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服务地方是地方高校最基本的职责和功能,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如何找到服务地方的有效途径是关键。贺州学院通过人才培养、科技服务、服务基础教育、文化引领等途径,在为地方服务中走出了一片天地。
关键词:建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地方;服务途径;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221-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越来越呈现出区域化的发展趋势,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贺州学院是在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升格建立的广西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贺州学院建立5年多来,在之前60多年发展积累的基础上,加强学校发展建设,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学校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学校占地面积781亩,校舍面积2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000多万元,图书资料70多万册。在职教职员工880多人,其中教授55人(含聘任)、副教授123人,博士25人(含在读)、硕士181人,有外籍教师5人。设有10系1部1中心,开办本、专科专业59个(含方向)。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10313人,留学生18人。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自治区级“绿色大学”、“安全文明校园”、“文明单位”、“文明卫生学校”等。作为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面对新形势下的压力和挑战,贺州学院找准自己的位置,始终把贺州作为自己的主战场和用武之地。坚持立足贺州,以办贺州人民需要的大学、办贺州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己任,积极探索服务地方的有效途径,在服务地方中走出了自己一片天地。
一、面向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贺州学院根据贺州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实际需要,调整了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方案,努力为贺州各行业培养急用、好用的人才。重点推进了工学、经济学、文学(文化艺术类)教育教学改革,新增了新闻学、现代文秘、新闻编导、商务英语、旅游英语、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艺术设计等一大批应用性专业,占学校总专业数的80%。积极实行学校—企业结合、学校—中小学校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在当地建立实习实训基地77个,努力培养贺州急需、实用的应用型人才。学校2010年毕业生实现就业1704人中就有584人在贺州市就业。
二、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和优势资源,大力推进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
贺州学院紧紧围绕贺州经济发展需要和当地优势资源,着力抓好科技项目扶持与成果转化工作。在马蹄深加工技术、重钙粉体生产技术、造纸白泥排污处理、大肉姜快速繁殖技术、山楂种植与深加工的研发,以及蚕桑叶面肥和兔用预混料及专用药的研制等方面成果明显,积极为贺州及周边地区服务。教师选育成功的“中田大山楂”已获广西农业厅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建有母本园、苗木繁育基地30亩,示范基地3500亩,已在贺州市推广种植8000多亩,打造了贺州水果新品牌,增加了农民收入。科研成果马蹄脱毒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已进入试种阶段,鲜切马蹄、马蹄皮抗氧化产品已进入企业中试阶段,这些研究成果对扩大马蹄种植规模、延长马蹄加工产业链、做强做大贺州马蹄特色产业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科研成果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饲料添加剂开始进入中试阶段,产品经有关单位使用表明,该添加剂有利于提高兔鸡猪肉的质量,饲料转化率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杆菌一号”和“杆菌特号”两个大肠杆菌高敏实验产品,对大肠杆菌的治愈率达98.3%,与8家大型养殖场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为群众解决养殖上的难题,在桂东地区有较大影响。学校科技工作者还经常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服务、科技攻关活动,近年来组织科技人员100多人次参加了送科技下乡活动和对农民工培训,科技人员挂职、派出科技特派员4人,在贺州市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20多个,结合地方产业、行业实际申报地厅级及以上科技攻关项目20多项,成为了贺州科技公关的主阵地和领头羊。近年来,学校科学研究能力不断提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上都取得了突破。
三、发挥师范教育传统优势,大力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
