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之意境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dan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山水画的产生,是我们的先民们在创作文明的过程中,发现了自然美,并给予艺术表现的结果,是文明的进步反映,人类从自然中来,在其中生存、养育、发展,并且始终将再回到自然中去,大自然的博大与不息的生机,对于人的有限认识来说是无限的,因此,人类在对自然的认识中,开拓与发展了智慧和文明,并在不断的认识,发展与启迪中宏扬。丰富了人生的追求与创造的意识,大自然陶冶了人的情操,展阔了人的胸境,这种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其亲和之情是千丝万缕的。
  人们对自然美的表现是以抒发自己的情思,将自己对自然感悟后得到的意境表达,结合在相应的绘画形式之中,这就是中国山水画的最大艺术特色。我们知道,山水画是最能代表中国哲学思想和中国绘画美学思想的画科,它的形成约当南朝刘宋之际,此前的山水画一般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比较雅拙,如张彦远所说:“群峰之势,若细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地,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第一卷,《论画山水树石》)在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确实可以看到这种情况:山头的形状像女人的首饰和角梳之类,人与自然景物的比例不真实,树石像道具那样生硬地安排在人身边,树木则像银杏叶子,下部叶柄就算树干,上部树冠张开,如人伸臂而五指分开,到了南朝,绘画实物不可见,但从理论进展情况来看,可以说山水画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
  山水画重意境,即是在作品中蕴涵某种意味的艺术境界,启迪观赏者的联想,从真善美的角度,潜移默化地对其情操,情怀起到感化、博大的作用。作品亦因意境而是显得更充实完美,从而具备艺术的生命力与持久的欣赏价值。
  山水画的意境,是通过作者情感与生活的自然交构时,与自然美的某一点触发交融,作者的境界升华演变为新的艺术境界。意境是以主客观结合为基础,主观方面是作者境界的因素,诸如意识形态、民族习性、以及文化修养、生活修养、艺术修养所形成的观念,客观方面是缤纷世界的造化美,这种美是以自然恒久的运动规律而生生不息,充满生命力的美。
  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空间,与人类有着最亲密关系,人类对大自然也有着最亲和的情感,对这种关系和情感的表现欲望、热情,便是推动意境产生的动力,画家在这一动力的推动下,去自然中体验,在物我感应中情景交融,使自己的境界得到升华与表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吸引了人类无止境的暇想与探索,从客观上导致了意境不断地更新,无穷变化的自然美也从客观上导致了意境的丰富多彩。
  意境的个性,是由画家基本素质所反映出的情感而决定的,情感的个性决定了对世界的不同兴趣点,也决定了对自然美的敏感程度与侧重点,画家不仅在人身上看见宇宙、灵魂,看见他自我的性情,人生的真谛,而且在树木、丛林、原野、山丘、瀑布、风和云中看见这一切。
  一个情感丰富真挚、审美情操高尚的艺术家,在整个外在世界,整个自然中,他发现一种伟大的精神力和自己的意识相应和,没有一个活的自然生命,没有一件静物,没有一团飘移的云,没有一棵园地上的绿草,不向他倾吐秘密,那是蕴藏在整个世界里的无穷的秘密,中国山水画中那许许多多的点法、皴法、线法等也都是为了更恰当,充分地表达山水的气象给予画家特定的感受而创造的。
  从主观方面,即内在世界来说,画家的作品往往蕴含着自己的情思,表现自我对世界的情感态度、审美觀照(即心灵对外部世界的沉思冥想),或者表现自我对某一特定客观自然对象的审美认识和理解——这里有美学的、人性的评价,有道德的评价,有政治倾向性的评价。作为一个独立自在的世界,展示人类精神生活,表达画家自我的心灵世界,在情景交融中便直接关系到意境的品味与个性的形成。例如南朝的宋炳将山水画创作归于“神思”,即强调艺术家的想象活动,这种对情致的意境创造的领略,无疑是和后世追求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有着一脉相承的关联,与宗炳同时的另一位山水画家王微著有《叙画》一篇,他指出水画与地图的区别并强调山水画创作的“致”和“情”,以“望秋云,神飞杨。临春风,思浩荡。虽有金石之乐,珪璋之琛,岂能髣髴之哉”的文句抒发出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艺术家的审美意识。
  画家的文艺修养深度以及生活态度,更关系到意境的深度与鲜明度。德国伟大诗人席勒有句诗:“啊!人类,只有你,才有艺术!”人的实际精神生活以多种多样心灵状态和情感状态构成。有些情况下,我们说的是感受,所指的是感情,承受外界影响、顿生变化的短暂过程。另一些情况下,我们说的是情绪,所指的是感情在个性轨道上形成某种起伏波动着的自我感觉潜流,绘画必须善于把精神生活中的感受与情绪、感情与思想种种动态的和静态的心理变化加以凝聚升华、交织和实体化。
  作品是画家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在具体物质材料上的体现,每一时代的绘画都以其特殊的方式记录下该时代人们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不同时代的山水画所表现出来的风格差异,是不同时代精神的体现。不同时代的人们各有不同的生活境遇,面临不同的社会矛盾,具有不同的政治、哲学、伦理、宗教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趣味,它们都通过作品而获得体现,例如唐代山水画,色彩华贵绚烂、线条流利圆润、构图饱满谐调、气氛详和愉悦,北宋山水编重于全景式的客观整体地描绘自然,以雄泽、辽阔、崇高胜,南宋山水多取小景,具体而微,所谓“残山剩水”,并且更具主观情思和意味,以秀丽、工致、优美胜,至无代则主观意味益浓,水墨画压倒青绿山水群临画坛。笔黑趣味与画家的心绪、观念之间的关系成了元代山水画家的追求,明初绘画笔法潇洒,秀润纤细,明末清初的绘画则多染主观色彩,构图简练,造形奇兀。这每个时代的艺术都是由具体的画家所创造的,不可避免浸染了画家的个性。
  总之,成熟的意境个性在于画家基本素质的不断完善、成熟,在于对生活的认识经验与体验的敏捷悟性。
其他文献
