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早在20世纪80年代,钱学森先生就提出:未来的教育必将是人机结合、人网结合、以人为主,旨在培养“集大成、得智慧”的新人类教育。现在,这一创新性教育理念已是教育全球化、智能化的新趋势。中小学美术教师如何在智能时代背景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帮助学生进行智能化学习探究呢?这一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智能时代;美术教育;学习方式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迅猛发展,智能化教学模式以其独有的优势被引入课堂教学,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多样化、趣味性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美术审美素养、信息素养的提升。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教育部发布通知: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学生在家中不外出、不聚餐、不举行和参与集中性社交活动。各级地方学校响应国家“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号召,攻坚克难,努力策划线上教学模式。线上教学模式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既是一次全新的教学方式,也是一次重大的教学挑战。2020年,国家教育部对信息化教育和网络安全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并下发了《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的文件。
可见,无论是受突发疫情影响,还是时代赋予美术学科教师教学方法创新的要求,智能教学真真切切地走进了我们工作当中,促使广大美术教师积极应用互联网教学方式,推动教研活动展开,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那么美术教师在智能时代下对美术教学改革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的方式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一、智能时代背景下的美术教学现状
在传统美术教学中,部分美术教师沉醉在陈旧教学的舒适圈,认为美术教学中色彩、书法、篆刻等传统技能技巧的学习没有与智能化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地方,一味推行固化的、脱离时代发展的教学模式。也有美术教师认为自己不具备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甚至排斥、逃避、抵制信息技术,因此在短时间内难以扩展教学思路,对其自身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然而,现代网络信息全球化背景下,线上美术作品展览的丰富性、美术创作素材的广泛性、美术交流平台的多样性,开始不断冲击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理念。比如故宫博物院的《数字故宫》,让人们足不出户也能逛故宫,看展览、赏文物、学历史,让人们随时随地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又如在疫情防控期间,为避免人员聚集引发交叉感染,丰富观众的文化生活,上海博物馆对适合手机移动端浏览的网上博物馆资源进行了梳理,制作了“上博邀您云看展”专题展览,努力为公众提供足不出户的文化体验。拥有数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博物馆都随信息化时代发展而转变呈现方式,更何况在信息化大背景下的美术基础教育工作者呢?因此,美术课堂中教师要形成信息化教育理念并在课堂中融合学科特点进行广泛应用。
二、智能时代背景下美术核心素养的革新
马云说:未来三十年属于用好互联网技术的人。也就是说信息素养在未来三十年对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是必备的能力。智能时代背景下美术教学方式的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才能应对教学方式的变革,如教师需要具备有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能力,应用学科软件和工具软件的能力,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理、运用的能力。未来教育技术逐步走向移动、开放、个性化趋势,意味着构建智能化教育,需要跳出工业时代传统“三中心”教育,从而走向“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为推进“互联网+教育”,我国教育部在2018年就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为紧跟时代步伐,各级各类学校对培育学生信息化素养也紧紧围绕这些要求紧密进行。
三、智能时代背景下美术教学策略的探索
作为一线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智能时代背景下应不断地去探索、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及教学模式,用创新性教学理念、多样化教学方式去引领学生加深对艺术的认知,以此推进新技术支持下的美术教育教学创新。
(一)深度学习—优化学习策略,提升综合素养
在课堂中,美术教师要运用深度学习优化学生学习策略,引领、激发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创新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等,融合各学科知识,在应对复杂问题情境中,帮助学生自主发展核心素养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形成高水平文化修养和实践能力。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智能时代背景下,学校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知识还来自网络信息、家长以及伙伴等。作为教育的引领者如何帮助学生去发现资源、整合优质资源呢?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填鸭式”教学方式,不断引导学生优化学习活动,“以用促学”,组织引导学生用好现代化信息技术,有针对性地探索学习,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苏教版五年级《戏》这一课,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戏曲是陌生的,戏曲这种传统文化正慢慢被现代人所淡忘,所以孩子们的戏曲知识确实需要补一补。如何唤起学生热爱戏曲,自觉去学习戏曲知识,传承戏曲文化的责任呢?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等方法自主搜集本地区戏曲的戏种、表现形式、艺术特点等等,小组合作进行知识的整合。此时教师协助学生对搜集到的网络知识进行梳理,加深其对戏曲知识的理解。学生进行授课讲解时,其实就是对戏曲知识的再深入。
(二)翻转课堂—巧用微课,建设自主学习型课堂
翻轉课堂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打破了固有教学中学与教的角色关系,不仅反转了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关系,对学科课堂教学方式、教学时间、知识技能的传授都进行了重新规划、颠倒安排。美术学科的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等特点更适应翻转学习模式。
