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网络游戏、在线聊天、网上冲浪等对中小学生有极大的诱惑力,几乎找不到不喜欢玩电脑的学生,但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学生却为数不多。“学生喜欢玩电脑,但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成为普遍现象。本文希望针对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的这种现象,给出一些建议,让教师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改变这一局面,真正发挥信息技术课的作用,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兴趣;角色;作用;方法;引导
Stir up a student the interest of the study information technique lesson, the exaltation classroom efficiency
Ji Li-wei
【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lculator technique and the network, network game, on-line chat, on-line surfing etc. to the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living to have biggest of lure dint, almost can not find not to like a student who play the computer, but fancy the student of information technique lesson is number not much."The student like to play a computer, but don't fancy an information technique lesson" become widespread phenomenon.This text hope aim at this kind of phenomenon that the information technique appear in the teaching and give some suggestion, let the teacher be able to adopt appropriate of measure, change this situation, real exertive information technique the function of the lesson, realization our goal of education.
【Key words】Interest;Role;Function;Method;Leading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课标指出:信息技术教育不是单纯地计算机教育,如果信息技术教师只是一味地按信息技术学科教材进行教学,教学内容过于单纯和专业化,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地培养,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
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我能利用计算机这个工具干什么。当然利用计算机可以干的事情太多,教师不可能给学生逐一讲解,而且计算机能够干的事情有好也有坏,这就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这也是体现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人说,教师感兴趣的就是怎么让学生考试拿高分。其实不尽然,如果能让学生真正喜欢自己的课,讲课的时候学生能够完全投入和积极配合,获得实实在在的收获和进步,进而喜欢老师,尊敬老师,可能远比学生考试拿高分更另老师感到高兴和欣慰。要想让学生从内心喜欢这门课程,教师自身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要让教师自己的讲课魅力胜过电脑,这样才能吸引学生。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目前,学生学习兴趣缺失的主要表现为:没有自己的学习目的,只是迫于学校和家长的压力来上学;没有深入思考的习惯,思维惰性化,缺乏坚持不懈的探究精神和顽强的学习毅力;兴趣杂乱,容易转移注意力,尽管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但不能持续地关注同一个学习任务,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把自己当成课堂学习的旁观者,一上课就昏昏欲睡或总是干些与课上无关的事情,既不表达自己的意见又给出自己意见的“问题”学生。
学生不可能对教材涉及的所有教学任务都感兴趣,例如,有些理论性的知识很重要,但本身可能比较枯燥乏味,也不好处理,不是简单的改变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就能很好地解决,教师不可能因为学生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就不教了,尽管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本身要求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但是所有的实践都需要有理论的指导。还有就是对于学生喜欢的内容,他们的喜欢能够持续多长时间?如果仅仅是走马观花的新鲜好奇显然是不行的,怎样能让他们的这种喜欢延续下去,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应该怎么引导呢?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任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应该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参与性,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创造性使用教材,不是单纯的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学活动要灵活多样,寻找学科的魅力;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巧用情感评价,使学生充满自信,保护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但是有一点,值得教师思考:不能单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味的追求学生喜欢的内容而让学生沉迷于电脑。有的教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讲解完毕后,剩下的时间就放任给学生自己娱乐。这样久而久之学生每次来上课,都不是抱着学习目的而是带着娱乐的心态来的。长期下去,虽然学生对上课有了兴趣,但是他们感兴趣的并不是课程本身,而是因为上课可以满足自己的娱乐需要。如此教学,只怕不但会影响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也会影响学生其它科目的学习,更严重的会导致他们走入沉迷电脑的歧途。因此,教师应该要想法子避免学生误入歧途,让他们学会理智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真正的学到信息技术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完成教材要求的教学任务就万事大吉,而要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监督引导的作用,毕竟学生的自制力是有限的。
