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大学校园里,逃课已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结合轻工学院大一学生逃课的现状,分别从学生、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五个方面对大学生逃课原因进行解读,并提出了解决逃课问题的对策:改革高校专业招生模式,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教育,深化教学管理和更新教学观念等。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学分制
作者简介:高兆君(1987-),女,河北廊坊人,河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本科生;陈晓妃(1987-),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本科生。(河北 唐山 063009)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项目编号:QCX0901d02)的研究成果之一。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在校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然而,现在高校学生逃课的现象却非常普遍,甚至出现了经常不上课的“高校逃课族”。可见,逃课在大学生中已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加强对高校大学生逃课的管理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逃课的现状分析
1.大学生对待逃课的态度
由表1和表2可得出初步结论:所选样本中不同意逃课的男生人数少于女生,可见女生在逃课方面比男生的情况要乐观。
2.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的应用
试问:有无足够理由证明不同性别的人有不同的逃课态度?
提出原假设与备择假设:
H0:性别与逃课状况无关
H1:性别与逃课状况有关
设π1=男生逃课的比例,π2=女生逃课的比例。取显著性水平a=0.05,依题意提出原假设与备择假设为:
H0:π1-π2=0 H1:π1-π2≠0
两个样本的比例分别为:p1=24%,p2=22%
=0.27
Z=0.27 二、“大学生逃课风”的原因分析
1.学生因素
(1)大学生逃课原因的分析。
由图1可知,大学生逃课主要受自身影响,说明大学生自制力很差,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够认真,这是对自己、对他人不负责任的表现。大学生应该提高自身修养,增强自制力,端正学习态度。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大学生逃课受老师的影响也很大,说明老师的教学方式及个人魅力也会影响学生的上课情况。学校应该加强教学管理,对学生进行督促。其他的因素对学生也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各方面应该共同努力,减少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发生。
(2)大学生逃课受学生干部职务影响的调查分析(见表3)。
设π1=男生逃课的比例,π2=女生逃课的比例,取显著性水平a=0.05,依题意提出原假设与备择假设为:
H0:π1-π2=0 H1:π1-π2≠0
两个样本的比例分别为p1=24%,p2=22%
=0.27
Z=0.27 (3)逃课的情况分析(见表4)。
绘制成图,见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大一学生的上课情况比较好,但也存在逃课现象。此图可以说明大学生从开始上学就有逃课现象发生,应该加强对大一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其认识到自身的错误,督促其及早改正,这样有利于降低逃课几率,使逃课现象减少。
(4)学生逃课后的去向(见表5)。
绘制成图,如图3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大一学生去干其他事的比较多,其次是上自习自学的比较多。
2.教师因素
(1)什么样的老师授课学生不会逃课(见表6)。
绘制成图,如图4所示。通过图4分析,学生一般比较喜欢风趣幽默的老师,这会让他们集中精力。学生会因为喜欢这个老师而喜欢这门学科,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而风趣幽默的老师也会寓教于乐,在嘻哈中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会乐于接受。其次,与学生有更多交流的老师也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学生喜欢多些互动,这样学生就会感觉自己在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其他方面的比例基本相当。所以老师应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教学是很重要,但教学的方式更重要,只有良好的教学模式才会让学生更爱学习,减少学生的逃课次数。
3.学校因素
(1)如果学校出台严厉的措施,学生对逃课的反应(见表7)。
绘制如图,如图5所示。
如图5所示,如果学校加大管理制度,逃课的学生会减少,但也不乏抱有侥幸心理的人,还是会有一部分学生继续逃课。所以学校加大管理制度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让学生自愿上课,从根本上减少学生逃课。
(2)学生经常逃课的课程分析(见表8)。
绘制成图,如图6所示。
由图6可以看出,学生经常逃的课会视情况而定,也就是说当有事或不想去,或不喜欢某个老师时就会逃课。其次学生最爱逃的是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这说明有可能老师管得不是很严,而且学生可能会认为课程不重要而逃课。学校对非专业课的管理相对忽略,公共课、选修课流于形式,非专业课往往采取上百甚至几百人的大课教育方式,学生兴趣自然降低,加上无法有效管理,逃课现象大量出现。大一学生普遍认为专业课不应该逃,可见专业课还是比较重要的。
三、调查结论
1.学生因素
学生从紧张、忙碌的中学走入大学,从“填鸭式”的教育走入自主式的教育,在以前管束式的生活环境下走入了一片“自由”的天空。面对这样的转变,学生所能做的就是去适应。对于大部分的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生活的主动意识,在突如其来的“自由”面前显得不知所措。以前没有的很多东西现在都拥有了,时间、空间、钱,似乎一切都可以由自己来“自由”支配,从“自由”支配课余时间到“自由”支配上课时间,这种“自由”慢慢地演变成“散漫”,成为一种习惯——逃课。
2.学校因素
(1)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不协调,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长期以来,高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之间都未能默契配合。教学管理一条线:部分教师上课满堂灌,只管传授专业知识,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则不闻不问;学生管理一条线:学生管理工作者与课堂教学几乎脱钩,只注意让学生多从事社会工作,有的还让学生旷课来协助自己的工作,使学生逃课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
任课老师和管理人员检查监督力度不够,使学生有了可乘之机,特别是大班上课。由于其考勤检查难度较大,再加上大教室的扩音设备不理想,学生听不清老师讲话,使学生容易逃课。
