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聚焦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并分析现今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性的提出了搭建2个平台、聚焦3项任务、夯实4个阶段,以构建“234”高职汽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达到高职教育培育高素质、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高职汽车;“234”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继续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为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应当主动作为,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系统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尤其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
(一)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因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协同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教学改革的最需做到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因,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技能、知识的主动追求。适应于高职学生喜操作轻理论的特点,实践教学刚好能够使他们积极、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
对于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鲜明特点,高职学生一毕业就需能做到上岗操作生产,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已针对可能从事岗位的岗位技能进行了培训训练,使学生能实现学生与工人身份的快速转换。这也就要求学校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需基于岗位实际考虑全面,使学生通过完成实践学习活动具备胜任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
(三)能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职业技能,还需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职业隐性素养。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体验企业生产、服务一线的工作环境及工作强度,并融入职业素养培养,为毕业后更快的融入行业、岗位创造条件。
二、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部分院校在制定实践教学目标过程中,虽然是根据社会调研来进一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但未对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调查流程、分析过程及评价过程等进行具体明确,使得社会调研流于形式;即使进行了真正的调研,但也因未进行科学的分析,而不能有效的将企业一线的工作场域转化为学校的学习场域,即不能制定具体合理的教学目标。同时,发现大部分学校虽有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运行环节中,但未将从入学到毕业的实践教学项目独立列出来,既是独立出来的,也没有赋予实践教学明确的目标和任务细则。
(二)以项目课程代替实践教学
部分院校对实践教学的内涵把握不准,盲目的直接以项目化课程来代替实践教学。而项目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较佳的方式是在毕业前的综合实践环节中设计出合适的项目,与对应职业岗位的完整工作过程能有机的串联起来,将三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完成一项完整的工作任务中来。但由于许多高职院校在设计和组织毕业综合实践阶段的项目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就把项目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的教师们日常教学方式的改革中来了,如此实际是虚高实践教学在整体教学中的比重,弱化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影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三)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比例偏低
高职教育偏理论轻实践的观念依旧根深蒂固,在诸多高校的课程学时分配上,为了减少自身工作量,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比重一直不高。同时,有些任课教师由于自身的惰性以及实践水平限制等因素,对于扩大实践教学的学时占比的反应并不积极,偏重理论课程教学倾向还需政策引导、规定约束。
(四)實践教学活动安排尚未形成体系化
实践教学活动因分学年、分学期的客观现实情况,活动是分散进行的,但分散不应是分割,实践教学应按照总体目标的要求把分年级分学期的实践活动都赋予总目标要求下的分目标意义,也就是用一条主线串联起来,互为关联和支撑。从现今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看,大部分未凸显个分散实践教学活动间的逻辑关联,有的阐述了这一逻辑性,但也不够完善。
(五)实践教学的管理缺乏体系化的制度要求
部分院校未制定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有的有涉及,但未形成体系,不够系统全面,尤其在对学生的管理及考核方面。而恰恰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若无相应的学生管理及考核制度支撑约束,学生的认可度、参与度低,也就会致使实践教学的成效大打折扣。从高职院校培养方案设计、教学管理制度和相关评价制度上看,绝大多数学校都在强调如何保障实践项目的落实,但较少涉及组织和考评内容,如果对学生的管理和约束不到位,即使体系建设再完备,实践教学的成效也不会太好。
三、“234”高职汽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34”高职汽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2”是指2个平台,即实用性平台和创新型平台;“3”是指3项任务,即技能抽考、毕业设计和项目竞赛(包括专业技能竞赛与创新创业竞赛等);“4”是指4个阶段,即基础实践、强化实践、优化实践和创造实践。
