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每一位老师都想拥有一双“火眼金睛”, 都想成为精明能干的“明白”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及时帮助学生修正错误、弥补不足。但有时也是因为我们的过于“明白”,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结果欲速则不达,学生也不愿意接受。其实有时我们也不妨做一次“糊涂”老师,给学生留出思考错误原因和修正错误行为的时间,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去修正自己的行为。我就曾经做过一次“糊涂”老师,结果也是出人意料的。
进入七年级已近一个月,每次布置作业之前,我对书写都会有一个明确严格的要求。但每次批改作业,总有几个男生书写相当潦草,在班内强调过几次,也多次叫到办公室进行过面批,但是收效甚微,为数不多的几个男生仍旧我行我素,刘贺就是其中一个。所以每次批改作业,对这几个人我总是格外留意。
又翻开刘贺的作业,翻一页,比较潦草,又翻一页,字体清秀,异常的认真,再翻一页,又恢复到原先的潦草。我怀疑自己是否眼花了,又翻了一遍,确定无误,三张作业肯定不是出自一人之手,一定有人帮他写作业,这一点已经是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
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若不是上课时间,真想到教室里把他拽过来,劈头盖脸地来一阵狂风暴雨,批他个体无完肤,再揪出那个代写作业的“枪手”,方能消我心头之火。
“这小子真是胆大包天,我还没到老眼昏花的程度,真是欺人太甚!”我气得小声嘀咕着,同时使劲合上刘贺的作业本,摔在一边。
没再继续批改,我想平静一下自己的情绪。于是来了几个深呼吸,胸中“恶气”渐消,头脑也像注入了一支清新剂。回想前几次的作业情况,虽多次的面批、强调,对他也没有多大触动。
“如果把他叫到办公室,盛气凌人地当面揭穿别人代写作业的行为,他会不会恼羞成怒、死不认账?那时该怎么办?即使是他承认了,我又当如何应对?这样做能不能起到教育他的效果?对他以后的作业有没有促进作用?”脑中盘旋着这几个问题,我在不停地自问。
批评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认识错误,修正自己的行为。老师眼睛雪亮,像“照妖镜”一样,让学生的错误无处遁形,虽然可以让学生认识错误,但这毕竟是被动的。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表面上会接受批评,内心往往无动于衷,短时间内会有一定效果,可过不多久,又会故技重施、旧错重犯。
“怎样才能让他主动认识错误,自觉修正自己的行为呢?”大脑继续运转着。“我要换种方式,试着做一次‘糊涂’老师。”这次我要收起“照妖镜”,来一次“雾里看花”,也让刘贺感受一次“眼中揉沙”的老师。于是打定主意,重又打开刘贺的作业本,在被认定是“罪证”的那一页上,认真工整地划上对号,又写下一个漂亮的“A”。万事俱备,只待下课铃响。
当刘贺来到办公室看到他被打开的作业本时,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有些不安。我佯装视而不见,微笑着开口了:“刘贺,这次作业比上一次有明显进步,尤其是这一页,更是认真,所以老师给了你一个A。”我指着那张作业继续说道:“如果以后你每次都能写得像这一页,那真是太好了。”
大概是我的做法出乎意料,他略微有些诧异,之后他的脸红了,眼睛不敢看我,鼻尖上也沁出了细细的汗珠,嘴唇翕动了两下,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我没再说什么,静静地望着他。
他慢慢地低下头,沉默了片刻,又缓缓地抬起头,目光不再游离,不好意思地看着我,有些尴尬地开口了:“老师,我说实话吧,这张作业不是我写的,你批评我吧。”
我故作吃惊地说:“是吗?既然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老师就不批评你了,我也不想追究是谁帮你写的了。不过,你不能辜负了别人的一片好心,这张作业就当作你的榜样,希望下次你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A。”
“嗯!”他使劲点点头,下定决心似的对我说:“老师,我以后一定会认真写作业,再也不让别人帮我写了。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老师相信你,我可是有很多的A在等着你哟。”在我们的相视一笑中,刘贺离开了办公室。望着他离去的背影,高兴之余,未免有些担忧,事情真的会如我所愿吗?我的“糊涂”能不能奏效呢?
