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课堂上,需要面对多个不同的个体,包括学生、教师、以及文章的作者,他们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都各不相同,因此,老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找到一个切入点,以增强语文教学的活力。本文从感动层面介绍了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 语文课堂 感动 教学
一、前言
语文教学体现了课堂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语文课堂和其他课堂不同,不能离开感动的情感教育。教师的感动使课堂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工作,而成为一种生命体验,体现了一种人生价值。由于感动,语文知识变得不再枯燥,点燃了学生的心灵火花,语文课堂也不再是低沉的牢笼,而变成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精神乐园。因此,感动能够使教师更加的热爱教学活动,为语文教学倾注更多的汗水和心血;感动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珍惜和热爱现在的生活。所以说,感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只有使用感动教学,才能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二、语文课堂上的感动教学
1.学生被课文的描绘感动。人的审美感包括主体对对象外在特征的感知和对对象内在情感和意蕴的感知能力。学生大多喜欢言情、武打类的文章,而不喜欢高雅的经典名著,这主要是由学生对快感的追求决定的。快感和美感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快感来自于实际的需求,而美感则和实际的活动无关。美感是精神方面的追求,快感则和生理反应有关。显然,语文教学的境界,是一种高层次的感受,是精神层面的活动。教师要教育学生放弃低级兴趣,提升个人的精神素养,这是每个教育者的重要责任。
2.学生被课文的真情感动。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部分是作者的真情体现,无论是文天祥的忠君爱国精神,还是张若虚对人生的理解;无论是杨绛先生对苦难中的底层人物的赞美,还是法布尔悲天悯人的情怀。
3.基于职业特点和率真本性的感动。美丽只有被感受、被旁观才叫做美,美不能少了评价和赞扬,而教师就是评价美、赞扬美、唤醒美的人。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而学生则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去认真体会课程中的美:听老师的课程是一种美,对问题的解决也是一种美。只有感动才能触动人们去发现美。
4.学生为文章的哲理而感动。“不平则鸣”中的“不平”就是一种感动,只有触动学生心弦的地方,才能真正的让人去感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绵延不绝,这是我们华夏民族智慧和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为文章的缜密而感动,会为文章的平实朴素而感动,这些感动都是作者对真理追求的努力。语文的课堂上,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悟,在感动中吸收消化,在文明的吸收中继承和传承文明。
5.感动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通过对语文课内容的理解,教师就能够快速发现文章的感动所在,发现文章的情感波动点,从而在课堂上潜移默化,感染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把握文章,去感受文章中的感动。由于老师具有丰富的阅历和人生体验,因此,在阅读很多文章时,老师自身就能够产生颤栗和疼痛,产生莫名的冲动,并且,教师在课程中将这种感动悄悄传递给自己的学生,这是多么美好的体验啊!只有这种感动,才能触发学生,才能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把握和理解。
6.教师因学生的感动而感动。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文章中的哲理、美景和真情形成了对学生的感染,而老师的感动则引发了学生的共鸣,使学生的纯真天性得到发挥。教师面对学子们,面对天真无邪的对知识充满欲望的学生们,面对只要付出就会得到回报的喜悦,教师会因为学生的感动而更加兴奋。因而更投入的工作,更深入的理解文章,更加忘我的进行讲解。这样,老师和学生就能够在感动中逐渐深化教和学的内容,并逐渐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的升华状态。
学生和老师会因为一段对话而感动,会因为一个微笑或一个默契而感动,在这种状态下的语文课堂,将是多么让人向往啊。但是,现实中有很多无奈,很多学生受到了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使得他们对现实漠然,对本该感动的生活无动于衷。平淡的文本无法触动学生们粗糙的心灵。只有加强学生的感动教育、审美教育,打磨学生的情感载体,熏陶学生的心灵,才能真正负起老师的责任。除此之外,从教师的层面来说,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如何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求教师改变自我,而感动教学则是教师改变教学形式的重要部分。没有感动,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失去生命活力,而教师这一职业也只能成为一种谋生手段,是一种不得已的苦差。那么,人的一生就会注定是无聊的、烦恼的和痛苦的。只有教师充满了工作的激情,课堂才能给人以感动。老师要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去。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将每一堂课都当作是一种美的体验,全身心的投入到对感动的追求境界中去。让师生在共同的学习中享受感动,在感动中追求发展。
通过对语文课堂的教学研究发现,感动教学能够使教学要素更加鲜活,更加富有生命,让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的沟通过程。所以,感动使教学充满魅力,语文课堂的感动教育在于让学生在感动中感悟语文的爱、美、情,感悟生命,感悟一直追求的理念。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涌动感动之情、流淌感动之美、激荡感动之爱,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充满感动的课堂,最终让语文课堂感动教师和学生,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飞翔的翅膀。
