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理念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实践探索

来源 :教育界·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skl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能够有效、合理地融入STEAM教育课程,对引进课程进行本土化的过程中不能采用拿来主义,课程的具体设置以及相应的教学形式、教学重难点等都需要教师消化与改进,教师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学生有兴趣,而是要使学生做到在兴趣的驱使下能够真正运用创造性思维、融合性知识、多元化技能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来真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科学之美、文化之美。同时,传统教学模式及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在接受新一轮挑战,各地中小学也处于寻求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革命式突破的重要战略阶段。
  【关键词】STEAM教育;小学美术;跨学科课程
  【课题论文】课题编号:0819YXP0199;课题名称“STEAM有效教学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时间:2019年12月16日;人员名单:胡璐璐、俞萍萍、戴娟华、薛雅红、孙维。
  一、STEAM理念与艺术的关联度分析
  (一)STEAM教育的概界定及结构框架分析
  STEAM教育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出的,STEA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以及后来加上的艺术(Art)的整合学科。STEAM教育课程不是多课程的简单相加,而是带着项目、问题寻求多学科融合整合知识与技能,解决真实世界中具体问题的最优方案,简单来说就是“以数学思维为根柢,站在艺术与工程的方位去诠释技术与科学”。艺术作为最后加入并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组成部分,其对全学科思维启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STEAM教育课程也给美术教学带来更多启发。小学阶段学生学龄、思维及课程相对灵活性等特点,使STEAM教育课程在我国的推广更具实践价值。
  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教育理念,于2010年由美国学者格雷特·亚克曼(Georgette Yakman)首度提出了STEAM教育的教育框架,整个框架呈金字塔型排列,其教育理念一目了然。
  金字塔的底层以人们所掌握的现有知识的具体学科细分,例如人文学科含有人文学、人体学、社会科学三个二类学科,再对人文学进行分解成经典艺术、视觉艺术、表演艺术等。金字塔的第四层则是具体大类学科,是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具体学科(专业划分),包括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人文学科(Arts-liberal)。第三层的STEM教育的雏形阶段,这个阶段艺术还是未被纳入整个教育模式的独立学科,所以该阶段可以说是自然科学多学科的整合。第二层,也就是目前整个STEAM教育的全部形态,强调了艺术(Arts-liberal)在整个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并且对整个教育系统的走势起到了无可置疑的作用。金字塔的顶端是整个教育系统的终极目标—一个学科融合全生涯学习,体现了教育的真正目的。
  (二)艺术(Arts-liberal)在STEAM教育中的重要
  体现
  由STEAM教育框架可以看出,在艺术(人文科学)未被纳入整个系统时,STEM教育最初的诞生是用于向科技行业输送专业人才,整个教育框架完全由自然科学支配。近年来,该教育模式由大学迅速向中小学蔓延,受众群体以及培养目标的改变,导致原有STEM框架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学龄段全面推广,因此艺术(Arts-liberal)的强势融合是水到渠成的。STEM+ART的模式是STEM教育的升级,这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在交流合作形式如此多元的今天,对读写能力、语言表达、审美表现的高度要求是前所未有的,如何快速精准捕捉有效信息、如何做到清晰流畅地表达自我观点、如何撰写行文规范且美观大方的方案报告、如何使产品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保证其美观性等,都需要艺术(人文学科)有更多的渗透。
  在STEAM教育框架中ART中包含人文学、人体学、社会科学三大类学科。(1)人文学。人文学包含经典艺术、视觉艺术、表演艺术等相对传统的艺术表达形式,此类艺术语言高度贯穿于小学美术课堂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这四部分主要课程内容。(2)人体学。人体学包括劳动、体育、心理学等。(3)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包括人类学、哲学、国际关系、历史、经济、政治、教育、预测科学、科技与社会等。
  二、小学美术课堂对STEAM教育的“反窥”
  (一)传统小学美术课堂的美育体系
  目前,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将所有小学阶段课程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这四版块将整个美育体系支撑起来。
