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意在从师生教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师生共建在初中音乐欣赏课堂的有效应用,从教师素养提升,注重学生差异,体验激发兴趣,建立师生关系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助推初中音乐欣赏课堂有效实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音乐审美能力。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欣赏;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出自《礼记·学记》,意为教与学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音乐课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提出“以人为本”,意在以学生发展,教师提升为本,全面高效有针对性地提升欣赏课堂质量。课堂欣赏活动成为有效架起师生教学相长的桥梁,给音乐课堂注入活力,本文意在从师生教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师生共建在初中音乐欣赏课堂的有效应用,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升教师素养,优化教学过程
把握教学环节。灵活把握教学环节是保证学生高效良性学习的必要环节。我们要在遵循音乐课程基本理念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准确理解教材,并在课堂中依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灵活改变教学内容和方式。在《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中,全曲较长,一节课难以完整欣赏,教师要将欣赏教学与实践活动有重点地结合,如爱情主题的歌唱学习,第二部分抗婚中分辨乐器代表的人物特征,再现部的情感体验等,实时进行适度调节,以确保学生能够完整欣赏全曲。
创新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式是生成欣赏课堂的必要条件,作为教师应不断自我更新与提升,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丰富和完善音乐欣赏课堂的教学方法,赋予教材新的理解,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进行资源再造与提升,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教材的科学性、思想性融为一体,大胆创新课堂内容与形式,最大限度地把音乐的艺术魅力表现出来,继而感染学生共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塞尔维亚理发师》的欣赏教学活动中,教师创新地运用声部叠加和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初步体会多声部;在创编环节鼓励学生为主题二旋律编写二声部,发挥学生自主能力,切身感受多声部的产生与运用。
巧用信息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时当代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多媒体融合于课堂当中,在音乐课堂上创造有趣和高效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受并参与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融合的课程内容,体验信息技术给课程内容带来的新鲜变化,让学生在玩中学,创造有成效的多媒体音乐教学。在《丰收锣鼓》欣赏教学中,教师就运用了多媒体游戏互动等环节完成民族乐器知识匹配的教学。
二、注重学生差异,提升教学质量
“分层”目标。鉴于音乐素养的悬殊,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合理制定差异化教学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不同的教学任务,做到以有效提升学科兴趣为前提,面向大部分学生,并兼顾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普及和分层次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简单易达到的目标中增强自信,在分层教学中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投其所好”。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当地选择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影视作品辅助教学更易于学生接受,在欣赏作品同时加以讲解分析,从学生熟知的领域入手,让音乐知识“润物细无声”。教师在课堂中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帮助学生提升有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才是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施重点。
“取长补短”。在课堂中建立互动交流机制,将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分组,在小组的自主探究、交流评价中,相互取长补短,在拉近学生距离的同时,从不同角度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学习。
三、体验激发兴趣,鼓励自主探究
感悟式体验。艺术来源于生活,陶行知老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提倡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在生活中学习。在上单元课程《温馨家园》之前,教师邀请学生收集自己家乡或住家附近的音像、图片、地方音乐等,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在上课时与同学们进行分享学习,让学生在采集资料与分享的同时了解家乡文化,了解家乡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家国主义情怀,豐富情感体验。
探究式体验。探究式体验在欣赏课程中的应用,重新定义了欣赏课中的教与学,也颠覆了教师在传统授课中主导型地位,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自主能动性。在欣赏课《怀古(埙与乐队)》教授过程中,教师在课程新授部分对比分析乐器埙与陶笛的异同,加深学生对乐器构造和形成的印象,在拓展部分,教师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次性纸杯,并动手制作简易乐器——陶笛,设计不同陶笛的形状,在纸杯上挖出音孔,并能够在音孔上演奏出所学的乐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收获课堂中的惊喜。
四、建立师生关系,搭建交流平台
平等感。不论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与学生平等,搭建一个师生交流的平台,给予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在互相了解中增进学生的信任感,创造师生平等的优良环境。
亲近感。在课堂中采用学生喜欢的语言方式与他们沟通,采用简洁幽默的教学用语,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避免由于年龄和认知的差异在教师教与学生学中产生用语上的代沟。
互动感。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交流的重要载体,教师巧妙借助课堂提问增加师生互动,在问与答中循序渐进,调动课堂积极性的同时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尊重感。在“学”上尊重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做学生的“合作者”“点拨者”“引导者”,更好地实现学生自我成长,自知自觉的价值。
初中音乐课程始终要落实“以人为本”,师生在教学实践与互动交流中用心去感受、体验、共悟以获得自身感受,要把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欣赏中发现、于实践中学习、于互动中增智、在探究中创新,真正感悟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师生教学相长,共筑初中音乐欣赏课堂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凤云.引导探究教学让音乐课堂彰显生本活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期刊.2018-05-11
[2]施鉴鑫.基于"联觉体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以欣赏课《乒乓变奏曲》教学为例[J].2019-09-25
