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简单教 快乐学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anyue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开展教学必须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学生获取知识为目的。教师应将这种观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课前、课中、课后),从而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圆满完成。
  所谓“有效”,是指在单位教学时间内,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以及学生学习技能提高的快慢。有效教学理念颠覆了惯常的教育行为。这一理念将教育视角聚焦于教学实践,而非传统理念中“老和尚撞钟”式的教学。有效教学将教学的本质属性和直接目的贯穿于教育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评价阶段的同时还原教育的起始目标,从而使教学适应由传统“口传心授”的“一对一”教学,向“人文、标准、量化”的现代教育教学模式转变。
  在《落花生》一课的教学中,授课教师以平等的师生关系、简单朴实的教风,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之获得了应有的知识,实现了教育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片段一: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四组课文的“单元导语”。
  (生默读毕)
  师:好,再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可以一边听一边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语句。在我读完之后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听到的内容。(教师读,学生画)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读完后,请用你自己的话把你读到的内容复述出来。
  (学生读完后,教师引导学生说)
  师:用自己的话把你读到的内容说出来,是理解课文的好方法。回到家里,读书看报,用自己的话把看到的内容说一说。这是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师者,不仅要传道,还要授业。学习方法的养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点滴渗透。在教学伊始,教师就把运用符号点画文本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在做标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边读、边听、边画、静思、默想”的能力,不仅促进了教与学,也在简单的教学要求和引导中,加强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片段二:
  (未接触课文前,先让学生学习“单元导读”内容后,安排学生读一读课后的“资料袋”。)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课后的资料袋,边读边想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看完后请同学说说问题。
  生:这段话介绍了许地山的什么?
  生:勉励是什么意思?
  (师生交流以上问题)
  教师从“导读”出发,巧妙利用资料袋,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实际上正是在诠释“左顾右盼,上挂下连,学贵有疑”的语文学习方法。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并非凭空想象的“神来之笔”,这是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精准的研习之上。教师需要明白,教材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教材的知识内容本身,更体现在知识背后蕴含的能力提升。教师备课首先要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接下来通读教材,之后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圈点批注,弄清楚一册书、每个单元的主题和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搞清楚教材的体例。在基本明了教学的主要目标之后,教师才有可能进入有效教学的实施。
  片段三:
  师:现在请同学们给课文的段落标上序号,再认真读一读课文,然后说一说,我们应该讨论学习哪些段落?
  (学生认真标注读文)
  生:我认为应该讨论学习第10自然段,因为第10自然段父亲说的话让我们懂得了做人要做有用的人。
  师:好,你很善于思考。
  教师应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找到发现问题的路径、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片段中,表面上看是教师让学生思考应该讨论学习的段落,其实真正的学习目的是隐藏在学生对整篇课文内容或某个段落的思考之中的。阅读教学需要学生在对文段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上展开。教师应让学生宣讲,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演绎。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思、问、辨、析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
  片段四:
  师:你对花生有什么了解?
  生:我知道花生怎么种。
  生:我知道花生可以做很多好吃的东西。
  生:我知道花生的味道很美。
  生:我知道花生可以榨油。
  生:我知道花生可以做成饮料。比如:花生露,很好喝。(师生会意地笑了)
  师:原来同学们对花生有这么多了解啊!好,那我们再来说说,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还有什么收获呢?
