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hung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预设”是预测和设计,是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师生在与教学情境的交互作用中,以及在师生对话互动中产生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和新情况。“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并不是说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信马由缰式地展开教学,而是要求必须认真备课、精心预设;考虑学生的学习和需要,确定“以学定教”的原则;要把工夫花在钻研教材上、花在推测学生的“可能”上、花在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上、花在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而采取应变策略上,做到调控课堂,使课堂教学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推进。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但如果某节课从头到尾都是非预设下的生成,要么是教师高超的教学水平造成的,要么也有可能是教师对课研究得不深入造成的。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前精心预设,课上有效生成呢?
  一、充分预设,因势利导
  “预设”经常被人认为给学生挖一个陷讲,等着孩子往里跳,框住了学生的思维,其实这是对预设的一种误解。没有预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互动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所以如何准确地预设将直接影响着“生成”。在新课程理念下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它要求教师首先要对教材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并摸清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难点,做到课前有充分的准备。那么,课堂上的意外生成就能巧妙的引导与利用。预设才能真正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机会,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立体式互动中促使师生同成长共发展。因此,一堂好课,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高超的教学技艺,循循善诱地与学生互动,生成具有活力的教学过程,也需要教师未雨稠缪,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在上课之前就成竹在胸。
  二、不拘预设,动态生成
  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时候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实施预设时不拘泥于预设并能智慧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生成才会更加精彩。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师使原本机械的教学预设在师生的共同创造中变得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活力。例如,“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的教学预设分三个层次:第一,举例3的倍数,观察数的特征。第二,找规律,总结规律。第三,验证,综合运用。但课堂上完全反了,由于受到上节课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影响,学生首先提出看个位,立即有学生反驳不对,应是“各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还有的说“各个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一下子结果都说出来了,显然这位学生课前作好了预习。面对这一情况我放弃预设,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进行整合,主动让学生到台前当“小老师”,通过质疑和交流,让学生来验证结果。课堂中学生积极投入,效果不错。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抓住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努力突破预设的方案,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拓展思维的空间,彰显生命的力量。
  三、提升教育智慧,促进“非预设生成”
  由于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开放性,学生往往会提出一些出人意料的想法。面对这些预设之外的内容,如果教师能充分发挥教育机智,突破原先教学预设的框框,捕捉临时生成资源中的有意义成分,及时放弃预设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创造生成新的教学方案。那么原先可能成为病点的问题将有机会转化成课堂教学的亮点,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当学生掌握面积的解法后,让学生求解这样一道题:一个梯形上底是6米,下底是7米,高是2米,求梯形的面积。学生一般列式为(6+7)×2÷2=13(平方米),可有一学生却列式为6+7=13(平方米)。很明显他的列式是错误的,我正想纠正他,可转变一想,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于是我即时放弃预设方案,让这个学生把解答过程抄在黑板上,并说出自己列式时的想法。他说:“我发现梯形的高度是2米,计算面积时又要除以2,乘以2和除以2可以互相抵消,实际上就是梯形上底和下底的和。”同学听听他这样一说都愣住了,觉得他说的有理,我抓住机会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各自充分发表意见,最后形成共识:如果这样列式,求出的是梯形上下底的和,不符合题意,但列式后计算时可这位同学的方法做较简便。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解梯形面积的透彻注解,更培养了学生从小养成时时处处不忘求异创新的良好习惯。问题就在这样的动态中不断生成,在这样的动态中不断达成,从而赋予课堂更多的开放性、动态性、创造性、挑战性、发展性和生成性,在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总之,预设是前提,生成是关键,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不仅是一种教育的科学,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关注动态的生成,关注人性情怀。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挑战——精彩的生成源于高质量的预设。只有课前精心预设——全面分析学情,构建弹性教学方案,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才能在课堂中机智地用活预设、整合预设乃至放弃预设,从而收获生成,让智慧的光芒闪烁课堂,演绎精彩课堂。
其他文献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常用几种的资料类型  在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下,统治者一直很重视历史文献的编撰整理,历史文献的数量可谓浩如烟海,文献的记载不仅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缩影,也浓缩了大量的典型性的语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一)表现人物思想主张的资料  《荀子·富国篇》:“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属之民不劝;诛赏不类,则下疑俗俭而百姓不一。”这句话
期刊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那么对于地理教师来说,就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要让地理课堂充满生气,充满活力,我们首要的任务便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对教学方法、语言、行为的创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将哲学融入课堂,体会哲学地理的乐趣  笔者一向主
期刊
一、理论基础  2011版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任何积极的阅读都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所以,对话教育已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论题。  “对话并不在乎形式上是否是一问一答的言语形式,关键是拥有对话的品质,即有对话精神的语言、倾听,甚至沉默也是对话。”这种教学方式其实在我国古代一直存在,至少在明代还有拥有这种精神的教育家。明代著名思想大家王阳明,在传授心学思想时
期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陶行知先生说:“活书是活的知识之宝库。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雨雾,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的宝库,便是活的书。”这活的书里面,就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读不完、看不厌的知识。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
期刊
物流学科方面的校校合作,广西物资学校和广西水产学校共同创新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深化课程和教材的改革,通过教育实验法,在对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专业知识、技能、考证成绩和技能比赛成绩,以及揭示教育活动规律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研究。  一、为什么要在中职物流专业校校合作中进行 “教育实验法”的探索研究  教育实验法,是指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其假设为指导,有目的控制和操纵
期刊
一、当前小学德育所面临的几个问题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重德行、讲礼仪的优良传统,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都非常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1988年8月10日国家教委颁发了《小学德育纲要》;1994年8月31日党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接着于1998年3月16日国家教委又颁布了《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明确规定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以及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实
期刊
语文教材已经伴随各位语文教师多年,语文教材的使用与解读一直是个“雾里看花”的缺失科学性系统性指导的议题。如今,王荣生先生在论文《语文科课程论建构》中为我们作出了科学的理论指导,那么,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笔者认为有必要依据先进的教学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语文教材的课程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解读和分析,以便今后工作中对教材更合理高效地利用。  一、理论回顾  王荣生在论文《语文科课程论建构》的第八章中指出
期刊
陶行知先生在倡行科学教育、生利教育、生活教育的同时,也极为重视对学生的做人教育。他认为,教人做人、做一个具有国民精神和崇高人格的人是所有教育永恒不变的宗旨。“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的意思”。  作为学校教育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如何转变校风学风,是现行普通高中特别是农村普通高中(相对于重点高中来说)一直在探究的问题,这是一项量大而多的系统性工程,本文就我校的实际情况,试分析高中“差
期刊
一、书面表达的相关要求  (一)课标五级目标中“写”的要求  一是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  二是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  三是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  四是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  五是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二)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中“写”的相关要求  一是能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  二是能运用所学词汇、
期刊
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它涉及到学生的成长、学业成绩的评定、综合素质的评价、人才的选拔等各个方面,我们很难驾驭,因而,我只从如何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这个角度来说。  一、从教师的角色转换说起,明确评价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理念正是要求教师要由课程知识的施予者而成为教育学意义上的交往者;教师不再做教材的单一阐释者和习题答案的唯一宣判者,而是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潜心关注者和学生个性成长的参谋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