民间体育游戏顾名思义就是在传统体育文化背景下的儿童游戏。它是民间产生并发展的嬉戏活动,是人们在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加工创编而成,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民间体育游戏种类繁多并富有兴趣性,形式简单,便于操作,深受广大幼儿的喜爱。朱毅然《民间体育游戏传承研究》从幼儿园课程的角度简述了开发民间体育游戏作为课程资源的价值,他认为:民间体育游戏经过代代流传,承载着民族地区的人独特的思想、行为、娱乐方式,
期刊
古人云:进学之功,贵在心悟,施教之功,贵在诱导。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指出:“教师为之功,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因此,教师的教学,不仅考虑如何教,还要考虑学生怎样学。应用题教学是聋校数学的重点难点,应用题是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的最佳方式,所以应用题教学对于聋生来说,是其思维训练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丰富聋生生活的重要措施,学习好应用题对聋生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数学应用
期刊
【内容摘要】 由某教学环节为触发点,引导学生制作稳定持久、高亮度、形状各异的LED光源来改进实验,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關键词】LED光源 实验 培养能力  一、从现有实验出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八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光学的知识,在小孔成像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我们采取的是蜡烛作为光源,有学生为了避免烛液滴在桌子上,于是在桌面上铺了一张报纸,但没想到由此引起了“小火灾”,从而也引发学
期刊
活动意图:《像狼一样嚎叫》这是一个非常欢快的绘本,很有情趣。讲述了莫卡是小只温顺的狗,他和小主人米雪儿亲密无间,谁也离不开谁.直到有一天,莫卡看到一本关于狼的书."狼自由自在的生活真是神气".于是莫卡决定放弃宠物狗的身份,要像狼一样……让孩子联系实际生活,懂得什么是自由自在。  活动目标:1、了解小狗莫卡的心理变化。2、尝试按“想、就、“捉不到、因为” 的句式讲述。3、愿意与同伴分享经验。活动准备
期刊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因为基础教育的需求,更重要的还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有关。  三到六岁的幼儿独立意识不够强,渴望独立的活动心理需求与实际活动经验水平不足发生矛盾,他们的独立意识更多的是在各种学习活动中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幼儿一面渴望着独立自主,自我管理,不受大人的束缚,另一面又害怕受伤,依赖着父母教师及其他长辈的无微不至的关
期刊
一、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员基本信息:  二、课题的背景分析  长期以来,我们的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家长都是在传统教学思想下成长起来的,“是否听话”曾长期作为评价一个学生、一个孩子好坏的标准。在教学中,批判性思维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们大多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却不关心所传授知识的真实性与价值问题;老师们关注的是学生是否记住了相关的原理、定理、公式
期刊
一、“亲情冷漠症”产生的原因  (一)过度被爱让孩子失去爱的能力。相比于父辈,我们这代物质条件相对优越,父母在孩子身上倾注的关心和呵护要远超过他们,大多数的父母都会把子女的抚育问题当成家庭中的第一要事,凡事以孩子为先,每个孩子的降临就像一个来到人间的天使,家人都百般呵护。即便很多家长工作繁忙疏于陪伴,但也都是以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为前提。因此,相比与我们及我们的祖辈,现在的孩子得到父母关爱的指
期刊
说教材:教学内容:《我爱大海》一文是小学语文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是一片借景抒情的文章,作者以時间的顺序描写了清晨的大海是沉静的,上午的大海是变化的,夜晚的大海是凄凉的,傍晚的大海是恐惧的,突出作者对大海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和单元训练重点把教学目标确定为:(1)正确交流有情感的朗读课文;(2)感受大海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3)学生感受能力需要培养  教学
期刊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发展心理研究表明,学习活动是学生的主导活动,是高中生面向社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高中生获取知识和智慧的根本手段。厌学情绪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对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厌学问题已成为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认识、了解、研究厌学问题也成了心理教师的必修课。 
期刊
课堂学习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即学会倾听,愿意并能恰当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又能适度宽容别人的不足等。其次是建立合理而有效的小组评价机制。根据班内学生的情况,笔者把55名学生分成了九个学习小组,将学生合理搭配,即每个小组内必须有一个学习、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好的同学,再将班内学生分为三类,平均分配到各组,任命了正副小组长,然后由小组长对组内的同学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