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通过趣味的美术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能力是国家美术课程标准所倡导并以之为目标的。本课是一节平面造型课,教材安排了《拼拼贴贴》《拼拼搭搭》《秋天来了》《站起来 站起来》这几节以纸来表现的造型课。《拼拼贴贴》《秋天来了》两课是平面造型表现的课,其余两课是立体造型的课。本节选取“纸块的联想”为教与学的内容,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增进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学生运用纸张,在撕一撕、贴一贴、画一画的平面或半立体的造型活动中,以偶然得到的纸块形状进行联想:一可将纸随意撕开,选择其中的一块进行想象,“像什么呢?”其中的妙处还在于这些纸块可以根据第一块纸片组合成一幅主题画。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从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撕撕、贴贴、画画往往很有兴趣,这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他们能找到乐趣,获得成就感。撕纸对于学生来说,在前面《秋天来了》一课有了初步的接触。用撕出的大大小小的纸片表现心目中的秋天,这节课是引导学生先想后撕。而本课的主要目标恰恰相反,主要引导学生先撕后想。撕纸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学重难点的考虑,本课要引导学生撕出大块的纸片进行巧妙的添画,于是,设计了一个撕纸游戏的环节。然后根据撕出的纸片进行想象、添画。最后通过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引导学生用多片纸片表现主题画,对本课也有了一个高度的提升。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撕纸的方法。
2.操作目标:能用撕出的纸块进行想象并添画成一幅完整的画。
3.情感目标:体验撕纸所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先撕纸,后想象,再添画。
教学难点:根据撕出纸块的形状特点进行巧妙的想象、添画。
【教学过程】
一、撕一撕,了解撕纸(3分钟)
1.第一次撕纸
师:(出示一张纸)小朋友,你们会撕纸吗?
生:1~2位上台撕纸预设:快速撕、慢撕。
2.第二次撕纸
师:下面我们依然来撕纸,但这次是有游戏规则的。游戏的规则是:(1)把纸撕三到四次;(2)转动方向地撕。
【教学意图】在撕纸中导入本课,学生在轻松的游戏中,体验了两次撕纸,尤其是第二次有要求的撕纸,为下面新授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摆一摆,撕纸联想(10~13分钟)
师:下面请小朋友,在撕出的纸片中,选择其中的一片,在桌上摆一摆,和同桌说一说,看看像什么呢?
生:我觉得像棵树,我觉得像……
师:有没有谁的小纸片有困难,要大家一起帮忙的?
生:有困难的学生拿出纸片。
师:老师这样放,看看它像什么呢?(可根据小纸片的主要特征进行想象)
生:像……
师:我来转转方向,又像什么呢?真难不倒你们,再来转一转。
生:像……
师:谁来添添看,老师在添画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小秘密,这位小朋友都是在纸片的内部添画的,你能不能在纸片的外面添加呢?
生:一生添画。(黑色的纸上,这位同学拿出黑色添画发现不可以)
师:谁有好主意?(换颜色)
小结:在添画作品时,我们发现可以在纸片内部添画也可以在纸片的外部添加。同时,要注意添画时,所画颜色和背景色要对比开来。
师:不错,这样一添画,画面完整多了。
【教学意图】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想一想、添一添的环节,初步感受同一张小纸片,由于方向的不同,能联想不同的物体。
三、比一比,欣赏作品(2分钟)
刚才我们用了一块纸片来表现的,看看他们的作品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
——其他的小朋友用了3块纸片。
师:他表现的是什么啊?
