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突破过去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教材、局限于学科的局面,树立大教材观、大语文观,让阅读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一、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良好习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并且两者相辅相成,所谓的厚积才能薄发。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良好习惯。若语文阅读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还要指导学生长期不断收集课内外词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持之以恒地做好这个工作,这样就会使学生开阔知识面,提高教学效率。做读书笔记要从简单的做起,如先写批注作评价等,进而学会写读后感。此外,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做读书笔记对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性。
二、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
创造阅读教学的教学情境,指的是帮助学生体会作品所描述的那个具体形象的意境。联想和想象是能够真正理解和体会语言文字的必经途径。由于很多学生从未见过大潮,对于涨潮退潮没有任何概念,如果只靠凭空想象,单纯从语言文字的描述来说,很难体会出潮水的澎湃壮观场面,这个时候就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潮水的音视频资料,使学生看到“白浪翻滚”,体会到潮水与“白色城墙”一样的雄伟气势。从“浪潮越来越近”想象到潮水如同“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的壮观场面。通过潮水声音的播放体会它“山崩地裂”般的气势。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体验潮水的那种雄伟、壮观,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三、品读文本,唤醒体验
文本是一个美的田地,是作者在特定生活情境中思想情感的结晶,凝聚着作者的文思和情结,涵盖着语文知识和技能,但又决不只是语言技巧和文字材料的简单堆砌,它不仅贯穿着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倾向,而且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语用经验也高度优化于其中。所以,品读文本是实施体验式策略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朗读、默读、范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美读、精读、赏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材料,促进知识的内化,陶冶情操,开启智能。通过读,使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全身心地投入课文中,与作品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读出文章的“情”和“意”。
四、是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尤为重要,没有目标,漫无目的,教学杂乱无章,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为此,目标的确定要客观,要有针对性,不能含糊其辞,目标是学生要学会或掌握的,而不是教师自己要做的。原来,对教学目标的陈述有很大的模糊性,导致教师上课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不是关注课堂里学生该学会什么,掌握什么。例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教学目标:1.认真阅读课文,说出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是什么?2.找出新闻中的议论句,说出它的作用。
五、以学生原有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教学切入点,促进新知识的建构
阅读教学作为文本解读活动,它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即通过读者对语言文字的确认,以及对单词意义和音像视图的解码,然后进行意义重构和综合,使读者与文本之间相互作用。这一互动过程激活了读者的社会知识、先前经验、期望以及直觉,使其与文本进行交流、碰撞和对话,并理解文本,从而获得精神参与的愉悦。然而,在我们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似乎很少产生这种愉悦。这是因为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把阅读教学局限在课堂、课文和各类语文知识点上。其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尽可能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建构。
六、以开发、整合课程资源为手段,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语文新课标指出:“各地区都蕴涵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浙江历来为“人文之渊”,目前又在建设文化大省,课程资源特别丰富,开发利用的条件也特别优越。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对课程资源的地位认识不足,作用发挥不够。课内教学资源与课外教学资源相辅相成,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依据;后者是前者的深化和补充。两者的和谐统一、有机结合非常有利于实现阅读教学由课内到课外,由课外到课内的印证和转化。促成课内学习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的优势互补,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由书本到生活,由理论到实践的拓展与延伸,能有效体现新课程重视学生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新理念。
七、加强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提高阅读能力
读写结合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注意结合课文的训练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小练笔。其形式有续写、扩写、仿写和拓写等。这些练笔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吸收、探究、拓展、创新,让阅读反思帮助学生由接受性阅读向创造性阅读迈进。
如:学《背影》,写《我的父亲》;学《故乡》,写《银项圈的另一种诠释》……阅读能力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学生头脑里固有的,而是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形成的。对于文本的理解性阅读、欣赏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以至创造性阅读,并非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该伴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这种随课文阅读安排的练笔,将体验、模仿、反思、研究、创新融为一体,学生学有所依,仿有榜样,写有所思,练有所得,形式灵活多变,篇幅不拘长短。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八、结束语
初中阅读教学中要强调学生主体建构、自主探究,把训练为主变为积累为主,把深入分析变为培养悟性,把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尊重师生的个性和作品的个性,体现现在教育的民主化、科学化和个性化。
参考文献:
[1]陈峥嵘.探究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0,(09)
[2]孟静.创设平台 彰显个性——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谈[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5,(09)
[3]林正香.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教师), 2010,(07)