3.素质教育改革下的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改革在我国已经开展一段时间,在一些大城市收到的效果比较明显,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再也不是所谓的“高分低能儿”。但是,在一些中小城市,改革只是刚刚开始,一方面要进行素质教育的改革,另一方面,学生仍然受到高考制度的约束。在我们国家的高校招生制度没有改变到自主招生的条件下,“试”是必然评价的方式之一,所以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必须要“学”,学了之后还得“试”。素质教育涉及的范围很宽广,是教师在教书育人的环节,是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学生自身要关注课程,而这种关注的最高层次是兴趣。学生开始都应该是对我们这个课程是有兴趣的,难就难在教师如何让这种兴趣延续下去。
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学校给学生定什么教材,许多教师都还是死守着教材上的例子、知识点来讲解,根本不考虑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因此,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下,教师应该如何对教材进行处理?其实孩子就是孩子,正如我们在大学里的时候,没有压力的课业是我们所不想去关注的,我们会感觉那样的选修课对我们来讲除了能拿到学分外丝毫没有其他帮助。现在的中学生也同样是这个心理。试看一下我们的教材,有多少内容是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是有用的?如果没有的话,学生喜欢游戏而不喜欢课堂也就很好理解了!至于教师针对这样的问题的处理,能够把学生真正从游戏中拉回来的法宝应该是让他们真的看到计算机工具替自己解决了身边的问题!比如,在讲信息处理中的文字处理时让他们制作一份电子版的黑板报;讲表格数据的处理时,让他们加工自己的期中考试成绩;讲搜索技巧的时候教会他们如何从网络上搜索自己很想听的一首歌曲;讲数据库的时候让他们通过网络数据库查到了他心目中向报考的学校的招生录取信息等等……当然,这样的课堂是需要教师针对教材内容做比较大的延伸和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同时也是在考验信息技术教师对待工作的认真程度!
至于教学方法,我们不能模式化,“教必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不能盲目的否定某种教学方法,也不能单纯的使用固定的教学方法,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情,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与策略。教师在课堂上要想做到面面俱到是比较困难的,但只要提前把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考虑到,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上能够照顾到绝大多数的学生,这堂课就不能说是失败的。方法是死的,需要人来灵活使用,才能发挥其作用,不管用什么方法,最终教师都是希望学生可以掌握科学知识,继而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
4.压力与动力的转化
大家可以想一下,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学习信息技术的效率最高?很多人都会想到:压力。比如报道上说:某人用一个星期的时间熟练掌握五笔字形,这其实是在工作压力需要的情况下完成的。有压力的时候,学习、利用都是高效率的。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学生恰恰缺少这方面的压力。举个例子:基本所有的信息技术教学都会教学生如何使用浏览器,可是,如果让他们自己上网查询一些需要的信息时,还是有很多的孩子不知道从何着手。在中国现行的人才选拔、认定条件下,学生的学习是带有强烈的功利性的。不容质疑,一个人首先要有压力,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我们必修里学习过搜索技巧。但是,经常有学生遇到这样问题:在网上下载的一些视频、音乐,没有办法在自己的mp3 、mp4上播放,是什么原因?怎么解决?你告诉他:格式不支持,去下载一个转换软件吧。他们会接着问:哪里下?怎么下?像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只着重于实际操作,对于理论知识没有掌握,不知道文件类型为何物;还有一方面,就是学生没有把学过的知识转化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百度一下,你就知道”,虽然这句话学生都知道,但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把他抛到了脑后。
素质教育改革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是减轻不等同于完全没有压力,因为要想进入更高一级的学府,就必须有相应的选拔策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没有压力就没有进步的动力。目前的信息技术教育正是缺少这样的压力,以学生的认识,他们觉得学习这门课程不能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收益,再加上学校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课时安排本来就少,平时学校的期中期末考试也不统计,会考成绩不痛不痒,基本不会影响将来的升学,导致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学习态度也就存在问题。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早已不是一个新的课题,这个问题存在于教学的始终。以上理论是理论,做起来真的很难。你没有能力改变这个世界,你就应当要改变自己了。但是请坚信,试着去做总会有所收获。
参考资料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2]《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收稿日期:2008-4-07
【关键词】兴趣;角色;作用;方法;引导
Stir up a student the interest of the study information technique lesson, the exaltation classroom efficiency
Ji Li-wei
【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lculator technique and the network, network game, on-line chat, on-line surfing etc. to the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living to have biggest of lure dint, almost can not find not to like a student who play the computer, but fancy the student of information technique lesson is number not much."The student like to play a computer, but don't fancy an information technique lesson" become widespread phenomenon.This text hope aim at this kind of phenomenon that the information technique appear in the teaching and give some suggestion, let the teacher be able to adopt appropriate of measure, change this situation, real exertive information technique the function of the lesson, realization our goal of education.