——有趣的小猫……
师:是啊,这位小朋友用了2块纸片表现了一幅以动物为主的主题画。
小结:小朋友在表现时,可以用一块纸片表现一幅完整的画,也可以用几块纸片改变一下让它适合第一块纸片的主题。
【教学意图】在上一环节有了铺垫的基础上,再来欣赏有组合画面的作品,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有了一个高度的提升。
四、作业要求(20分钟)
1.在表现之前,先来看看作业要求
(1)选择一片或几片纸块进行想象;
(2)用绘画工具进行巧妙的添画创作。
请小朋友赶快把你的小纸片贴一贴、添一添吧。
2.教师巡回指导
五、评一评,总结提炼(3分钟)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
评一评谁的作品最有趣,小纸片添画的最巧妙。
学生自评:我对自己的作品最满意的地方是……
学生互评:我比较欣赏……
教师点评:(1)主要针对撕纸与背景的处理;(2)添画的巧妙处。
【教学意图】教学中抓住学生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采用自评、他评的方式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
六、延伸拓展(1分钟)
我们的小纸片真能干,有的变成了人物,有的变成了交通工具。老师今天带来的小纸片更能干,你瞧!它们都站起来了。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小小的纸片作用可真大啊!希望在我们的校园里乃至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一些废旧的纸片灵动起来,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作业设计】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让小纸片站起来。
【课后反思】
1.充分挖掘教材是课堂成功的前提,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是课程改革的灵魂
本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整堂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乐于参与。课始首先让学生大胆撕纸,然后再有要求地撕。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很快就融入了课堂。再次通过摆一摆,尝试不同的想象。低年级,就一张纸片的同一方向,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体验了探索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2.给学生一次思想碰撞的机会,他们就能闪出智慧的火花
孩子们并不缺乏创造力,缺的只是展示创造力的机会。新课程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引导者,多给学生探索、想象、创作的机会。本课的难点是根据纸片的形状进行多维度的想象添画,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比较活跃,一张随意撕成的纸片转动方向地让他们说出“像什么、像什么,还像什么?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想象,这样的引导促使孩子的作业呈现了多元的作品。
思考:通过本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积极参与、勇于思考,呈现了多元的作品。但也有极少数学生受上节课《拼拼贴贴》《秋天来了》等课的影响,有先想后撕的影子在里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在课后要多加强调,让学生对本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编辑 谢尾合
通过趣味的美术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能力是国家美术课程标准所倡导并以之为目标的。本课是一节平面造型课,教材安排了《拼拼贴贴》《拼拼搭搭》《秋天来了》《站起来 站起来》这几节以纸来表现的造型课。《拼拼贴贴》《秋天来了》两课是平面造型表现的课,其余两课是立体造型的课。本节选取“纸块的联想”为教与学的内容,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增进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学生运用纸张,在撕一撕、贴一贴、画一画的平面或半立体的造型活动中,以偶然得到的纸块形状进行联想:一可将纸随意撕开,选择其中的一块进行想象,“像什么呢?”其中的妙处还在于这些纸块可以根据第一块纸片组合成一幅主题画。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从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撕撕、贴贴、画画往往很有兴趣,这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他们能找到乐趣,获得成就感。撕纸对于学生来说,在前面《秋天来了》一课有了初步的接触。用撕出的大大小小的纸片表现心目中的秋天,这节课是引导学生先想后撕。而本课的主要目标恰恰相反,主要引导学生先撕后想。撕纸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学重难点的考虑,本课要引导学生撕出大块的纸片进行巧妙的添画,于是,设计了一个撕纸游戏的环节。然后根据撕出的纸片进行想象、添画。最后通过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引导学生用多片纸片表现主题画,对本课也有了一个高度的提升。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撕纸的方法。
2.操作目标:能用撕出的纸块进行想象并添画成一幅完整的画。
3.情感目标:体验撕纸所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先撕纸,后想象,再添画。
教学难点:根据撕出纸块的形状特点进行巧妙的想象、添画。
【教学过程】
一、撕一撕,了解撕纸(3分钟)
1.第一次撕纸
师:(出示一张纸)小朋友,你们会撕纸吗?
