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管理理念,指出当前的高校学生管理应该从儒家的“仁爱”、道家的“无为”、兵家的知人善任等思想中借鉴,改善目前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以学生为本,实现和谐管理,促进学生在管理中的自身发展。
关键词:仁爱;修己安人;中庸;无为
作者简介:钱锋(1981-),男,安徽阜阳人,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崔健(1980-),男,河北冀州人,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安徽 合肥 230009)
目前的学生管理以科学性、规范性、统一性为主要特征,以管住学生为目的、以制度建设为手段、以量化考评为特色、以管理主义为倾向,属于一种科学取向的学生管理。它的主要缺点是注重制度而不注重人的需要,注重统一要求而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及其发展的多样性,过于注重管理目标的实现,追求秩序与服从,把学生管理本身当做目的,而忘却了学生管理促进学生发展的根本目的,用制度压抑人性。它影响师生关系的平等与和谐,压制学生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和创新精神的养成,成为教育中的非教育性行为的主要表现。这种眼中无学生的学生管理造成了大量学生的反叛行为和对抗情绪,严重的甚至造成学生出走、自杀等极端行为,一些学生就此沉沦下去,更多的学生在这种管理中压力重重、郁郁寡欢,体验不到生活的快乐。而学生工作人员在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追求所谓科学的学生管理,把管理的效果当成自己的工作追求,为了严格执行管理制度,甚至不惜对一些学生造成心理伤害。这样的管理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创新精神的培养和主体性的发挥。
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这些问题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硬伤。尤其是在创建和谐社会、提倡以人为本的大环境下,这些都是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解决这些问题、改善学生管理提供了思想的借鉴和指导。
一、以人为本构建“仁爱”的学生管理思路
人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是儒家管理思想最鲜明的特色。在儒家的经典著作中,“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孔子道德理论中的基本原则;而“爱人”是孔子关于“仁”的道德原则的理论基础和第一要义,也是人们在实践“仁”的过程中首要的指导思想和道德要求。孔子认为忠恕之道是实现“仁”的方法,“忠”即积极而真心实意地为他人效劳;“恕”就是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也不要施加于别人,即己所不欲而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1]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学者在研究日本经济腾飞的奇迹时发现,日本工人工作积极性很高,且忠于职守,不跳槽不罢工,这些不是靠制度约束,不是靠金钱刺激,而是儒家文化熏陶的结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倾听,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制定管理制度,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处理应急事件;把学生当做管理活动的主体,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来实施学生管理;以学生为本,爱他们。“爱”是管理的利器,是管理的捷径,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晋商所说:得人者昌,政界固然。学生管理亦是这样。学生的个性多样性得到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和谐发展,管理就会变成教育的手段,达到育人的目的,高校内的学生工作者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充满温情而和谐。
二、修己安人的管理思想
在儒家看来,治国首先是人的管理,而人的管理又可分为修己的自我管理和安人的社会管理两大部分。首先,修己的自我管理强调管理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个人修养与人格魅力,才能赢得部下的尊重与信任,管理才能有效地开展。提醒管理者一定要重视自身的品行修养,必须做到安人先正己。其次,安人的社会管理是立足于自我修身的基础之上,其内容包括齐家治国平天下,即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儒家学说把政治与伦理相结合,把国家、家庭和个人联系起来构成了社会管理系统。从管理角度看,要把天下治理好,就得使国家安定;为使国家安定,就需要人人从自己做起。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系中,管理者自身的管理很重要,即学生工作者要在不断提升个人修养和人格魅力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作为学生管理者的辅导员,人格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作用是使青少年心灵中开花结果的阳光。”荣格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也表明,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精神和人格的个性化发生着极大的影响,主要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激励、感染、示范和促进作用。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具有怎样的人格将极大地影响学生的人格养成及发展。有学者认为,人格在教师这一职业中的特殊要求的体现,是教师为胜任其本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性格特征、积极的心理倾向、创造性的认知方式、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高尚的道德品质、规范的行为方式等人格特征的综合体。这一阐述同样适用于学生管理工作者。
有统计表明,学生工作者职业倦怠的比例较高,属于高压群体。学生管理工作者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同时每天要处理各种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能够进行心理调试,掌握调节自身情绪、行为的方法。学生管理工作也是老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只有双方互相给予积极的情感体验,相互感染,才能创造出平等、民主、和谐的环境,促进双方有效地交流,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
三、道家“无为”的管理思想