  “造型·表现”版块在教师引导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具体课程研讨,明确“造型”基础与“表现”的承接辩证关系和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造型”“表现”对艺术素养的辩证统一的关系。“设计·应用”版块是指以传播相关信息、改善环境、优化生活等为目的,采用相应的材料和手法去构思与践行,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操作能力的学习领域。“欣赏·评述”版块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于自然与人文艺术等视觉表达进行赏鉴及感触体验,逐渐提高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完善的审美趣味及独立的审美见解。“综合·探索”版块是指运用开放性美术活动,啟发学生主观能动地发现、研讨、处理问题的能力的学习范围。
  (二)现有美术课程与STEAM教育课程契合点
  当前STEAM教育模式下的课程方案往往都是将STEAM融入到特定学习阶段中去整合现有学科,以主题性研究课题为导向的课程实践,进而达到学科内并归、学科间渗透、超学科概念的目的。在现有小学美术课堂中渗透STEAM,在内容和授课模式上是有迹可循的。统筹小学六年十二册教材,在“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分别有相应课程对照STEAM能力。
  1.发展观察能力与创新思维。
  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观察与创造能力的关键节点,如何有效地从教条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摆脱出来,充分利用学科间渗透的STEAM课程理念给了现有教育环境很好的指导意义。从学龄段切入、学科间渗透、主题性选材不断进阶STEAM的驱动器,逐步实现STEAM课程内容饱满化、内在逻辑清晰化、培养目标明确化、评价方式计量化,最终完成整个课程的全部内容。“造型·表现”版块:一年级下册《船》等。“设计·应用”版块:一年级上册《让我的飞机上蓝天》、四年级上册《降落伞》、五年级上册《造型别致的椅子》、五年级下册《自制小相框》等。   2.提升团队意识,训练合作表达。
  基于课题的STEAM教学设计的教学主张是STEAM教育体系中重要的方案。学生围绕教师提供的某一领域的课题或项目进行策划、编排、测试改进、最终解决问题的历程,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逻辑分析能力、统筹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都带来不小的挑战。“欣赏·评述”版块:六年级下册《建筑艺术的美》等。“综合·探索”版块:四年级上册《我设計的船》、四年级下册《生命之源—水》、五年级下册《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科学创造新生活》等。
  三、STEAM教育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启示
  (一)STEAM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激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为谁培养”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应运而生。《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是贯彻“立德树人”工程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方案,是构建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目标的基础。全面落实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就是核心素养,“以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德育为灵魂、以课纲教学为渠道”。从内在逻辑上看,核心素养与STEAM能力培养方向是具有一致性的,STEAM教育模式是以跨学科能力为基础提升学生素养的方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
  (二)融合式课程的渗透
  学科知识的整合,引导学生不断深度探究事物的原理,提升学生对基础科学研究的兴趣,鼓励学生多方合作、共同实践,这是STEAM教育研究的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学科之间的融合渗透应该从教育环境出发,给教育者协调打磨的空间,课程的融合要打破学科分化带来的壁垒,让学科真正“拥抱”在一起。课程的渗透在于对传统课程的把握,并且在此基础上开发新课程,利用课程融合理念,不断创新开发多元美育课程。
  对于美学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早就已经被划分为必修课程,但在应试教育氛围下,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发展美学教育,对于个人志趣及心理调适、社会价值、国民素质的提高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STEAM教育中艺术的重要地位,就直接体现出现代化社会环境下的人才类型。现代化教育不仅仅需要在硬件上不断完善,同时,对于教育理念的更新才是根本要素,从身体践行与心灵疏导方面完善树人教育。
  【参考文献】
  [1]赵慧臣,陆晓婷.开展STEAM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访美国STEAM教育知名学者格雷特·亚克门教授.开放教育研究,2016(5),5-6.
