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指导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自主获取新知,自主全面发展。为此,我认为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来促进学生自主的发展,那就必须改变课堂教育中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自学、去探索、去实践等,从而开发学生的潜能。下面我就此谈几点体会:
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 “自主教学”的实质在于力求从观念和教学机制上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读书的能力。在这个宗旨指导下,我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全面优化课堂结构,对小学语文“自主教学”模式进行初探。
一、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主要来自教师的调动,我通过课前激情、精心设计导语,引导学生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自己的学习目标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激起学生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去。
1、重视课前激趣。
激情,是寻求新知的最重要的推动力。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前,我向学生讲了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为了联合抗曹,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的故事。由于这个故事的诱惑,引出了学习讲述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的故事。我趁机问:诸葛亮有没有完成造箭任务?诸葛亮怎样取得借箭的成功?故事结果究竟怎样?”学生对《草船借箭》一文产生强烈的探究心理,迫不及待地到课文中寻找答案。这样变“要我读书”为“我要读书”,其态度自然更认真,效果自然也更好了。
2 、精心设计导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我在《鸟的天堂》整体感知的初读阶段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天堂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美好的环境。)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指的是能让众多的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到底是哪一个地方能让众多的鸟生活得美好快乐呢?今天,让我们和著名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吧。”这则导语通过引疑设问、解释课题、激发情感、来推动学生学习新知。
二 、确定学习目标
在教学中我十分注意指导学生(把老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自己的)自己确定学习目标。我让学生经过预习,根据每组课文前的导读,课前的预习,课后的思考练习,以及自己的学习实际,确定本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后,归纳出学习目标:1、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2、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3、把晏子的话多读几遍和同桌讨论交流晏子的话妙在哪里?4、晏子是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这样,在学习之前,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而这些目标又与自己的内在需要一致,那么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习兴趣,转化为积极参与活动的能力,朝着目标前进。
三、引导自学探索
“教是为了不教"。可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多么重要!《语文课程标准》里也明确指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因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同时又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1 、教给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犹如一把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就能用这把金钥匙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获得更多的知识。如:教给学生理解、掌握词语的基本方法。先理解词语的本义,接着理解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然后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中的感情。如在品味《再见了,亲人》一文中的“雪中送炭”一词时,学生先通过查字典弄清这个词的本义,接着通过对第一自然段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大娘在志愿军战上空着肚子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的紧急关头,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去打糕,与“下雪时给别人送去炭”的意思相似。然后再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体会到“雪中送炭”一词饱含着作者对大娘的无限感激之情。
2 、教会质疑思辩
质疑思辩的能力是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质疑思辩的能力,也是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重要环节。为了培养学生质疑思辩的能力,我教给方法,拓开学生质疑的路子。例如:在学习《赤壁之战》中的曹操接到黄盖的诈降信,信以为真,欣喜若狂的部分时,有学生问道:“曹操生性多疑,当时如果他头脑冷静,识破这是黄盖使用的计策,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于是激起一场议论。又如《倔强的小红军》,学生在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往往出现陈庚“对得起小红军”与“对不起小红军”的矛盾答案。对此可作这样引导:陈庚到底对不对得起那位小红军呢?请根据课文内容,联系当日当地情况加以说明。经过争论和深入学习课文,学生必然明白,陈庚是对得起小红军的,因为他在极度饥饿疲劳的情况下要小红军骑自己的马,要给小红军炒面,这说明了他对小红军的关心爱护,只是由于不明白真
相而“受骗”;同时也表现了小红军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拖累别人的
崇高品质。质疑思辩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改变了学生机械被动的应答
行为,朝着素质教育所需要的主动创新精神迈出坚实的一步。远远超
出了读懂课文的范畴,学生的求知欲望也更强烈了。
四、组织合作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977 年联合国提出“学生应当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 作”,这为我国的素质教育提出更具体的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 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学生的智力、错力、习惯、意志品质、思 想情感都要得到发展。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我充分发挥了 班级群体的作用,让学生全员参与,全情投入学习,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教学时我运用多种议论形式,如同桌议、四 人小组议、全班共同议。每次让学生合作交流学习之前我都明确交代 论论、读书的内容、要求;合作交流学习之时,我总巡视关注后进生,给予辅导。合作交流学习之后,我没有忘记小结、点拨,使学生乐于参加同学间的合作交流学习,并学会这类形式的学习。如教学《田忌赛马》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议论后,提出老师和你们一起分别在三分钟时间内,用简单的词语和绘有不同等级马的图片,独立摆出一幅比赛程序的示意图。同学们兴趣浓厚,个个开动脑筋,各显身手。在师生分别展示自己的板书设计时,同学们显得异常兴奋,他们从中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他们思有所得、思有所获,从而体会到与老师合作交流学习的快乐。
五、注重目标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信息的多向传递,加强多元化交流,随时通过反馈信息来灵活调控教学,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始至终作为学习的主人,自觉能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不断学会学习。我通过再次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对照目标自查、互查。或设计检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对检测结果进行表扬、矫正或通过小结,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理解到什么?或懂得了什么?这样的目标反馈与矫正,能帮助学生分析总结自己的问题,教会他们掌握正确的方法,使他们主动提高学习效率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脚踏实地锐意改革,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使他们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以无愧于时代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 “自主教学”的实质在于力求从观念和教学机制上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读书的能力。在这个宗旨指导下,我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全面优化课堂结构,对小学语文“自主教学”模式进行初探。