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仅次于儒家思想,并对儒家和法家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道家的基本思想是强调顺应自然以柔克刚,这就决定了其管理思想的柔道特色。老子无为而治的管理智慧从无为的原则出发,提出了一整套道家管理战略。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道家认为,按照无为的原则办事和管理,天下就没有不能治好的事,管理就一定上轨道,取得预期的成效。正所谓:为无为,则无不治。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无为”也可以作为一种管理理念。“无为”指的是在学生管理中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自然,按照学生个体的成长规律来引导,不超越规律,不违背规律,尊重规律。拔苗助长不行,守株待兔也不行。按照一切自然而然的规律来,学生管理的效果自然就达到了,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就会不断的成熟和快乐起来。
四、知人善用,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
孙武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以择人而任势。所谓择人而任势,就是要求军事指挥员重视选用人才,利用形势,以战胜敌人。善于指挥打仗的将帅,他的主导思想应放在把握和创造有利取胜的形势上,而不是去苛求手下的将士,这样他就能从全局态势的发展变化出发,选择适于担当重任的人才,从而取得决定全局胜利的主动权。正因为如此,所以要更加重视将帅的选拔和使用。孙武的具体主张是:第一,择人任势,以德择将,将帅要具备智、信、仁、勇、严五个条件;第二,用人不疑,信任部下将帅有才能,主君就要放手让他施展才华。
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骨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工作者的重要帮手。优秀的学生骨干能够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是信息沟通的纽带。如何选择这些学生骨干,孙武的思想可以借鉴:择人任势,以德择将,要具备智、信、仁等条件,而且要给予充分信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样就可以选出学生中真正的骨干,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激发优秀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五、中庸思想,学生管理中的张弛有度
中庸思想强调: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实现一定的目的来说,有一个一定的标准,达到这个标准就可以实现这个目的,否则就不可能实现这个目的;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叫“不及”,超过这个标准叫做“过”。如果超过这个标准就不可能实现原来的目的。因此中庸的管理忌“过”,围绕目标、张弛有度才是最智慧的管理。学生管理中尤其要注意控制好管理的强度和力度,把握好节奏,防止“不及”,也要避免因“过”造成不良后果。
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理念为当前的高校学生管理提供了思想的借鉴,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提高学生管理的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培养出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高等人才。
参考文献:
[1]高薇.儒家文化的当代管理价值[J].理论探索,2009,(6):85.
[2]贺竞择.浅析中国古代管理思想[J].理论界,2009,(5):178.
[3]邓雪.学生管理中的人文视野[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42.
[4]顾斌.彰显人文关怀改善学生管理[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14):76.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关键词:仁爱;修己安人;中庸;无为
作者简介:钱锋(1981-),男,安徽阜阳人,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崔健(1980-),男,河北冀州人,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安徽 合肥 230009)
目前的学生管理以科学性、规范性、统一性为主要特征,以管住学生为目的、以制度建设为手段、以量化考评为特色、以管理主义为倾向,属于一种科学取向的学生管理。它的主要缺点是注重制度而不注重人的需要,注重统一要求而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及其发展的多样性,过于注重管理目标的实现,追求秩序与服从,把学生管理本身当做目的,而忘却了学生管理促进学生发展的根本目的,用制度压抑人性。它影响师生关系的平等与和谐,压制学生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和创新精神的养成,成为教育中的非教育性行为的主要表现。这种眼中无学生的学生管理造成了大量学生的反叛行为和对抗情绪,严重的甚至造成学生出走、自杀等极端行为,一些学生就此沉沦下去,更多的学生在这种管理中压力重重、郁郁寡欢,体验不到生活的快乐。而学生工作人员在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追求所谓科学的学生管理,把管理的效果当成自己的工作追求,为了严格执行管理制度,甚至不惜对一些学生造成心理伤害。这样的管理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创新精神的培养和主体性的发挥。
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这些问题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硬伤。尤其是在创建和谐社会、提倡以人为本的大环境下,这些都是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解决这些问题、改善学生管理提供了思想的借鉴和指导。
一、以人为本构建“仁爱”的学生管理思路
人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是儒家管理思想最鲜明的特色。在儒家的经典著作中,“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孔子道德理论中的基本原则;而“爱人”是孔子关于“仁”的道德原则的理论基础和第一要义,也是人们在实践“仁”的过程中首要的指导思想和道德要求。孔子认为忠恕之道是实现“仁”的方法,“忠”即积极而真心实意地为他人效劳;“恕”就是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也不要施加于别人,即己所不欲而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1]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学者在研究日本经济腾飞的奇迹时发现,日本工人工作积极性很高,且忠于职守,不跳槽不罢工,这些不是靠制度约束,不是靠金钱刺激,而是儒家文化熏陶的结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倾听,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制定管理制度,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处理应急事件;把学生当做管理活动的主体,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来实施学生管理;以学生为本,爱他们。“爱”是管理的利器,是管理的捷径,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晋商所说:得人者昌,政界固然。学生管理亦是这样。学生的个性多样性得到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和谐发展,管理就会变成教育的手段,达到育人的目的,高校内的学生工作者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充满温情而和谐。