  [2]赵建华,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其协作学习模式.中国电化教育,2000(10),5-6.
  [3]韩葵葵,胡卫平,王碧梅.国际科学教学心理的研究进展与趋势·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4),63-70.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的持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核心素养则属于一种关系到学生技能、情感、态度以及知识等多方面要求的重点体现,同时也是现代社会中小学生应当具备的一种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提升对于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站在小学数学的角度来看,数学建模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之一,也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学习能力。因此,文章首先对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加以明确;
期刊
【摘要】在学校里,学生总有分数的压力,所以心生恐惧、焦虑、担忧。而校本课程没有分数的制约,没有考试的限制,学生因趣而学,因需而学,是真正的快乐教学。校本课程所教授的内容,能让学生静下心来,细品“无用”之事带来的喜悦与美好,体会学习这件事本身的美好。  【关键词】学霸;有用主义;自主意识  有人说:“活在这个世界不是件太容易的事,到处都是各种枷锁束缚着你,稍微动一下,就会冒出血来。”之前有两则新闻,
期刊
【摘要】新技术能使教师在课堂上快速、准确发现学生差异,及时满足不同学生差异化的需求,给学生搭建平台,提供适合的学习资源,布置探究活动任务,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都能获得进步,得到发展。本文将以两节我区举行的“新技术支持下小学英语个性化学习”优质课为例,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探索新技术支持下小学英语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技术;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  小学英语个性化学习是
期刊
【摘要】创造性思维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核心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思维始于问题,教师要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而激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作者通过外因如问题环境、学习氛围、思考时间、生活情境等的创设,从不同角度设计一系列高阶问题来点燃学生英语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高阶问题;创造性思维;引发;设计;探究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
期刊
【摘要】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理念,即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活动”作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要让他们在活动中尝试运用语言进行意义理解与表达,让他们在活动中培养多元文化意识,在活动中发展思维、提升学习能力。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其实就是从语篇的整体理解以及对主题意义的建构出发,依次分设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与迁移
期刊
【摘要】统编本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载体,在帮助学生培养口语表达以及逻辑思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为研究对象,分析口语交际板块的四个特点,着重探讨统编版初中语文课堂口语交际教学策略:增加口语交际的倾听、补充口语交际副语言、设置口语交际情境,期望为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统编本;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一、前言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
期刊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合理的阅读教学,不光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还对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水平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牛津英语教材的使用覆盖面越来越广,其有着内容丰富、教材体系化和贴合化的种种优点,将初中牛津英语阅读与可视化教学进行充分融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能够结合两者优点,提升初中学生的英语综合学习能力,本人从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以牛津版英语阅读教材和可视化教学作为切入点,对初中
期刊
【摘要】文章以“以图为鉴”为主题,结合新环境下的初中语文教学需求以及矛盾,对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和方法展开了研究,提出了跟随文章内容填充思维导图、引导學生绘制导图、利用导图复习测验等建议,希望能够在为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带来创新思考的同时,也为学生思维建设和语文素养的均衡发展带来有价值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教学;以图为鉴;模式构建  引言  近些年来,伴随基础教育体制结构的改革
期刊
【摘要】早在20世纪80年代,钱学森先生就提出:未来的教育必将是人机结合、人网结合、以人为主,旨在培养“集大成、得智慧”的新人类教育。现在,这一创新性教育理念已是教育全球化、智能化的新趋势。中小学美术教师如何在智能时代背景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帮助学生进行智能化学习探究呢?这一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智能时代;美术教育;学习方式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迅猛发展,智能化教学模式以其独有的
期刊
【摘要】古诗词教学是我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自主学习;要重视引导想象,让学生感受意境;要重视合作探究,让学生体悟感情。教师只有善导,学生才会会学,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就能在过程中获得方法,更好地落实古诗词教学要求,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与价值体验,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自主学习;感受意境;体悟感情  古诗词以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