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评述

来源 :校园英语·月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f8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马克·吐温作品《约翰叔叔的农场》为例,主要从理解和表达两方面对文中一些翻译实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四字格、增益法、词类转换法、叠词法、注释法等较为实用的翻译方法在具体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以此加强对英译汉翻译手法的理解运用和融会贯通。
  【关键词】约翰叔叔的农场;理解;表达;翻译方法
  一、引言
  关于文学翻译,矛盾先生说:“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说明文学翻译要形象生动、自然简洁,并且富有情感和艺术效果。而关于翻译要求,罗新璋先生有“議事三非”之说:“外译中,非外译外;文学翻译,非文字翻译;精确,非精彩之谓”,这就要求译者在准确把握原文内容的前提下,运用中文相应的表现手段和文法特点,尽力再现原文的“丰姿”。本文以《约翰叔叔的农场》为例,主要从理解和表达两方面对文中一些翻译实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一些翻译方法在具体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以此加强对英译汉翻译手法的理解运用和融会贯通。
  二、内容和内涵的理解
  具体而言,要明确这篇文章翻译后应达到怎样的效果就要求译者最好在翻译活动开始之前,就对原文的内容和内涵有较好的理解和认识,以求在具体翻译时能准确把握,真正做到对原文的忠实贴切。
  马克·吐温(1835-1910)是世界著名幽默讽刺作家,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吐温早年起就广泛阅读,并且人生阅历非常丰富,为以后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马克·吐温不受欧洲传统的束缚,以新大陆人的眼光看待事物,提倡并开辟了运用口语进行创作的独特文体。
  本文选自的《马克·吐温自传》是马克·吐温记述自己人生经历的作品,也是马克·吐温晚年最重要的著作,堪称自传体的典范。全书通过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曲折坎坷的求生之路、风光无限的写作生涯以及痛苦不堪的晚年生活四个部分,展现了马克·吐温伟大而又传奇的一生。
  《约翰叔叔的农场》便是记叙童年生活的章节,童年从来都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回忆,从文章读来马克·吐温的童年也不例外。各种各样的美食,漂亮自然的风景,充满趣味的人和事,农场的布局,儿时嬉戏的小溪,舒适的农场木屋,充满神秘的黑人老妇,呜咽的纺纱车,温暖的壁炉,捉蛇搞恶作剧,玩虫子耍淘气,还有玩伴一样的蝙蝠……对这些美好且熟悉的生活,作者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怀念,充满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的兴奋之情。马克·吐温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与叙事节奏,带着乐观、朴实、真挚,还有自然的泥土气息,以回忆叙述的口吻娓娓道来,还不时夹杂着智慧与幽默,童年的生活以及当时美国的风情和气息如画卷般铺展开来。这些都是在翻译时应予以把握的方面,决定了译文大致的情感基调。
  就微观层面,对原文中的字词用法、遣词造句的理解也是翻译时最为重要的方面。《约翰叔叔的农场》语言简洁明了,句子结构简单朴实,口语化运用较多,要求译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双语能力和悟性进行翻译转换。同时,译者还需勤查字典和资料,做到弄懂弄通,避免错译、漏译、过度发挥。
  三、语义和风格的传达
  英汉语言差异对比之下,结合对原文的理解,下面就文中一些句子做具体译例分析,通过探讨译例加深对文学翻译的理解,提高翻译手段,以求在翻译实践中能更加灵活自如地表达,举一反三。本文将选取四字格、增益法、词类转换法、叠词法、注释法等较为实用的翻译方法为例,从语义和风格传达上对英译汉文学翻译的手法进行浅析,力求能够再现原文的语言美。
  1.四字格。四字格是汉语一大特色,尽管四字中会出现同义重复或虚词凑数,但读起来琅琅上口,文采斐然,并且有些四字格是成语,内涵丰富。试看下例:
  When I was younger I could remember anything, whether it had happened or not; but my faculties are decaying now, and soon I shall be so I cannot remember any but the things that never happened.