二、修己安人的管理思想
在儒家看来,治国首先是人的管理,而人的管理又可分为修己的自我管理和安人的社会管理两大部分。首先,修己的自我管理强调管理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个人修养与人格魅力,才能赢得部下的尊重与信任,管理才能有效地开展。提醒管理者一定要重视自身的品行修养,必须做到安人先正己。其次,安人的社会管理是立足于自我修身的基础之上,其内容包括齐家治国平天下,即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儒家学说把政治与伦理相结合,把国家、家庭和个人联系起来构成了社会管理系统。从管理角度看,要把天下治理好,就得使国家安定;为使国家安定,就需要人人从自己做起。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系中,管理者自身的管理很重要,即学生工作者要在不断提升个人修养和人格魅力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作为学生管理者的辅导员,人格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作用是使青少年心灵中开花结果的阳光。”荣格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也表明,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精神和人格的个性化发生着极大的影响,主要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激励、感染、示范和促进作用。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具有怎样的人格将极大地影响学生的人格养成及发展。有学者认为,人格在教师这一职业中的特殊要求的体现,是教师为胜任其本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性格特征、积极的心理倾向、创造性的认知方式、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高尚的道德品质、规范的行为方式等人格特征的综合体。这一阐述同样适用于学生管理工作者。
有统计表明,学生工作者职业倦怠的比例较高,属于高压群体。学生管理工作者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同时每天要处理各种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能够进行心理调试,掌握调节自身情绪、行为的方法。学生管理工作也是老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只有双方互相给予积极的情感体验,相互感染,才能创造出平等、民主、和谐的环境,促进双方有效地交流,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
三、道家“无为”的管理思想
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仅次于儒家思想,并对儒家和法家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道家的基本思想是强调顺应自然以柔克刚,这就决定了其管理思想的柔道特色。老子无为而治的管理智慧从无为的原则出发,提出了一整套道家管理战略。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道家认为,按照无为的原则办事和管理,天下就没有不能治好的事,管理就一定上轨道,取得预期的成效。正所谓:为无为,则无不治。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无为”也可以作为一种管理理念。“无为”指的是在学生管理中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自然,按照学生个体的成长规律来引导,不超越规律,不违背规律,尊重规律。拔苗助长不行,守株待兔也不行。按照一切自然而然的规律来,学生管理的效果自然就达到了,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就会不断的成熟和快乐起来。
四、知人善用,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
孙武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以择人而任势。所谓择人而任势,就是要求军事指挥员重视选用人才,利用形势,以战胜敌人。善于指挥打仗的将帅,他的主导思想应放在把握和创造有利取胜的形势上,而不是去苛求手下的将士,这样他就能从全局态势的发展变化出发,选择适于担当重任的人才,从而取得决定全局胜利的主动权。正因为如此,所以要更加重视将帅的选拔和使用。孙武的具体主张是:第一,择人任势,以德择将,将帅要具备智、信、仁、勇、严五个条件;第二,用人不疑,信任部下将帅有才能,主君就要放手让他施展才华。
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骨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工作者的重要帮手。优秀的学生骨干能够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是信息沟通的纽带。如何选择这些学生骨干,孙武的思想可以借鉴:择人任势,以德择将,要具备智、信、仁等条件,而且要给予充分信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样就可以选出学生中真正的骨干,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激发优秀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五、中庸思想,学生管理中的张弛有度
中庸思想强调: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实现一定的目的来说,有一个一定的标准,达到这个标准就可以实现这个目的,否则就不可能实现这个目的;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叫“不及”,超过这个标准叫做“过”。如果超过这个标准就不可能实现原来的目的。因此中庸的管理忌“过”,围绕目标、张弛有度才是最智慧的管理。学生管理中尤其要注意控制好管理的强度和力度,把握好节奏,防止“不及”,也要避免因“过”造成不良后果。
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理念为当前的高校学生管理提供了思想的借鉴,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提高学生管理的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培养出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高等人才。
参考文献:
[1]高薇.儒家文化的当代管理价值[J].理论探索,2009,(6):85.
[2]贺竞择.浅析中国古代管理思想[J].理论界,2009,(5):178.
[3]邓雪.学生管理中的人文视野[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42.
[4]顾斌.彰显人文关怀改善学生管理[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14):76.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