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sun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历史教师越来越普遍地认识到,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答好材料型选择题和材料型问答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会学生阅读材料的方法,培养他们获取信息进而解读信息的能力,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航行,面对材料型问题游刃有余。
  关键词: 课程改革; 历史; 阅读; 学生;
  引言:
  据有关数据统计,在高中的九门科目中,学生认为课堂容量大的科目中,历史居首位;学生认为教材比较难的科目中,历史居首位。这就非常明确在道出一个事实,高中生认为历史既内容多又难学,再加上初中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所以,高中学生认为,第一,历史学不学没有用,第二,想学又不好学。课改以来,本省使用的岳麓版教材,编写体系非编年体,这就又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学习困难。所以,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如下经验:
  一、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史学常识
  (一)构成历史事件的四个基本要素:原因、经过 、结果、影响。
  其中经过和结果是历史事件的客观存在,历史的经过在高中历史学习中不占主要地位,高中阶段重点探究的是原因和影响。
  (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史观。
  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不同的阶级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问题,所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因此学习历史,用什么样的史观很重要,现在最流行的两种史观是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我们的岳麓版教材中有很多的渗透,但我们仍然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理论为武装去解析历史现象,并能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规律。
  (三)要认识并掌握历史的基本结构。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许多看起来孤立的事件之间却有着必然的联系,往往一个事件的结果是另一个事件的原因。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又是立体的,多方面同时进行的发展过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互相制约,双互相影响。因此必须把历史发展过程看作一个整体,而且是动态的整体。所以,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认识知识的结构体系,学会构建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联系,明确每一历史事件在历史发展全过程中的特殊地位。
  二、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
  (一)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前的目录,以便形成知识体系。
  岳麓版教材的内容是以专题形式编写,分为《政治文明历程》 、《经济文明历程》 、《文化发展历程》三大部分,具体内容上既有中国历史也有世界历史,既有古代史也有近代史,所以学生学过之后就会有时空错乱的感觉,甚至不知道唐朝在前还是汉朝在前,所以教师在授课前就应该先和学生讲清楚教材编写的原则,告诉学生教材是如何反映历史阶段的、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系统性、逻辑性的正确认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目录,以便于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
  (二)指导学生阅读每节课的导言,把握历史背景线索。
  阅读导言便于从宏观上把握本节课内容,明确本节课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所处的时代背景,相关内容,结果和大致评价,从而形成立体的时空观,让学生提前感知本课的历史事件,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历史概括能力。
  (三)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正文,夯实基础。
  每节课的正文部分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重点和主体,因此要高度重视,这也是学生阅读的重点。阅读正文要围绕课文标题,围绕历史四要素:原因、经过、(内容)、影响,高中阶段尤其要注重分析历史原因和影响(其中包括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而分析历史表象背后的历史实质。阅读课文时,教师可以采用几种方法。
  1、“提纲式”阅读法 。所谓提纲式阅读法,就是教师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对理论性强,难于理解,学生一时难以把握的某节课内容精心设计好读书提纲,以填空形式理出主要知识点,要求学生带着提纲来阅读,把知识点找全,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这样做有利于降低自学难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重、难点知识。
  2、“问题式”阅读法 。所谓“问题式”阅读法,就是教师根据大纲要求,把教材知识转化为习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增加阅读的目的性,化难这易,化繁为简,使授课的目的性和知识点更明确,这种方法比较适合高一学生,如果在课堂上再设计抢答环节,就会更好地调动他们参与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提问式”阅读法。所谓的“提问式”阅读法,就是教师不出示任何问题,不给任何提示,只是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然后由学生来提出问题。例如,某个词不懂,某个句子不明白,标题之间关系不明确,整个事件不理解等。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然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完成本节课知识结构的构建,梳理知识线索,完成学习任务。
  (四)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各种图片,以便更好地感知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
  教材中的图可分以下几类:1、人物图像2、文艺作品3、文物展示4、地图,其中包括地理示意图和战争形势图。人物图像有些是需要识别的,而有些是不需要的记的例如:孔子的头像是必须识记清楚的,陆九渊的就不需要识记;文艺作品主要是展示艺术的魅力,其中书法部分要求学生能够辩别出各种字体;文物展示,要求识记;地理示意图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相关知识的,不需要识记,例如,西周分封形势图;战争形势图是帮助学生认清战争形势的,要求知道重要战役地点,例如:解放战争形势图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授课时加以细心指导,既有助于教材知识的理解,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
  (五)、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要做标注。
  无论是哪一种阅读方法,无论是教材还是试卷中的阅读,教师都应该要求学生在阅读时适当地做标注,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标注的内容可以是关键词句,也可以是不认识的难句难词难字,还可以在适当的地方写明原因、内容、作用、目的等历史术语,以达到辅助理解,加强记忆,便于巩固复习的目的。
  其实,教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渗透于历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加以方法指导,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不断实践,以便迅速形成学生阅读能力并不断提高。
