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研究健康教育在股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与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168例股骨骨折患者根据“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给于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结果 加强了患者对骨折的治疗、护理和康复锻炼的认识,能主动配合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结论 加强健康宣教在整体护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健康教育;股骨骨折;护理;应用
为适应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也从“以疾病为中心”过°为“以病人为中心”。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168例股骨骨折患者,通过运用护理程序,使健康教育贯穿患者整个住院过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68例,男118例,女50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15岁;平均住院天数22d。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50例,股骨干骨折40例,股骨颈骨折38例,股骨下端骨折26例,股骨髁骨折8例,股骨头骨折6例。
2 健康教育
2.1 入院指导
患者入院时,给予热情接待,并安置病床,介绍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注意事项,病室环境。介绍负责的主治医生、责任护士、科主任、护士长以及同病室的病友以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清洁、舒适的休养环境。护士系统、全面仔细检查评估患者,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需要,确认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2 心理护理
患者均为意外受伤,由于伤口流血疼痛和突然受到刺激而产生恐惧和紧张不安。护士要多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思想情绪活动,多数病人在急性期都表现为不能适应角色转变而导致紧张、恐惧、易怒,故护士要从容镇定,态°和蔼,护理操作要轻柔认真,精湛熟练,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的交谈沟通,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关股骨骨折的护理知识宣传,介绍骨折的特殊性及治疗方法。使患者从多方面、多层次了解到骨折存治疗和护理方面的健康知识,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理问题,从而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2.3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成分丰富的食物,如骨头汤、牛奶、鸡蛋等。饮食以易消化、清淡为主、忌油腻、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以保持大便通畅,预防腹胀和便秘、防止骨质疏松。一般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饮,以防止在麻醉手术过程中发生呕吐,误吸而引起的吸入性肺炎、窒息等意外。
2.4 体位指导
必须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保持正确体位是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需取得配合。患肢的正确位置、髋关节屈曲15°,外置30°,膝关节屈曲15°,踝关节背伸90°,足尖向上,注意勿外旋、内收, 以免重复受伤机制而加重骨折移位,尽量避免搬动患肢,如果确实需要搬运则应平托肢体。全麻术后未清醒前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因呕吐而引起的误吸,四肢手术后,用枕头、支架等抬高患肢(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者除外),使之高于心脏水平,远侧端高于近侧端,利血液回流,消除水肿,对石膏外固定术后的病人也应抬高患肢,使肢体摆放应舒适,有利静脉回流,不引起石膏断裂或压迫局部软组织为原则。石膏未干前,避免移动肢体,且勿用手指托起石膏,以免由于石膏凹陷引起局部皮肤压疮或血流循环阻碍。大手术后及双下肢不能活动的病人卧气垫床。术后4小时开始翻身与按摩,以后2-3小时重复1次,以防压疮。
2.5 术前准备
拟手术病人术前指导完善相关检查如X线、心电图、B超、CT及血常规、凝血测定、生化检查等。说明术前检查的必要性和配合方法。指导戒除烟酒,预防感冒。术前常规备皮,嘱禁食12h、禁饮4h以免麻醉后呕吐引起吸入性肺炎、窒息等严重后果。手术前日讲解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解手术名称、麻醉方式,术中配合要点。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2.6 术后体位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后的体位要求。指导患肢为外展中立位并抬高患肢,穿丁字鞋预防足内外翻、下垂。如为人工股骨头、髋关节置换术后,更要注意体位的改变,卧位时仍平卧或半卧,3个月内避免侧卧;坐位时尽量靠坐有扶手之椅子,3周内屈髋<45°,以后逐渐增加屈髋度,但避免>90°,不可跷二郎或盘腿;禁坐矮凳及下蹲。站立时患肢外展,6个月内患肢避免内收及内旋动作。从健侧放入便盆,向健侧翻身,在两腿间放鼍枕头,防止在变换体位时发生脱臼。
2.7 肢体功能锻炼指导
指导示范肢体功能锻炼的方法,并讲解意义,使患者及家属主动配合,并掌握肢体功能锻炼的方法和技巧。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后ld可做深呼吸,锻炼肺活量,鼓励咳嗽排痰预防肺部感染。并开始活动踝关节和足趾关节,术后2-3d进行健肢和上肢练习,做患肢肌肉收缩,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踝关节屈伸。1周后可做膝关节伸屈运动,并加强踝关节的伸屈及股四头肌的功能锻炼,结合肢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6周后逐渐拄拐下床活动,但患肢禁负重,并注意安全,必须有陪人看护,防止跌倒。根据骨痂生长情况患肢逐渐负重,逐步从双拐过度到单拐至弃拐。
2.8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促进康复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自我护理能力。嘱患者出院后继续加强营养,补充钙及蛋白质,促进骨痂形成。加强患肢功能锻炼,且循序渐进。患肢3个月内禁负重。按时服药,每月复查X线1-2次,观察骨痂生长情况。如有不舒适症状,随时复诊。1年内禁重体力活动,防止跌伤,预防内固定变形、松动、甚至断裂引起再骨折。1年左右视骨痂生长情况手术取出内固定。
3 效果
本组168例患者除2例出院后意外受伤导致钢板断裂,引起断肢延期愈合外,其余患者均愈合良好。实施健康教育,充实了患者医学知识,提高了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通过出院前的健康教育,强化了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和自查能力,使患者和家属掌握需要复诊的日期和需要进行再次医治的指征和途径,使康复护理从医院内延伸到了院外,弥补了患者从医院护理过渡到家庭护理的环节,有效地解决了患者出院后护理支持不足的问题。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护士的自身价值也得到了体现。
参考文献
[1]李素艺,李世颜.临床护理路径在股骨干骨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4(35):73-74.
