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的有效性备受人们的关注,成为教师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一定的矛盾,使得课堂教学常常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的情况,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鉴于此,本文笔者以高中数学这一学科为出发点,从三个方面对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生活;课堂问题;信息技术
数学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学生建立理性思维的重要依据,也是发展抽象思维的主要过程。在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并对学生的长期发展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面对这一现状,教师首先应研究高中生的认知发展现状,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既能够使教学真正围绕着学生的学而展开,还能够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实现有机统一,从而达到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一、构建生活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其学科知识大多数来自生活,并作用于生活。同时,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鉴于此,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构建一定的生活情境,这样既能够使学生置身于熟悉的学习场中,引起他们自身的情感共鸣,还能够以生活问题为导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实现生活与数学的有效联结。
以“集合”为例,为了使学生通过生活实例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笔者首先以一个学生身边的案例作为导入,即:军训前学校通知,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这一生活问题直接引发了学生的共鸣感,并使他们结合问题回答“全体的高一学生”。这时,笔者提出:“问题中集合是某些特定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这样使学生对集合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对“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等相关知识展开学习,以此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设计课堂问题,完善知识体系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也是唤醒学生思维意识的重要推动力。由于数学知识之间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并且新知识大多数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因此,教师可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为学生设置课堂问题,这样能够使学生带着对旧知识的认知来深入学习新知识,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完善其自身的知识体系。
以“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为例,由于学生对方程和函数都有一定的學习,为了使学生领会方程的根和函数零点之间的关系,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发现问题,即:求方程的根,观察表格来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同时,让学生画出相应的二次函数图像的简图,并写出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的坐标。这些问题唤醒了学生的思维意识。当他们求较为简单方程的根时,能够运用原来的方法求解,但有些复杂的方程却不能运用学过的方法求解,造成了他们认知上的冲突,以此使他们产生了较强的求知欲。在此情况下,笔者引导学生探究新知,使学生建立起方程与函数之间的关系,进而完善了他们的认知体系。
三、运用信息技术,降低认知难度
高中数学知识呈现出一定的抽象性特点,对学生而言,常常使他们出现思维障碍。若教师不能及时进行干预,打破学生存在的思维障碍,则会影响其后续的学习质量。而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顺应学生的认知特点,还能够给课堂注入新活力,丰富课堂教学的模式,从而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
以“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为例,为了使学生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与性质,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回顾需要研究函数的哪些性质,并讨论研究指数函数性质的方法,同时强调了数形结合思想。在此基础上,笔者展示两个特殊的指数函数的例子,如: ; ,随后指导学生运用描点法分别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像。于是,笔者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以上函数的图像,并引导学生观察图像,以此概括出根据对称性画指数函数图像的方法。最后,以投影呈现出的图像为研究对象,笔者引导学生研究“图像的范围、图像变化趋势”等内容,帮助学生根据图像的特征,归纳出指数函数的性质。因此,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中,这样既增加了教学容量和直观性,还降低了学生的认知难度,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知识区别于初中,其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学生而言,既是枯燥的,又是困难的。同时,高中生的抽象思维发展还未完全成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思维障碍,并且容易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对此,教师应在教学前,根据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方法。实践证明,通过生活情境的构建、课堂问题的设计以及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还能够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以此获得智力的不断提高,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红光.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5(5).
[2]杨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技视界,2015(9).
关键词:高中数学;生活;课堂问题;信息技术
数学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学生建立理性思维的重要依据,也是发展抽象思维的主要过程。在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并对学生的长期发展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面对这一现状,教师首先应研究高中生的认知发展现状,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既能够使教学真正围绕着学生的学而展开,还能够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实现有机统一,从而达到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一、构建生活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其学科知识大多数来自生活,并作用于生活。同时,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鉴于此,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构建一定的生活情境,这样既能够使学生置身于熟悉的学习场中,引起他们自身的情感共鸣,还能够以生活问题为导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实现生活与数学的有效联结。
以“集合”为例,为了使学生通过生活实例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笔者首先以一个学生身边的案例作为导入,即:军训前学校通知,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这一生活问题直接引发了学生的共鸣感,并使他们结合问题回答“全体的高一学生”。这时,笔者提出:“问题中集合是某些特定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这样使学生对集合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对“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等相关知识展开学习,以此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设计课堂问题,完善知识体系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也是唤醒学生思维意识的重要推动力。由于数学知识之间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并且新知识大多数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因此,教师可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为学生设置课堂问题,这样能够使学生带着对旧知识的认知来深入学习新知识,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完善其自身的知识体系。
以“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为例,由于学生对方程和函数都有一定的學习,为了使学生领会方程的根和函数零点之间的关系,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发现问题,即:求方程的根,观察表格来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同时,让学生画出相应的二次函数图像的简图,并写出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的坐标。这些问题唤醒了学生的思维意识。当他们求较为简单方程的根时,能够运用原来的方法求解,但有些复杂的方程却不能运用学过的方法求解,造成了他们认知上的冲突,以此使他们产生了较强的求知欲。在此情况下,笔者引导学生探究新知,使学生建立起方程与函数之间的关系,进而完善了他们的认知体系。
三、运用信息技术,降低认知难度
高中数学知识呈现出一定的抽象性特点,对学生而言,常常使他们出现思维障碍。若教师不能及时进行干预,打破学生存在的思维障碍,则会影响其后续的学习质量。而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顺应学生的认知特点,还能够给课堂注入新活力,丰富课堂教学的模式,从而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
以“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为例,为了使学生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与性质,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回顾需要研究函数的哪些性质,并讨论研究指数函数性质的方法,同时强调了数形结合思想。在此基础上,笔者展示两个特殊的指数函数的例子,如: ; ,随后指导学生运用描点法分别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像。于是,笔者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以上函数的图像,并引导学生观察图像,以此概括出根据对称性画指数函数图像的方法。最后,以投影呈现出的图像为研究对象,笔者引导学生研究“图像的范围、图像变化趋势”等内容,帮助学生根据图像的特征,归纳出指数函数的性质。因此,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中,这样既增加了教学容量和直观性,还降低了学生的认知难度,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知识区别于初中,其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学生而言,既是枯燥的,又是困难的。同时,高中生的抽象思维发展还未完全成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思维障碍,并且容易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对此,教师应在教学前,根据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方法。实践证明,通过生活情境的构建、课堂问题的设计以及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还能够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以此获得智力的不断提高,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红光.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5(5).
[2]杨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技视界,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