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问题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主线,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的强烈动机,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改善其学习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以下主要探讨问题教学方法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并集合目前的教学现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问题教学;初中物理;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7-0184-01
初中物理课堂中,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很少有机会对结论性的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长期以往学生就会丧失了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问题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从问题入手,引出教学的内容,让学生独立的进行思考,从而将之前的问题解答而出。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到最后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学生之间通过彼此交流讨论,促进了对问题的理解,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问题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应用的意义
问题教学一改传统"填鸭"式知识传授方式,发动学生自身积极性,将学习过程从被动式的接受转变为主动式的吸取,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在课堂上学生各自发表言论,进行激烈讨论,于学生而言,对其看待身边其他人和看待自己都有一个全新的视角,也能够学会多角度、多方位地看待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个过程能够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对合作伙伴的信任度,长时间的发展有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问题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应用
(一)提出恰当的结构化问题。
所谓结构化问题也就是用来反映教学思路的问题群。这些问题可分为一级问题、二级问题和三级问题等,其中二级问题的解决是一级问题的充分条件,而三级问题的解决又是二级问题的充分条件,这样一级、二级、三級等问题之间就形成了结构化问题。问题的起点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既认知结构,系列问题的目标是物理问题的解决。物理概念、规律、知识应用的教学任务都可以由教师转换成一个物理问题的解决。所以问题解决与教学目标达成是一致的。系列问题的目标可以是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也可以是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任务,有些问题并不是一节课可以解决的。
合理地"设疑",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任务)环境,使学生在原来知识水平与新教学任务的矛盾中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处于一种"自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新知识的探求、向往。良好的提问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师生间不断地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中,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问题教学能否顺利展开的第一步取决于是否能提出恰当的结构化问题。
例如,在讲解"惯性"这一节时,我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人若从地面上跳起来则会落在起跳点的西面。这不是可以做不花钱的旅行了吗?你们说可能吗?有的学生说可能,只是因为人跳起落下的时间很短,所以落点西移的现象不明显。我马上提出,地球自转的速率约0.4干米/秒,如果人跳起落下的时间为0.2秒,若有落点西移现象存在,则人会西移多少米?通过计算约80米,看来上述"不明显"的解释不正确。有的学生又说不会西移,我紧接着问到,为什么不会西移?抓住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把问题充分暴露出来,以此展开讨论。所以,教师在展开了新颖生动的材料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好奇之后,要不失时机地用问题挑明矛盾,使学生感到问题确实存在,形成学习动机,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目前,课堂提问一般都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师掌握教学主动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但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尤其是探究学习的重要心理素质。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能力。事实上,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产生的问题常常能显示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因此,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虽然都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但是,教师如果能够从把问题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转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以学生的问题为线索来组织教学,那么,教学的过程就是真正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有可能与教师进行"对话"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交流。这是一个质的变化。
(三)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在教学中,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了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有些教师往往出于良好的愿望而把一节课搞得水泄不通,但教学效果却并不明显。其实,一堂课中设置的问题不宜过多,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互动交流的空间,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说、做。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就会积极有效地参与进来。例如,在讲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时,我只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用什么办法可以使手中铁丝的温度升高?看谁想的办法多?"之后给学生留出十多分钟的时间让他们操作、讨论、交流。同学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纷纷动手,有的用手捂、有的在阳光下晒、有的在地上磨、有的反复弯曲……有趣的活动使学生情绪高涨。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问题教学已经得到我国广大教师的认同。但是对如何将其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今天,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更好地应用这种教学形式,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物理教学经验,对此作了一些分析,期待能对给初中物理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艳丽.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3):255.
[2] 祝志秀.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J].文理导航(中旬),2011(7):17.
关键词:问题教学;初中物理;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7-0184-01
初中物理课堂中,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很少有机会对结论性的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长期以往学生就会丧失了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问题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从问题入手,引出教学的内容,让学生独立的进行思考,从而将之前的问题解答而出。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到最后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学生之间通过彼此交流讨论,促进了对问题的理解,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问题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应用的意义
问题教学一改传统"填鸭"式知识传授方式,发动学生自身积极性,将学习过程从被动式的接受转变为主动式的吸取,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在课堂上学生各自发表言论,进行激烈讨论,于学生而言,对其看待身边其他人和看待自己都有一个全新的视角,也能够学会多角度、多方位地看待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个过程能够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对合作伙伴的信任度,长时间的发展有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问题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应用
(一)提出恰当的结构化问题。
所谓结构化问题也就是用来反映教学思路的问题群。这些问题可分为一级问题、二级问题和三级问题等,其中二级问题的解决是一级问题的充分条件,而三级问题的解决又是二级问题的充分条件,这样一级、二级、三級等问题之间就形成了结构化问题。问题的起点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既认知结构,系列问题的目标是物理问题的解决。物理概念、规律、知识应用的教学任务都可以由教师转换成一个物理问题的解决。所以问题解决与教学目标达成是一致的。系列问题的目标可以是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也可以是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任务,有些问题并不是一节课可以解决的。
合理地"设疑",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任务)环境,使学生在原来知识水平与新教学任务的矛盾中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处于一种"自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新知识的探求、向往。良好的提问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师生间不断地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中,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问题教学能否顺利展开的第一步取决于是否能提出恰当的结构化问题。
例如,在讲解"惯性"这一节时,我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人若从地面上跳起来则会落在起跳点的西面。这不是可以做不花钱的旅行了吗?你们说可能吗?有的学生说可能,只是因为人跳起落下的时间很短,所以落点西移的现象不明显。我马上提出,地球自转的速率约0.4干米/秒,如果人跳起落下的时间为0.2秒,若有落点西移现象存在,则人会西移多少米?通过计算约80米,看来上述"不明显"的解释不正确。有的学生又说不会西移,我紧接着问到,为什么不会西移?抓住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把问题充分暴露出来,以此展开讨论。所以,教师在展开了新颖生动的材料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好奇之后,要不失时机地用问题挑明矛盾,使学生感到问题确实存在,形成学习动机,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目前,课堂提问一般都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师掌握教学主动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但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尤其是探究学习的重要心理素质。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能力。事实上,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产生的问题常常能显示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因此,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虽然都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但是,教师如果能够从把问题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转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以学生的问题为线索来组织教学,那么,教学的过程就是真正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有可能与教师进行"对话"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交流。这是一个质的变化。
(三)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在教学中,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了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有些教师往往出于良好的愿望而把一节课搞得水泄不通,但教学效果却并不明显。其实,一堂课中设置的问题不宜过多,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互动交流的空间,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说、做。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就会积极有效地参与进来。例如,在讲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时,我只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用什么办法可以使手中铁丝的温度升高?看谁想的办法多?"之后给学生留出十多分钟的时间让他们操作、讨论、交流。同学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纷纷动手,有的用手捂、有的在阳光下晒、有的在地上磨、有的反复弯曲……有趣的活动使学生情绪高涨。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问题教学已经得到我国广大教师的认同。但是对如何将其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今天,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更好地应用这种教学形式,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物理教学经验,对此作了一些分析,期待能对给初中物理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艳丽.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3):255.
[2] 祝志秀.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J].文理导航(中旬),201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