贺州学院前身是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桂东北地区唯一承担教师教育的高等院校,拥有60多年的师范教育历史,已为地方输送合格师资3万多人,累计培训教师(含学历提高)2.5万人次。在教师教育方面,学校有着丰富的培养经验,教育学科特色得到彰显,教师教育专业不断拓展,具有一支学历、职称以及学缘结构合理有序的专业教师队伍,现有精品课程12门(其中自治区级5门),本科专业10个、专科专业2个,建有教育实习基地35个、“顶岗实习支教”学校18个和师范生义务支教点2个。学校始终把教育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来建设,一直秉承教师教育的传统优势,努力为贺州市及周边地区基础教育服务。与市、县(区)教育局合作开展了中小学顶岗实习和教师培训项目,2009-2010年参加顶岗实习支教167人,使贺州市20多个中小学校受益。面向地方中小学,积极开展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培训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2006年以来,共培训初中、小学校长和教导主任472人,初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15000多人次,培训小学英语教师20人。2010年,面向贺州市三县两区大力开展“国培计划”——广西农村骨干教师乡村教学能手培训项目及“省培计划”项目的实施,“国培计划”研修班60人、“省培计划”研修班30人参加了学习培训,还开展了“送教下乡”13场。广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工作,五年来学校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194项(其中自治区新世纪教改工程44项,广西教育科学研究8项),为贺州市及周边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四、积极开展特色文化学术活动,大力传承和引领地方文化事业发展
近年来,贺州学院大力开展文化、学术活动,为丰富贺州人民文化生活,繁荣贺州文化事业发挥积极作用。学校开设的“桂东百家讲坛”先后邀请了中科院院士童庆禧等知名专家60多人开讲,香港中文大学首席讲座教授郎咸平在学校作“论道贺州”专题讲座,反响热烈。广泛开展科技文化下乡活动,五年来学校共组织科技文化下乡活动20多场次。创编客家风情舞蹈《嫁郎》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同時获2010年“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广西赛舞蹈类高校组二等奖。同时,学校教师围绕贺州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广泛开展研究工作,如广西东部族群文化传承与开发研究、桂东民族地区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问题研究、广西东部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广西东部客家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贺州文化产业的发展支撑作用研究等等,编写出版了《富川九都话研究》、《钟山方言研究》、《贺州九都声研究》、《贺州客家研究》、《边缘的崛起——桂军当代女性文学的文化探析》等专著,《贺州文化大典》及《贺州语言研究丛书》也正在编写之中。这些研究论文的发表、研究书籍的出版、研究成果的推广与运用,必将为宣传贺州、推介贺州,提高贺州的文化影响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新形势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通过有效途径积极服务地方至关重要,同时,高校服务地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因势、因地、因校确立自己服务地方的有效途径。
基金项目: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与经济区发展双赢互动策略研究——基于北部湾经济区内的广西高校”,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北部湾经济区战略下的广西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麦茂生(1969-),男,壮族,广西贺州市人,贺州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关键词:建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地方;服务途径;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221-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越来越呈现出区域化的发展趋势,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贺州学院是在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升格建立的广西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贺州学院建立5年多来,在之前60多年发展积累的基础上,加强学校发展建设,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学校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学校占地面积781亩,校舍面积2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000多万元,图书资料70多万册。在职教职员工880多人,其中教授55人(含聘任)、副教授123人,博士25人(含在读)、硕士181人,有外籍教师5人。设有10系1部1中心,开办本、专科专业59个(含方向)。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10313人,留学生18人。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自治区级“绿色大学”、“安全文明校园”、“文明单位”、“文明卫生学校”等。作为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面对新形势下的压力和挑战,贺州学院找准自己的位置,始终把贺州作为自己的主战场和用武之地。坚持立足贺州,以办贺州人民需要的大学、办贺州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己任,积极探索服务地方的有效途径,在服务地方中走出了自己一片天地。
一、面向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贺州学院根据贺州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实际需要,调整了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方案,努力为贺州各行业培养急用、好用的人才。重点推进了工学、经济学、文学(文化艺术类)教育教学改革,新增了新闻学、现代文秘、新闻编导、商务英语、旅游英语、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艺术设计等一大批应用性专业,占学校总专业数的80%。积极实行学校—企业结合、学校—中小学校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在当地建立实习实训基地77个,努力培养贺州急需、实用的应用型人才。学校2010年毕业生实现就业1704人中就有584人在贺州市就业。
二、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和优势资源,大力推进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
