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着整个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成了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可以实现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实现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动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有效课堂教学。那么,要适应教育环境的这种深刻变化,如何“绽放媒体奇葩”,竭力“打造有效教学”,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如今,多媒体教学在彰显其鲜明教学特点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现代教学的重要原则。然而在多媒体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开始变相地重蹈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以全盘代替教学的方式取代了多媒体的辅助角色。他们将一堂课中所要讲述的内容全部地制成课件,在课堂上剩下的任务就是播放课件和简单的介绍,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与教学主体——学生的相互交流。而课件的播放也同样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一节课下来,最为吸引学生的不是课堂内容,而是大屏幕中连续滚动的文字、图片。学生在如此“充实”的一节课中,完全没有时间思考,只忙于看课件演示,这样的结果彻底违背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初衷。
2.质量总体不高的教学课件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如果真正想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就必须花费近乎两倍的备课时间:备课及制作课件(其中包括相关图片,视频等的搜索)。再者,就算是自己完成的课件,可能也会因教师自身制作水平的局限性而影响课件的质量。这样的课件,学生的兴趣自然也就不高。而更多的情况是,教师利用网上资源,或是教材中免费赠送的课件,这些课件暂且不说它的质量如何,不说它的教学内容是否完整,单从教学的方式看,就有可能与教师本身的教学方法与进度有很大差异。因为课件是已经制作好的,并非适应于每一个使用它的教师,也并非适应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这样的教学的效果便显而易见。
反思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绽放媒体奇葩,打造课堂有效教学呢?个人之所见,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采用故事导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先前分得的还少呢?’大家听了都笑了,而八戒却还是莫名其妙。”(同学们都笑了)这时教师停止故事的播放,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想)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就知道了。”
像这样,播放一段录像,倾听一段录音来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使教学紧凑,过渡自然。
第二,运用多媒体讲授新课,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这一重点,电脑演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平均分成16等份、32等份……),然后把圆切开,通过动画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于长方形)。反复演示几遍,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通过动画演示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周长、半径的关系,从而推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第三,运用多媒体吸引学生,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老是运用公式计算面积,学生感觉比较厌倦,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思路,运用多媒体出示了一道“小精灵”出的思考题:把一个正方形裁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裁成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之和与正方形周长有何变化?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它们的周长又有何变化?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想象,然后再电脑演示。演示过程中,画面不断闪烁,使学生清楚地感受到了周长的变化。同学们一看,兴趣来了。就这样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情况下解决了该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
总之,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把多媒体技术适当、适度地融入教学中,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可以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节省教学时间。这是打造有效教学的必由之路。
如今,多媒体教学在彰显其鲜明教学特点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现代教学的重要原则。然而在多媒体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开始变相地重蹈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以全盘代替教学的方式取代了多媒体的辅助角色。他们将一堂课中所要讲述的内容全部地制成课件,在课堂上剩下的任务就是播放课件和简单的介绍,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与教学主体——学生的相互交流。而课件的播放也同样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一节课下来,最为吸引学生的不是课堂内容,而是大屏幕中连续滚动的文字、图片。学生在如此“充实”的一节课中,完全没有时间思考,只忙于看课件演示,这样的结果彻底违背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初衷。
2.质量总体不高的教学课件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如果真正想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就必须花费近乎两倍的备课时间:备课及制作课件(其中包括相关图片,视频等的搜索)。再者,就算是自己完成的课件,可能也会因教师自身制作水平的局限性而影响课件的质量。这样的课件,学生的兴趣自然也就不高。而更多的情况是,教师利用网上资源,或是教材中免费赠送的课件,这些课件暂且不说它的质量如何,不说它的教学内容是否完整,单从教学的方式看,就有可能与教师本身的教学方法与进度有很大差异。因为课件是已经制作好的,并非适应于每一个使用它的教师,也并非适应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这样的教学的效果便显而易见。
反思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绽放媒体奇葩,打造课堂有效教学呢?个人之所见,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采用故事导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先前分得的还少呢?’大家听了都笑了,而八戒却还是莫名其妙。”(同学们都笑了)这时教师停止故事的播放,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想)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就知道了。”
像这样,播放一段录像,倾听一段录音来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使教学紧凑,过渡自然。
第二,运用多媒体讲授新课,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这一重点,电脑演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平均分成16等份、32等份……),然后把圆切开,通过动画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于长方形)。反复演示几遍,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通过动画演示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周长、半径的关系,从而推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第三,运用多媒体吸引学生,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老是运用公式计算面积,学生感觉比较厌倦,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思路,运用多媒体出示了一道“小精灵”出的思考题:把一个正方形裁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裁成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之和与正方形周长有何变化?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它们的周长又有何变化?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想象,然后再电脑演示。演示过程中,画面不断闪烁,使学生清楚地感受到了周长的变化。同学们一看,兴趣来了。就这样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情况下解决了该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
总之,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把多媒体技术适当、适度地融入教学中,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可以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节省教学时间。这是打造有效教学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