【Key words】Interest;Role;Function;Method;Leading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课标指出:信息技术教育不是单纯地计算机教育,如果信息技术教师只是一味地按信息技术学科教材进行教学,教学内容过于单纯和专业化,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地培养,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
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我能利用计算机这个工具干什么。当然利用计算机可以干的事情太多,教师不可能给学生逐一讲解,而且计算机能够干的事情有好也有坏,这就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这也是体现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人说,教师感兴趣的就是怎么让学生考试拿高分。其实不尽然,如果能让学生真正喜欢自己的课,讲课的时候学生能够完全投入和积极配合,获得实实在在的收获和进步,进而喜欢老师,尊敬老师,可能远比学生考试拿高分更另老师感到高兴和欣慰。要想让学生从内心喜欢这门课程,教师自身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要让教师自己的讲课魅力胜过电脑,这样才能吸引学生。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目前,学生学习兴趣缺失的主要表现为:没有自己的学习目的,只是迫于学校和家长的压力来上学;没有深入思考的习惯,思维惰性化,缺乏坚持不懈的探究精神和顽强的学习毅力;兴趣杂乱,容易转移注意力,尽管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但不能持续地关注同一个学习任务,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把自己当成课堂学习的旁观者,一上课就昏昏欲睡或总是干些与课上无关的事情,既不表达自己的意见又给出自己意见的“问题”学生。
学生不可能对教材涉及的所有教学任务都感兴趣,例如,有些理论性的知识很重要,但本身可能比较枯燥乏味,也不好处理,不是简单的改变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就能很好地解决,教师不可能因为学生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就不教了,尽管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本身要求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但是所有的实践都需要有理论的指导。还有就是对于学生喜欢的内容,他们的喜欢能够持续多长时间?如果仅仅是走马观花的新鲜好奇显然是不行的,怎样能让他们的这种喜欢延续下去,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应该怎么引导呢?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任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应该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参与性,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创造性使用教材,不是单纯的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学活动要灵活多样,寻找学科的魅力;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巧用情感评价,使学生充满自信,保护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但是有一点,值得教师思考:不能单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味的追求学生喜欢的内容而让学生沉迷于电脑。有的教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讲解完毕后,剩下的时间就放任给学生自己娱乐。这样久而久之学生每次来上课,都不是抱着学习目的而是带着娱乐的心态来的。长期下去,虽然学生对上课有了兴趣,但是他们感兴趣的并不是课程本身,而是因为上课可以满足自己的娱乐需要。如此教学,只怕不但会影响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也会影响学生其它科目的学习,更严重的会导致他们走入沉迷电脑的歧途。因此,教师应该要想法子避免学生误入歧途,让他们学会理智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真正的学到信息技术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完成教材要求的教学任务就万事大吉,而要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监督引导的作用,毕竟学生的自制力是有限的。
3.素质教育改革下的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改革在我国已经开展一段时间,在一些大城市收到的效果比较明显,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再也不是所谓的“高分低能儿”。但是,在一些中小城市,改革只是刚刚开始,一方面要进行素质教育的改革,另一方面,学生仍然受到高考制度的约束。在我们国家的高校招生制度没有改变到自主招生的条件下,“试”是必然评价的方式之一,所以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必须要“学”,学了之后还得“试”。素质教育涉及的范围很宽广,是教师在教书育人的环节,是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学生自身要关注课程,而这种关注的最高层次是兴趣。学生开始都应该是对我们这个课程是有兴趣的,难就难在教师如何让这种兴趣延续下去。