一、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主要来自教师的调动,我通过课前激情、精心设计导语,引导学生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自己的学习目标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激起学生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去。
1、重视课前激趣。
激情,是寻求新知的最重要的推动力。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前,我向学生讲了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为了联合抗曹,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的故事。由于这个故事的诱惑,引出了学习讲述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的故事。我趁机问:诸葛亮有没有完成造箭任务?诸葛亮怎样取得借箭的成功?故事结果究竟怎样?”学生对《草船借箭》一文产生强烈的探究心理,迫不及待地到课文中寻找答案。这样变“要我读书”为“我要读书”,其态度自然更认真,效果自然也更好了。
2 、精心设计导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我在《鸟的天堂》整体感知的初读阶段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天堂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美好的环境。)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指的是能让众多的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到底是哪一个地方能让众多的鸟生活得美好快乐呢?今天,让我们和著名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吧。”这则导语通过引疑设问、解释课题、激发情感、来推动学生学习新知。
二 、确定学习目标
在教学中我十分注意指导学生(把老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自己的)自己确定学习目标。我让学生经过预习,根据每组课文前的导读,课前的预习,课后的思考练习,以及自己的学习实际,确定本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后,归纳出学习目标:1、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2、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3、把晏子的话多读几遍和同桌讨论交流晏子的话妙在哪里?4、晏子是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这样,在学习之前,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而这些目标又与自己的内在需要一致,那么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习兴趣,转化为积极参与活动的能力,朝着目标前进。
三、引导自学探索
“教是为了不教"。可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多么重要!《语文课程标准》里也明确指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因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同时又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1 、教给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犹如一把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就能用这把金钥匙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获得更多的知识。如:教给学生理解、掌握词语的基本方法。先理解词语的本义,接着理解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然后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中的感情。如在品味《再见了,亲人》一文中的“雪中送炭”一词时,学生先通过查字典弄清这个词的本义,接着通过对第一自然段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大娘在志愿军战上空着肚子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的紧急关头,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去打糕,与“下雪时给别人送去炭”的意思相似。然后再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体会到“雪中送炭”一词饱含着作者对大娘的无限感激之情。
2 、教会质疑思辩
质疑思辩的能力是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质疑思辩的能力,也是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重要环节。为了培养学生质疑思辩的能力,我教给方法,拓开学生质疑的路子。例如:在学习《赤壁之战》中的曹操接到黄盖的诈降信,信以为真,欣喜若狂的部分时,有学生问道:“曹操生性多疑,当时如果他头脑冷静,识破这是黄盖使用的计策,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于是激起一场议论。又如《倔强的小红军》,学生在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往往出现陈庚“对得起小红军”与“对不起小红军”的矛盾答案。对此可作这样引导:陈庚到底对不对得起那位小红军呢?请根据课文内容,联系当日当地情况加以说明。经过争论和深入学习课文,学生必然明白,陈庚是对得起小红军的,因为他在极度饥饿疲劳的情况下要小红军骑自己的马,要给小红军炒面,这说明了他对小红军的关心爱护,只是由于不明白真
相而“受骗”;同时也表现了小红军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拖累别人的
崇高品质。质疑思辩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改变了学生机械被动的应答
行为,朝着素质教育所需要的主动创新精神迈出坚实的一步。远远超
出了读懂课文的范畴,学生的求知欲望也更强烈了。
四、组织合作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977 年联合国提出“学生应当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 作”,这为我国的素质教育提出更具体的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 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学生的智力、错力、习惯、意志品质、思 想情感都要得到发展。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我充分发挥了 班级群体的作用,让学生全员参与,全情投入学习,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教学时我运用多种议论形式,如同桌议、四 人小组议、全班共同议。每次让学生合作交流学习之前我都明确交代 论论、读书的内容、要求;合作交流学习之时,我总巡视关注后进生,给予辅导。合作交流学习之后,我没有忘记小结、点拨,使学生乐于参加同学间的合作交流学习,并学会这类形式的学习。如教学《田忌赛马》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议论后,提出老师和你们一起分别在三分钟时间内,用简单的词语和绘有不同等级马的图片,独立摆出一幅比赛程序的示意图。同学们兴趣浓厚,个个开动脑筋,各显身手。在师生分别展示自己的板书设计时,同学们显得异常兴奋,他们从中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他们思有所得、思有所获,从而体会到与老师合作交流学习的快乐。
五、注重目标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信息的多向传递,加强多元化交流,随时通过反馈信息来灵活调控教学,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始至终作为学习的主人,自觉能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不断学会学习。我通过再次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对照目标自查、互查。或设计检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对检测结果进行表扬、矫正或通过小结,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理解到什么?或懂得了什么?这样的目标反馈与矫正,能帮助学生分析总结自己的问题,教会他们掌握正确的方法,使他们主动提高学习效率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脚踏实地锐意改革,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使他们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以无愧于时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