(2)学校对非专业课的管理相对忽略,公共课、选修课流于形式。加强专业教育,造就品牌效应,是每所高校应注重的。但这样难免会出现忽略对公共课、选修课等非专业课的管理,忽视人才的引进与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同的教师、相同的教案一教到底。另外,再加上非专业课往往采取上百甚至几百人的大课教育方式,学生兴趣自然降低,加上无法有效管理,逃课现象大量出现。选修课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与社会、专业的需要。少数好的选修课又是人满为患。学生为了修满学分不得不选修一些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课程,因此,逃课现象在所难免。
3.教师因素
(1)部分教师自身素质不高,教学方式过于陈旧。由于当今的教材相当一部分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编写的或只是七八十年代教材的翻版,并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便需要教师在授课时对教材的内容做进一步的发挥和升华,理论联系实际,站在科技、知识时代的前沿,开阔学生的眼界,使他们能较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由于部分教师,尤其是一部分刚从高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不具备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基础知识,其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只是停留在七八十年代受教育时的水平上,致使学生上课时感到课程过于简单,产生了厌烦和排斥的心理,从而逃课。
(2)在实际的教学操作过程中,部分教师,尤其是一部分老一辈的教授,知识渊博扎实,但是由于受到诸如注入式、教条式、单向纵深式、理性泛化式、苛严管束式之类的陈旧教育方式的影响,使大学生成了名符其实的“机器人”。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缺乏教学互动与交流,束缚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大学生认为这种扼杀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造成他们思维定势的教学方式无疑是自己成长的桎梏,因此选择逃课。
(3)老师的人格魅力也是影响大学生逃课的因素,学生一般喜欢幽默风趣、能与他们互动的老师,这样学生就会感觉自己在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所以老师应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教学是很重要,但教学的方式更重要,只有良好的教学模式才会让学生更爱学习,才会减少学生的逃课次数。
四、举措与建议
1.学校方面
学校应在大一刚开学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多开设些讲座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找准自己未来的方向。如果有条件,建议学校在大一时提供实习的机会,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目标所在,这样才会带着目的去学习,也就会慢慢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减少逃课。
2.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由于许多大学生从高中来到大学,各方面的转变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班主任、辅导员与学校心理咨询师应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首先,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育,使之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做到有事、有病请假,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其次,加强学生的学习目的与动机的教育,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再次,加强学生的思想修养与身心健康教育,尤其是加强对单亲家庭与优越型家庭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其多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坚决抵制网吧、录像厅、舞厅等娱乐场所的诱惑。最后,加强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克服困难,正确处理好学习与社会兼职的关系。
3.完善教学管理
完善学分制,扩大大学生自主选课的空间。为使学生合理地调整个人发展计划,适应在校期间的学习安排,针对教学体制的弊端,一方面应大力推行和完善学分制,建立弹性学分制,即规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完成学分与毕业挂钩,使学生以修满学分为标准提前或推迟毕业。另一方面,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的实用性,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和数量,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自主发展的需要。
4.深化教师的教学管理
增强教师的教学艺术意识,提高教师授课水平。老师应该扩展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升个人魅力,与学生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及互动。要对一些教师进行有关教学技巧的培训,提高授课水平,增强课堂感染力。学生只有对教师产生兴趣了才有可能对所教的课程感兴趣,从思想上减少逃课想法的产生。
五、结语
大学生逃课原因是多方面的,受到家庭、社会、学校、老师及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影响,包括父母的言传身教、社会的认同、老师授课水平和吸引力及教学质量等。只要在社会、学校、家庭还有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逃课现象就会减少,甚至会消失。
本文指导老师为河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赵艳霞老师。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学分制
作者简介:高兆君(1987-),女,河北廊坊人,河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本科生;陈晓妃(1987-),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本科生。(河北 唐山 063009)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项目编号:QCX0901d02)的研究成果之一。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在校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然而,现在高校学生逃课的现象却非常普遍,甚至出现了经常不上课的“高校逃课族”。可见,逃课在大学生中已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加强对高校大学生逃课的管理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逃课的现状分析
1.大学生对待逃课的态度
由表1和表2可得出初步结论:所选样本中不同意逃课的男生人数少于女生,可见女生在逃课方面比男生的情况要乐观。
2.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的应用
试问:有无足够理由证明不同性别的人有不同的逃课态度?