【关键词】初中 语文课堂 感动 教学
一、前言
语文教学体现了课堂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语文课堂和其他课堂不同,不能离开感动的情感教育。教师的感动使课堂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工作,而成为一种生命体验,体现了一种人生价值。由于感动,语文知识变得不再枯燥,点燃了学生的心灵火花,语文课堂也不再是低沉的牢笼,而变成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精神乐园。因此,感动能够使教师更加的热爱教学活动,为语文教学倾注更多的汗水和心血;感动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珍惜和热爱现在的生活。所以说,感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只有使用感动教学,才能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二、语文课堂上的感动教学
1.学生被课文的描绘感动。人的审美感包括主体对对象外在特征的感知和对对象内在情感和意蕴的感知能力。学生大多喜欢言情、武打类的文章,而不喜欢高雅的经典名著,这主要是由学生对快感的追求决定的。快感和美感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快感来自于实际的需求,而美感则和实际的活动无关。美感是精神方面的追求,快感则和生理反应有关。显然,语文教学的境界,是一种高层次的感受,是精神层面的活动。教师要教育学生放弃低级兴趣,提升个人的精神素养,这是每个教育者的重要责任。
2.学生被课文的真情感动。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部分是作者的真情体现,无论是文天祥的忠君爱国精神,还是张若虚对人生的理解;无论是杨绛先生对苦难中的底层人物的赞美,还是法布尔悲天悯人的情怀。
3.基于职业特点和率真本性的感动。美丽只有被感受、被旁观才叫做美,美不能少了评价和赞扬,而教师就是评价美、赞扬美、唤醒美的人。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而学生则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去认真体会课程中的美:听老师的课程是一种美,对问题的解决也是一种美。只有感动才能触动人们去发现美。
4.学生为文章的哲理而感动。“不平则鸣”中的“不平”就是一种感动,只有触动学生心弦的地方,才能真正的让人去感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绵延不绝,这是我们华夏民族智慧和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为文章的缜密而感动,会为文章的平实朴素而感动,这些感动都是作者对真理追求的努力。语文的课堂上,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悟,在感动中吸收消化,在文明的吸收中继承和传承文明。
5.感动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通过对语文课内容的理解,教师就能够快速发现文章的感动所在,发现文章的情感波动点,从而在课堂上潜移默化,感染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把握文章,去感受文章中的感动。由于老师具有丰富的阅历和人生体验,因此,在阅读很多文章时,老师自身就能够产生颤栗和疼痛,产生莫名的冲动,并且,教师在课程中将这种感动悄悄传递给自己的学生,这是多么美好的体验啊!只有这种感动,才能触发学生,才能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把握和理解。
6.教师因学生的感动而感动。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文章中的哲理、美景和真情形成了对学生的感染,而老师的感动则引发了学生的共鸣,使学生的纯真天性得到发挥。教师面对学子们,面对天真无邪的对知识充满欲望的学生们,面对只要付出就会得到回报的喜悦,教师会因为学生的感动而更加兴奋。因而更投入的工作,更深入的理解文章,更加忘我的进行讲解。这样,老师和学生就能够在感动中逐渐深化教和学的内容,并逐渐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的升华状态。
学生和老师会因为一段对话而感动,会因为一个微笑或一个默契而感动,在这种状态下的语文课堂,将是多么让人向往啊。但是,现实中有很多无奈,很多学生受到了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使得他们对现实漠然,对本该感动的生活无动于衷。平淡的文本无法触动学生们粗糙的心灵。只有加强学生的感动教育、审美教育,打磨学生的情感载体,熏陶学生的心灵,才能真正负起老师的责任。除此之外,从教师的层面来说,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如何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求教师改变自我,而感动教学则是教师改变教学形式的重要部分。没有感动,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失去生命活力,而教师这一职业也只能成为一种谋生手段,是一种不得已的苦差。那么,人的一生就会注定是无聊的、烦恼的和痛苦的。只有教师充满了工作的激情,课堂才能给人以感动。老师要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去。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将每一堂课都当作是一种美的体验,全身心的投入到对感动的追求境界中去。让师生在共同的学习中享受感动,在感动中追求发展。
通过对语文课堂的教学研究发现,感动教学能够使教学要素更加鲜活,更加富有生命,让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的沟通过程。所以,感动使教学充满魅力,语文课堂的感动教育在于让学生在感动中感悟语文的爱、美、情,感悟生命,感悟一直追求的理念。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涌动感动之情、流淌感动之美、激荡感动之爱,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充满感动的课堂,最终让语文课堂感动教师和学生,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飞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