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纲要》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选择幼儿熟悉的、与幼儿生活有联系的本土文化资源作为学习内容,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能够促进其身心主动发展。本文针对基于闽南文化传承背景下的幼儿园美育实施路径进行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闽南文化 幼儿园 美育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7-0002-01
美育,贯穿在教育的各个阶段中,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美育教学倡导通过审美能力的培养让美渗透至学生的内心世界,美育的作用是智育、德育、体育无法取代的。闽南文化源远流长,以其特殊的艺术性、民间性,在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内容涵盖至“农耕文化”、“海商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宗族文化”、“民间艺术”、“方言文化”等,含有丰富的美育元素。
1.利用民间艺术,丰富审美感受
福建省有大量优秀的民间艺术,形态各异,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表现出浓郁的地域风格与地方特色,如“泉州木偶”、“惠安女服饰”、“泉州梨园戏”,均是福建独有,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独一无二,是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体现,这些丰富的民间艺术作品,在美育教育上,具有先天优势。
如,我尝试将“木偶作品”引入教学活动中,在主题板上张贴木偶戏图片,将优秀的木偶照片设置在活动环节中,对上述作品进行细分,引导学生欣赏木偶作品之美。在欣赏木偶的过程中,幼儿可以感受到颜色的变化,有效锻炼了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在活动中感受美。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木偶戏进入幼儿园中,邀请著名的表演大师进入园内,为幼儿讲解木偶的操作方式、提线木偶的操作技能,带着幼儿来讲讲木偶戏的发展历史。在表演活动过程中,让孩子们扮演木偶剧中的角色,创造性的表演动作,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释放他们的审美想象,拓展幼儿的视野,增强他们对于美的体验和感受。
2.开辟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享受美的体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美育教育的开展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还要重视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带领幼儿通过走访民间艺人、观看视频、询问长辈的方式观察拍胸舞、火鼎公婆、高甲戏中的人物造型、服饰特征,感受其中的美,品读闽南文化的乡土情怀。闽南文化中具有大量“美”的元素,让闽南文化进入幼儿园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受自己所在地环境的演变和发展过程,还可以了解其它地域的文化,尤其是台湾文化。
如,在带着幼儿走访具有代表性的村落时,通过观察,他们可以发现,很多人住的房子还是以前的石头房子,并广泛采用了红砖,色彩非常漂亮,让孩子们感到十分新奇。我为他们介绍到:“其实,在古代,除了黄色很受欢迎之外,红色也深受大家的欢迎,在以前,红色建材多应用在皇宫、帝王宗祠、庙宇建筑中,因此,红色也被人们称之为宫廷色,普通老百姓可都是不能用的哦”。“我们闽南人呢,速来就有敢为人先的精神,从事海外贸易的祖先们,他们积累了大量財富,于是,大胆在建筑中用了红色的建材,底部采用了白石来垫脚,红白鲜明,非常的漂亮。”讲解完毕后,孩子们似懂非懂,我让他们动手实践,用画笔来画出自己喜欢的房子,孩子们积极性非常高,画出了天马行空的作品,在知行合一的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应用简单的材料,引导幼儿创造美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简单易得、经济实惠的材料,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将这些材料搜集起来,赋予创意变化,制作出栩栩如生的作品。
如,可以采用“一次性纸盘”、“饮料瓶”、“月饼盒”、“茶叶罐”、“纽扣”、“夹子”、“铃铛”、“报纸”、“毛线”、“调色盘”、“纸袋”、“锅刷”、“水管”等,让孩子们制作木偶。将饮料瓶制作成“脑袋”,毛线、纸袋制作为“四肢”与“身体”,茶叶罐作为身体,用水管作为四肢。有的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废旧报纸折出了纸球,用铃铛作为四肢和脖子,制作出非常逼真的鸵鸟,大家纷纷动手动脑,制作出了形态各异的木偶造型......这些废旧材料在幼儿的手中变成了宝物,这类活动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非常贴近,让幼儿应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对材料产生交互感知作用,他们尽情创作、大胆想象,动手创造了美,同时,对于家乡的风土人情也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于幼儿创造性、自主性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闽南文化属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将闽南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幼儿阶段是开展美育的黄金时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不仅对孩子们幼儿阶段的成长有益,对于幼儿后续的发展,也大有裨益。闽南文化在幼儿美育活动的开展上,具有诸多优势,作为教师,要积极挖掘闽南文化中的美育元素,勇于创新,大胆参加实践,挖掘出闽南文化中蕴含的美育价值,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爱上闽南文化,提高他们的归属感和审美能力,让幼儿快乐、健康的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玉香.传承闽南文化,构建乡风淳朴的园所视觉环境——以南靖县实验幼儿园为例[J].福建教育,2014(26)
