孩子出国游学,当然有益。道理很简单,因为你投入与付出了。另外,也不要夸大它的价值。人的一生很长,不
期刊
教育经历经验、思辨和专业的发展阶段,课程是教育科学化、专业化的标志,更是学校特色发展与文化变革的核心元素。  美国著名课程学者威廉F.派纳认为:“课程是一种特别复杂的对话,课程不再是一个产品,更是一个过程。它已成为一个动词、一种行动、一种社会实践、一种个人意义及一个公众希望”。追求有品质的课程已然成为中小学行进在“过程”中的“公众希望”,但在我国学校简介中,办学历史、知名校友、办学质量、学校荣誉等
期刊
家校关系会否演化为类似于医患关系那样的关系?看到这样的议题,我第一反应是诧异,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虽然几次看到家长在孩子不幸离世后追究校方责任,甚至在校园里哭闹不止的媒体报道,但是这种小概率事件并不能代表家校关系的整体发展趋势。  育人是一个长期过程,一方面家庭与学校都要各有作为,另一方面还要互相配合,对于孩子的成长都负有相当的责任。而治病救人往往是医生一方承担救助职责,家属唯有作壁上观,这样病
期刊
玄关处的日式家访以掌握学生上下学路途中的不安全因素为主。  旅居日本期间,我从当地朋友处了解到从幼儿园到中学,在每个春季学年开学后都会举行一次持续两周的家访,具体时间则定在一天课程结束之后到晚上7点,老师会挨家挨户地拜访,与每个家庭谈30分钟。除了解学生性格、学生在家表现外,老师更多是想了解学生往返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情况。因为除个别学校安排校车接送外,很少有家长陪伴孩子上下学,大多是自行往返的。途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