生:1~2位上台撕纸预设:快速撕、慢撕。
2.第二次撕纸
师:下面我们依然来撕纸,但这次是有游戏规则的。游戏的规则是:(1)把纸撕三到四次;(2)转动方向地撕。
【教学意图】在撕纸中导入本课,学生在轻松的游戏中,体验了两次撕纸,尤其是第二次有要求的撕纸,为下面新授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摆一摆,撕纸联想(10~13分钟)
师:下面请小朋友,在撕出的纸片中,选择其中的一片,在桌上摆一摆,和同桌说一说,看看像什么呢?
生:我觉得像棵树,我觉得像……
师:有没有谁的小纸片有困难,要大家一起帮忙的?
生:有困难的学生拿出纸片。
师:老师这样放,看看它像什么呢?(可根据小纸片的主要特征进行想象)
生:像……
师:我来转转方向,又像什么呢?真难不倒你们,再来转一转。
生:像……
师:谁来添添看,老师在添画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小秘密,这位小朋友都是在纸片的内部添画的,你能不能在纸片的外面添加呢?
生:一生添画。(黑色的纸上,这位同学拿出黑色添画发现不可以)
师:谁有好主意?(换颜色)
小结:在添画作品时,我们发现可以在纸片内部添画也可以在纸片的外部添加。同时,要注意添画时,所画颜色和背景色要对比开来。
师:不错,这样一添画,画面完整多了。
【教学意图】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想一想、添一添的环节,初步感受同一张小纸片,由于方向的不同,能联想不同的物体。
三、比一比,欣赏作品(2分钟)
刚才我们用了一块纸片来表现的,看看他们的作品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
——其他的小朋友用了3块纸片。
师:他表现的是什么啊?
——有趣的小猫……
师:是啊,这位小朋友用了2块纸片表现了一幅以动物为主的主题画。
小结:小朋友在表现时,可以用一块纸片表现一幅完整的画,也可以用几块纸片改变一下让它适合第一块纸片的主题。
【教学意图】在上一环节有了铺垫的基础上,再来欣赏有组合画面的作品,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有了一个高度的提升。
四、作业要求(20分钟)
1.在表现之前,先来看看作业要求
(1)选择一片或几片纸块进行想象;
(2)用绘画工具进行巧妙的添画创作。
请小朋友赶快把你的小纸片贴一贴、添一添吧。
2.教师巡回指导
五、评一评,总结提炼(3分钟)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
评一评谁的作品最有趣,小纸片添画的最巧妙。
学生自评:我对自己的作品最满意的地方是……
学生互评:我比较欣赏……
教师点评:(1)主要针对撕纸与背景的处理;(2)添画的巧妙处。
【教学意图】教学中抓住学生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采用自评、他评的方式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
六、延伸拓展(1分钟)
我们的小纸片真能干,有的变成了人物,有的变成了交通工具。老师今天带来的小纸片更能干,你瞧!它们都站起来了。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小小的纸片作用可真大啊!希望在我们的校园里乃至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一些废旧的纸片灵动起来,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作业设计】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让小纸片站起来。
【课后反思】
1.充分挖掘教材是课堂成功的前提,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是课程改革的灵魂
本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整堂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乐于参与。课始首先让学生大胆撕纸,然后再有要求地撕。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很快就融入了课堂。再次通过摆一摆,尝试不同的想象。低年级,就一张纸片的同一方向,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体验了探索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2.给学生一次思想碰撞的机会,他们就能闪出智慧的火花
孩子们并不缺乏创造力,缺的只是展示创造力的机会。新课程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引导者,多给学生探索、想象、创作的机会。本课的难点是根据纸片的形状进行多维度的想象添画,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比较活跃,一张随意撕成的纸片转动方向地让他们说出“像什么、像什么,还像什么?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想象,这样的引导促使孩子的作业呈现了多元的作品。
思考:通过本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积极参与、勇于思考,呈现了多元的作品。但也有极少数学生受上节课《拼拼贴贴》《秋天来了》等课的影响,有先想后撕的影子在里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在课后要多加强调,让学生对本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