[2]曾雅萍.家园携手,共同传承闽南文化教育[J].福建教育,2015(35)
关键词:闽南文化 幼儿园 美育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7-0002-01
美育,贯穿在教育的各个阶段中,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美育教学倡导通过审美能力的培养让美渗透至学生的内心世界,美育的作用是智育、德育、体育无法取代的。闽南文化源远流长,以其特殊的艺术性、民间性,在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内容涵盖至“农耕文化”、“海商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宗族文化”、“民间艺术”、“方言文化”等,含有丰富的美育元素。
1.利用民间艺术,丰富审美感受
福建省有大量优秀的民间艺术,形态各异,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表现出浓郁的地域风格与地方特色,如“泉州木偶”、“惠安女服饰”、“泉州梨园戏”,均是福建独有,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独一无二,是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体现,这些丰富的民间艺术作品,在美育教育上,具有先天优势。
如,我尝试将“木偶作品”引入教学活动中,在主题板上张贴木偶戏图片,将优秀的木偶照片设置在活动环节中,对上述作品进行细分,引导学生欣赏木偶作品之美。在欣赏木偶的过程中,幼儿可以感受到颜色的变化,有效锻炼了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在活动中感受美。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木偶戏进入幼儿园中,邀请著名的表演大师进入园内,为幼儿讲解木偶的操作方式、提线木偶的操作技能,带着幼儿来讲讲木偶戏的发展历史。在表演活动过程中,让孩子们扮演木偶剧中的角色,创造性的表演动作,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释放他们的审美想象,拓展幼儿的视野,增强他们对于美的体验和感受。
2.开辟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享受美的体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美育教育的开展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还要重视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带领幼儿通过走访民间艺人、观看视频、询问长辈的方式观察拍胸舞、火鼎公婆、高甲戏中的人物造型、服饰特征,感受其中的美,品读闽南文化的乡土情怀。闽南文化中具有大量“美”的元素,让闽南文化进入幼儿园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受自己所在地环境的演变和发展过程,还可以了解其它地域的文化,尤其是台湾文化。
如,在带着幼儿走访具有代表性的村落时,通过观察,他们可以发现,很多人住的房子还是以前的石头房子,并广泛采用了红砖,色彩非常漂亮,让孩子们感到十分新奇。我为他们介绍到:“其实,在古代,除了黄色很受欢迎之外,红色也深受大家的欢迎,在以前,红色建材多应用在皇宫、帝王宗祠、庙宇建筑中,因此,红色也被人们称之为宫廷色,普通老百姓可都是不能用的哦”。“我们闽南人呢,速来就有敢为人先的精神,从事海外贸易的祖先们,他们积累了大量財富,于是,大胆在建筑中用了红色的建材,底部采用了白石来垫脚,红白鲜明,非常的漂亮。”讲解完毕后,孩子们似懂非懂,我让他们动手实践,用画笔来画出自己喜欢的房子,孩子们积极性非常高,画出了天马行空的作品,在知行合一的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应用简单的材料,引导幼儿创造美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简单易得、经济实惠的材料,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将这些材料搜集起来,赋予创意变化,制作出栩栩如生的作品。
如,可以采用“一次性纸盘”、“饮料瓶”、“月饼盒”、“茶叶罐”、“纽扣”、“夹子”、“铃铛”、“报纸”、“毛线”、“调色盘”、“纸袋”、“锅刷”、“水管”等,让孩子们制作木偶。将饮料瓶制作成“脑袋”,毛线、纸袋制作为“四肢”与“身体”,茶叶罐作为身体,用水管作为四肢。有的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废旧报纸折出了纸球,用铃铛作为四肢和脖子,制作出非常逼真的鸵鸟,大家纷纷动手动脑,制作出了形态各异的木偶造型......这些废旧材料在幼儿的手中变成了宝物,这类活动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非常贴近,让幼儿应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对材料产生交互感知作用,他们尽情创作、大胆想象,动手创造了美,同时,对于家乡的风土人情也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于幼儿创造性、自主性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闽南文化属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将闽南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幼儿阶段是开展美育的黄金时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不仅对孩子们幼儿阶段的成长有益,对于幼儿后续的发展,也大有裨益。闽南文化在幼儿美育活动的开展上,具有诸多优势,作为教师,要积极挖掘闽南文化中的美育元素,勇于创新,大胆参加实践,挖掘出闽南文化中蕴含的美育价值,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爱上闽南文化,提高他们的归属感和审美能力,让幼儿快乐、健康的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玉香.传承闽南文化,构建乡风淳朴的园所视觉环境——以南靖县实验幼儿园为例[J].福建教育,2014(26)
[2]曾雅萍.家园携手,共同传承闽南文化教育[J].福建教育,20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