接下来的一次作业,刘贺拿着作业本主动找到我:“老师,您看我这次作业写得怎么样?”一副诚恳认真的神情表露无疑。
我仔细一看,确实比原来认真了许多。“果然是男子汉所为,言出必行。再接再厉!”我赶快大加赞扬。过去都是我叫他来,这可是他破天荒第一次主动来找我,看来我的糊涂经没有白念,于是毫不犹豫地给了他一个漂亮的“A”。
当我再一次看到刘贺写作业时,他正在《同步学习》的空白处划横线,我不解地问道:“怎么划这么多横线呀?”他一本正经地说:“老师,这样写出字来会更好看。”原来他已不满足于认真,而是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这样,在一次一次的作业批改中,我见证了他书写的变化:从潦草到认真,再从认真到漂亮。不到一个学期,一本作业翻下来,前后的书写简直判若两人。我为刘贺的变化感到高兴,也为自己的“一时糊涂”感到庆幸。
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教师固然需要具有一双“火眼金睛”,有时也不妨“糊涂一时”。如果再有机会,我还想再做一次这样的“糊涂”老师。
做这样的“糊涂”老师,我乐此不疲。
进入七年级已近一个月,每次布置作业之前,我对书写都会有一个明确严格的要求。但每次批改作业,总有几个男生书写相当潦草,在班内强调过几次,也多次叫到办公室进行过面批,但是收效甚微,为数不多的几个男生仍旧我行我素,刘贺就是其中一个。所以每次批改作业,对这几个人我总是格外留意。
又翻开刘贺的作业,翻一页,比较潦草,又翻一页,字体清秀,异常的认真,再翻一页,又恢复到原先的潦草。我怀疑自己是否眼花了,又翻了一遍,确定无误,三张作业肯定不是出自一人之手,一定有人帮他写作业,这一点已经是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
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若不是上课时间,真想到教室里把他拽过来,劈头盖脸地来一阵狂风暴雨,批他个体无完肤,再揪出那个代写作业的“枪手”,方能消我心头之火。
“这小子真是胆大包天,我还没到老眼昏花的程度,真是欺人太甚!”我气得小声嘀咕着,同时使劲合上刘贺的作业本,摔在一边。
没再继续批改,我想平静一下自己的情绪。于是来了几个深呼吸,胸中“恶气”渐消,头脑也像注入了一支清新剂。回想前几次的作业情况,虽多次的面批、强调,对他也没有多大触动。
“如果把他叫到办公室,盛气凌人地当面揭穿别人代写作业的行为,他会不会恼羞成怒、死不认账?那时该怎么办?即使是他承认了,我又当如何应对?这样做能不能起到教育他的效果?对他以后的作业有没有促进作用?”脑中盘旋着这几个问题,我在不停地自问。
批评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认识错误,修正自己的行为。老师眼睛雪亮,像“照妖镜”一样,让学生的错误无处遁形,虽然可以让学生认识错误,但这毕竟是被动的。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表面上会接受批评,内心往往无动于衷,短时间内会有一定效果,可过不多久,又会故技重施、旧错重犯。
“怎样才能让他主动认识错误,自觉修正自己的行为呢?”大脑继续运转着。“我要换种方式,试着做一次‘糊涂’老师。”这次我要收起“照妖镜”,来一次“雾里看花”,也让刘贺感受一次“眼中揉沙”的老师。于是打定主意,重又打开刘贺的作业本,在被认定是“罪证”的那一页上,认真工整地划上对号,又写下一个漂亮的“A”。万事俱备,只待下课铃响。
当刘贺来到办公室看到他被打开的作业本时,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有些不安。我佯装视而不见,微笑着开口了:“刘贺,这次作业比上一次有明显进步,尤其是这一页,更是认真,所以老师给了你一个A。”我指着那张作业继续说道:“如果以后你每次都能写得像这一页,那真是太好了。”
大概是我的做法出乎意料,他略微有些诧异,之后他的脸红了,眼睛不敢看我,鼻尖上也沁出了细细的汗珠,嘴唇翕动了两下,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我没再说什么,静静地望着他。
他慢慢地低下头,沉默了片刻,又缓缓地抬起头,目光不再游离,不好意思地看着我,有些尴尬地开口了:“老师,我说实话吧,这张作业不是我写的,你批评我吧。”
我故作吃惊地说:“是吗?既然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老师就不批评你了,我也不想追究是谁帮你写的了。不过,你不能辜负了别人的一片好心,这张作业就当作你的榜样,希望下次你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A。”
“嗯!”他使劲点点头,下定决心似的对我说:“老师,我以后一定会认真写作业,再也不让别人帮我写了。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老师相信你,我可是有很多的A在等着你哟。”在我们的相视一笑中,刘贺离开了办公室。望着他离去的背影,高兴之余,未免有些担忧,事情真的会如我所愿吗?我的“糊涂”能不能奏效呢?
接下来的一次作业,刘贺拿着作业本主动找到我:“老师,您看我这次作业写得怎么样?”一副诚恳认真的神情表露无疑。
我仔细一看,确实比原来认真了许多。“果然是男子汉所为,言出必行。再接再厉!”我赶快大加赞扬。过去都是我叫他来,这可是他破天荒第一次主动来找我,看来我的糊涂经没有白念,于是毫不犹豫地给了他一个漂亮的“A”。
当我再一次看到刘贺写作业时,他正在《同步学习》的空白处划横线,我不解地问道:“怎么划这么多横线呀?”他一本正经地说:“老师,这样写出字来会更好看。”原来他已不满足于认真,而是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这样,在一次一次的作业批改中,我见证了他书写的变化:从潦草到认真,再从认真到漂亮。不到一个学期,一本作业翻下来,前后的书写简直判若两人。我为刘贺的变化感到高兴,也为自己的“一时糊涂”感到庆幸。
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教师固然需要具有一双“火眼金睛”,有时也不妨“糊涂一时”。如果再有机会,我还想再做一次这样的“糊涂”老师。
做这样的“糊涂”老师,我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