[2]徐青.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股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J].医学信息,2015,04(08):53-56.
关键词:健康教育;股骨骨折;护理;应用
为适应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也从“以疾病为中心”过°为“以病人为中心”。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168例股骨骨折患者,通过运用护理程序,使健康教育贯穿患者整个住院过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68例,男118例,女50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15岁;平均住院天数22d。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50例,股骨干骨折40例,股骨颈骨折38例,股骨下端骨折26例,股骨髁骨折8例,股骨头骨折6例。
2 健康教育
2.1 入院指导
患者入院时,给予热情接待,并安置病床,介绍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注意事项,病室环境。介绍负责的主治医生、责任护士、科主任、护士长以及同病室的病友以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清洁、舒适的休养环境。护士系统、全面仔细检查评估患者,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需要,确认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2 心理护理
患者均为意外受伤,由于伤口流血疼痛和突然受到刺激而产生恐惧和紧张不安。护士要多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思想情绪活动,多数病人在急性期都表现为不能适应角色转变而导致紧张、恐惧、易怒,故护士要从容镇定,态°和蔼,护理操作要轻柔认真,精湛熟练,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的交谈沟通,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关股骨骨折的护理知识宣传,介绍骨折的特殊性及治疗方法。使患者从多方面、多层次了解到骨折存治疗和护理方面的健康知识,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理问题,从而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2.3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成分丰富的食物,如骨头汤、牛奶、鸡蛋等。饮食以易消化、清淡为主、忌油腻、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以保持大便通畅,预防腹胀和便秘、防止骨质疏松。一般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饮,以防止在麻醉手术过程中发生呕吐,误吸而引起的吸入性肺炎、窒息等意外。
2.4 体位指导
必须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保持正确体位是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需取得配合。患肢的正确位置、髋关节屈曲15°,外置30°,膝关节屈曲15°,踝关节背伸90°,足尖向上,注意勿外旋、内收, 以免重复受伤机制而加重骨折移位,尽量避免搬动患肢,如果确实需要搬运则应平托肢体。全麻术后未清醒前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因呕吐而引起的误吸,四肢手术后,用枕头、支架等抬高患肢(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者除外),使之高于心脏水平,远侧端高于近侧端,利血液回流,消除水肿,对石膏外固定术后的病人也应抬高患肢,使肢体摆放应舒适,有利静脉回流,不引起石膏断裂或压迫局部软组织为原则。石膏未干前,避免移动肢体,且勿用手指托起石膏,以免由于石膏凹陷引起局部皮肤压疮或血流循环阻碍。大手术后及双下肢不能活动的病人卧气垫床。术后4小时开始翻身与按摩,以后2-3小时重复1次,以防压疮。
2.5 术前准备
拟手术病人术前指导完善相关检查如X线、心电图、B超、CT及血常规、凝血测定、生化检查等。说明术前检查的必要性和配合方法。指导戒除烟酒,预防感冒。术前常规备皮,嘱禁食12h、禁饮4h以免麻醉后呕吐引起吸入性肺炎、窒息等严重后果。手术前日讲解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解手术名称、麻醉方式,术中配合要点。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2.6 术后体位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后的体位要求。指导患肢为外展中立位并抬高患肢,穿丁字鞋预防足内外翻、下垂。如为人工股骨头、髋关节置换术后,更要注意体位的改变,卧位时仍平卧或半卧,3个月内避免侧卧;坐位时尽量靠坐有扶手之椅子,3周内屈髋<45°,以后逐渐增加屈髋度,但避免>90°,不可跷二郎或盘腿;禁坐矮凳及下蹲。站立时患肢外展,6个月内患肢避免内收及内旋动作。从健侧放入便盆,向健侧翻身,在两腿间放鼍枕头,防止在变换体位时发生脱臼。
2.7 肢体功能锻炼指导
指导示范肢体功能锻炼的方法,并讲解意义,使患者及家属主动配合,并掌握肢体功能锻炼的方法和技巧。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后ld可做深呼吸,锻炼肺活量,鼓励咳嗽排痰预防肺部感染。并开始活动踝关节和足趾关节,术后2-3d进行健肢和上肢练习,做患肢肌肉收缩,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踝关节屈伸。1周后可做膝关节伸屈运动,并加强踝关节的伸屈及股四头肌的功能锻炼,结合肢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6周后逐渐拄拐下床活动,但患肢禁负重,并注意安全,必须有陪人看护,防止跌倒。根据骨痂生长情况患肢逐渐负重,逐步从双拐过度到单拐至弃拐。
2.8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促进康复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自我护理能力。嘱患者出院后继续加强营养,补充钙及蛋白质,促进骨痂形成。加强患肢功能锻炼,且循序渐进。患肢3个月内禁负重。按时服药,每月复查X线1-2次,观察骨痂生长情况。如有不舒适症状,随时复诊。1年内禁重体力活动,防止跌伤,预防内固定变形、松动、甚至断裂引起再骨折。1年左右视骨痂生长情况手术取出内固定。
3 效果
本组168例患者除2例出院后意外受伤导致钢板断裂,引起断肢延期愈合外,其余患者均愈合良好。实施健康教育,充实了患者医学知识,提高了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通过出院前的健康教育,强化了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和自查能力,使患者和家属掌握需要复诊的日期和需要进行再次医治的指征和途径,使康复护理从医院内延伸到了院外,弥补了患者从医院护理过渡到家庭护理的环节,有效地解决了患者出院后护理支持不足的问题。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护士的自身价值也得到了体现。
参考文献
[1]李素艺,李世颜.临床护理路径在股骨干骨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4(35):73-74.
[2]徐青.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股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J].医学信息,2015,04(08):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