(一)搭建2个平台
搭建实用性平台和创新型平台两个平台是实施“234”高职汽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是实施“234”高职汽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环节。
实用性平台旨在夯实基础,要求所有学生考核必须合格,保障学生毕业能快速上手工作;其次完成实用性平台考核后学生进入下一阶段创新型平台实践学习,实用性平台包括校内实用性平台和校外实用性平台两部分。
创新型平台建设旨在培养学生工程创新能力,学生以项目为载体,开展两个层次的创新实践,较低层次的为项目优化实践,较高层次的为项目开发实践。同时创新性实践平台的项目成果作为下一阶段的实用性实践平台学习资源,这样使得实训设备不断更新,并且更加实用,同时也有效降低成本。 (二)聚焦3项任务
“234”高职汽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3”是指3项任务,即技能抽考、毕业设计和项目竞赛(包括专业技能竞赛与创新创业竞赛等),其要求为:技能抽考对接湖南省技能抽考要求,要求所有学生独自完成此任务;毕业设计对接湖南省毕业设计要求,要求所有学生独自完成此任务;项目竞赛针对部分前期考核优秀,且对项目竞赛(包括专业技能竞赛与创新创业竞赛等)有浓厚兴趣的学生。
(三)夯实4个阶段
“234”高职汽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4”是指4个阶段,即基础实践、强化实践、优化实践和创造实践,其内容为:一阶段的基础实践,让学生能规范操作,具备岗位基本技能,使学生达到能完成任务的目的 ;二阶段的强化实践,让学生熟练操作,具备岗位核心技能,使学生达到能快速完成任务的目的;三阶段的优化实践,让学生更好操作,具备跨岗位(岗位晋升)综合技能,使得学生能达到更好完成任务的目的;四阶段的创造实践,让学生用其他方法(途径)操作,具备创新创业核心能力,使得学生达到创造性完成任务的目的。
四、结语
高职院校构建“234”实践教学体系,基于湖南省高职院校的职教环境,充分考虑技能抽查、毕业设计及技能竞赛,将它们的考核内容任务分解到每个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中。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增强学生职业素养,促使学生弘扬工匠精神,树立追求卓越、注重细节的品质,培养学生成为对职业的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高素质工匠。
参考文献
[1]黄丽丽.培养卓越师范生的“234”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教育觀察(上半月),2016,5(10):87-88.
[2]屈敏.应用型本科新能源汽车方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2021(07):110-112.
[3]张晓娟.基于“三点一线”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2):41-42.
[4]魏华.关于汽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创新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9(26):122-123.
作者简介:
陈金友,男,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汽车智能技术研究,职业教育研究
廖金雄(1991.11-)男,汉族,湖南衡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 方向:汽车零部件强度可靠性研究、职业教育研究
胡巍(1989.01-),男,汉族,湖南耒阳,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汽车技术开发、职业教育研究
关键词:高职汽车;“234”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继续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为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应当主动作为,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系统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尤其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
(一)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因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协同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教学改革的最需做到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因,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技能、知识的主动追求。适应于高职学生喜操作轻理论的特点,实践教学刚好能够使他们积极、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
对于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鲜明特点,高职学生一毕业就需能做到上岗操作生产,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已针对可能从事岗位的岗位技能进行了培训训练,使学生能实现学生与工人身份的快速转换。这也就要求学校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需基于岗位实际考虑全面,使学生通过完成实践学习活动具备胜任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
(三)能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职业技能,还需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职业隐性素养。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体验企业生产、服务一线的工作环境及工作强度,并融入职业素养培养,为毕业后更快的融入行业、岗位创造条件。
二、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部分院校在制定实践教学目标过程中,虽然是根据社会调研来进一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但未对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调查流程、分析过程及评价过程等进行具体明确,使得社会调研流于形式;即使进行了真正的调研,但也因未进行科学的分析,而不能有效的将企业一线的工作场域转化为学校的学习场域,即不能制定具体合理的教学目标。同时,发现大部分学校虽有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运行环节中,但未将从入学到毕业的实践教学项目独立列出来,既是独立出来的,也没有赋予实践教学明确的目标和任务细则。