  译:年轻些的时候,不管发没发生的事,我都记得清清楚楚,但如今,我已不再耳聪目明,不久也许除了一些子虚乌有的事,我将什么都不记得了。
  英语为形合的葡萄式结构,译成汉语的意合竹节式,即一连串短句时,若能充分利用汉语的四字格,可使短句更加简洁顺畅,增强译文表现力。“whether it had happened or not”意思为“不管发生过还是没有发生过”,可压缩为“不管发没发生”,意思不减,更为简洁。“remember”译为“清清楚楚”,起强调的作用,对应文中的“anything”,且工整上口。“faculties are decaying”,意为说、视、听、理解各种官能下降,可用“不再耳聪目明”一言以概之。同样,“the things that never happened”可译为“子虚乌有”来表达“从未发生存在过”,使译文更加地道自然,也更易保留作者回顾往昔的沧桑感和老者口吻。然而四字格的使用要想真正入得化境、收放自如,译者还需加强中文修养,提高母语水平。
  2.增益法。英语句中仅使用一些不及物动词意义就很完整,这些词在汉语为他动词,必须增加宾语,否则结构和意义就不完整了。并且英语名词有单复数变化,动词有时态变化,在译成汉语时,这些都必须通过增词来补充表达。
  …my aunt in one chimney corner, knitting; my uncle in the other, smoking his corn-cob pipe;
  译:我婶婶在炉边一头织毛线;叔叔在另一头抽玉米穗烟;   英语“knit”是不及物动词,可以单独使用,汉语“织”使用时后面则通常接有宾语,故译为“织毛线活”。
  3.词类转换法。英汉是分属静态倾向和动态倾向的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也有许多不同,在很多情况下词性是无法一一对应的,这时就需要译者走出原文的固有模式,对其进行灵活转换,从而使译文更加通顺、自然。文学翻译要尽力再现原文的语言美,对于这一点要求更高。
  I was his guest for two or three months every year…
  译:我每年都会花两三个月到他那去做客。
  英语的名词和介词用的较多,而汉语动词用的较多,该句便是名词转化为动词的例子。“was his guest”译为“到他那去做客”,若不进行转化,硬译为“我每年都会花两三个月当他的客人”,未免讓读者不习惯,也失去了文学语言应有的美的享受。
  A cradle—out of service, but waiting, with confidence;
  译:一个摇篮——没再用了,但在满怀信心等待着。
  原文中名词“service”在译文中化为动词“用”,而介词“with”则译为动词“满怀”来和“confidence(信心)”搭配,较为符合汉语习惯。
  词类转换是一种非常实用并且也应用广泛的翻译方法,在文学翻译中我们应善于灵活运用,使译文更加准确、地道。
  4.叠词法。叠词的运用能让译文念起来琅琅上口,形象生动。例如文中的“In the summer time”做状语,可译为“炎炎夏日”;“black indentations”译为“黑乎乎的凹斑”;“sun themselves”译为“暖洋洋地晒太阳”。
  5.注释法。文学作品不同于科技文献,作者经常会引经据典,名言警句信手拈来,这给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很多情况下原文的妙处难以尽数保留,但译者起码应让读者弄懂原文的意思并尽量体会原文的思想情感。在《约翰叔叔的农场》中有这样的句子:
  For we were little Christian children and had early been taught the value of forbidden fruit.
  译:因为我们是基督教小孩,老早可就知道了禁果的美味。
  这句话作者写的颇为诙谐有趣,表达了对童年的美好感情。但不懂基督教的读者会心生疑问:基督教跟禁果有什么关系?这时可以把隐含的文化背景以做注的形式给出:基督教《圣经》第一章创世纪中讲述了人类之初在伊甸园中,亚当和夏娃经不住诱惑,违背上帝意志偷食了善恶树上的果子,这果子就被称为“禁果”,取其“惟其禁止,故特别诱人”之意。如若把解释涵盖在译文中,三言两语难以清楚说明,且影响了译文简洁顺畅之感,原文的幽默意味也难以保留。同样,文中出现的“…she …had talked with Moses(她曾经和摩西说过话)”亦可以用注释法来解释说明。
  6.风格的传达。翻译文学作品不光要使用文学语言,展现出原文的语言风格,还要保留原作的情感风格,使之文情并茂。王佐良先生提出“一切照原作,雅俗如之,深浅如之,口气如之,文体如之”。译者应善于融入原著,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联想力,准确体会原文的情感态度,在翻译时予以充分表达,做到既无过之也无不及,这也是译者的重要修养之一。
  例如,文中有 “In the summer the table was set in the middle of that shady and breezy floor, and the sumptuous meals—well, it makes me cry to think of them. Fried chicken, roast pig; wild and tame turkeys, ducks, and geese; venison just killed…biscuits, hot batter cakes, hot buckwheat cakes, hot “wheat bread”, hot rolls, hot corn pone…”
  可译为:炎炎夏日,地板上阴凉舒适,清风徐来,桌子摆在正中间,还有那丰盛的美食——天哪,一想到它们就让我泪流满面。油炸鸡,烤乳猪;野火鸡,家养火鸡,香鸭呀,肥鹅呀,还有刚割下的新鲜鹿肉…甜脆的饼干,热乎乎的面糊蛋糕,热乎乎的荞麦蛋糕,热麦包,热面卷,热玉米饼…
  原文中,作者罗列了一大串食物的名称,若仔细逐字对来可以发现译文中这些名词有些前面多了形容词,如“香”“肥”“新鲜”“甜脆”,并且“hot”不单译为“热的”而是“热乎乎的”,此外还补充了语气词“呀”等。这些添加并非脱离忠实原则的天马行空,而是使表意更加明确具体、形象生动。此处作者仿佛如数家珍,一口气道出一大堆让人嘴馋的美食,全是童年的美好回忆,充满了兴奋激动之情;并且就上下文而言,这些是一想到就能“makes me cry”的东西,翻译时就应把原文包含的这种激动与怀念传达出来,充分调动人的感官和情感,增强译文的表现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添加不仅不是多余,反而是对原文更进一步、更深层次的忠实。
  再如:“…to a limpid brook which sang along over its gravelly bed and curved and frisked in and out and ere and there and yongder in the deep shake of overhanging foliage and vines…”
  可译为:“一直通到一条清澈的小溪,流水淙淙,卵石铺底,小溪蜿蜒着,欢腾着,弯进绕出,奔这淌那,流进不远处倒垂的树叶和藤条下的浓荫里”。译者可以借鉴自己的审美体验,深刻理解原作的艺术美,进而形神兼备地再现这种艺术美。
  四、结论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且因文化迥异,给汉英两语之间传译带来诸多挑战。而文学作品的翻译除了忠实通畅之外,还须满足读者审美需求,给与译文读者同原文读者一样的阅读体验,因而自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译事操作尤为不易。译者需要根据原文的内容和风格,结合汉语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在遣词造句、句子衔接、段落语篇上做出必要的调整。所使用的翻译方法也多种多样,不尽相同,比如直译、增益、简省、概略化、具体化、释意等等。同时也值得注意,翻译方法属于“术”的层面,其作用是服务于翻译实践,为创作精妙的译文而使用一些方法,而非生搬硬套翻译方法去套原文。好的译者当精于方法而又不为方法所困,并且,在实际译事活动中,多种翻译方法通常是配合使用的,译者只有灵活而又熟练地驾驭这些方法,才能使用的恰如其分。本文中所举例子是对文学翻译方法的粗浅应用尝试,从分析可以看到,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译者应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表达,在语言和风格上都要尽力再现原文的自然精妙。一要形象生动,二要富有情感,使译文产生感人的艺术效果,给读者以启迪、愉悦和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矛盾.为发展文学翻译事业和提高翻译质量而奋斗.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