[4]刘姣阳.浅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06)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一、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良好习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并且两者相辅相成,所谓的厚积才能薄发。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良好习惯。若语文阅读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还要指导学生长期不断收集课内外词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持之以恒地做好这个工作,这样就会使学生开阔知识面,提高教学效率。做读书笔记要从简单的做起,如先写批注作评价等,进而学会写读后感。此外,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做读书笔记对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性。
二、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
创造阅读教学的教学情境,指的是帮助学生体会作品所描述的那个具体形象的意境。联想和想象是能够真正理解和体会语言文字的必经途径。由于很多学生从未见过大潮,对于涨潮退潮没有任何概念,如果只靠凭空想象,单纯从语言文字的描述来说,很难体会出潮水的澎湃壮观场面,这个时候就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潮水的音视频资料,使学生看到“白浪翻滚”,体会到潮水与“白色城墙”一样的雄伟气势。从“浪潮越来越近”想象到潮水如同“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的壮观场面。通过潮水声音的播放体会它“山崩地裂”般的气势。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体验潮水的那种雄伟、壮观,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三、品读文本,唤醒体验
文本是一个美的田地,是作者在特定生活情境中思想情感的结晶,凝聚着作者的文思和情结,涵盖着语文知识和技能,但又决不只是语言技巧和文字材料的简单堆砌,它不仅贯穿着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倾向,而且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语用经验也高度优化于其中。所以,品读文本是实施体验式策略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朗读、默读、范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美读、精读、赏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材料,促进知识的内化,陶冶情操,开启智能。通过读,使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全身心地投入课文中,与作品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读出文章的“情”和“意”。
四、是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尤为重要,没有目标,漫无目的,教学杂乱无章,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为此,目标的确定要客观,要有针对性,不能含糊其辞,目标是学生要学会或掌握的,而不是教师自己要做的。原来,对教学目标的陈述有很大的模糊性,导致教师上课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不是关注课堂里学生该学会什么,掌握什么。例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教学目标:1.认真阅读课文,说出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是什么?2.找出新闻中的议论句,说出它的作用。
五、以学生原有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教学切入点,促进新知识的建构
阅读教学作为文本解读活动,它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即通过读者对语言文字的确认,以及对单词意义和音像视图的解码,然后进行意义重构和综合,使读者与文本之间相互作用。这一互动过程激活了读者的社会知识、先前经验、期望以及直觉,使其与文本进行交流、碰撞和对话,并理解文本,从而获得精神参与的愉悦。然而,在我们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似乎很少产生这种愉悦。这是因为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把阅读教学局限在课堂、课文和各类语文知识点上。其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尽可能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建构。
六、以开发、整合课程资源为手段,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语文新课标指出:“各地区都蕴涵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浙江历来为“人文之渊”,目前又在建设文化大省,课程资源特别丰富,开发利用的条件也特别优越。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对课程资源的地位认识不足,作用发挥不够。课内教学资源与课外教学资源相辅相成,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依据;后者是前者的深化和补充。两者的和谐统一、有机结合非常有利于实现阅读教学由课内到课外,由课外到课内的印证和转化。促成课内学习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的优势互补,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由书本到生活,由理论到实践的拓展与延伸,能有效体现新课程重视学生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新理念。
七、加强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提高阅读能力
读写结合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注意结合课文的训练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小练笔。其形式有续写、扩写、仿写和拓写等。这些练笔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吸收、探究、拓展、创新,让阅读反思帮助学生由接受性阅读向创造性阅读迈进。
如:学《背影》,写《我的父亲》;学《故乡》,写《银项圈的另一种诠释》……阅读能力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学生头脑里固有的,而是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形成的。对于文本的理解性阅读、欣赏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以至创造性阅读,并非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该伴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这种随课文阅读安排的练笔,将体验、模仿、反思、研究、创新融为一体,学生学有所依,仿有榜样,写有所思,练有所得,形式灵活多变,篇幅不拘长短。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八、结束语
初中阅读教学中要强调学生主体建构、自主探究,把训练为主变为积累为主,把深入分析变为培养悟性,把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尊重师生的个性和作品的个性,体现现在教育的民主化、科学化和个性化。
参考文献:
[1]陈峥嵘.探究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0,(09)
[2]孟静.创设平台 彰显个性——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谈[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5,(09)
[3]林正香.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教师), 2010,(07)
[4]刘姣阳.浅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