传统美术课程视觉呈现方式(如范画、范作)对技法的展示或知识点的解释有着天然的局限性。微课堂、微课程的出现充分体现了“生本教育”观念,教师可以根据学科教学设置在课前、课中、课后把微课发送给学生,教师角色起到了主导和引导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参与性。通过学习、制作、了解微课,翻转课堂颠倒了师生角色。在《瞧!这一家子》这一课中,我在课前拍摄了微视频。按照传统美术课,在这一课进行范画指导时需要耗费课堂中大量的时间,而使用微视频,我们可以先对单个人物的脸型、五官、衣着等表现进行深入刻画,在表现周围人物远近、大小关系时可以加快速度,最后对于场景及衣纹等细节则重点呈现,清晰明了的作画步骤、技法表现处理方式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还可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三)体验式教学—突破传统模式,感受艺术表现的时代性
传统美术课堂中由于教学时长、场地、工具等多方面原因,限制了美术课的实践性和体验性。如今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为美学体验提供了更快速的方式。在APP STORE里面我们能找到大量不同分类、不同功能的艺术设计软件。运用应用软件的不同功能及表现方式能迅速获得预想的效果,而且通过对比多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能够达到完全不同的画面表达效果,让作品的形式多样化,并且直观体验、生成也让课堂更高效。
在《水墨改画》中,我先让学生进入“感受墨韵”这个练习环节,让学生用传统的笔墨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升华其艺术审美素养。“同学们,把你们手中的ipad用起来,用APP滤镜看看你刚刚的画作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环节如果让学生亲自选用其他绘画工具来表现的话将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此时运用APP软件一键转换,能够比较直观地展现出不同工具表现出来的视觉冲击力。最后作业阶段,学生运用绘画软件、滤镜软件的相互转化,将自己喜欢的名家名作改画成自己所独有的作品。这一堂课采用传统与智能模式交互式教学,不仅让学生把对名家名画的独到的理解融入技能技巧的表现上,更是激发了学生的美术创作热情。又如苏教版六年级的设计应用课《奇妙的图形》,这一课中要使学生学会自己创意设计,比较考验老师的智慧。所以我选取正负图形这个切入点由简入深,层层递进地进行创意设计,然而,学生面临着一个造型难点。这在传统美术教学中需要耗费课堂中大量宝贵时间,而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绘图软件—妙笔生花APP幫助学生直面创意难点,在学生理解创意方法的基础上,顺利突破了图形创意难关,进而在进行二次创意造型绘制的时候,学生驾驭起来就显得更从容、更得心应手了。在整堂课中,学生眼中闪动着智慧的火花,发展着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信息技术在帮助学生突破美术课的难点上,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由此证明,运用好智能化信息技术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更能在美术课堂中让学生对艺术的体验方式更丰富,加深对美术学习的热爱。
约翰·杜威说:“今天的教育和老师不生活在未来,未来的学生将生活在过去。”智能时代背景下的美术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打破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模式 ,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用智能化教学技能、教育理念与学生共同探究、成长。相信从现在开始,学习,无处不在;体验,丰富多彩;沟通,畅所欲言;创新,直通未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1.
[2]袁旭霞.基于1∶1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中小学生非正式学习培养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关键词】智能时代;美术教育;学习方式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迅猛发展,智能化教学模式以其独有的优势被引入课堂教学,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多样化、趣味性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美术审美素养、信息素养的提升。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教育部发布通知: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学生在家中不外出、不聚餐、不举行和参与集中性社交活动。各级地方学校响应国家“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号召,攻坚克难,努力策划线上教学模式。线上教学模式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既是一次全新的教学方式,也是一次重大的教学挑战。2020年,国家教育部对信息化教育和网络安全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并下发了《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的文件。
可见,无论是受突发疫情影响,还是时代赋予美术学科教师教学方法创新的要求,智能教学真真切切地走进了我们工作当中,促使广大美术教师积极应用互联网教学方式,推动教研活动展开,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那么美术教师在智能时代下对美术教学改革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的方式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一、智能时代背景下的美术教学现状
在传统美术教学中,部分美术教师沉醉在陈旧教学的舒适圈,认为美术教学中色彩、书法、篆刻等传统技能技巧的学习没有与智能化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地方,一味推行固化的、脱离时代发展的教学模式。也有美术教师认为自己不具备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甚至排斥、逃避、抵制信息技术,因此在短时间内难以扩展教学思路,对其自身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然而,现代网络信息全球化背景下,线上美术作品展览的丰富性、美术创作素材的广泛性、美术交流平台的多样性,开始不断冲击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理念。比如故宫博物院的《数字故宫》,让人们足不出户也能逛故宫,看展览、赏文物、学历史,让人们随时随地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又如在疫情防控期间,为避免人员聚集引发交叉感染,丰富观众的文化生活,上海博物馆对适合手机移动端浏览的网上博物馆资源进行了梳理,制作了“上博邀您云看展”专题展览,努力为公众提供足不出户的文化体验。拥有数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博物馆都随信息化时代发展而转变呈现方式,更何况在信息化大背景下的美术基础教育工作者呢?因此,美术课堂中教师要形成信息化教育理念并在课堂中融合学科特点进行广泛应用。
二、智能时代背景下美术核心素养的革新