[3]陶行知.生活教育[M].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二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634-635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基于中考新政的初中音乐素质测评实践及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批准号FJJKXB19-589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欣赏;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出自《礼记·学记》,意为教与学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音乐课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提出“以人为本”,意在以学生发展,教师提升为本,全面高效有针对性地提升欣赏课堂质量。课堂欣赏活动成为有效架起师生教学相长的桥梁,给音乐课堂注入活力,本文意在从师生教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师生共建在初中音乐欣赏课堂的有效应用,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升教师素养,优化教学过程
把握教学环节。灵活把握教学环节是保证学生高效良性学习的必要环节。我们要在遵循音乐课程基本理念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准确理解教材,并在课堂中依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灵活改变教学内容和方式。在《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中,全曲较长,一节课难以完整欣赏,教师要将欣赏教学与实践活动有重点地结合,如爱情主题的歌唱学习,第二部分抗婚中分辨乐器代表的人物特征,再现部的情感体验等,实时进行适度调节,以确保学生能够完整欣赏全曲。
创新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式是生成欣赏课堂的必要条件,作为教师应不断自我更新与提升,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丰富和完善音乐欣赏课堂的教学方法,赋予教材新的理解,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进行资源再造与提升,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教材的科学性、思想性融为一体,大胆创新课堂内容与形式,最大限度地把音乐的艺术魅力表现出来,继而感染学生共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塞尔维亚理发师》的欣赏教学活动中,教师创新地运用声部叠加和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初步体会多声部;在创编环节鼓励学生为主题二旋律编写二声部,发挥学生自主能力,切身感受多声部的产生与运用。
巧用信息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时当代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多媒体融合于课堂当中,在音乐课堂上创造有趣和高效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受并参与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融合的课程内容,体验信息技术给课程内容带来的新鲜变化,让学生在玩中学,创造有成效的多媒体音乐教学。在《丰收锣鼓》欣赏教学中,教师就运用了多媒体游戏互动等环节完成民族乐器知识匹配的教学。
二、注重学生差异,提升教学质量
“分层”目标。鉴于音乐素养的悬殊,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合理制定差异化教学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不同的教学任务,做到以有效提升学科兴趣为前提,面向大部分学生,并兼顾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普及和分层次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简单易达到的目标中增强自信,在分层教学中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投其所好”。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当地选择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影视作品辅助教学更易于学生接受,在欣赏作品同时加以讲解分析,从学生熟知的领域入手,让音乐知识“润物细无声”。教师在课堂中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帮助学生提升有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才是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施重点。
“取长补短”。在课堂中建立互动交流机制,将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分组,在小组的自主探究、交流评价中,相互取长补短,在拉近学生距离的同时,从不同角度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学习。
三、体验激发兴趣,鼓励自主探究
感悟式体验。艺术来源于生活,陶行知老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提倡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在生活中学习。在上单元课程《温馨家园》之前,教师邀请学生收集自己家乡或住家附近的音像、图片、地方音乐等,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在上课时与同学们进行分享学习,让学生在采集资料与分享的同时了解家乡文化,了解家乡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家国主义情怀,豐富情感体验。
探究式体验。探究式体验在欣赏课程中的应用,重新定义了欣赏课中的教与学,也颠覆了教师在传统授课中主导型地位,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自主能动性。在欣赏课《怀古(埙与乐队)》教授过程中,教师在课程新授部分对比分析乐器埙与陶笛的异同,加深学生对乐器构造和形成的印象,在拓展部分,教师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次性纸杯,并动手制作简易乐器——陶笛,设计不同陶笛的形状,在纸杯上挖出音孔,并能够在音孔上演奏出所学的乐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收获课堂中的惊喜。
四、建立师生关系,搭建交流平台
平等感。不论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与学生平等,搭建一个师生交流的平台,给予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在互相了解中增进学生的信任感,创造师生平等的优良环境。
亲近感。在课堂中采用学生喜欢的语言方式与他们沟通,采用简洁幽默的教学用语,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避免由于年龄和认知的差异在教师教与学生学中产生用语上的代沟。
互动感。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交流的重要载体,教师巧妙借助课堂提问增加师生互动,在问与答中循序渐进,调动课堂积极性的同时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尊重感。在“学”上尊重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做学生的“合作者”“点拨者”“引导者”,更好地实现学生自我成长,自知自觉的价值。
初中音乐课程始终要落实“以人为本”,师生在教学实践与互动交流中用心去感受、体验、共悟以获得自身感受,要把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欣赏中发现、于实践中学习、于互动中增智、在探究中创新,真正感悟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师生教学相长,共筑初中音乐欣赏课堂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凤云.引导探究教学让音乐课堂彰显生本活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期刊.2018-05-11
[2]施鉴鑫.基于"联觉体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以欣赏课《乒乓变奏曲》教学为例[J].2019-09-25
[3]陶行知.生活教育[M].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二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634-635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基于中考新政的初中音乐素质测评实践及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批准号FJJKXB19-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