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魏书生说过:把工作当享受,幸福一辈子。把育人当享受快乐一辈子。可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够有这样的境界?又该怎样才能品尝到这一乐趣呢?任何的成功绝非偶然,背后都有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只有把教育当终生事业的人,才会越努力越幸福。
关键词:教育实践; 乐在其中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72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易经》的师卦告诉我们:师者,众也。能以众正,方可王矣。君子以容民蓄众。当老师首先心中有人,眼中有人,行中才会有人。才会用心去做教育,才会去接纳,去引导。遇到问题才会平常心对待,才会宠辱不惊,游刃有余。才会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造就了不同个性的个体。越是棘手的事越要冷静,静定生慧。以退为进,就像我们扛着东西进门,结果被门框挡住了,退回来,低一些就进去了。遇到问题,此路不通,另辟蹊径,总会有办法的。一切的问题都是来成就我们的,这是每个人身上的一份使命,有这样的心境,工作起来就会更轻松。
心境不一样,做事的状态就会完全不一样。世界上哪有那么多恰好呢?最好的东西背后往往也藏着最败坏的一面,西方哲学家说,我们的问题在于我们太依赖思考了,而缺少包容的能力。事实上只要我们能真正做到凡事包容,以情感而不是思想去生活,我们会发现事情比我们想象的好很多。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就是这样,如果凡事都只以对错或好坏来评判,优秀的毕竟是少数,那么剩下的那些“大多数”怎么办?可是正是这些“大多数”的不完美,才需要我们更多的爱啊。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才会变得更宽容、更豁达。做了很多事,而且感觉不到累,枯燥乏味的事,也会从中汲取正能量,效率也可大大提升。进退可度,容止可观,做事有法。
推己及人,乐在其中
师卦还告诉我们:师出以律,失律凶也。自律,才会律他。《老子》也告诉我们,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多做少说,嘴巴的功夫其实是很弱的。尤其是在孩子们的特殊时期,比如考试前的紧张阶段,情绪会处于一个比较激烈的阶段,老师的一举一动他会更加敏感。作为班主任,不能做到及时参与班级事务管理,不能做到手勤、口勤、腿勤、笔勤,又拿什么来要求学生呢?与其发号施令让学生看出你的真实情况,或者口若悬河却不解决实际问题,不如付诸一个行动。
與其要求别人怎么样,不如自己以身示范。“德高为师,身高为范”,付出就是收获,做到才会得到。付出的多收获也自然多,幸福指数自然也会高。成功就是把一件件小事做到极致。圣人从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做到了,乐趣自在其中。工作是做给自己看的,不是做给他人。榜样的引领作用有时是巨大的,它以作者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形象的教育,从而从行动和情感角度影响学生。圣人说“慎独”,说的是要学会和自己相处,累了和自己说声:辛苦了。发现很快得到恢复,人就是这么神奇。充满了无限潜力。这也是榜样的模范力量。因此,它让我们去甚,去泰,去奢。放下过多的功利心、欲念心,做好自己,推己及人,无欲则刚,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主宰时间,向死而生
由于面对竞争激烈的升学压力,孩子们的时间普遍不够用,那么就要认真对待时间。首先是思想上的,想到了立马行动。每天给自己列出一些计划,一件件钩销。不要丝毫的怠慢,时不我待。每天早起一小时,一年就多出300多小时。把时间消耗在有意义的事上充实而快乐。其次,要去对时间进行规划,有句话叫做未雨绸缪,又说有备无患,只有对时间进行合理的解构规划,才能最终占有时间。最后时间的不够用,还是在于行动上的懈怠,如果学生真的够努力,就会利用一切时间。那么之前看来可以放弃的时间也会变得宝贵起来,也就会想方设法利用一切时间,从而发现其实并不是完全不够用。
当然,真正地占有时间是在时间里提高效率,和时间握手言欢,达成一致,在时间里自在。这就需要孩子们有一种为了成绩不顾一切的精神,把时间利用到极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所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向死而生。有时候我们学习的意义正在于此,只有明白了这是一条唯一可行的道路,我们才能做到真正的勤奋、拼搏。反之,我们常常不能做到全力以赴,因为我们面对选择有太多犹豫,从而让我们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最终错失良机。在我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我就常常让孩子们理解现实,与其遮遮掩掩,不如振聋发聩。说的道理谁都懂,可为什么有些孩子能做到,有些做不到呢?无非是那些能做到的孩子,真正经历过生活的磨砺,知道生活是怎么一回事,也愿意换一种眼光来看待生活,从而能接受他所要面对的挑战。
建立一个正能量的圈子,跟对人做对事,看看他们是怎么思考,怎么行动,怎么决议的。广泛的阅读,每天安排读书时间,从书中汲取能量,为自己不断的充电。行在当下,着眼未来。每一天都才刚刚开始,唯有用心,方可舒心。不实践永远没有真感受,不实践永远没有真幸福,而这里的实践是建立在朝着幸福努力,明白幸福所要拥有的一些责任、心态和理性在内的。
参考文献
