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树木,百年塑人”,教育人﹑培养人的工作是一份十分艰巨的工作,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具有耐心而持久的工作态度,具有高水平的专业能力,它要求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观念,从旧的教育模式中解脱出来,适应新的教育要求。新的教育要求,特别要教育者了解受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掌握健康心理的培养方法,因材施教,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情感﹑塑造健康人格。
我从事多年的民族寄宿制教育工作,知道民族寄宿制中学生他们聚集在交通不方便,文化落后,见识面较狭窄的地区。他们是发展中的人,他们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发展都还未达到成熟水平,社会性还在进行过程中,其生理心理都还处在发展变化过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当全面了解民族寄宿制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发展特点和特殊性,并遵从他们的发展规律﹑发展特点,因而进行因材施教,询询善诱,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最终把他们培养成新时期的四有新人。
那么民族寄宿制中学生他们在身心发展方面具有什么特点呢?
民族寄宿制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一至六年级阶段是个体相对稳定的阶段,进入七年级以后,身心发展迅速加快,大脑的发育已逐渐趋近成年人,正向成年人靠近,这就为他们心理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前提。中学生的感觉有了较大的发展提高,如在视觉﹑听觉﹑知觉等方面特别明显;另外中学生的注意力比起小学生的注意力来说,具有稳定性﹑目的性﹑鲜明性﹑选择性等特点,记忆的目的性增强;他们的抽象能力提高,并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对简单问题已能进行独立思考,思维的批判性日益增强;民族寄宿制中学生的情感控制力逐渐增强﹑深化,对情感有了选择,对异性出现了明显的感情变化。
民族寄宿制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虽也很迅速,但还是处于半成熟半幼稚时期,主要表现在:(1)感情丰富,容易冲动,但很不稳定,常不能自我控制,遇到挫折容易心灰意冷。(2)对成年人的反抗心理带有某种盲目性。他们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因此,容易做出出格的行为。(3)求知欲强,富冒险精神,任何事情都想去试试,但是,愿望与能力之间有很大的差距,缺乏稳定性,容易见异思迁;(4)自尊心很强,富独立性,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差,因他们缺乏社会经验,遇到复杂的事情不能分辨.他们重友谊,不注意讲原则,容易不分是非,重哥们义气。总之,中学生正直人生第二个生长高峰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矛盾时期,有的教育家把这个时期称为“危险期”
结合民族寄宿制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在培养上下功夫,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人生的意义及目的,甚至人生的真谛。减少无谓的烦恼和挫折,积极乐观﹑顽强奋进﹑努力求学﹑有所作为;
(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有规律的生活,从而发现自己的价值。在不断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中产生成就感,使生活和学习充满乐趣,这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尤为有益;
(3)引导学生,力避离群孤居,孤僻自苦;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奉献于人,乐于助人。这样,和谐欢乐充实的心境也自然有了;
(4)指导学生紧张而有次序的学习,有规律有节奏地生活,合理用脑,劳逸结合。
(5)指导中学生确定合适的抱负,即有符合现实的理想,又不贪求飘渺的幻想,避免挫折,取得成功;
(6)帮助学生接受现实的自我,不自负,不自卑;去非分之想,存务实之主,避免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冲突,根据时代的需要,创造出理想的自我;
(7)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语言观﹑方法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中学教育的入门基础阶段,要加强学习中的目的教育,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认真学习,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也及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另外在中学教学中还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使他们在掌握一系列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形成切实可行的学习观并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观。总之,中学教学首先要解决“为什么学”“怎么样学”“学些什么”几个问题。在解决这几个问题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语言观﹑方法观,进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和方法观。
(8)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内容,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全过程之中。在中学教材中,有许多对话﹑故事﹑课文都含有大量的思想品德内容,如团结友爱﹑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尊老爱幼﹑遵守纪律﹑讲究公德﹑忠诚老实﹑勤奋学习﹑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忠于事业﹑树立环保意识等,这些都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内容,还有一些介绍英美等国家的历史﹑政治﹑地理﹑人物﹑风俗等方面的内容,是培养国际主义思想的好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材中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思想品位﹑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9)教师的言传身教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生动教材。“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青少年学生正是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感染学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育者必须首先受教育,在加强业务学习的同时,要注意使自己的品德行为起到表率作用。
(10)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民族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由于词汇是文化信息的浓缩,因此对词义的准确理解需要对外族文化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外族文化知识的获得,一是通过对该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学习,二是通过对该族语言文学作品的研读,三是通过对该族文化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了解。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遵循文化原则,选择富有代表性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对外族文化变得越来越熟悉,培养起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这几个方面培养好了,都有益于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特别是民族寄宿制中学生最有发展潜力。
一个学生不重视生理卫生,容易产生生理疾病;同样一个学生不重视心理卫生,就容易产生心理疾病。主要表现在精神分裂症﹑任性好强﹑嫉妒﹑自私……这些问题一旦出现激化的心理矛盾,就会出现病态的心理行为,从而影响学生个人和社会健康的发展。
一个人的心理不健康,一方面会通过心理影响生理的体验,对人的躯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会导致疾病;另一方面,人的心理一旦失常,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就会遭到破坏,甚至无法进行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损害。
心理健康教育在有的学校还是一片空白,而青少年犯罪率在逐年上升,因此,加强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我从事多年的民族寄宿制教育工作,知道民族寄宿制中学生他们聚集在交通不方便,文化落后,见识面较狭窄的地区。他们是发展中的人,他们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发展都还未达到成熟水平,社会性还在进行过程中,其生理心理都还处在发展变化过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当全面了解民族寄宿制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发展特点和特殊性,并遵从他们的发展规律﹑发展特点,因而进行因材施教,询询善诱,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最终把他们培养成新时期的四有新人。
那么民族寄宿制中学生他们在身心发展方面具有什么特点呢?