  [2]罗新璋.译书识语.红与黑[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3]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其他文献
【Abstract】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especially in the United States, slang is favored by a lot of people in their colloquial conversation. It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communication tool in peo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作为外语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对跨文化交流发展具有重要促进意义。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展竞赛活动,首先需要从学生专业角度、就业角度进行分析,并以此作为竞赛模式核心导向,在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升自身英语综合水平,加强就业竞争力。本文针对以赛促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进行概述分析,并提出以赛促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以赛促学;大学;英语教学  【作
【摘要】ESP教学作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将成为21世纪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论文探索并实践中外教师合作的新型的 ESP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需求确定教学模式,并对比不同班级的教学效果。论文最后得出结论,ESP教学模式能使学生的主体角色和中外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有效的结合,从而提高ESP教学效果,开辟出一条符合中国外语教学特点的道路。  【关键词】教学改革;ESP教学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手段也不断应用于高中课堂。以微课资源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手段,借助互联网的视听和现代教育技术,成功吸引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力。微课的特点是“短精小”,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微课也逐渐被应用在高中的英语语法教学中。语法是高中英语的一大难点,为了提高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将从分析微课资源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角度去论述在高中英语语法课堂应用微课的意义,希望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开始关注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因此,本文从思维品质的概念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思维品质;高中英语;阅读课  【作者简介】黄家民,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莆田市教育科学2018年度名师专项课题“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PTMS18033)的阶段性成果。  一、
【摘要】随着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已经成为大趋势和大环境。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的能力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中,让学生体验“Little teacher”教学全过程的教学模式独具魅力。本文笔者就小学阶段的“Little teacher”教学模式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运用展开探讨,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关键词】 学习兴趣;“Littl
【摘要】教育见习作为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将教学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重要方法。本之通过调查问卷形式掌握了宿迁学院英语师范专业教育见习的实际数据,讨论和分析教育见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与之相适应的策略。  【关键词】英语师范;专业教育见习;见习路径  【作者简介】张莘萌,宿迁学院。  英语师范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合格的中学英语教师,其职业指向性强,所以教育实践是提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地位不断提高。做好课内外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完成教学目标的必要措施。关注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发现其现存问题,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外阅读;能力;方法  【作者简介】李萍,青岛滨海学校。  学生的个人阅读能力,对其英语学习有着直接影响。在关注其课外阅读学
【摘要】在中国,英语与汉语学习进行比较的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都要比学习汉语更加吃力,在英语时间中遇到的困难与都要比学习英语要多,其次就是学生对于英语十分生疏,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会显得更加生疏。当出现这些情况时,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的积极性就已经慢慢被消耗完了。学生在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质量。在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水平方面以及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进
【摘要】本文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课堂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反思,找出当下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的建议,力求为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幼儿英语;教学反思  【作者简介】赵娜,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在我院的教学现状  1.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较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