贺州学院紧紧围绕贺州经济发展需要和当地优势资源,着力抓好科技项目扶持与成果转化工作。在马蹄深加工技术、重钙粉体生产技术、造纸白泥排污处理、大肉姜快速繁殖技术、山楂种植与深加工的研发,以及蚕桑叶面肥和兔用预混料及专用药的研制等方面成果明显,积极为贺州及周边地区服务。教师选育成功的“中田大山楂”已获广西农业厅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建有母本园、苗木繁育基地30亩,示范基地3500亩,已在贺州市推广种植8000多亩,打造了贺州水果新品牌,增加了农民收入。科研成果马蹄脱毒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已进入试种阶段,鲜切马蹄、马蹄皮抗氧化产品已进入企业中试阶段,这些研究成果对扩大马蹄种植规模、延长马蹄加工产业链、做强做大贺州马蹄特色产业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科研成果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饲料添加剂开始进入中试阶段,产品经有关单位使用表明,该添加剂有利于提高兔鸡猪肉的质量,饲料转化率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杆菌一号”和“杆菌特号”两个大肠杆菌高敏实验产品,对大肠杆菌的治愈率达98.3%,与8家大型养殖场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为群众解决养殖上的难题,在桂东地区有较大影响。学校科技工作者还经常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服务、科技攻关活动,近年来组织科技人员100多人次参加了送科技下乡活动和对农民工培训,科技人员挂职、派出科技特派员4人,在贺州市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20多个,结合地方产业、行业实际申报地厅级及以上科技攻关项目20多项,成为了贺州科技公关的主阵地和领头羊。近年来,学校科学研究能力不断提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上都取得了突破。
三、发挥师范教育传统优势,大力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
贺州学院前身是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桂东北地区唯一承担教师教育的高等院校,拥有60多年的师范教育历史,已为地方输送合格师资3万多人,累计培训教师(含学历提高)2.5万人次。在教师教育方面,学校有着丰富的培养经验,教育学科特色得到彰显,教师教育专业不断拓展,具有一支学历、职称以及学缘结构合理有序的专业教师队伍,现有精品课程12门(其中自治区级5门),本科专业10个、专科专业2个,建有教育实习基地35个、“顶岗实习支教”学校18个和师范生义务支教点2个。学校始终把教育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来建设,一直秉承教师教育的传统优势,努力为贺州市及周边地区基础教育服务。与市、县(区)教育局合作开展了中小学顶岗实习和教师培训项目,2009-2010年参加顶岗实习支教167人,使贺州市20多个中小学校受益。面向地方中小学,积极开展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培训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2006年以来,共培训初中、小学校长和教导主任472人,初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15000多人次,培训小学英语教师20人。2010年,面向贺州市三县两区大力开展“国培计划”——广西农村骨干教师乡村教学能手培训项目及“省培计划”项目的实施,“国培计划”研修班60人、“省培计划”研修班30人参加了学习培训,还开展了“送教下乡”13场。广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工作,五年来学校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194项(其中自治区新世纪教改工程44项,广西教育科学研究8项),为贺州市及周边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四、积极开展特色文化学术活动,大力传承和引领地方文化事业发展
近年来,贺州学院大力开展文化、学术活动,为丰富贺州人民文化生活,繁荣贺州文化事业发挥积极作用。学校开设的“桂东百家讲坛”先后邀请了中科院院士童庆禧等知名专家60多人开讲,香港中文大学首席讲座教授郎咸平在学校作“论道贺州”专题讲座,反响热烈。广泛开展科技文化下乡活动,五年来学校共组织科技文化下乡活动20多场次。创编客家风情舞蹈《嫁郎》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同時获2010年“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广西赛舞蹈类高校组二等奖。同时,学校教师围绕贺州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广泛开展研究工作,如广西东部族群文化传承与开发研究、桂东民族地区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问题研究、广西东部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广西东部客家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贺州文化产业的发展支撑作用研究等等,编写出版了《富川九都话研究》、《钟山方言研究》、《贺州九都声研究》、《贺州客家研究》、《边缘的崛起——桂军当代女性文学的文化探析》等专著,《贺州文化大典》及《贺州语言研究丛书》也正在编写之中。这些研究论文的发表、研究书籍的出版、研究成果的推广与运用,必将为宣传贺州、推介贺州,提高贺州的文化影响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新形势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通过有效途径积极服务地方至关重要,同时,高校服务地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因势、因地、因校确立自己服务地方的有效途径。
基金项目: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与经济区发展双赢互动策略研究——基于北部湾经济区内的广西高校”,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北部湾经济区战略下的广西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麦茂生(1969-),男,壮族,广西贺州市人,贺州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