民族寄宿制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一至六年级阶段是个体相对稳定的阶段,进入七年级以后,身心发展迅速加快,大脑的发育已逐渐趋近成年人,正向成年人靠近,这就为他们心理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前提。中学生的感觉有了较大的发展提高,如在视觉﹑听觉﹑知觉等方面特别明显;另外中学生的注意力比起小学生的注意力来说,具有稳定性﹑目的性﹑鲜明性﹑选择性等特点,记忆的目的性增强;他们的抽象能力提高,并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对简单问题已能进行独立思考,思维的批判性日益增强;民族寄宿制中学生的情感控制力逐渐增强﹑深化,对情感有了选择,对异性出现了明显的感情变化。
民族寄宿制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虽也很迅速,但还是处于半成熟半幼稚时期,主要表现在:(1)感情丰富,容易冲动,但很不稳定,常不能自我控制,遇到挫折容易心灰意冷。(2)对成年人的反抗心理带有某种盲目性。他们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因此,容易做出出格的行为。(3)求知欲强,富冒险精神,任何事情都想去试试,但是,愿望与能力之间有很大的差距,缺乏稳定性,容易见异思迁;(4)自尊心很强,富独立性,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差,因他们缺乏社会经验,遇到复杂的事情不能分辨.他们重友谊,不注意讲原则,容易不分是非,重哥们义气。总之,中学生正直人生第二个生长高峰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矛盾时期,有的教育家把这个时期称为“危险期”
结合民族寄宿制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在培养上下功夫,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人生的意义及目的,甚至人生的真谛。减少无谓的烦恼和挫折,积极乐观﹑顽强奋进﹑努力求学﹑有所作为;
(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有规律的生活,从而发现自己的价值。在不断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中产生成就感,使生活和学习充满乐趣,这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尤为有益;
(3)引导学生,力避离群孤居,孤僻自苦;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奉献于人,乐于助人。这样,和谐欢乐充实的心境也自然有了;
(4)指导学生紧张而有次序的学习,有规律有节奏地生活,合理用脑,劳逸结合。
(5)指导中学生确定合适的抱负,即有符合现实的理想,又不贪求飘渺的幻想,避免挫折,取得成功;
(6)帮助学生接受现实的自我,不自负,不自卑;去非分之想,存务实之主,避免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冲突,根据时代的需要,创造出理想的自我;
(7)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语言观﹑方法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中学教育的入门基础阶段,要加强学习中的目的教育,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认真学习,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也及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另外在中学教学中还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使他们在掌握一系列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形成切实可行的学习观并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观。总之,中学教学首先要解决“为什么学”“怎么样学”“学些什么”几个问题。在解决这几个问题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语言观﹑方法观,进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和方法观。
(8)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内容,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全过程之中。在中学教材中,有许多对话﹑故事﹑课文都含有大量的思想品德内容,如团结友爱﹑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尊老爱幼﹑遵守纪律﹑讲究公德﹑忠诚老实﹑勤奋学习﹑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忠于事业﹑树立环保意识等,这些都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内容,还有一些介绍英美等国家的历史﹑政治﹑地理﹑人物﹑风俗等方面的内容,是培养国际主义思想的好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材中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思想品位﹑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9)教师的言传身教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生动教材。“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青少年学生正是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感染学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育者必须首先受教育,在加强业务学习的同时,要注意使自己的品德行为起到表率作用。
(10)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民族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由于词汇是文化信息的浓缩,因此对词义的准确理解需要对外族文化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外族文化知识的获得,一是通过对该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学习,二是通过对该族语言文学作品的研读,三是通过对该族文化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了解。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遵循文化原则,选择富有代表性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对外族文化变得越来越熟悉,培养起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这几个方面培养好了,都有益于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特别是民族寄宿制中学生最有发展潜力。
一个学生不重视生理卫生,容易产生生理疾病;同样一个学生不重视心理卫生,就容易产生心理疾病。主要表现在精神分裂症﹑任性好强﹑嫉妒﹑自私……这些问题一旦出现激化的心理矛盾,就会出现病态的心理行为,从而影响学生个人和社会健康的发展。
一个人的心理不健康,一方面会通过心理影响生理的体验,对人的躯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会导致疾病;另一方面,人的心理一旦失常,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就会遭到破坏,甚至无法进行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损害。
心理健康教育在有的学校还是一片空白,而青少年犯罪率在逐年上升,因此,加强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