提出原假设与备择假设:
H0:性别与逃课状况无关
H1:性别与逃课状况有关
设π1=男生逃课的比例,π2=女生逃课的比例。取显著性水平a=0.05,依题意提出原假设与备择假设为:
H0:π1-π2=0 H1:π1-π2≠0
两个样本的比例分别为:p1=24%,p2=22%
=0.27
Z=0.27
1.学生因素
(1)大学生逃课原因的分析。
由图1可知,大学生逃课主要受自身影响,说明大学生自制力很差,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够认真,这是对自己、对他人不负责任的表现。大学生应该提高自身修养,增强自制力,端正学习态度。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大学生逃课受老师的影响也很大,说明老师的教学方式及个人魅力也会影响学生的上课情况。学校应该加强教学管理,对学生进行督促。其他的因素对学生也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各方面应该共同努力,减少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发生。
(2)大学生逃课受学生干部职务影响的调查分析(见表3)。
设π1=男生逃课的比例,π2=女生逃课的比例,取显著性水平a=0.05,依题意提出原假设与备择假设为:
H0:π1-π2=0 H1:π1-π2≠0
两个样本的比例分别为p1=24%,p2=22%
=0.27
Z=0.27
绘制成图,见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大一学生的上课情况比较好,但也存在逃课现象。此图可以说明大学生从开始上学就有逃课现象发生,应该加强对大一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其认识到自身的错误,督促其及早改正,这样有利于降低逃课几率,使逃课现象减少。
(4)学生逃课后的去向(见表5)。
绘制成图,如图3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大一学生去干其他事的比较多,其次是上自习自学的比较多。
2.教师因素
(1)什么样的老师授课学生不会逃课(见表6)。
绘制成图,如图4所示。通过图4分析,学生一般比较喜欢风趣幽默的老师,这会让他们集中精力。学生会因为喜欢这个老师而喜欢这门学科,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而风趣幽默的老师也会寓教于乐,在嘻哈中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会乐于接受。其次,与学生有更多交流的老师也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学生喜欢多些互动,这样学生就会感觉自己在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其他方面的比例基本相当。所以老师应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教学是很重要,但教学的方式更重要,只有良好的教学模式才会让学生更爱学习,减少学生的逃课次数。
3.学校因素
(1)如果学校出台严厉的措施,学生对逃课的反应(见表7)。
绘制如图,如图5所示。
如图5所示,如果学校加大管理制度,逃课的学生会减少,但也不乏抱有侥幸心理的人,还是会有一部分学生继续逃课。所以学校加大管理制度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让学生自愿上课,从根本上减少学生逃课。
(2)学生经常逃课的课程分析(见表8)。
绘制成图,如图6所示。
由图6可以看出,学生经常逃的课会视情况而定,也就是说当有事或不想去,或不喜欢某个老师时就会逃课。其次学生最爱逃的是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这说明有可能老师管得不是很严,而且学生可能会认为课程不重要而逃课。学校对非专业课的管理相对忽略,公共课、选修课流于形式,非专业课往往采取上百甚至几百人的大课教育方式,学生兴趣自然降低,加上无法有效管理,逃课现象大量出现。大一学生普遍认为专业课不应该逃,可见专业课还是比较重要的。
三、调查结论
1.学生因素
学生从紧张、忙碌的中学走入大学,从“填鸭式”的教育走入自主式的教育,在以前管束式的生活环境下走入了一片“自由”的天空。面对这样的转变,学生所能做的就是去适应。对于大部分的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生活的主动意识,在突如其来的“自由”面前显得不知所措。以前没有的很多东西现在都拥有了,时间、空间、钱,似乎一切都可以由自己来“自由”支配,从“自由”支配课余时间到“自由”支配上课时间,这种“自由”慢慢地演变成“散漫”,成为一种习惯——逃课。
2.学校因素
(1)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不协调,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长期以来,高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之间都未能默契配合。教学管理一条线:部分教师上课满堂灌,只管传授专业知识,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则不闻不问;学生管理一条线:学生管理工作者与课堂教学几乎脱钩,只注意让学生多从事社会工作,有的还让学生旷课来协助自己的工作,使学生逃课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
任课老师和管理人员检查监督力度不够,使学生有了可乘之机,特别是大班上课。由于其考勤检查难度较大,再加上大教室的扩音设备不理想,学生听不清老师讲话,使学生容易逃课。
(2)学校对非专业课的管理相对忽略,公共课、选修课流于形式。加强专业教育,造就品牌效应,是每所高校应注重的。但这样难免会出现忽略对公共课、选修课等非专业课的管理,忽视人才的引进与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同的教师、相同的教案一教到底。另外,再加上非专业课往往采取上百甚至几百人的大课教育方式,学生兴趣自然降低,加上无法有效管理,逃课现象大量出现。选修课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与社会、专业的需要。少数好的选修课又是人满为患。学生为了修满学分不得不选修一些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课程,因此,逃课现象在所难免。