  有人曾说:教育的最大浪费就是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体验脱节。在片段四中,教师以聊天的形式,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丰富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达到了课堂教学有效的目的。
  片段五:
  课堂教学内容结束后,授课教师请学生谈谈对教师教学的感受和对这堂课的感受。
  生1:我觉得老师很亲爱。
  (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笑了)
  师:我明白你想说什么,呵呵,你是想说老师很亲切、很可爱,对吧?你把两个词浓缩为一个词了,蛮有创造力的,但习惯上不这么用!(学生点头)
  生2:我觉得这节课学得很轻松,像做游戏一样就结束了。
  生3:我觉得上这节课,我很快乐。
  课后交流反馈是对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种评价方式。这种评价将促使教学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互动评价是为了使课堂教学进程上台阶。评价是递进教学的阶梯,评价要有针对性、交互性。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很重要,学生对于教学的反馈更重要。教学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递进过程。及时地反馈与迅速地改进是相得益彰的。这便是“教学相长”。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有多种境界的。《落花生》的课堂教学片段,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教师在“简单教、快乐学”的理念引领下的有效课堂教学。这看似简单的教学行为,却凝聚着教师在备课时对于教材的把握、对于学生的预设;教学时对于学法的贯穿、对于教法的揣摩;教学后对于教学反馈的反思与改善。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职业可谓“双刃剑”,教得好,学生长进,教得不好,贻误后人。只要教师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剔除教学中形式主义的东西,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讲求实效。有效教学的开展将会更为顺利,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显著提高。
其他文献
编者按  在国家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启动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背景下,2017年3月22日,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業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师》杂志社共同举办“教师专业发展”专家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专家有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朱旭东,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教育学会会长、浙江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张绪培,北
单元整体设计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自主阅读、收集和处理信息、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学习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与他人合作的品质,共同探讨、解决疑难问题。    二、单元设计思路  本单元共有四篇记叙性散文。这种文体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兼有适当的议论和抒情,结构上有一条较明显的线索贯穿全文。《背影》与《永久的悔》为
近日从“写吧”教学网站上读到了重庆市王君老师的教学案例,题目是“大美为美——《诗词五首》的整合教学”。她用“大美为美”这种审美概念牵引初一新生试着涉足古典诗词的博大境界,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教学层次。她对学生说:“只有体悟了‘大美’,我们才能真正走进中华文学的灵魂深处。”今天读到沈阳市第一中学包涛老师的《语词丛林中的探险者》和教学实录,感到他们在从各自的角度冲击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片高地——追求“大美”
在2007年高考作文中,江苏一考生的《怀想天空》。上海一考生的《这道“坎”若有若无》受到关注。、引发了语文教育界同人对中学作文教学的思考。我想有几个可以作为这类讨论基本前提的认识应尽量求得共识。  其一,中学语文只是国民教育体系中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母语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活动中能比较自如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我们不可能用培养文学家的目标来要求中学语文教学,因此,“学校要让学生从沉
一    人们总爱在整数关头回顾和总结历史,通过回顾和总结,历史被整数化和凝固化了,却也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大量丰富的历史细节。  《语文报》老报人,现任中央教科所中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组组长的徐同认为,三十年的语文教学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78~1988年,是语文教育的恢复期;第二个阶段从1989~1998年,是语文教育的勃发期:第三个阶段从1999~2008年,是语文教育的改
单元整体设计    一、学情分析  第二单元是人物传记,就表达手法而言它们属记叙文体。此前,学生已学习了一些记叙文,具备了阅读这类文章的基本能力。人物传记主要是叙述传主的生平事迹或生活片段,往往头绪较多,不易理清,所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将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另外,学生容易对伟人和名人产生由衷的崇敬,教师可借此切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单元设计思路  本单元四篇传记的传主都是20世纪的杰出人
看到《语文建设》2008年11期付宁老师的文章《女性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缺少什么》,很感兴趣。从性别的角度来探讨教学组织和课堂艺术问题,确实是一件非常新鲜,而且有意义的事情。  从目前女性择业的趋向来看,越来越多的知识女性把教师作为首要选择,因此在教师这个职业中,女性的比例与日俱增。虽然性别不是能否胜任这个职业的标准,但由于男女两性在智力发展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再加上在社会文化心理影响下的不同的个性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更加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我们跨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共读同一本绘本,各学科制订的阅读目标不同,但又相互关联;所运用的教学策略符合各学科特点又最终都指向阅读本身。跨学科、多主题阅读教学目的就是扩大阅读教学外沿,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达到知情合一。以中国传统绘本《三十六个字》为例,我们把《三十六个字》绘本作为三年级学生
一    《背影》发表八十多年来,不知拨动过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了多少读者的共鸣。《背影》感人是共识,可为什  么感人却众说纷纭。  叶圣陶说:“就是把父亲的背影作为叙述的主脑,从其间传出父亲爱惜儿子的一段深情。”〔1〕  季羡林说:“《背影》表现的就正是三纲之一的父子这一纲的真精神。中国一向主张父慈子孝,在社会上,孝是一种美德。”〔2〕  余秋雨说:“朱自清就以朴素的笔调描写了他当时看到的一幅图
一、导入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们(停顿较长)——在生活中最令你们担心的事是什么?  生:高考。  生:有人当众考量你。  生:口头作文。  生:突然被人叫起来说话。  师:看来最令大家担心的事情其实也是一些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美国有一个调查公司,曾经随机抽取了3D00名美国市民,调查“在生活中,你觉得最令你担心的事是什么”,调查的结果显示,不是战争,不是疾病,不是死亡,而是当众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