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学校给学生定什么教材,许多教师都还是死守着教材上的例子、知识点来讲解,根本不考虑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因此,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下,教师应该如何对教材进行处理?其实孩子就是孩子,正如我们在大学里的时候,没有压力的课业是我们所不想去关注的,我们会感觉那样的选修课对我们来讲除了能拿到学分外丝毫没有其他帮助。现在的中学生也同样是这个心理。试看一下我们的教材,有多少内容是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是有用的?如果没有的话,学生喜欢游戏而不喜欢课堂也就很好理解了!至于教师针对这样的问题的处理,能够把学生真正从游戏中拉回来的法宝应该是让他们真的看到计算机工具替自己解决了身边的问题!比如,在讲信息处理中的文字处理时让他们制作一份电子版的黑板报;讲表格数据的处理时,让他们加工自己的期中考试成绩;讲搜索技巧的时候教会他们如何从网络上搜索自己很想听的一首歌曲;讲数据库的时候让他们通过网络数据库查到了他心目中向报考的学校的招生录取信息等等……当然,这样的课堂是需要教师针对教材内容做比较大的延伸和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同时也是在考验信息技术教师对待工作的认真程度!
至于教学方法,我们不能模式化,“教必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不能盲目的否定某种教学方法,也不能单纯的使用固定的教学方法,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情,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与策略。教师在课堂上要想做到面面俱到是比较困难的,但只要提前把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考虑到,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上能够照顾到绝大多数的学生,这堂课就不能说是失败的。方法是死的,需要人来灵活使用,才能发挥其作用,不管用什么方法,最终教师都是希望学生可以掌握科学知识,继而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
4.压力与动力的转化
大家可以想一下,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学习信息技术的效率最高?很多人都会想到:压力。比如报道上说:某人用一个星期的时间熟练掌握五笔字形,这其实是在工作压力需要的情况下完成的。有压力的时候,学习、利用都是高效率的。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学生恰恰缺少这方面的压力。举个例子:基本所有的信息技术教学都会教学生如何使用浏览器,可是,如果让他们自己上网查询一些需要的信息时,还是有很多的孩子不知道从何着手。在中国现行的人才选拔、认定条件下,学生的学习是带有强烈的功利性的。不容质疑,一个人首先要有压力,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我们必修里学习过搜索技巧。但是,经常有学生遇到这样问题:在网上下载的一些视频、音乐,没有办法在自己的mp3 、mp4上播放,是什么原因?怎么解决?你告诉他:格式不支持,去下载一个转换软件吧。他们会接着问:哪里下?怎么下?像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只着重于实际操作,对于理论知识没有掌握,不知道文件类型为何物;还有一方面,就是学生没有把学过的知识转化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百度一下,你就知道”,虽然这句话学生都知道,但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把他抛到了脑后。
素质教育改革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是减轻不等同于完全没有压力,因为要想进入更高一级的学府,就必须有相应的选拔策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没有压力就没有进步的动力。目前的信息技术教育正是缺少这样的压力,以学生的认识,他们觉得学习这门课程不能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收益,再加上学校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课时安排本来就少,平时学校的期中期末考试也不统计,会考成绩不痛不痒,基本不会影响将来的升学,导致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学习态度也就存在问题。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早已不是一个新的课题,这个问题存在于教学的始终。以上理论是理论,做起来真的很难。你没有能力改变这个世界,你就应当要改变自己了。但是请坚信,试着去做总会有所收获。
参考资料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2]《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收稿日期:2008-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