3.教师因素
(1)部分教师自身素质不高,教学方式过于陈旧。由于当今的教材相当一部分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编写的或只是七八十年代教材的翻版,并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便需要教师在授课时对教材的内容做进一步的发挥和升华,理论联系实际,站在科技、知识时代的前沿,开阔学生的眼界,使他们能较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由于部分教师,尤其是一部分刚从高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不具备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基础知识,其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只是停留在七八十年代受教育时的水平上,致使学生上课时感到课程过于简单,产生了厌烦和排斥的心理,从而逃课。
(2)在实际的教学操作过程中,部分教师,尤其是一部分老一辈的教授,知识渊博扎实,但是由于受到诸如注入式、教条式、单向纵深式、理性泛化式、苛严管束式之类的陈旧教育方式的影响,使大学生成了名符其实的“机器人”。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缺乏教学互动与交流,束缚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大学生认为这种扼杀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造成他们思维定势的教学方式无疑是自己成长的桎梏,因此选择逃课。
(3)老师的人格魅力也是影响大学生逃课的因素,学生一般喜欢幽默风趣、能与他们互动的老师,这样学生就会感觉自己在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所以老师应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教学是很重要,但教学的方式更重要,只有良好的教学模式才会让学生更爱学习,才会减少学生的逃课次数。
四、举措与建议
1.学校方面
学校应在大一刚开学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多开设些讲座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找准自己未来的方向。如果有条件,建议学校在大一时提供实习的机会,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目标所在,这样才会带着目的去学习,也就会慢慢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减少逃课。
2.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由于许多大学生从高中来到大学,各方面的转变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班主任、辅导员与学校心理咨询师应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首先,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育,使之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做到有事、有病请假,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其次,加强学生的学习目的与动机的教育,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再次,加强学生的思想修养与身心健康教育,尤其是加强对单亲家庭与优越型家庭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其多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坚决抵制网吧、录像厅、舞厅等娱乐场所的诱惑。最后,加强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克服困难,正确处理好学习与社会兼职的关系。
3.完善教学管理
完善学分制,扩大大学生自主选课的空间。为使学生合理地调整个人发展计划,适应在校期间的学习安排,针对教学体制的弊端,一方面应大力推行和完善学分制,建立弹性学分制,即规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完成学分与毕业挂钩,使学生以修满学分为标准提前或推迟毕业。另一方面,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的实用性,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和数量,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自主发展的需要。
4.深化教师的教学管理
增强教师的教学艺术意识,提高教师授课水平。老师应该扩展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升个人魅力,与学生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及互动。要对一些教师进行有关教学技巧的培训,提高授课水平,增强课堂感染力。学生只有对教师产生兴趣了才有可能对所教的课程感兴趣,从思想上减少逃课想法的产生。
五、结语
大学生逃课原因是多方面的,受到家庭、社会、学校、老师及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影响,包括父母的言传身教、社会的认同、老师授课水平和吸引力及教学质量等。只要在社会、学校、家庭还有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逃课现象就会减少,甚至会消失。
本文指导老师为河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赵艳霞老师。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