  三 、教师要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
  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考生应能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在“历史阐释”中要做到“史论结合”。孔子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所以,教师要教导学生把学与思有机结合起来,否则学生只是看到了一些基本史实,而没能透过现象看到历史的本质,在历史学习如果历史教学仅仅局限于基本史实的掌握,就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所以,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在阅读教材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边读边想,思维活动贯穿阅读全过程,即对历史要史实进行分析、然后得出结论。
  综上所述,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若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阅读时游刃有余,形成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既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而且需要学生的密切配合和努力,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阅读的几点做法,今述诸笔端,与同仁分享,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朱鸿:《夹缝中的历史》,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
  [2]郭萍:《中学生阅读》,漓江出版社,2006年版。
  [3]方圆:《中学生魅力阅读》,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7年版。
  [4]刘鹰:《用自己的双眼看世界》,世纪出版社,2005年版。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确,如今处于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已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它的独特作用。它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交替的教学图象,还能调节课堂气氛,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充分调动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这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
期刊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如何使数学课活起来?如何真正提高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我结合自己上过和听过的一些课例,认为可以有以下的一些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一般
期刊
一.备课前的一些思考  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向全体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课堂中真正体现三维课程目标。有的专家还明确指出“历史是人的历史,史学是人的史学,历史教育是人在学习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课程就是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通过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学生的学习“生长”、“过程”和“创造性结果”,注重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经历,使他们得以借助经历来理解知识和发展能力
期刊
经过近10年的呼吁与探讨,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指导我国基础教育的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形式。实施素质教育,要在总体目标下构建具体的目标、途径和方法,做到素质教育目标课程化、课程内容素质教育化。通俗地讲,就是各学科都要研究自己学科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的问题。本文探讨“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亦即语文学科如何落实素质教育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  一、人的素质与语文素质的关系  人的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期刊
《圆柱的认识》这节课既要加深学生对圆柱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又要为后面学习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做些准备。因此,我以实物为探究素材,通过三个层面的活动来组织教学。  教学片段一  1.引入新课  我以立体图形为话题组织谈话,适时展示圆柱形状的物体。  师:你们认识这种物体吗?  生:它是圆柱。  师:你们对圆柱有哪些了解?  生1:圆柱是直的。  生2:圆柱是圆的。  生3:圆柱上下有两个圆。  …… 
期刊
近年来作文考试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淡化文体,鼓励创新,给学生有“天高凭鸟飞,海阔任鱼跃”的写作自由。由此产生了许多形式多样、布局巧妙的文章,作文形式上真可谓百花齐放,使人赏心悦目。  一、拟小标题,逐层展示  小标题布局是将若干个在同一中心或话题下的典型材料,分别安排在几个小标题下进行有机组合。在行文中恰当地营造小标题,便于将文章的内容分为几大板块,条清缕析,外在结构匀称醒目。同时也能提纲挈领,减
期刊
艺术成就人生的和谐之美!  艺术创造生命阳光般的灿烂!  当青少年的人生,与艺术完美结合,当少年儿童的生活,同艺术息息相关,他们的未来,或可预期的多彩!北京市朝阳区黄胄艺术实验小学就这样,选择了一项光明的教育追求。  当我们走近黄胄艺术实验小学,感受艺术的强大生命力与活力的时候,对于艺术教育,便有了一番新的认识和解读……  2010年5月,北京市朝阳区黄胄艺术实验小学校歌作品在“校园风范的镌刻与咏
期刊
有氧操最早源于欧洲国家,是将其他操具有代表性的动作与健身操融于一体的有氧运动。它呈现出多种风格,如健美操、轻器械操、韵律操等。既丰富了传统健美操的教学内容,也使其他艺术更好的与大众结合,体现了娱乐性和群众性。除自身的健身作用之外,有氧操还对紧张的情绪和心里的压力具有显著的舒缓作用。同时提高人的创造,想象,表现和艺术修养等综合能力。目前“有氧操”课程,在学校普遍开设,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摘要:进入高考冲刺阶段,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关键是对高考考点的精确把握,关键在于掌握考试方法,关键在于是否全面复习,落实课本基础知识,会构建网络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  关键词;高考冲刺,考纲考点 应对策略 解题要规范 全面复习 时间分配  现在距离2012年高考只有不到40天了,高考在即,一般学校都会采取二轮专题深入、综合提高和模拟测试等步骤深化复习,当然,物理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教育教学的变革,《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数学教师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授课方式,运用现代的教育思想来教授我们的学生。本文从利用信息技术激起兴趣、突破重难点与自主学习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此来探索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方面的运用,真正实现新课程理念,从而实现信数学教学的腾飞。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