马云说:未来三十年属于用好互联网技术的人。也就是说信息素养在未来三十年对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是必备的能力。智能时代背景下美术教学方式的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才能应对教学方式的变革,如教师需要具备有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能力,应用学科软件和工具软件的能力,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理、运用的能力。未来教育技术逐步走向移动、开放、个性化趋势,意味着构建智能化教育,需要跳出工业时代传统“三中心”教育,从而走向“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为推进“互联网+教育”,我国教育部在2018年就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为紧跟时代步伐,各级各类学校对培育学生信息化素养也紧紧围绕这些要求紧密进行。
三、智能时代背景下美术教学策略的探索
作为一线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智能时代背景下应不断地去探索、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及教学模式,用创新性教学理念、多样化教学方式去引领学生加深对艺术的认知,以此推进新技术支持下的美术教育教学创新。
(一)深度学习—优化学习策略,提升综合素养
在课堂中,美术教师要运用深度学习优化学生学习策略,引领、激发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创新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等,融合各学科知识,在应对复杂问题情境中,帮助学生自主发展核心素养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形成高水平文化修养和实践能力。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智能时代背景下,学校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知识还来自网络信息、家长以及伙伴等。作为教育的引领者如何帮助学生去发现资源、整合优质资源呢?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填鸭式”教学方式,不断引导学生优化学习活动,“以用促学”,组织引导学生用好现代化信息技术,有针对性地探索学习,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苏教版五年级《戏》这一课,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戏曲是陌生的,戏曲这种传统文化正慢慢被现代人所淡忘,所以孩子们的戏曲知识确实需要补一补。如何唤起学生热爱戏曲,自觉去学习戏曲知识,传承戏曲文化的责任呢?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等方法自主搜集本地区戏曲的戏种、表现形式、艺术特点等等,小组合作进行知识的整合。此时教师协助学生对搜集到的网络知识进行梳理,加深其对戏曲知识的理解。学生进行授课讲解时,其实就是对戏曲知识的再深入。
(二)翻转课堂—巧用微课,建设自主学习型课堂
翻轉课堂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打破了固有教学中学与教的角色关系,不仅反转了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关系,对学科课堂教学方式、教学时间、知识技能的传授都进行了重新规划、颠倒安排。美术学科的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等特点更适应翻转学习模式。
传统美术课程视觉呈现方式(如范画、范作)对技法的展示或知识点的解释有着天然的局限性。微课堂、微课程的出现充分体现了“生本教育”观念,教师可以根据学科教学设置在课前、课中、课后把微课发送给学生,教师角色起到了主导和引导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参与性。通过学习、制作、了解微课,翻转课堂颠倒了师生角色。在《瞧!这一家子》这一课中,我在课前拍摄了微视频。按照传统美术课,在这一课进行范画指导时需要耗费课堂中大量的时间,而使用微视频,我们可以先对单个人物的脸型、五官、衣着等表现进行深入刻画,在表现周围人物远近、大小关系时可以加快速度,最后对于场景及衣纹等细节则重点呈现,清晰明了的作画步骤、技法表现处理方式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还可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三)体验式教学—突破传统模式,感受艺术表现的时代性
传统美术课堂中由于教学时长、场地、工具等多方面原因,限制了美术课的实践性和体验性。如今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为美学体验提供了更快速的方式。在APP STORE里面我们能找到大量不同分类、不同功能的艺术设计软件。运用应用软件的不同功能及表现方式能迅速获得预想的效果,而且通过对比多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能够达到完全不同的画面表达效果,让作品的形式多样化,并且直观体验、生成也让课堂更高效。
在《水墨改画》中,我先让学生进入“感受墨韵”这个练习环节,让学生用传统的笔墨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升华其艺术审美素养。“同学们,把你们手中的ipad用起来,用APP滤镜看看你刚刚的画作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环节如果让学生亲自选用其他绘画工具来表现的话将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此时运用APP软件一键转换,能够比较直观地展现出不同工具表现出来的视觉冲击力。最后作业阶段,学生运用绘画软件、滤镜软件的相互转化,将自己喜欢的名家名作改画成自己所独有的作品。这一堂课采用传统与智能模式交互式教学,不仅让学生把对名家名画的独到的理解融入技能技巧的表现上,更是激发了学生的美术创作热情。又如苏教版六年级的设计应用课《奇妙的图形》,这一课中要使学生学会自己创意设计,比较考验老师的智慧。所以我选取正负图形这个切入点由简入深,层层递进地进行创意设计,然而,学生面临着一个造型难点。这在传统美术教学中需要耗费课堂中大量宝贵时间,而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绘图软件—妙笔生花APP幫助学生直面创意难点,在学生理解创意方法的基础上,顺利突破了图形创意难关,进而在进行二次创意造型绘制的时候,学生驾驭起来就显得更从容、更得心应手了。在整堂课中,学生眼中闪动着智慧的火花,发展着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信息技术在帮助学生突破美术课的难点上,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由此证明,运用好智能化信息技术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更能在美术课堂中让学生对艺术的体验方式更丰富,加深对美术学习的热爱。
约翰·杜威说:“今天的教育和老师不生活在未来,未来的学生将生活在过去。”智能时代背景下的美术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打破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模式 ,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用智能化教学技能、教育理念与学生共同探究、成长。相信从现在开始,学习,无处不在;体验,丰富多彩;沟通,畅所欲言;创新,直通未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1.
[2]袁旭霞.基于1∶1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中小学生非正式学习培养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