(二)以项目课程代替实践教学
部分院校对实践教学的内涵把握不准,盲目的直接以项目化课程来代替实践教学。而项目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较佳的方式是在毕业前的综合实践环节中设计出合适的项目,与对应职业岗位的完整工作过程能有机的串联起来,将三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完成一项完整的工作任务中来。但由于许多高职院校在设计和组织毕业综合实践阶段的项目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就把项目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的教师们日常教学方式的改革中来了,如此实际是虚高实践教学在整体教学中的比重,弱化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影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三)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比例偏低
高职教育偏理论轻实践的观念依旧根深蒂固,在诸多高校的课程学时分配上,为了减少自身工作量,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比重一直不高。同时,有些任课教师由于自身的惰性以及实践水平限制等因素,对于扩大实践教学的学时占比的反应并不积极,偏重理论课程教学倾向还需政策引导、规定约束。
(四)實践教学活动安排尚未形成体系化
实践教学活动因分学年、分学期的客观现实情况,活动是分散进行的,但分散不应是分割,实践教学应按照总体目标的要求把分年级分学期的实践活动都赋予总目标要求下的分目标意义,也就是用一条主线串联起来,互为关联和支撑。从现今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看,大部分未凸显个分散实践教学活动间的逻辑关联,有的阐述了这一逻辑性,但也不够完善。
(五)实践教学的管理缺乏体系化的制度要求
部分院校未制定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有的有涉及,但未形成体系,不够系统全面,尤其在对学生的管理及考核方面。而恰恰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若无相应的学生管理及考核制度支撑约束,学生的认可度、参与度低,也就会致使实践教学的成效大打折扣。从高职院校培养方案设计、教学管理制度和相关评价制度上看,绝大多数学校都在强调如何保障实践项目的落实,但较少涉及组织和考评内容,如果对学生的管理和约束不到位,即使体系建设再完备,实践教学的成效也不会太好。
三、“234”高职汽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34”高职汽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2”是指2个平台,即实用性平台和创新型平台;“3”是指3项任务,即技能抽考、毕业设计和项目竞赛(包括专业技能竞赛与创新创业竞赛等);“4”是指4个阶段,即基础实践、强化实践、优化实践和创造实践。
(一)搭建2个平台
搭建实用性平台和创新型平台两个平台是实施“234”高职汽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是实施“234”高职汽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环节。
实用性平台旨在夯实基础,要求所有学生考核必须合格,保障学生毕业能快速上手工作;其次完成实用性平台考核后学生进入下一阶段创新型平台实践学习,实用性平台包括校内实用性平台和校外实用性平台两部分。
创新型平台建设旨在培养学生工程创新能力,学生以项目为载体,开展两个层次的创新实践,较低层次的为项目优化实践,较高层次的为项目开发实践。同时创新性实践平台的项目成果作为下一阶段的实用性实践平台学习资源,这样使得实训设备不断更新,并且更加实用,同时也有效降低成本。 (二)聚焦3项任务
“234”高职汽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3”是指3项任务,即技能抽考、毕业设计和项目竞赛(包括专业技能竞赛与创新创业竞赛等),其要求为:技能抽考对接湖南省技能抽考要求,要求所有学生独自完成此任务;毕业设计对接湖南省毕业设计要求,要求所有学生独自完成此任务;项目竞赛针对部分前期考核优秀,且对项目竞赛(包括专业技能竞赛与创新创业竞赛等)有浓厚兴趣的学生。
(三)夯实4个阶段
“234”高职汽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4”是指4个阶段,即基础实践、强化实践、优化实践和创造实践,其内容为:一阶段的基础实践,让学生能规范操作,具备岗位基本技能,使学生达到能完成任务的目的 ;二阶段的强化实践,让学生熟练操作,具备岗位核心技能,使学生达到能快速完成任务的目的;三阶段的优化实践,让学生更好操作,具备跨岗位(岗位晋升)综合技能,使得学生能达到更好完成任务的目的;四阶段的创造实践,让学生用其他方法(途径)操作,具备创新创业核心能力,使得学生达到创造性完成任务的目的。
四、结语
高职院校构建“234”实践教学体系,基于湖南省高职院校的职教环境,充分考虑技能抽查、毕业设计及技能竞赛,将它们的考核内容任务分解到每个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中。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增强学生职业素养,促使学生弘扬工匠精神,树立追求卓越、注重细节的品质,培养学生成为对职业的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高素质工匠。
参考文献
[1]黄丽丽.培养卓越师范生的“234”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教育觀察(上半月),2016,5(10):87-88.
[2]屈敏.应用型本科新能源汽车方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2021(07):110-112.
[3]张晓娟.基于“三点一线”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2):41-42.
[4]魏华.关于汽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创新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9(26):122-123.
作者简介:
陈金友,男,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汽车智能技术研究,职业教育研究
廖金雄(1991.11-)男,汉族,湖南衡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 方向:汽车零部件强度可靠性研究、职业教育研究
胡巍(1989.01-),男,汉族,湖南耒阳,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汽车技术开发、职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