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实验教学作为化学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历年来都是中考考查的重点之一。但在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在考试中实验探究题的失分率相当高。那么如何来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水平呢?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关于化学实验教学与解题技巧的一点心得,主要分三个方面,即实验教学、学生实验能力培养、解题技巧,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关键词:实验教学 观察能力 探究能力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 考点分析 解题技巧
化学实验教学作为化学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历年来都是中考考查的重点之一。但在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在考试中实验探究题的失分率相当高。那么如何来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水平呢?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关于化学实验教学与解题技巧的一点心得,主要分三个方面,即实验教学、学生实验能力培养、解题技巧,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一、实验教学
1.熟读大纲,充分贯彻实验教学的目的
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2.认真准备演示与分组实验
我校采用的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科书,书中共有67个实验。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对这些演示实验,我全部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
3.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
平时,我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也带动了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如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化学谜语”、“化学小魔术”、“化学相声”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学生实验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观察能力与探究能力。
1.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是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的基础,是学好化学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具有敏锐、深刻观察能力的人,对事物看得全面,能迅速抓住重要特征和本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平时的演示实验中,要注意指导学生怎么观察实验现象,包括主要现象、伴随现象。例如,制二氧化碳的过程中,主要现象:有气泡冒出;伴随现象:石灰石逐渐减少,最后有少量剩余物。然后给学生分析实验过程的主要现象有:沉淀的生成,气泡的产生,溶液颜色的变化等等。要求大家在做实验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2.探究能力的培养
我在探究能力的培养上,一般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经常和学生一起去分析实验为什么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同的现象、隐藏在现象后面深层次的知识点又是什么,然后得出实验结论。二是要求学生在分组实验、家庭小实验中,要注意煅炼,慢慢去分析现象,得出结论。三是通过平时的习题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如何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考试中。这一步要注意师生互动,不要单纯地灌输,应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让他们认真去思考,去得到结论,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化学实验报告的书写
通过化学实验报告的制定,可以使学生熟悉即将进行的实验,同时对可能会产生的现象有一定的心理预期,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观察实验,不会手忙脚乱。而且化学实验报告的制定及完成的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解题技巧
1.常见题型分析
我经过对历年中考考题的归纳与分析,总结出了中考实验考查的几个重点内容,如下:
(1)实验基本操作: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液体药品的取用(胶头滴管的使用),固体药品的取用(纸槽、镊子的运用),天平的使用方法,装置气密性检查,浓硫酸的稀释,过滤操作等等。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与应用。
(3)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气体制取实验的探究:用到的仪器,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及依据,分析装置的优缺点等等。
(4)信息题:主要是酸、碱、盐性质的考查,热点有碳酸盐的检验、酸碱指示剂的应用、碱露置于空气中的变质实验、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等等。
(1)和(3)一般考试中失分较少,下面我就(2)和(4)两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2.解题方法与技巧
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与应用,较难的是流程题,解答此类题型时,应注意实验目的,采取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方法,结合除杂过程除去杂质且不带来新的杂质,进行推理。
探究性实验的题型一般分几步: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解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弄清实验目的,结合我们所学知识,认真看题目所给的新信息(注意查阅资料、老师提示等字眼),敢于做出合理的大胆猜想,进行答题。
四、总结
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中有关科学探究的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在逐渐地扩展与加深,同时更注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比如呼吸面具供氧原理探究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基础知识讲授的同时还要善于诱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探讨,能创设新情境,就所学知识点能自己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验证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不可能按照我们写好的剧本去演绎,所以我们只能通过不停地学习,不停地进步,不停地适应教师这个角色。
关键词:实验教学 观察能力 探究能力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 考点分析 解题技巧
化学实验教学作为化学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历年来都是中考考查的重点之一。但在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在考试中实验探究题的失分率相当高。那么如何来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水平呢?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关于化学实验教学与解题技巧的一点心得,主要分三个方面,即实验教学、学生实验能力培养、解题技巧,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一、实验教学
1.熟读大纲,充分贯彻实验教学的目的
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2.认真准备演示与分组实验
我校采用的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科书,书中共有67个实验。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对这些演示实验,我全部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
3.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
平时,我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也带动了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如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化学谜语”、“化学小魔术”、“化学相声”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学生实验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观察能力与探究能力。
1.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是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的基础,是学好化学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具有敏锐、深刻观察能力的人,对事物看得全面,能迅速抓住重要特征和本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平时的演示实验中,要注意指导学生怎么观察实验现象,包括主要现象、伴随现象。例如,制二氧化碳的过程中,主要现象:有气泡冒出;伴随现象:石灰石逐渐减少,最后有少量剩余物。然后给学生分析实验过程的主要现象有:沉淀的生成,气泡的产生,溶液颜色的变化等等。要求大家在做实验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2.探究能力的培养
我在探究能力的培养上,一般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经常和学生一起去分析实验为什么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同的现象、隐藏在现象后面深层次的知识点又是什么,然后得出实验结论。二是要求学生在分组实验、家庭小实验中,要注意煅炼,慢慢去分析现象,得出结论。三是通过平时的习题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如何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考试中。这一步要注意师生互动,不要单纯地灌输,应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让他们认真去思考,去得到结论,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化学实验报告的书写
通过化学实验报告的制定,可以使学生熟悉即将进行的实验,同时对可能会产生的现象有一定的心理预期,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观察实验,不会手忙脚乱。而且化学实验报告的制定及完成的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解题技巧
1.常见题型分析
我经过对历年中考考题的归纳与分析,总结出了中考实验考查的几个重点内容,如下:
(1)实验基本操作: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液体药品的取用(胶头滴管的使用),固体药品的取用(纸槽、镊子的运用),天平的使用方法,装置气密性检查,浓硫酸的稀释,过滤操作等等。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与应用。
(3)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气体制取实验的探究:用到的仪器,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及依据,分析装置的优缺点等等。
(4)信息题:主要是酸、碱、盐性质的考查,热点有碳酸盐的检验、酸碱指示剂的应用、碱露置于空气中的变质实验、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等等。
(1)和(3)一般考试中失分较少,下面我就(2)和(4)两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2.解题方法与技巧
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与应用,较难的是流程题,解答此类题型时,应注意实验目的,采取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方法,结合除杂过程除去杂质且不带来新的杂质,进行推理。
探究性实验的题型一般分几步: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解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弄清实验目的,结合我们所学知识,认真看题目所给的新信息(注意查阅资料、老师提示等字眼),敢于做出合理的大胆猜想,进行答题。
四、总结
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中有关科学探究的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在逐渐地扩展与加深,同时更注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比如呼吸面具供氧原理探究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基础知识讲授的同时还要善于诱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探讨,能创设新情境,就所学知识点能自己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验证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不可能按照我们写好的剧本去演绎,所以我们只能通过不停地学习,不停地进步,不停地适应教师这个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