[1]论“教育幸福”[J].伍红林.基础教育.2013(04)
[2]让教育回归生命的原点[J].吕文清.江苏教育.2017(02)
[3]论教育与人生幸福的关系——教育目的论视角的解析[J].吴全华.教育研究.2008(10)
关键词:教育实践; 乐在其中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72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易经》的师卦告诉我们:师者,众也。能以众正,方可王矣。君子以容民蓄众。当老师首先心中有人,眼中有人,行中才会有人。才会用心去做教育,才会去接纳,去引导。遇到问题才会平常心对待,才会宠辱不惊,游刃有余。才会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造就了不同个性的个体。越是棘手的事越要冷静,静定生慧。以退为进,就像我们扛着东西进门,结果被门框挡住了,退回来,低一些就进去了。遇到问题,此路不通,另辟蹊径,总会有办法的。一切的问题都是来成就我们的,这是每个人身上的一份使命,有这样的心境,工作起来就会更轻松。
心境不一样,做事的状态就会完全不一样。世界上哪有那么多恰好呢?最好的东西背后往往也藏着最败坏的一面,西方哲学家说,我们的问题在于我们太依赖思考了,而缺少包容的能力。事实上只要我们能真正做到凡事包容,以情感而不是思想去生活,我们会发现事情比我们想象的好很多。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就是这样,如果凡事都只以对错或好坏来评判,优秀的毕竟是少数,那么剩下的那些“大多数”怎么办?可是正是这些“大多数”的不完美,才需要我们更多的爱啊。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才会变得更宽容、更豁达。做了很多事,而且感觉不到累,枯燥乏味的事,也会从中汲取正能量,效率也可大大提升。进退可度,容止可观,做事有法。
推己及人,乐在其中
师卦还告诉我们:师出以律,失律凶也。自律,才会律他。《老子》也告诉我们,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多做少说,嘴巴的功夫其实是很弱的。尤其是在孩子们的特殊时期,比如考试前的紧张阶段,情绪会处于一个比较激烈的阶段,老师的一举一动他会更加敏感。作为班主任,不能做到及时参与班级事务管理,不能做到手勤、口勤、腿勤、笔勤,又拿什么来要求学生呢?与其发号施令让学生看出你的真实情况,或者口若悬河却不解决实际问题,不如付诸一个行动。
與其要求别人怎么样,不如自己以身示范。“德高为师,身高为范”,付出就是收获,做到才会得到。付出的多收获也自然多,幸福指数自然也会高。成功就是把一件件小事做到极致。圣人从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做到了,乐趣自在其中。工作是做给自己看的,不是做给他人。榜样的引领作用有时是巨大的,它以作者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形象的教育,从而从行动和情感角度影响学生。圣人说“慎独”,说的是要学会和自己相处,累了和自己说声:辛苦了。发现很快得到恢复,人就是这么神奇。充满了无限潜力。这也是榜样的模范力量。因此,它让我们去甚,去泰,去奢。放下过多的功利心、欲念心,做好自己,推己及人,无欲则刚,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主宰时间,向死而生
由于面对竞争激烈的升学压力,孩子们的时间普遍不够用,那么就要认真对待时间。首先是思想上的,想到了立马行动。每天给自己列出一些计划,一件件钩销。不要丝毫的怠慢,时不我待。每天早起一小时,一年就多出300多小时。把时间消耗在有意义的事上充实而快乐。其次,要去对时间进行规划,有句话叫做未雨绸缪,又说有备无患,只有对时间进行合理的解构规划,才能最终占有时间。最后时间的不够用,还是在于行动上的懈怠,如果学生真的够努力,就会利用一切时间。那么之前看来可以放弃的时间也会变得宝贵起来,也就会想方设法利用一切时间,从而发现其实并不是完全不够用。
当然,真正地占有时间是在时间里提高效率,和时间握手言欢,达成一致,在时间里自在。这就需要孩子们有一种为了成绩不顾一切的精神,把时间利用到极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所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向死而生。有时候我们学习的意义正在于此,只有明白了这是一条唯一可行的道路,我们才能做到真正的勤奋、拼搏。反之,我们常常不能做到全力以赴,因为我们面对选择有太多犹豫,从而让我们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最终错失良机。在我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我就常常让孩子们理解现实,与其遮遮掩掩,不如振聋发聩。说的道理谁都懂,可为什么有些孩子能做到,有些做不到呢?无非是那些能做到的孩子,真正经历过生活的磨砺,知道生活是怎么一回事,也愿意换一种眼光来看待生活,从而能接受他所要面对的挑战。
建立一个正能量的圈子,跟对人做对事,看看他们是怎么思考,怎么行动,怎么决议的。广泛的阅读,每天安排读书时间,从书中汲取能量,为自己不断的充电。行在当下,着眼未来。每一天都才刚刚开始,唯有用心,方可舒心。不实践永远没有真感受,不实践永远没有真幸福,而这里的实践是建立在朝着幸福努力,明白幸福所要拥有的一些责任、心态和理性在内的。
参考文献
[1]论“教育幸福”[J].伍红林.基础教育.2013(04)
[2]让教育回归生命的原点[J].吕文清.江苏教育.2017(02)
[3]论教育与人生幸福的关系——教育目的论视角的解析[J].吴全华.教育研究.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